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9科16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9科16份)

资源简介

制卷人:张丽贤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How long will the man wait for the post office to open
Fifteen minutes. B. Half an hour. C. An hour.
When did the plane to Shanghai take off
A. At 12:25 B. At 12:30 C. At 12:35
How dose the woman usually contact her friends
A. By letter. B. By telephone. C. By e-mail
4. 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
A. They are reporters. B. They are workers. C. They are tourists.
5. Why does the woman thank the man
A. Because he is a good listener.
B. Because he lend her some money.
C. Because he returned her lost mone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A. Repair the TV. B. Turn on the TV. C. Turn off the TV.
7. Where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go
A. To the bedroom. B. To the garden. C. To his office.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
A. They are teachers. B. They are students. C. They are photographers.
9. What day is it today
A. Tuesday. B. Wednesday. C. Thursday.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w apartment
A. It is very good. B. It is far from her school. C. It is small.
11.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school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12.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was punished. B. He was late. C. He lost his bike.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man busy with these days
A. Shopping online. B. Preparing for exams. C. Writing his term paper.
14. Why did the man buy the book on the chair
A. For his school paper.
B. For his brother’s birthday.
C. For the woman’s birthday.
1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brother
A. Boring. B. Crazy. C. Different.
1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prefers to buy books in the bookstore.
B. The man is almost finishing his term paper.
C. The man’s brother likes playing games.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did Lincoln’s father do
A. He is a teacher. B. He is a worker. C. He is a farmer.
18. Why couldn’t Lincoln go to school
A. Because his family was too poor.
B. Because he was too old for school.
C. Because there no school near him.
19. How long did it take Mrs. Lincoln to make a trip to town
A. A whole day. B. Half of a day. C. One and a half days.
20. Why did Mrs. Lincoln go to town
A. To meet someone. B. To buy Lincoln a gift. C. To join a birthday part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In the face of _____ failure, it is vital that we should keep up _____ good state of mind.
A.a; / B./; a C.the; / D./; the
22.I still remember ______ to the Famen Temple and what I saw there.
A.to take B.to be taken C.taking D.being taken
23.Tom as well as his two companions ________ leave ________Paris tomorrow.                 
A.are to; for B.is to; for C.is to; to D.are to; to
24.It is an article________ from his works.
A.edited B.adapted C.adopted D.heard
25.---She has been admitted into Beijing University.
--- ______.
A. Cheers B. Good luck
C. Come on D. Congratulations
26.I like getting up very early in summer. The morning air is so good ________.
A.to be breathed B.to breathe C.breathing D.being breathed
27.It never occurred to me________ you could succeed in persuading him to change his mind.
A.that B.if C.which D.what
28.Sometimes, while living in a foreign country, one ________special dish from home.
A.wishes B.desires C.cooks D.brings
29.The room is too small and it is not fit________.
A.to be worked in B.to work in C.to work D.to be worked
30.It 's unacceptable for a mother to leave her child ________to play computer games.
A alone B.lonely C.lone D.loneliness
31.She liked the novel so much that she ________ her homework and began to read it.
A.gave off B.turned down C.took over D.set aside
32.----How about 8:00 pm outside cinema
----That ________ me fine.
A.fits B.meets C.satisfies D.suits
33.Just like her father, she has a talent________ art.
A.with B.at C.for D.of
34.There I saw ten children________, two of whom were from 3.
A.in all B.at all C.all in all D.above all
35.The factory now employs________.
A.sixty staff of member B.sixty members of staff
C.sixty staffs D.sixty staff members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Soon it would be the holidays, but before that, there were year exams. All the 36 _____ had been working hard for some time, reviewing their lessons for the exams. If they didn’t 37 _____, they would have to retake them in September. There were usually a few who 38 _____, but Jane didn’t want to be one of them. She had worked hard all year, 39 _____ just before the exams she was working so hard that her sister Barbara was 40 _____ about her. She went to bed too 41 _____. The night before the first exam, Barbara 42 ____ that she have an early night and take a 43 ____ pill. She promised to wake 44 _____ up in the morning.
