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2018年”,一百年前就是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世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项英国内战的时间是1640-1688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B项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816-1826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是1857-1859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不符合题意;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与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A项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B解析:依据材料“与日交涉原则”、“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等信息可知这是指在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中国山东问题处理情况对中国产生的相关影响。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华盛顿会议期间发生了题干史实,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C解析:材料反映出1870-1913年英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减少,而美、德增多,并超过英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原料、市场的需求增加,从而对外侵略扩张,引起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一战爆发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D解析:依据题干“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可以看出孙中山注重民生,这是民生主义的表现。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生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提倡植树造林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B解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到第二天清晨,新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A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党人正猛攻楚望台军械库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和题干信息不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C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一个是由康有为领导的1898年维新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另一个是由接受西方教育的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他主张彻底推翻满清王朝。ABD三项和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是题干这段话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C解析:结合“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各派军阀不断地混战,中国陷入灾难中。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时局,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社会变革影响服饰的变化。A项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民主科学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B项民众广泛接受西方服饰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社会变革影响服饰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D项传统风俗习惯坚如磐石与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D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发生后各界的反应。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五四”爱国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C解析:题目中“无形的辫子反映的是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的主要斗争矛头就是封建思想,即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AB两项分别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符合题意;D项辛亥革命后剪掉的是真正的辫子,不符合“心中的辫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B解析:根据图中的“开天辟地”党旗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图片内容最为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A解析: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题干《做白话文秘诀》这本书的出版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A项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的是《新青年》,符合题意;B项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不符合题意;D项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4.A解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打倒孔家店”,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A项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所发挥的作用的“新”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B解析:1922年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C解析: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这两次运动起先都由爱国学生带头兴起,都是发生在北京(北平)的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A项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错误,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意;C项都是反帝爱国运动最为准确,符合题意;D项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错误,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主力是工人阶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7.A解析:题干中的“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反映了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中国的要求不仅被无理拒绝,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①理解正确。题干中的“.....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表明五四运动是-场反帝爱国运动。③理解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电文中不能体现。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8.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设立海门国民党区属分部”“负责人将微笑(共产党员)”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项海门国共两党合作携手国民革命是最合适的标题,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9.A解析:民国八年,即1911=8=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A项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符合题意;B项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发生在1926年,和题干“民国八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发生在1924年,和题干“民国八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发生在1927年,和题干“民国八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B解析:长征主要是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目的是保存红军的实力。ACD三项都不是红军长征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是红军长征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1.B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可知,题干中的“它”指的是红军长征。ACD三项均与题干“生死攸关”等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红军长征是题干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B解析: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在这条革命道路的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题干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不是周恩来的事迹,排除。B项①②④可以佐证“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4.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苏联”、“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28年至1937年实行一、二五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5.D解析: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实现南北方政治体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②中国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失败而告终。D项①③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二、材料分析题26.(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或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或武昌起义(2)③①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解析:(1)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2)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按图片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3)“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创举”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或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或武昌起义。(2)③①②。(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7.(1)天朝上国心态、不具有国际法意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2)鸦片战争前后称呼西方列强为“夷”;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称呼逐渐变为“洋”。(3)称呼由“夷”到“洋”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事物逐步进入国人视野;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逐渐发生变化,由天朝上国心态逐步变为正视西方的先进文明,林则徐、魏源等部分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以西方为师;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革新运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是以学习西方为目标的;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下,中国被迫改变对西方的称呼。解析:(1)本题考查“夷人”这一称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夷人”这一称呼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不具有国际法意识。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本题考查中国对西方国家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夷蛮戎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徒,未知王化者言之”“称夷物为洋务”“20世纪中叶以后,“洋”词的数量急剧下降”鸦片战争前后称呼西方列强为“夷”;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称呼逐渐变为“洋”;20世纪中叶后逐渐不称呼“洋”。(3)本题考查中国在关于对西方国家称呼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称呼由“夷”到“洋”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事物逐步进入国人视野;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逐渐发生变化,由天朝上国心态逐步变为正视西方的先进文明,林则徐、魏源等部分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以西方为师: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革新运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是以学习西方为目标的;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下,中国被迫改变对西方的称呼。20世纪中叶后,逐渐不称呼“洋”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答案为:(1)天朝上国心态、不具有国际法意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2)鸦片战争前后称呼西方列强为“夷”;鸦片战争后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称呼逐渐变为“洋”。(3)称呼由“夷”到“洋”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事物逐步进入国人视野;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逐渐发生变化,由天朝上国心态逐步变为正视西方的先进文明,林则徐、魏源等部分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以西方为师;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革新运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是以学习西方为目标的;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下,中国被迫改变对西方的称呼。