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对应栏内。
2.请将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
3.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防(dī) 亲眷(juàn) 珠玑(jī) 鳏寡孤独(ɡuān)
B.伺候(shì) 缜密(zhěn) 颓圮(pǐ) 阿谀逢迎(yū )
C.埋怨(mán ) 敕造(chì) 樯橹(qiáng) 繁文缛节(rù)
D.自诩(xǔ) 吝啬(lìn ) 纶巾(ɡuān) 刎颈之交(wě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B.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嘻闹着。
C.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噪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噪动不安它们将会 ,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⑵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⑶美日韩等国对朝鲜将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声明作出强烈的反应,朝鲜政府却 ,宣布按计划发射。
A.湮没 从而 不以为意 B.淹没 进而 不以为然
C.湮没 进而 不以为然 D.淹没 从而 不以为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南海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的举措是升级海巡船吨位,建立海上警备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
B. 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D.近年来,由于观众的锐减、剧目贫乏和演员青黄不接,导致中国戏剧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必然遇到新的问题。 , ,
, , , ,也透露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担忧,甚至敌意。
①近年来围绕汇率、海权、领土、军事、周边关系、意识形态领域争议
②南中国海争议,美越联合海上演习,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
③日本民间反华情绪抬头,延坪岛炮击带来的频繁且规模升级的军演
④均凸显了中国外交面临的严峻挑战
⑤以及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引起海外新一轮对中国民主与人权的施压,等等
⑥中国与世界大国及周边国家不断产生摩擦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⑥②③⑤④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①②④③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其中,《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
B.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
D.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等。建国后,有《王昭君》等著名剧作。
7.不完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长乐王回深父 张良出,要项伯
B.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 秦王还柱二走
C.畔主背亲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无能为也已
D.怀其璧,从径道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蒲苇纫如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何以汝见为? 信义安所见乎?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选择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视事三年(官员到职工作) 衡乃拟《两都》作《二京赋》(打算)
B会武等至匈奴(适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C君因我降(因为) 卧起操持(拿着) 天雨雪(下)
D臣等不肖(不才) 徒见欺(白白地)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27日)
10.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份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和微博结合后,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智力、技艺和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11.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鄙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令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鄙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诣:到,这里指赴任
B.具服其状 具:备办
C.可殄尽也 殄:灭绝
D.见火然 然:同“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班超有非凡的谋略的一组是( )
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②乃召侍胡诈之 ③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④因夜以火攻虏使 ⑤超手格杀三人 ⑥以虏使首示之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很有志向,品德又好。他曾经叹息自己长久地从事笔墨营生,希望像张骞一样报效国家,但受到旁人的嘲笑。
B.永平十六年,班超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伊吾,杀死了很多敌人,受到赏识,班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C.班超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怀疑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得到证实后,就用火攻的方式消灭匈奴使者,以此震慑鄯善王广。
D.班超吩咐十个人拿了军鼓,亲自顺风点火,前后左右的人一起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惊慌,最终全军覆没。
第Ⅱ卷(非选择题,105分)
四、(18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4分)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
17.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6) ,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7)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 《论语》 )
(8)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9)此去经年, 。 (柳永《雨霖铃》)
(10)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森 林
陈世旭
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森林有诗。
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
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森林里到处荡漾着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眷恋的狗尾巴草的清香。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惑。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树桠上,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莱蒙托夫说得不错:“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置身于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 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
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
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我就溶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旋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2011年第1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8.在文中,作者写了城市中的“化工森林”,用意是什么 (4分〉
答:
19.文章联想丰富,但始终围绕作者的感情而展开,而且感情的发展层层深入,请梳理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5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一句中“生命的原始法则”的意蕴。(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森林会消除人们的困惑和感伤,会使人们空洞的内心得到充实,会让人们变得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等。
B.“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的意思是,在喧嚣的城市,人们的心灵将受到世俗的冲击,但走进森林,将可能获得重生。
C.文中引用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的话.写出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如“湖泊像美人的镜子”“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等。
E.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有时插入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六、(10分)
2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6分)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3)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2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4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13岁少女露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300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1)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12.A(作者认为: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13.B(具:详尽,全部。)
14.C(①表明班超口才好;⑤表明班超有勇力。)
15.B(应是“窦固”,而非“班固”
16(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分析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
(2) 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分析两点正确即可得4分)
17.(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思而不学则殆 (3)俯察品类之盛 (4)羡长江之无穷(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画图省识春分面 (7)蓝田日暖玉生烟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10)有暗香盈袖
18.①和真正的森林构成对比(1分),突出了“我”对嘈杂、冷漠的城市的厌弃(1分),对自由、充满温情的真正的森林的向往(1分)。②引出下文(1分):正是因为厌弃了城市(1分),“我”才会走进森林,演奏自己的乐章。(1分)。
22.(6分)示例:①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②曹雪芹在他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
23.(4分)(1)“感触”改为“感叹”(2)“勾通”改为“沟通”(3)“使”改为“为”(4)“叹为观止”改为“令人赞叹”(令人钦佩)。
24.写作引导:参考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2012年7月6日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1、2012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社会主义民主没有阶级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2、公民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我国的
A.国家性质 B.国家形式 C.国家制度 D.国家结构
4、人大代表与网民通过“微溥”进行交流成为今年两会新现象。这体现了(  )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B.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
C.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
5、.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6.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7、.2012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8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8、201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将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在我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是(  )
①.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和应尽义务 ②.多党合作的根本保证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每年三月,全国“两会”都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两会”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人大和政协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B.人大是国家立法机关,政协是国家监督机关
C.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国家行政机关
D.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里的国情是指(  )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 ④.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国对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该海域进行例行巡航和科学考察及测量活动,是完全正当的、合法的。这体现出主权国家拥有(  )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自卫权和管辖权
C.独立权和管辖权 D.平等权和自卫权
13、201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热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
A.确立了法律的权成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14、 “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这是人们讽刺社会上某些权大于法、违法行政和以权压法的政治现象。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失去监督的权力易滋生腐败  ②.和谐社会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③.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④.对权力行使监督只需要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世界各国之所以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决定因素是
A.国家制度 B.外交政策   C.国家利益  D.国家力量
16、下列属于我国行政监督内部体系的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政协  D.审计部门