As she was falling asleep, Jane was afraid that she might oversleep. Her 45 _____ kept jumping from subject to subject. At last, with the help of 46 ____, she went to sleep. In no time at all, she was sitting in the examination hall, looking at the examination 47 _____, but she couldn’t answer any of the questions. 48 _____ around her was writing pages and pages. 49 _____ she thought hard, she couldn’t find anything to write 50 _____. She kept looking at her 51 _____. Time was running out. There was only an hour to go. She started one question, wrote two sentences, 52 _____ and tried another one. With only half an hour left she wrote another two sentences. By this time she was so worried that she started 53 ____. Her whole body shook. It shook so much that she 54 ____ up. She was still in bed and it had all been a 55 _____ dream. A minute later, Barbara called her name.
36. A. teachers B. students C. classmates D. schools
37. A. prepare B. miss C. join D. pass
38. A. succeeded B. failed C. ended D. called
39. A. but B. so C. and D. because
40. A. excited B. frightened C. worried D. pleased
41. A. early B. late C. heavily D. eagerly
42. A. insisted B. hoped C. ordered D. wished
43. A. sleeping B. resting C. exciting D. breathing
44. A. him B. her C. them D. herself
45. A. hand B. eye C. mind D. body
46. A. her sister B. her parents C. the lessons D. the medicine
47. A. result B. marks C. desk D. paper
48. A. The teacher B. The students C. No one D. Everyone
49. A. If B. Though C. So D. How
50. A. with B. about C. on D. to
51. A. watch B. textbook C. sister D. subject
52. A. gave up B. put off C. look around D. think over
53. A. examining B. leaving C. copying D. crying
54. A. raised B. woke C. stood D. cheered
55. A. nice B. wonderful C. terrible D. special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A
Mexico's neighbours are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north and Guatemala and Belize to the south. Mexico is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Mexico has more than ninety million people. The language of Mexico is Spanish. This makes Mexico the world's largest Spanish-speaking country.
Mexico City 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Mexico. The city is also very high. It is 7349 feet high (2240 metres). This makes it one of the highest capital cities in the world. The population, of Mexico City grows bigger every day. About thirty million people live there. It has more people than an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 even more than Tokyo.
Mexico also has its specialities. Many of the foods we eat started in Mexico. Foods like beans, maize, avocados, tomatoes, peanuts, chili peppers, vanilla, and chocolate come from Mexico. Mexico is also famous for its cactus (仙人掌) plants. Mexico has more kinds of cactu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56. Mexico is ____the USA.
A. on the south of B. on the north of C. a part of D. as large as
57. Mexicans speak______.
A. English B. Spanish C. French D. Latin(拉丁语)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Mexico City is the capital of Mexico.
B. The population of Mexico City is 30,000,000.
C. Tokyo is one of the cities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D. Mexico City is the highest city in the world.
59. Tomatoes were originally (最初) grown in ______.
A. America B. Spain C. Tokyo D. Mexico
60. The best title (题目) of the passage is ___.
A. Mexico City B. Mexico's plants C. Mexico D. Mexico's population
B
An old man died and left his son a lot of money. But the son was a foolish young man, and he quickly spent all the money, so that soon he had nothing left. Of course ,when that happened, all his friends left him. When he was quite poor and alone, he went to see Nasreddin, who was a kind, clever old man and often helped people when they had troubles.
My money has finished and my friends have gone, said the young man. What will happen to me now
Don't worry , young man, answered Nasreddin. Everything will soon be all right again. Wait ,and you will soon feel much happier.
The young man was very glad .Am I going to get rich again then he asked Nasreddin.
No, I didn't mean that, said the old man. I meant that you would soon get used to being poor and to having no friends.
61.An old man died and left his son_______.
A. nothing B. some gold C. much money D. only a house
62. When the son was________, he went to see Nasreddin.
A. short of money B. quite poor and sick C. in trouble D. quite poor and alone
63.The young man was very glad because Nasreddin said that________.
A. he would become rich again B. he would soon feel much happier
C. he would become clever D. he would have more friends
64.Nasreddin meant the young man______.
A. would get rich again B. would get used to having nothing
C .would get used to being in trouble D. would get out of poorness
65.What this story tells us is________.
A. that money is everything B. that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C. to save each penny D. that misfortune tests the sincerity of friends
C
“Cool” is a word with many meanings.Its old meaning is used to express a temperature that is a little bit cold.As the world has changed,the word has had many different meaning.
“Cool” can be used to express feelings of interest in almost anything.
When you see a famous car in the street,maybe you will say,“It's cool.”You may think,“He's so cool,”when you see your favorite footballer.
