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理论知识讲解优质课件(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理论知识讲解优质课件(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理论知识讲解
单元学习提示
本单元所讲内容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该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学习重点在于实际操作(实地调察、访谈、记录等),但仍然需要做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准备,例如如何做好访谈,怎样写好一篇人物(风物)志,如何进行有效地调查,建议书的写作方法等。
本单元的“理论知识讲解”要与《当代文化参与之“家乡文化生活”活动手册》(另成册)【后面简称《活动手册》】《当代文化参与之“家乡文化生活”案例呈现手册》(另成册)【后面简称《案例呈现手册》】配合使用,把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活动。
知识一:访谈
访谈是调查员通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访谈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访谈过程中随机应变,讲究访谈技巧。
结合教材P76王思斌《访谈法》,师生一起进行访谈理论知识的学习。
一、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访谈主题,拟定访谈提纲
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拟定一份访谈提纲,以备向访谈对象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做到访谈时有的放矢。
2、拟制访谈记录表
根据确定的访谈主题和拟定的访谈提纲,拟制一份较为详细的访谈记录表。(访谈记录表可参考教材P72,或者《活动手册》附件一)
3、确定和接近访谈对象
根据自己访谈的具体需要确定合适的访谈对象。事先多搜集有关访谈者的资料,对访谈对象做尽可能多的了解,比如其身份地位、生活背景、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事先通知访谈对象并征得其同意;简单介绍访谈的相关事宜,约定访谈时间和地点等。
4、掌握访谈方法,研究访谈技巧
(1)熟练掌握访谈的一般流程
确定访谈的目的、功能以及理由;确定访谈的时间及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确定访谈形式,设计问题。
(2)精心设计访谈问题
问题设计要紧扣访谈目的,清晰具体,简单明白,易于回答;这些问题要具体明确,层层深入,有利于现象的梳理与挖掘;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如有可能,也可以事先发给访谈对象访问提纲,让访谈对象提前做好准备。
(3)掌握提问方法和技巧
熟练掌握各种提问方法,如直问法、旁问法、推问法、追问法、延伸法、对比法等,确保在访谈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利用各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提问,让访谈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二、访谈时应注意的问题
1、营造合适的谈话氛围
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通过一定的话题(如被访者正在操办的、关心的事情)切入,拉近距离,逐步引入访谈正题。与受访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轻松的访谈气氛;同时,尊重访谈对象。
2、抓住要旨,灵活呈现问题
不要只按访谈提纲的顺序进行提问,适时根据被访者的问题来调整访谈提纲顺序;不要用是否题,多问为什么;一次问一个问题,不要一连串的问;旁敲侧击,善于提问和追问,将谈话引向深入。
3、注意倾听和观察,并适时地做回应
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要以倾听为主,不要高谈阔论,喧宾夺主;不要代替被访者说话,或者抢先发表观点;同时,要注意观察被访者的表情、用词、语气、动作、停顿等(往往需要通过这些来判断被访者的态度),适当通过肢体语言互动(如对视的目光交流、微笑、点头等),或者简答的语气词回应(如嗯、真的、是这样等)
4、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
不要随意打断被访者,尽量在被访者描述完一件事情后再进行提问;但如果被访者在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及时回到访谈正题。
5、客观记录,保持中立态度
访谈者应对所有问题保持中立态度,客观记录,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要批判被访者的观点、想法和意见;同时,也不要诱导被访者。
6、征得同意,及时记录
事先征得被访者同意,方可名正言顺地进行记录;如果没有录音之类的,访谈过程中要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随时记录。适当拍照留影。
7、访谈结束,表示感谢
要用直接或者比较委婉话语表示访谈将要结束,对受访者表示感谢,并为后续的联系做好交代。
三、访谈结束后的工作
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填好访谈记录表,整合访谈内容,为后期工作(例如“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
如有再次访谈需要,则进行下一次的访谈准备。
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1、访谈案例展示
通过访谈记录表案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访谈记录表的填写,访谈过程的实施等。(具体案例详见《案例呈现手册》)
2、学习活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通过访谈,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具体学习活动详见《活动手册》)
3、活动成果展示
知识二:“志”的撰写
“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一般地称志为记,认为“志者记也”,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
一、“志”的写法
“志”的文体要求使用记述体。
记述体是文章体裁的一种。把事物的特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实地记录下来,表述出来,这就是记述。记述文体有六个必要的因素,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在记述文体中,作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交代清楚这六个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载和叙述人物、事件的目的。
志书对是非、功过、得失、褒贬、盛衰、成败、经验、教训等要寓于记述之中,让事实说话,不须妄加评论,叫作“述而不论”。在编修时要指导思想明确,立场、观点鲜明。
志书在体例上一般采用章节体,也有篇章体、条目体。整体布局要合理,结构要严谨,归属要妥当,层次要分明,排列要有序。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1、资料收集
①先普查后细在。先根据所收集资料的存在形式和来源,做好普查工作,编出一个资料目录,然后再依目录做深人细致的查阅、收集。
?先内后外。先从现存资料入手,在阅收藏的档案资料,清点缺漏后,再有目的、有准备地外出查阅搜集。
?先远后近。早期的资料往往难得,应先着手搜集;近期资料较为齐全,可放在后一步搜集。
④先面后点。先全方位搜集某级(部门、行业)的集体资料;后搜集某一方面的典型资料。