17、 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温家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
A.最高决定权 B.最高监督权 C.最高立法权 D.最高任免权
18、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①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9、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说明
①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A. 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B. 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 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 D. 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21、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生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①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 ②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
③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 ④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涛在2011年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博鳌亚洲论坛是
A.亚太经合组织主导的非政府组织 B.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全球论坛
C.世界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3、20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列为1号提案,建议国务院交由相关部门办理。这表明
A.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B.国家机构致力于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
C.国家机构减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人民政协拥有部分重大事务决定权
24“三公经费”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向社会公开。公开“三公经费”
①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②有利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③使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得到充分的推进
④要求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52分)
25、2012政府工作报告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二)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合报告内容谈谈政府履行哪些职能?(9分)
26、我党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中共中央同时决定:成立党的文件起草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决定》作出325处修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党坚持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27、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坚定不移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阐述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分)
28、新中国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现代化国家理想。2011年到2012年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普选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2011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意见和建议;新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以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为标志的基层明智受到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普遍好评和赞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12分)
29、背景扫描:4月11日,菲律宾最大军舰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与中国数艘海监船发生对峙,原因是菲方宣称对该海域拥有主权,并企图抓捕停靠在那里的中国捕鱼船。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发声明指出,一艘菲律宾军舰当天非法进入中国海域,中方要求其立即离开。由此引发中菲两国在南海领土争端方面“最严重的一次对抗”(美联社评论)。
资料显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等资源。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97年之前,菲律宾从未对此提出异议,现在却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的岛屿争端从未停息,如英阿马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争端等等,这些都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就在东盟领导人会议召开前夕,菲律宾高调宣布保卫南海,美国以多种形式介入南海问题。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指出,中国将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目前南海存在的争议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予以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 (9分)
平川中恒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政治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52分)
25、结合报告内容谈谈政府履行哪些职能?(9分)
26、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党坚持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27、运用政治常识知识,阐述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分)
28、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12分)
29、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 (9分)
选择题
25、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7、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2、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3、坚持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
4、坚持民族区域政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5、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促进民族团结
6、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8、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主政治权利。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各民族党派参政议政,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反映各民主党派的利益和意愿。
3、坚持民族区域政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主权,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4、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基层组织依法直接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
29、①我国坚定地维护南海主权,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3分)
②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介入,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3分) ③坚持友好协商,反对外部势力介入等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鞍钢和宝钢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兴建的两个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有关知识,回答1-3题:
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
D.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而宝钢附近没有
2.从鞍钢到宝钢不同的区位因素,说明了
A.工业原料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B.原材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C.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D.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下降
3.有关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供销关系的工业应该集聚,没有供销关系的工业应该分散
B.工业分散必然导致成本过高,效益低下
C.工业集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D.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4.下列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A.炼铁工业、制糖业、石油加工工业
B.家具制造业、电子工业、飞机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照相机装配业、水产加工工业
D.食品工业、石油加工工业、印刷工业
19世纪上半叶,德国鲁尔区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繁荣后,曾走向衰落。后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整治,经济再度繁荣。完成8-10题:
5.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A.充足的铁矿资源 B.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D.丰富的煤炭资源
6.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生产结构单一,工业部门少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7.以下属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的是
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②钢铁工业向东、南布局;③引进了技术精良的大型石化企业; ④区内建立数所高等院校; ⑤减少了铁路交通建设,采用网上销售; ⑥控制排污,植树造林,优化环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②④⑤
8.下图是某城市区位示意图,从环境因素考虑,较为合理的项目是
A.酿造厂
B.食品厂
C.自来水厂
D.奶牛场
9. 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
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
A.水路 B.管理 C.铁路 D.公路
10.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A .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路
11. 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 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 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12.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 )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海底隧道  D.地下铁路运输
13.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 )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14. 有关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运输网具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线、点交织,形成不同的形式和层次 ②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障碍 ③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才能形成交通运输网 ④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具有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17.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18.“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长期性原则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可持续发展论
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人定胜天
20.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21.下列“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害的天敌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 ②地广人稀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25.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26.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
2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29.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30.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综合题(40分)
31.(12分)如图,某城市拟在A、B、C、D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完成问题:(12分)
(1)自来水厂建在 处,理由是 。
(2)火力发电厂建在 处,理由是 。
(3)印染厂建在 处,理由是 。
(4)服装厂建在 处,理由是 。
(5)副食品基地应建在城市的 方,理由是 。(6)绿化带布置在城市的 方,理由是 。
32.(6分)读下列两幅图,回答:

(1)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山区为林区,平原为水稻区,则山区向外出售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等。买进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地区 ,因为山区人口相对_______ _;交通环境______________。
33.(8分)读下面三幅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3)本地区__________稠密,_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5.(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城镇等级较高的是________,提供服务较多的是________,可见城市与其提供的职能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平镇百货店里有彩电、冰箱、热水器、空调等高级商品销售,而刘家庄没有,请分析其原因。