We all maximize(扩大) the meaning of “cool”.You can use it instead of many words such as “new” or “surprising”.Here's an interesting story we can use to show the way the word is used.A teacher asked her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 waterfall(瀑布)they had visited.On one student's paper was Just the one sentence,“It's so cool.Maybe he thought it was the best way to show what he saw and felt.
But the story also shows a scarcity(缺乏)of words.Without “cool”,some people have no words to show the same meaning.So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keep some credibility(可信性).Can you think of many other words that make your life as colorful as the word “cool”? I can.And I think they are also very cool.
66.We know that the word "cool" has had ________.
A. only one meaning B. no meanings C. many different meanings D. the same meaning
67.In the passage,the word “express” means “________”.
A.see B.show C.know D.feel
68.If you are _______ something,you may say,“It’s cool.”
A.interested in B.angry about C.afraid of D.unhappy with
69.The writer takes an example to show he is ______the way the word is used.
A.pleased with B.strange to C.worried about D.careful with
70.In the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暗示)that the word “cool”________.
A.can be used instead of many words
B.usually means something interesting
C.can make your life colorful
D.may not be as cool as it seems
D
Americans with small families own a small car or a large one. If both parents are working, they usually have two cars. When the family is large, one of the cars is sold and they will buy a van(住房汽车)
A small car can hold(容纳)four persons and a large car can hold six persons but it is very crowded(拥挤). A van hold seven persons easily, so a family three children could ask their grandparents to go on a holiday travel. They could all travel together.
Mr. Hagen and his wife had a third child last year. This made them sell a second car and buy a van. Their children sixth and seventh seat are used to put other things, for a family of five must carry many suitcases(衣箱)when they travel. When they arrive at their grandparents’ home , the suitcases are brought into the two seats can then carry the grandparents.
Americans call vans motor homes. A motor home is always used for holidays. When a family are traveling to the mountain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to the seaside, they can live in their motor home for a few days or weeks. All the members of a big family can enjoy a happier life when they are traveling together. That is why motor home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 there are many parks for motor homes.
71. From the passage, a van is also called ____________.
A. a motor car B. a motor home C. a motorbike D. a big truck
72. Before Mr. Hagen and his wife bought a van, they__________.
A. sold their old house B. moved to their grandparents’ house
C. built a new place for a van D. sold their second car
73. A motor home is usually owned by a family with__________.
A. a baby B. much money C. more than two children D. interest in vans
74. Americans usually use motor homes____________.
A. to travel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of holiday
B. to do some shopping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C. to visit thei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
D. to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every day
75. Motor homes have become popular because___________.
A. they can take people to another city when people are free
B. they can let families have a happier life when they go out for their holidays
C. some people think motor homes are cheap
D. big families can put more things in motor homes
第Ⅱ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并在横线上写出划掉的词。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important part in 76. _____
our daily life. On the net,we can learn about 77. _____
news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some other 78. ___
informations as well. We can also make phone calls, 79. _____
send messages by e-mails,go to net schools,and 80. _____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by ourselves. Beside,we 81. _____
can enjoy music,watch sports matches,and play the 82. _____
chess or cards. The net even help us do shopping, 83. _____
make a chat with other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84. _____
In a word,the Internet has made our life more easier. 85. 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以My Chinese Teacher为标题写一篇字数为80-100之间的英语短文。提示内容如下:
1、孙老师今年36岁,中等身材。
2、她关心,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3、她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英语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听力
1—5 BACAC 6—10 CABAA 11—15 CBCBC 16—20 ACCAB
二. 单项填空
21--25 BDBBD 26--30 BABBA 31--35 DDCAB
三. 完形填空
36—40 BDBAC 41—45 BAABC 46—50 DDDBB 51—55 AADBC
四. 阅读理解
56—60. A B D D C 61—65 CDBBC 66—70 CBACD 71—75 BDCA
六. 作文
第1页 共10页 第2页 共10页

第3页 共10页 第4页 共10页

第5页 共10页 第6页 共10页

第7页 共10页 第8页 共10页

第9页 共10页 第10页 共10页
共制卷人:黄爱和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兵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奴隶制度冲击最大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制定连坐制度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5.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7.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9.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制度创新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
10.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1、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
C.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12、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
13、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主要表现在
①穿汉服、说汉语 ②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 ③政权机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④重要职位由汉人充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进了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6、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7、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18、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19、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0、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北宋集中军权的背景是
A官僚机构腐败 B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
C强化专制皇权 D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三权分立