28.(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的探索活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戊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新政、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影响了年轻一族”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由材料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可知,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是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9.(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解析:(1))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材料三中的“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而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因此青年学生思想更为解放。(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3)“全国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说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说明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30.(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解析:(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革命军的军歌。依据材料一“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2)由“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是指井冈山会师。由“朱毛合”而“建四军”主要是指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首先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转向贵州,渡过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之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故答案为:(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指朱德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行战略大转移。冲破四道敌人的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第I卷客观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年9月,中国劳工团队纪念碑将在伦敦落成,以纪念十几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A.?英国内战?????????????????B.?拉丁美洲独立战?????????????????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A.?因为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的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3.“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A.?巴黎和会期间????????????????B.?华盛顿会议期间????????????????C.?开罗会议期间????????????????D.?雅尔塔会议期间4.下图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图,它有助于我们理解(??)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后果B.?美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原因C.?一战爆发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原因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5.“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他去世后,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被定为植树节。提倡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6.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小强同学就“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民主”“共和”成为人们热议话题B.革命党人正猛攻楚望台军械库C.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7.“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这段话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C.?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辛亥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9.1912年,《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大公报》也有描述:“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广泛接受西方服饰C.?社会变革影响服饰变化D.?传统风俗习惯坚如磐石10.1919年5月5日以后,在北平的许多商铺门前纷纷贴出了“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出;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进行”这样的对联,为的是支援(???)A.?护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爱国运动11.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12.仔细观察以下图片,你认为以下选项中与图片内容最为符合的是(???)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13.下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14.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所发挥的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16.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17.“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8.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椒江区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聚“椒”党史红色足迹》专栏,重温椒江(旧海门)波澜壮阔的红色历程。右图为第5期的内容节选,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标题(??)1926年6月设立海门国民党区属分部。1.慈幼院小学分部,负责人将微笑(共产党员)。2.印山小学分部,负责人王萼交。3.东山中学分部,负责人孙一影A.?海门国共两党合作携手国民革命B.?建立党基层组织致力解放全台州C.?海门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D.?中国共产党组织海门小组成立19.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进攻国民党反动派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2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井冈山会师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辛亥革命22.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创造性”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D.?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23.周恩来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可以佐证的史实有(??)①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②遵义会议后,成立三人小组,负责军事③组建第四军独立团,进行北伐④参加“七千人大会议”,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胜利后???????B.?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C.?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D.?三年国内战争时期25.19世纪60年代.通过改革或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事件有(???)①日本明治维新???②中国洋务运动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年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第II卷主观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本大题满分10分)26.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你把20世纪初革命志士发动的主要起义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3分)时间起义名称1906年________1907年________1911年________(2)以下是某同学搜集到的几张图片,请按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3分)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②武昌起义军胸章③《民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4分)(本大题满分10分)27.小小称呼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蒋延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夷蛮戎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徒,未知王化者言之……诫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理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贯穿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城内之良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后来在《道光洋艘征抚.记》的定本中,魏源把草本中的“夷”字通统改作“洋”字,大量使用了“洋艘”“洋人”“洋商”的称呼。——《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材料三:咸丰八年(1858年)罗淳衍在奏折中称:“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材料四: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洋”词使用的鼎盛时期,有四百多个……——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夷人”这一称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表现在当时的对外政策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对西方国家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对西方国家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3分)(本大题满分9分)2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材料二: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一族。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统治者惊慌失措。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20多个省,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探索活动,列举该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位,并阐述该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结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有哪些?(3分)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的表现?(3分)(本大题满分9分)29.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会的都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的青年学生,其中有许多北京大学的学生……有人站在高处力喊‘开会’,即时高低不一的行行学生纵队一变而成了团团圆阵。我站得靠后点儿,那几位激昂愤发……每句话似乎都带着爆发力,往往不等那段话说完,从最近的圆周起,齐拍的掌声层层向外扩展。”——游行学生王统照材料二: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中国学生各组织、华侨代表等,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不允保留即予拒签。他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三:雄伟的工人和学生的队伍走上了街头,全国范围内激扬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浪潮。……特别是一向被人轻视的工人群众也发出了怒吼,这是一支真正能制一切反动派于死命的伟大生力军。……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一种激烈的变化。——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转变》“五四”运动中,为什么首先行动起来的是青年学生,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2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蕴含着中国内政和外交深刻互动,请分别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深刻互动。(4分)结合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本大题满分12分)30.革命歌曲及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脉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成功,努力,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这是哪个时期的军歌?从歌词中你能看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什么?(3分)请写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歌谣所涉及的历史事件。(5分)(3)说说材料三中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材料三中提到了红军“远征”途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写出两个)(4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答题卷.doc 试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