高一地理答案
二、综合题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
A. B.- C. D.
2. .将两个数a=25,b=9交换,使a=9,b=25,下面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的两个向量共线的是 ( )
A. B.
C. D.
4.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则的概率为 ( )
A B C D
5.如果执行右图的程序框图,输入
,那么输出的等于( )
A.720 B.360
C.240 D.120
6.已知平面上三个点A、B、C满足,则
的值等于( )
A.25 B.24 C.-25 D.-24
7.若=(2,1),=(3,4),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B)2 (C) (D)10、
8.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A. B. C. 2 D.-2
9. 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那么互斥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女生 B.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
C.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 D.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关于直线对称,且角的终边经过点,则等于 ( )
A. B. C.1 D.
11. 函数,,的部
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
A. B.
C. D.
12.在这四个函数中,当时,使恒成立的函数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某篮球学校中甲、乙两名运动员练习罚球,每人练习10组,每组罚球40个,命中个数的茎叶图如下图,则罚球命中率较高的是__________,乙运动员在一组中的最高命中个数为______.
叶(甲) 茎 叶(乙)
8 0 9
3 2 1 1 3 4 8 9
7 6 5 4 2 0 2 0 1 1 3
7 3
14 . 求得228和1995的最大公约数是
15. 直线y=kx+3与圆相交于M,N两点,若,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6. 关于函数有下列说法:
①若,则x1-x2必为π的整数倍;
②函数f(x)可以改写成;
③函数f(x)的图像关于对称;
④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填上所有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理过程)
17,(本小题10分)已知3sin+cos=2.(cosAcosB≠0)
求tanAtanB的值.
18 ,(本小题12 分 ).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求证:AC⊥平面B1D1DB;
求证:BD1⊥平面ACB1
求三棱锥B-ACB1体积.
19,(本小题12分)已知向量满足:.
(1)设的夹角为,求的值;(2)若,求实数k的值.
20.(本题满分12分)
袋子中有红、黄、白3种颜色的球各1个,从中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的抽取3次,求
(1)3个球全是红球的概率
(2)3个球不全相同的概率;
(3)3个球颜色全不相同的概率。
21,(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周期和振幅;
(Ⅱ)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Ⅲ)写出函数的递减区间。
22.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1)求与的值;)(2)设不等式组的解集为A,全集,求
a=c
c=b
b=a
t=b
b=a
a=t
b=a
a=b
a=b
b=a
(第11题图)
D1
C1
B1
A1
C
D
B
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铁农具 战国时期铁锄 春秋穿鼻环的牛尊
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应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2.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3.《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政府大力支持 B.具有地域性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4.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
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5.王斯德先生在其主编的《世界通史》中说:“正是那场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开启了人类新文明的大门。”这一“新文明”与中华文明首次发生激烈碰撞是在( )
A.十八世纪上半期 B.十八世纪下半期 C.十九世纪上半期 D.十九世纪下半期
6.《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世界近代史上,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基本手段应该是( )
A.商品输出 B.侵略战争 C.资本输出 D.科学技术
7.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这里“他”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英国圈地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8.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 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0.阅读下面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1960年 -22.8% 47% 223%
A.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1.某同学收藏有一张“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印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等字样。“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可以作为研究下列哪一事件的一手资料(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撰写历史小论文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一国两制”。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体应该是( )
A.中国走向世界 B.改革开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D.伟大的历史转折
13.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子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雅长 D.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4.1912年到1926年,中国境内铁路共通车3723公里,年平均通车里程不足250公里,有东北铁路进展迅速,建成1600多公里。制约这一时期铁路发展的因素有 (①欧洲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 ②国内政局长期动荡 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④北洋政府不重视实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是( )
A.实行美元贬值与调整农业政策 B.实行美元贬值与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与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与调整劳资关系
16.针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生产关系,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1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 )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变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8.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
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市场经济体制
19.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下是关于这两次探索共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B.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0.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认为:“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各项表述中,与帕尔默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
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俄国革命推动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最终胜利
C.俄国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 D.俄国革命的胜利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的出现
22: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结。当时黄金像美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 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2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西欧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C.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D.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
24.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25.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0分,第28题9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三:
(1872年清政府派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如果你是当时被选上的幼童之一,你会在美国学习什么?(2分)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2分)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
(5)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7.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0分)
材料一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清末男装 中山装 旧式婚礼 文明婚礼
材料二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轿子 马车 汽车 火车 磁悬浮列车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 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要从实际出发制止对小房产和农场取消偿还抵押所造成的悲剧和日益严重的损失。要坚持由联邦和各州及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支持大量削减抵押的要求。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涨经济……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当 斯密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罗斯福提出了什么经济政策?他提出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撒切尔夫人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的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
材料三 加入世贸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一中“全球化前三个阶段中的典型史实各一例”。(3分)
(2)根据材料二,图中所示区域合作组织——NAFTA于1994年正式建立,美国积极倡建这一组织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4分)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0分,第28题9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5)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7.(1)服饰(装);婚姻礼俗。(2分)
(2)交通运输更为便捷;动力发生变化;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4分,任答4点即可)
(3)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4分,任答4点即可)
29. (1)第一阶段:新航路开辟或具体事件;第二阶段: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三阶段: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分)
(2)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6分)
(3)近代:被动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导致小农经济瓦解,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举步维艰;