22.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2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2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5.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它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 B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做官
C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选拔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6.王安石变法,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 、市易法
27.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B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
C保守派上台执政,坚决反对新法 D政令不畅,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
28、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29、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30、《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第II卷(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自秦孝公用商鞅计,乃隳(毁)经界,立阡陌。虽获一时之利,而兼并愈僭兴矣。
——《通典·食货一》
请完成:
(1)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8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颁,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6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6分)
33、回答问题:16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和意义?(10分)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性质、核心内容是什么?(6分)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制卷人:朱维一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 )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 .“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 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 )
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 “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5.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只要是文化,就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
6.《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肤浅的    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7. 云南省牟定县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就民族节日而言,主要有五类: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的庆祝节,以歌舞、娱乐为主的社会娱乐节日。以大年初一到三十,一年十二个月,牟定县月月有民族节日。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③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
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
10.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 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11.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文化具有继承性
12.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播媒介就是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C.仅限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 D.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3.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14.2009年4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市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后,“京剧进课堂”进入推广阶段。最快今年年底,京剧艺术将成为本市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教材《京剧》也将完成研发。上述做法 ( )
① 有利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结合 ② 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 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④ 表明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16.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 未来的财富”;“人类 自然 科技 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午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金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 )
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18、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9、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
20、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三思而后行 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1、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不顾邻国感情,自2001年4月上台以来6次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日韩关系几度趋于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日美关系带来阴影。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联系具有偶然性
22、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23、关于矛盾观点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B、矛盾双方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将不复存在 C、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 D、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事物的消亡就意味着矛盾的消亡
2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D.社会实践
2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第II卷 (问答题,共50分)
26、(10分)2006年6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27.(14分)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有着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现代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2008年1月13日,山东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我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把山东建设成为思想基础牢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省。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
28.(15分)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每天又有数十万人离开这里,带走人类智慧文明的火花。一个月来,世博会作为全民大课堂的作用初步得到体现。上海世博会,将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带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过去只在地图上存在的地方原汁原味地还原到我们眼前,许多过去只在新闻报道中耳闻的案例生动地在展馆中再现。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世界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争相绽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上海世博会所展现出的各国文化特色的不同
29、.(11分)某地中学生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聊天、游戏 浏览不健康网站 查阅学习资料 看电影、听音乐 其他
比例 50% 15% 20% 10% 5%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5分)
(2)对于互联网存在的弊端,假如你是政府官员,你应该如何治理?(6分)
高二3月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BBDB  6-10 CCCAC  11-15 CDDAB
 16-20 ACCCC  21-25 BDDDB
二、问答题(共50分)
27、答:(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影响。先进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建设文化强省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山东经济政治发展。(4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推动山东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4分)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建设文化强省可以提高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4分)
(4)建设文化强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2分)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制卷人:谢金材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4、本试卷g=10m/s2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麦克斯韦
C.安培 D.法拉第
2.在下图所示的四种磁场情况中能产生恒定的感生电场的是(  )
图1
3、磁通量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物理量,如图2所示,通过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线框共面,第一次将线框由1平移到2,第二次将线框绕cd边翻转到2,设先后两次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 )图2