⑤先口碑后文献。应缓收文献资料,迅速抢收活资料。
⑥先文字后实物。若文字记载不全或有疑问,再进行实地考察。
⑦先易后难。先收集那些省时省力、易查易找的资料,在确实查无直接资料的情况下,再进行收集间接资料。
2、资料整理
①编写记录卡。记录原始资料的名称、类别、来源、字数、摘要、可能使用的方向等信息。
②编写目录卡。按志书篇目的篇、目、子目、细目编号。
?分类存放资料。按篇目分类,将原始资料的名称、目录卡编页码对应(也可在电脑中进行)。
④原始资料零乱、庞杂,可初步予以分类,经筛选、集中、标目、打印后,形成内容较为集中、使用方向明确的分类资料汇编,供编纂时使用。
?将资料进一步整理,就某一专题、专门内容编写。
三、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1、家乡志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家乡人物(风物)志,让学生直观感受“志”的写法,借鉴案例的写作方法和形式。(具体案例详见《案例呈现手册》)
2、学习活动: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具体学习活动详见《活动手册》)
3、活动成果展示
知识三: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
结合教材P75毛泽东《调查的技术》一文,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
一、准备工作
1、明确调查目的
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楚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调查目的只能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
2、了解调查对象
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讲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
3、拟定调查纲目
调查纲目是指调查研究活动的内容要点。它是调查计划的具体化、纲目化。
调查纲目的基本内容是:(1)说明课题的意义及要达到的调研目标。(2)明确主要研究对象并概述研究对象的状况及一般特点。(3)确定研究主题及重点,选定调研突破口。(4)列出前人对此问题研究的状况、水平以及遗留的问题等。(5)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实施调研的方法、技术系统。(6)确定搜集、处理、分析调查资料及进行理论探索的方法,对调查研究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实际建议。(7)制定有科学根据的理论探索纲要,确定把经验材料上升为理论知识的途径、方式、方法。(8)提出理论假设序列,根据假设确定研究、验证假设的途径、程序和方法。(9)提出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基本构架和理论说明。
4、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在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调查对象提供调查纲目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调查对象一般根据调查纲目和要求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
5、掌握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
(1)开会调查;(2)个别访问
观察调查法
(1)现场观察;(2)蹲点调查
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做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出调查结论。
媒体调查法
用电话、微信、QQ等进行调查。
调阅资料法
以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的文献、专著以及报刊等资料来佐证。
二、了解情况与实际调查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合适的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际调查,尽可能多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三、分析研究与综合提炼
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在收集情况时,不应该像录音机一样不过脑子,而应该一边听情况,一边开始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整理、综合各种调查资料;二是编写调查报告提纲,为调查报告的写作做好准备。
经过分析研究阶段之后,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炼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四、调查报告的撰写
1、调查报告结构表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标题、摘要、目录、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步骤与方法、调查内容与分析、结论、建议、参考资料等内容。(具体调查报告结构表详见教材P74或者《活动手册》)
2、调查报告的写作
在前期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写好调查报告提纲,然后根据调查报告结构表,进行正式的调查报告撰写。
五、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1、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调查报告的写法,借鉴案例的写作方法和形式。(具体案例详见《案例呈现手册》)
2、学习活动: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撰写一份《关于XXX的调查报告》
从教材提供的调查主题中任选一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具体学习活动详见《活动手册》)
3、活动成果展示
知识四:建议书的写作
一、掌握建议书的基本格式
建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
落款(包括日期)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XXX的建议”。可以同时使用正副标题。
2、称呼
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
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基础。
2)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3)提出自己希望被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4、结尾
要表示建议者的希望、要求等,一用带有很强的鼓动性的语句写出。结尾不需要写敬祝的语言。
5、落款与日期
在结尾的下一行后半行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二、为家乡文化建设写一份“建议书”
1、建议书范例呈现
通过展示建议书范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建议书的写法,借鉴范例的写作方法和形式。(具体范例详见《案例呈现手册》)
2、学习活动:为家乡文化建设写一份建议书
考察家乡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看看哪里需要改进,该怎样改进,等等,从家乡实际情况出发,写一份建议书,陈述建议的内容、理由、实施的步骤等。(具体学习活动详见《活动手册》)
3、活动成果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