现代: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认真履行承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4分)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40分)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 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类的食品,可常喝糯米八宝粥
2.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
A. HClO的结构式:H—O—Cl B. H2O2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 a、b、c、d是四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d同周期,其中d的质子数最大;a、c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与b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c>d B. 非金属性:c>a>d
C. 相应氢化物的沸点:d>c>a D. c与a、c与b均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4. 将4 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反应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 s)
B. 用物质B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C. 2 s后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 2 s后物质B的浓度为0.35 mol/L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乙醇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 装置乙:萃取碘水中的碘
C. 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 装置丁:海水蒸馏得淡水
7. 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 Z2Y B. ZYX C. X2Y2 D. Z2Y2
8.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淀粉加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可以检验产物是否含有葡萄糖
②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溴
③为除去乙醇中含有的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再蒸馏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用碘酒验证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都可以
9. 如图为阿司匹林(用T代表)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T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C.T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
D.T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
10. 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1.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原子序数:b>a>c>d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 D.原子半径:B>A>D>C
12.人造光卤石(KCl·MgCl2·6H2O)是盐化工的中间产物。以光卤石为原料制得金属镁,可有下列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溶解 ③加入适量Ca(OH)2 ④蒸发结晶
⑤用盐酸溶解 ⑥电解熔融MgCl2 ⑦MgCl2·6H2O脱水
A.⑤③①②④⑥⑦ B.②③①⑤④⑦⑥
C.②④①③⑦⑤⑥ D.⑤③①④②⑦⑥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14.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乙>甲>丁
B.丁或甲与乙所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物质
C.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甲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叫元素周期律
B.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11或25
C.在周期表中ⅠA族处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16.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直接通过分液进行分离的组合是( )
①苯和水;②乙酸乙酯和乙醇;③乙酸乙酯和纯碱溶液;
④苯和溴苯; ⑤硝基苯和水;⑥蔗糖与葡萄糖;⑦乙烷和SO2
A.①③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⑦ D.②③⑤⑦
17. 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y轴应表示( )
①c(Ag+) ②c(NO3-) ③a棒的质量
④b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仅②
18.用铝粉和四氧化三铁配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aL ,另一份直接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H2 bL 则a︰b等于( )
A.1︰1 B.3︰4 C . 4︰3 D .9︰8
19.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20.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有下列组合的混合烃:
①C2H4和C3H4 ②CH4和C2H6 ③CH4和C4H4 ④C2H2和C3H6
其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③
第Ⅱ卷(60分)
二、填空题
21.(10分)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
(1)甲烷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结构,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
(2)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已知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802KJ热量,则在相同条件下,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802KJ(填“>”、“=”或“<”)。
(3)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但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请写出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 (填反应类型)。
(4)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可用于燃料电池。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甲烷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OH-移向_____极。
22. (12分)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焰色反应为黄色。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 2 mol·L—1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F2在黄绿色气体C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含E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最多。
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最高价为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D形成淡黄色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3)C2与AD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用电子式表示BC2的形成过程 。
(5) 元素D、E分别和F构成9e-微粒名称是 、 。
23.(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乙酸乙酯。现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内加入碎瓷片,再加入由2 mL 98%的浓H2SO4和3 mL乙醇组成的混合液,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2 mL 冰醋酸,烧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
(3)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分离出D中的乙酸乙酯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 。
24.(12分)下列是模拟石油深加工来合成CH2=CHCOOCH2CH3(丙烯酸乙酯) 等物质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结构简式为:      ,
(2)CH2=CHCOOCH2CH3的含氧官能团 (填名称);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B+C→CH2=CHCOOCH2CH3: ,
丙烯→聚丙烯: ,
苯→硝基苯: ,
(4)目前制备酒精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
方法二:
①对方法一所涉及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②对于方法二, M的结构简式为: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
A、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100%
B、从原料的可再生性来说,方法二最好
C、方法二产物乙醇储藏的化学能来自于太阳能
25.(14分)阅读并完成以下各项内容:
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1)酸雨是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甚至低于2.1(食醋的pH=3)。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SO2和氮的氧化物。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排放1.5亿吨的SO2。
①SO2可在空气中受光照等因素作用而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硫酸型酸雨。试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
②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全世界每年排放量约为5×107 kg。NO2溶于水生成 ________和NO。
③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_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建筑物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恶化人类环境
④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中的硫化物进行________,对废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用________吸收。
(2)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SO2、N2、O2)中SO2的含量(已知碘能氧化H2SO3,生成H2SO4)。
①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时,上述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当装置②中出现________现象时,立即停止通气。
③你认为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的淀粉溶液的是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氨水
V
V
V
V
a
a
a
a
b
b
b
b
b
t
t
t
t
AA
BA
C
DA
V
V
V
V
a
a
a
a
b
b
b
b
b
t
t
t
t
AA
BA
C
DA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三部分,共10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A. It’s fine B. It’s rainy C. It’s too hot
2. What are they probably talking about
A. TV shows B. Stories C. Books
3. How old is Tina now
A.19 B. 20 C. 21
4. Where did Alice go n the weekend
A. To the countryside B . To the entertainment park C. To the cinema
5. Why didn’t Helen come to the party
A. She was not invited B. She forgot the time C. She had a piano less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 What gift does the man give Jane
A. A dog B. A T-shirt C. A skirt
7. Who has made the skirt for Jane
A. The man B. Her mother. C. Her grandmoth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8至10题
8. How often does the man eat out
A. 4 times a week B. 5 times a week C. At least once a day
9. What kind of food does Lisa prefer
A. Chinese food B. Italian food C. French food
1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The restaurant is rather big B. The restaurant sells noodles.