A、ΔΦ1>ΔΦ2
B、ΔΦ1=ΔΦ2
C、ΔΦ1<ΔΦ2
D、无法确定
4 如图3所示,MN、PQ为同一水平面的两平行导轨,导轨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内的磁场,导体ab、cd与导轨有良好的接触并能滑动,当ab杆沿轨道向右滑动时,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判断cd将(  ) 图3
A.右滑   B.不动  
C.左滑   D.无法确定
5 如图4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电阻R和r,导体棒PQ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B.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图4
C.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D.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6.在匀强磁场中,ab、cd两根导体棒沿两根导轨分别以速度v1、v2滑动,如图6所示,下列情况中,能使电容器获得最多电荷量且左边极板带正电的是(  )
A.v1=v2,方向都向右
B.v1=v2,方向都向左
C.v1>v2,v1向右,v2向左 图6
D.v1>v2,v1向左,v2向右
7金属杆ab水平放置在某高处,当它被平抛进入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后(如图7所示),有关其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两端电势的高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变,Ua>Ub
B.运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变,UaC.由于速率不断增大,所以感应电动势变大,Ua>Ub
D.由于速率不断增大,所以感应电动势变大,Ua8 关于某一线圈的自感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电流变化越大,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 图7
B.线圈中电流变化得越快,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
C.若线圈中通入恒定电流,线圈自感系数为零
D.不管电流如何变化,线圈的自感系数不变
9.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感现象是线圈自身的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B.自感电动势总是阻止原电流的变化
C.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D.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10.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如图8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  )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图8
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11如图9所示,n=50匝的圆形线圈M,它的两端点a、b与内阻很大的电压表相连,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压表的读数为:
(A)>,20V(B)>,100V
(C)<,20V(D) <,100V
12如图5所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体棒AB在金属框上向右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中无电流 B.AB中有电流,方向由A向B
C.AB中有电流,方向由B向A
D.AB中有电流,方向时而由A向B,时而由B向A
13、在磁感应强度为0.5T的匀强磁场中,让长为0.2m的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0.5V,则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
A.0.5m/S B.5m/S C.0.05m/S D.2.5m/s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4.如图11所示,把金属圆环匀速拉出磁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左拉出和向右拉出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B.不管向什么方向拉出,只要产生感应电流方向都是顺时针
C.向右匀速拉出时,感应电流大小不变
D.要将金属环匀速拉出,拉力大小要改变
15.如图12所示,在一根软铁棒上绕有一个线圈,a、b是线圈的两
端,a、b分别与平行导轨M、N相连,有匀强磁场与导轨面垂
直,一根导体棒横放在两导轨上,要使a点的电势均比b点的
电势高,则导体棒在两根平行的导轨上应该 ( )
A.向左加速滑动 B.向左减速滑动
C.向右加速滑动 D.向右减速滑动
16 如图13所示,三角形金属导轨EOF上放有一金属杆AB,在外力作用下,使AB保持与OF垂直,以速度v匀速从O点开始右移,设导轨与金属棒均为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制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
B.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变
C.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
D.电路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
图13
17 如图14所示,电阻R1=3 Ω,R2=6 Ω,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电源电动势E=5 V,内阻r=1 Ω.开始时,电键S闭合,则(  )
A.断开S前,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零
B.断开S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V
C.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a板带上正电
D.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b板带上正电 图14
18.如图15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一矩形导电线框abcd与通电导线共面放置,且ad边与通电导线平行.下列情况下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线框向左平动
B.线框与电流方向同向平动
C线框以直导线为轴转动
D.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图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1分)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其中19.20.21.22题每题8分23题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
19.(6分)有一面积为S=100 cm2的金属环,电阻为R=0.1 Ω,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16乙所示,且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在t1到t2时间内,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通过金属环的电荷量为多少?
20、(8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匝数为n的矩形线圈,边长ab=L1,bc=L2线圈绕中心轴ab以角速度ω由图示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试求:(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 线圈转过1/4周的过程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3) 设线圈的总电阻为R,线圈转过1/4周的过程中通过某一截面的电量。
21.(8分)如图18所示,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它们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在M和P之间接有阻值为R=3.0Ω的定值电阻.导体棒ab长l=0.5m,其电阻为r=1.0Ω,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现使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
⑴ab两点电势差为多少?
⑵使ab棒向右匀速的拉力F为多少?
⑶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22.(8分) 如图19所示,一U形金属框的可动边AC长0.1m,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0.5 T,AC以8 m/s的速度匀速水平向右移动,电阻R为5 Ω,(其它电阻均不计).
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求出电阻R中的电流有多大
23.(9分)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20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面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
(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所应满足的条件.
宾川四中高二物理3月考试答题卷
高二物理(20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A A C A D A B B C 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答案 BD CD AC AC AD
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41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⑴电路中电动势: ………(2分)
ab两点电势差:………(2分)
⑵电路中电流:……………………(1分)
匀速时拉力:……………………(1分)
(3)拉力的功率:……………………(2分)
22.(8分)
解:(1)金属杆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v=0.4V, ……………………………… (4分)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I== 0.08A (4分)
图11
图12
第3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图17
a
b
c
d
B制卷人:曹碧玉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一卷(选择题 满分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How long will the man wait for the post office to open
A. Fifteen minutes. B. Half an hour. C. An hour.
2. When did the plane to Shanghai take off
A. At 12:25. B. At 12:30. C. At 12:35.
3. 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contact her friends
A. By letter. B. By telephone. C. By e-mail.
4. 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
A. They are reporters. B. They are workers. C. They are tourists.
5. Why does the woman thank the man
A. Because he is a good listener.
B. Because he lent her some money.
C. Because he returned her lost money to h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A. Repair the TV. B. Turn on the TV. C. Turn off the TV.