C. The restaurant is famous for eggs
听第8段材料,回答11至13题
11. What happened to David
A. He lost his way B. He couldn’t rent a car C. The car broke down
12. What’s David trying to do
A. Call the service station.
B. Change the appointment.
C. Say hello to Mr. Bush.
13. When will David meet Mr. Bush at this office
A. At 1:30pm today B. At 11:30pm today C. At1:30 pm tomorrow
听第9段材料,回答14至17题
14. When will Jane leave
A. Tomorrow morning B. Tomorrow evening C. The day after tomorrow
15. Who will go to meet Jane at the station
A. Her uncle B. Her aunt C. Her sister
16.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here
A. Cool and dry B.Hot and wet C. Cold and wet.
17. Why is Jane going to see her uncle
A. She miss him B. He is not well C. She needs his help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8至20题
18. Who could the text be written for
A. Schoolchildren B. Parents C. Teachers
19. What’s the second advice
A. Get up early . B. Go to bed early C. Do things the night before
20 What kind of breakfast is suggested
A. A sweet breakfast. B. A simple breakfast C. A fast breakfast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It is often said that _______famers lead _______very hard but simple life.
A. /; / B. /; a C. the; / D. the; a
22. --- _______ for the glass.
---It’s ok .I ‘m wearing shoes
A. Watch out B. Walk out C. Go out D. Set out
23. It's difficult to ______ the discussion with all this noise around us.
A.carry about B.carry on C.carry off D.carry away
24. Mr. Wang decided to devote all his time_______ his spoken English before going abroad.
A. improve B. to improve C. improving D. to improving
25. In this factory there are 2,000 workers, two thirds of ______ are women .
A. them B. which C. who D. whom
26. We often provide our children with toys, footballs or basketballs, _______ that all children like these things.
A. thinking B. think C. to think D. thought
27. —Was the judge ______ with the result
—I don’t think so. But perhaps no judge is easy _______.
A. satisfying; satisfied B. satisfied; to satisfy
C. satisfactory; to be satisfied D. satisfaction; satisfactory
28.It is so cold in Antarctic that the penguins have to stand _______to each other to keep warm.
A. closely B. closed C. closing D. close
29. If Joe’s wife won’t go to the party, ________.
A. he will either B. neither will he C. he neither will D. either he will
30. ______hit me suddenly ______ I had forgotten her birthday.
A That; that B That; what C It; that D It; what
31. It was foolish of him to _______his note during that important test, and as a result, he got punished.
A. stick to B . point to C. refer to D. keep to
32. School children must be taught how to deal with dangerous_________ .
A. states B. conditions C. positions D. situations
33. He _____ a carpet on the floor and then _____ on it.
A. lied ; lay B. lay ; laid C. laid ; lay D. lain ; layed
34. I think all the workers, ________ the leader _____ pl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A. rather than ; are B. rather ; are C. more than ; is D. less than ; is
35. The old man needs _________ .
A. looking after B .being looked after C. to look after D. look after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Tim Becker and his neighbors are doing something to make their neighborhood a trouble-free area.
When Tim Becker gets in his car to go shopping, he doesn’t 36 drive to a store and back home. He always looks 37 up and down the streets of his neighborhood. He looks for anything 38 such as strange cars, loud noises, 39 windows , or people gathering on street corners.
Tim 40 to a neighborhood watch group in Stoneville Indiana, USA. The neighborhood watch group 41 on the third Wednesday of every month. That’s 42 Tim gets together with about ten of his neighbors to discuss community 43 . Members of the neighborhood watch group want to help the police 44 their homes , streets, and families safe.
Tina Stedman , president of 45 neighborhood watch group , agrees with Tim . “People seem to think that crime(犯罪) happens to other people but not 46 them. Well , it’s never happened to me,” she said, “but I don’t think anyone has the 47 to steal from other people or to make them feel 48 sitting in their own homes.
Alex, a member of the group, said that all the neighbors 49 out for one another. “We 50 each other’s homes. We keep watch on the neighborhood at night and on weekends .Usually a 51 of four or five of us goes out together. If something doesn’t look right, then we call the 52 . For example, if we notice a group of teenagers who seem to be looking for 53 , or someone destroying property(财产), we report to the police.”
Alex feels the neighborhood watch groups 54 a lot in keeping crime down. Her husband Jim agrees, “Police are good people, but they don’t do 55 .”
36. A. yet B. still C. just D. rather
37. A. carefully B. clearly C. nervously D. coldly
38. A. familiar B. unusual C expensive. D. interesting
39. A. curtained B. open C. old D. broken
40. A. attends B. belongs C. goes D. turns
41. A. meets B. quarrels C. sings D. searches
42. A. where B. why C. when D. how
43. A. politics B. wealth C. health D. safety
44. A. keep B. hold C. let D. protect
45. A. its B. his C. their D. your
46. A. round B. on C. about D. to
47. A. right B. change C. courage D. mind
48. A. unlucky B. unsafe C. disappointed D. discouraged
49. A. set B. let C. hold D. look
50. A. care B. enter C. watch D. manage
51. A. group B. set C. number D. crowd
52. A. judges B. police C. fireman D. doctors
53. A. work B. burden C. service D. trouble
54. A. produce B. find C. get D. help
55. A. anything B. everything C. harm D. wro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n England a woman fell down a stair. Panic followed—178 persons lost their lives. In Michigan a woman fell ill. There was a call for water. Someone thought it meant fire---71 were killed. In Oklahoma an old man’s hair caught fire---36 died.
What should you do to be out of danger
1. As you sit in any crowd, pick out an exit(出口) which is not the one where most persons enter and plan to use if necessary.
2. If a rush stairs, do not get into it . Stay still. Let it pass. Then go to the exit you have chosen.
3. Do not cry out. Speak quietly. Act calmly.
4.Do not stop for your hat and coat unless they are at hand.
5. If there is smoke, crouch. The best air is about three feet above the floor.
6. When you are outside the building, stay out. Many dead would be alive if they had not returned for something.
7. When you get out, move far from the door so that others can get out.
56. The first paragraph tells us that over two hundred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because of_________.
A. a fire B. a call for water C. falling downstairs D. panic
57. If you are in a crowd when panic stars, you should ________.
A. run with the others. B. call for help as loudly as you can.
C. hurry at once to an exit. D. stay still until the crowd has passed.
58. What should you do once out of a place where there is panic
A. stay outside. B. go back for your wallet.
C. return to ask people not to run. D. stand near the exit.
59. When you are safe outside a burning building , stay away from the door so that _______.
A. the smoke can get out. B. you will not get burned
C. others may leave. D. others may enter.
B
Florence Nightingale was born in a rich family. When she was young she took lessons in music and drawing, and read great books. She also traveled a great deal with her mother and father.
As a child she felt that visiting sick people was both a duty and a pleasure. She enjoyed helping them.
At last mind was made up. “I’m going to be a nurse,” she decided.
“Nursing isn’t the right work for a lady,” her father told her.
“Then I will make it so,” she smiled. And she went to learn nursing in Germany and France. When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Florence started a nursing home for home. During the Crimean War in 1854 she went with a group of thirty eight nurses to the front hospitals. What they saw there was terrible. Dirt and death were everywhere to be seen — and smelled. The officer there did not want any woman to tell him how to run a hospital, either. But the brave nurse went to work.
Florence used her own money and some from friends to buy clothes, beds, medicine and food for the men. Her only pay was in smiles from the lips of dying soldiers. But they were more than enough for this kind woman.
Aft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she was honored for her services by Queen Victoria. But Florence said that her work had just begun. She raised money to build the Nightingale Home for Nurses in London. She also wrote a book on public health, which was printed in several countries.
Florence Nightingale died at the age of ninety, still trying to serve others through her work as a nurse. Indeed, it is because of her that we honor nurses today.
60. When she was a child, Florence ____ .
A. loved to travel very much B. knew what her duty in life was
C. loved to help the sick people D. was most interested in music and drawing
61. What made Florence make up her mind to become a nurse?
A. Her father’s support. B. Her desire to help the sick.
C. 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and France. D. Her knowledge from reading great books.
62. During the Crimean War in 1854, Florence served in the front hospital where ____ .
A. she earned a little money B. work was very difficult
C. few soldiers died because of her work D. she didn’t have enough food or clothes
63. The passage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____ .
A. the life story of a famous woman B. a description of the nursing work
C. an example of successful education D. the history of nursing in England
C
Happy April Fool’s Day! In celebration of the day, we have put together a list of some of the greatest hoaxes (恶作剧) in history. They are the lies that have been designed for innocent people who are ready to believe them.
▲INSTANT COLOR TV
In 1962 there was only one TV channel in Sweden, and it broadcast in black and white. The station’s Kjell Stepson, appearing on the news to announce that thanks to a newly developed technology, all viewers could now quickly and easily transform their existing sets to display color reception. All they had to do was pull a nylon (尼龙) stocking over their TV screen, and they would begin to see their favorite shows in color. Reportedl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taken in. Actual color TV transmission only started to appear in Sweden on April 1, 1970.
▲SAN SERRIFFE
In 1977 the British newspaper The Guardian published a special seven –page supplement(增刊) in honor of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San Serriffe, a small republic located in the Indian Ocean. A series of articles affectionately aske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eautiful holiday spot. Few noticed that every thing about the island was made up.
▲NIXON FOR PRESIDENT
In 1992 American National Public Radio’s Talk of the Nation program announced that, Richard Nixon, in a surprise move, was running for President again. His new campaign slogan was, “ I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and I won’t do it again.” Accompanying this announcement were audio clips(片断) of Nixon delivering his election speech. Listeners responded immediately to the announcement, flooding the show with calls expressing shock and anger. Only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how did the host John Huckleberry reveal that the announcement was a practical joke. Nixon’s voice was copied by comedian Rich Little.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in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India B. The UK C. The United States D. Sweden
65.Who worked as a host on the radio
A. Kjell Stepson B. Rich Little C. Richard Nixon D. John Huckleberry
66. When did the small republic San Serriffe come into being
A. In 1962 B. In 1977 C. In 1992 D. Never
67.Where can we probably read this article
A. In the ad. B. In a magazine C. In a novel D. In a news report
D
Mr. Scott has worked at a police station since he left army five years ago. He’s brave and has already caught many thieves. He was promoted (提升) to the rank of officer last month. Now he works harder.
It was Mrs. Scott’s birthday yesterday. The woman thought her husband was very busy, and she decided to hold a small party only with her husband. Mr. Scott agreed with her and they didn’t invite any friends of theirs to the party. At noon he didn’t go home for lunch and went to a shop. There he bought an expensive diamond necklace for his wife. He hoped to put it on her neck with his own hands at the party. To his sorrow, a rich woman’s house was broken into and some jewelry was stolen, and at once he was sent there to solve the case (案件),when he came back to his office, it was late at night. He was tired and hungry. He brought out the necklace and was going to leave when he was asked to answer a telephone. Several minutes later when he came into his office, he found the necklace was gone, and he saw the case (盒子) only on his table. He became very angry and called all the policemen in and told them about it. But nobody admitted having stolen the necklace.
“I’ll give you a chance.” Said Mr. Scott, “ All the lights will be turned off. The man who took the necklace away will be able to put the necklace into the case in the dark.”
A few minutes later, Mr. Scott turned on the lights again. To his surprise, the case was also stolen.
68. Mr. Scott was promoted because _______.
A. he had been in the army. B. he was young.
C. he had worked there for five years. D. he did his duty better than his workmates.
69. Having read the story, we can know ______.
A. Mr. and Mrs. Scott loved each other. B. the necklace was the most expensive in the town.
C. The Scotts had a few friends there. D. Mr. Scott was the richest at the police station.
70. At last, _________
A. Mr. Scott knew who had stolen the necklace.
B. Mr. Scott lost both the necklace and the case.
C. the thief put the necklace back into the case. D. Mr. Scott caught the thief in his office.
第Ⅱ卷 (共三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汉语注释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并将答案填写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
71. His great _____________(成就) is to have made the players into a united team.
72. He________(后悔)breaking the school rules
73. Your argument is too weak to __________(使...相信)me.
74. They are_________(很可能) to co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75. I _________(不知道) if you could help me carry the heavy box.
第二节:短文改错(满分10分)
下面的短文有十处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Do you often smile If not, star smiling now. People who like smiling and often smile not only leave a friendly impression to others, but also changing their own mood. As a result, facing with great pressure from my work, I held the view that we should smile happily. A few days ago, while chatted with one of my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I expressed my dissatisfaction with my job. After learning from this, he sent me his picture with big smile. The pictures changed my bad mood immediately. From the above example, we can know whether we smile to life, life can give me a big reward.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罗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是著名的喜剧大师, 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都拥有众多的粉丝。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写一篇1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介绍Rowan Atkinson。
人物 罗温.艾金森,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1995年1月6日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牛津大学。
荧幕形象 所扮演的憨豆先生风靡世界;他的荧幕形象有点傻,但是他通过这个角色告诉人们对生活要乐观。
表演方式 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自己的幽默,使人发笑。
评价 出色的演技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被誉为继卓别林之后的又一位戏剧大师
参考词汇:
喜剧演员 comedian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乐观 optimistic
平川中恒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终英语答题纸
第Ⅱ卷 (共三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汉语注释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并将答案填写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
71. His great _____________(成就) is to have made the players into a united team.
72. He________(后悔)breaking the school rules
73. Your argument is too weak to __________(使...相信)me.
74. They are_________(很可能) to co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75. I _________(不知道) if you could help me carry the heavy box.
第二节:短文改错(满分10分)
下面的短文有十处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在每一行下面改
Do you often smile If not, star smiling now. People who like smiling and often smile not only leave a friendly impression to others, but also changing their own mood. As a result, facing with great pressure from my work, I held the view that we should smile happily. A few days ago, while chatted with one of my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I expressed my dissatisfaction with my job. After learning from this, he sent me his picture with big smile. The pictures changed my bad mood immediately. From the above example, we can know whether
we smile to life, life can give me a big reward.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罗温.艾金森(Rowan Atkinson)是著名的喜剧大师, 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都拥有众多的粉丝。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写一篇1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介绍Rowan Atkinson。
人物 罗温.艾金森,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1995年1月6日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牛津大学。
荧幕形象 所扮演的憨豆先生风靡世界;他的荧幕形象有点傻,但是他通过这个角色告诉人们对生活要乐观。
表演方式 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自己的幽默,使人发笑。
评价 出色的演技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被誉为继卓别林之后的又一位戏剧大师
参考词汇:
喜剧演员 comedian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乐观 optimistic
英语参考答案
四、写作 (共三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1. achievement 72.regretted 73. convince 74.likely 75.wonder
第二节 :改错(满分10)
第三句:to改为on;changing改为change 第四句:facing改为faced; held改为hold;第五句 chatted改为chatting 第六句:去掉from;with后加a 第七句:pictures改为picture第八句:whether改为if; me改为us
写作 (共25分)
略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C.大小、方向都变化 D.大小、方向都不变
2.同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先后开上平直的桥和凸形桥,在桥的中央处有:
A.车对两种桥面的压力一样大 B.车对平直桥面的压力大
C.车对凸形桥面的压力大 D.无法判断
3、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D.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
4、洗衣机的脱水筒在转动时有一衣物附在筒壁上,如图所示,则此时:
A.衣物受到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衣物随筒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摩擦力提供的
C.筒壁对衣物的摩擦力随转速增大而减小
D.筒壁对衣物的摩擦力随转速增大而增大
5、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运行,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的比为:
A. 3:1 B. 9:1 C. 27:1 D. 1:9
6.下列几种情况下力F都对物体做了功:
①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②水平推力F推着质量为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了s
③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向上推了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③做功最多 B.②做功最多   C.①、②、③做功都相等 D.不能确定
7.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 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C.据P=W/t可知,只要知道在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汽车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8.在下列物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加速向上运动的运载火箭 B.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
C.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 D.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9.离地面某一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2,则高度h是地球半径的:
A.2倍 B.1/2倍 C.4倍 D.(-1)倍
10、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要估测星球的密度,只需要测定飞船的:
A.环绕半径 B.环绕速度 C.环绕周长 D.环绕角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1.有关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物体落到地面上,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物体对地球没有引力
B.中的G是比例常数,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它没有单位
C.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
D.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都是地球引力
12.在同一高处有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一个水平抛出,另一个自由落下,在它们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有:
A.加速度不同,速度相同     B.加速度相同,速度不同
C.下落的高度相同,位移不同   D.下落的高度不同,位移不同
13.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阻力做正功  B.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增加  D.空气阻力做负功
14.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g/3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3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2mgh/3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 D.重力做功mgh
15.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16.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将竖直轻弹簧压缩,若将力F撤去,小球将向上弹起并离开弹簧,直到速度为零时为止,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
A.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在离开弹簧时动能最大
C.小球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  D.小球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大
三.实验题(共14分)
17.关于“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
B.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保持水平
C.平衡摩擦力时,若纸带上打出的点越来越密,就应调大斜面倾角
D.平衡摩擦力时,若纸带上打出的点越来越疏,就应调大斜面倾角
18.如图所示是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经测量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m/s,该物体运动的轨迹为一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 。(g=10m/s2)
1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据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纸带,立即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h的图像应是__________,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v2---h 图像的斜率等于_______________的数值。
四、计算题(共32分)
20.(10分)质量m=3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6N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s,求:
(1)力F在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在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平均功率
(3) 3s末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的瞬时功率
21、(10分)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
22.(6分)如图所示,轨道ABC被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距离水平地面高H = 0.75 m,C
距离水平地面高h = 0.45 m。一质量m = 0.10kg的小物块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从C点以水平速度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现测得C、D两点的水平距离为x= 0.6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 m/s2。求:
(1)小物块从C点飞出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3.(6分)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拉力F的大小.
平川中恒学校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多选题(每题4分,共24分)
三.实验题(共14分)
17. AC 18. 2 y =
19. BD 一条倾斜的直线 2g
20. (10分)略
22. (6分)(1)2m/s (2)0.1J
23.(6分)
解:(1)从图线可知初动能为2 J, Ek0=mv2=2 J,v=2 m/s
(2)在位移4 m处物体的动能为10 J,在位移8 m处物体的动能为零,这段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设摩擦力为Ff,则 -Ffx2=0-10 J=-10 J (2分)
Ff= N=2.5 N
因Ff=μmg
故μ===0.25
(3)物体从开始到移动4 m这段过程中,受拉力F和摩擦力Ff的作用,合力为F-Ff,
根据动能定理有 (F-Ff)·x1=ΔEk
故得F=+Ff=(+2.5) N=4.5 N
O
m
A
BV
CV
R
A
B
C
D
H
h
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