7. Where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go
A. To the bedroom .B. To the garden. C. To his office.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8、9题。
8. 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
A. They are teachers. B. They are students. C. They are photographers.
9. What day is it today
A. Tuesday. B. Wednesday. C. Thursday.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w apartment
A. It is very good. B. It is far from her school. C. It is small.
11.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school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12.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A. He was punished. B. He was late. C. He lost his bike.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man busy with these days
A. Shopping online. B. Preparing for exams. C. Writing his term paper.
14. Why did the man buy the book on the chair
A. For his school paper. B. For his brother’s birthday. C. For the woman’s birthday.
1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brother
A. Boring. B. Crazy. C. Different.
1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prefers to buy books in the bookstore.
B. The man is almost finishing his term paper.
C. The man’s brother likes playing games.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What did Lincoln’s father do
A. He is a teacher. B. He is a worker. C. He is a farmer.
18. Why couldn’t Lincoln go to school
A. Because his family was too poor.
B. Because he was too old for school.
C. Because there no school near him.
19. How long did it take Mrs. Lincoln to make a trip to town
A. A whole day. B. Half of a day. C. One and a half days.
20. Why did Mrs. Lincoln go to town
A. To meet someone. B. To buy Lincoln a gift. C. To join a birthday part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The naughty boys would play ______trick on ______ neighbours who didn’t give them any sweets on Halloween.
A. a; 不填 B. a: the C. the; 不填 D. 不填; the
22. My friend, David, was not used __________ by air, so he felt unwell.
A. to traveling B. to travel C. traveling D. travel
23. I wondered what difficulty he had _________ the plan
A. to carry out 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 D. with carrying out
24. When we climbed up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e were all ___________.
A. out of the breath B. short of the breath C. out of breath D. short of breaths
25.So seriously _____ in the accident that he was sent to hospital at once.
A. he was wounded B. was he hurt C. he did injure D. did he hurt
26. —I' m sorry, but I didn’t mean__________ out your secret.
—But you know, letting out one's secret means________ one' s feelings.
A. to let; to hurt B. letting; hurting C. to let; hurting D. letting; to hurt
27. ---The novel gone with wind is said _____ into several languages.
A. to translate B. being translated
C. having been translated D. to have been translated
28. You should try to _____ new circumstances as quickly as you can.
A. fit B. suit C. adapt D. adapt to
29.The poor man , ________,ran out of the dark cave.
A. tiring and frightened B. tired and frightened
C. tired and frightening D. tiring and frightening
30. Tom raised his hands to say something, but he remained silent in the end.
A. even if B. as if C. so that D. now that
31. Tom thought it was an honor ___________ to speak in the ceremony.
A. to invite B. to be invited C. inviting D. having invited
She was so sad because she failed in the math test. Let’s ______ her _______.
A. leave … behind B. leave … alone C. leave … aside D. leave … out
33. The accident happened on such an evening with strong winds __________ by heavy rain.
A. appeared B. happened C. accompanied D. mixed
34. These articles are written in simple language, _____ makes it easy to read.
A. that B. this C. which D. it
35. ---Could you turn the TV down a little bit
---______. Is it disturbing you
A. Take it easy. B. I’m sorry. C. Not a bit D. It depend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I really love my job because I enjoy working with small children and like the challenges and
awards from the job. I also think my work is important.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thought I would never have that sort of 36 .
I wasn’t an excellent student because I didn’t do much schoolwork. In my final term I started thinking 37 I might do and found I didn’t have much to 38 . I just accepted that I wasn’t the type to have a career. I then found myself a job, looking after two little girls. It wasn’t too bad at first, but the 39 began when I agreed to 40 , so that I would be there if my 41
had to go out for business in the evening. We 42 that if I had to work extra hours one week, she’d give me off the next. But 43 , it didn’t often work out. I was getting extremely 44
and fed up, because I had too many 45 nights and early mornings with the children.
46 Sunday, I was in the park with the children, and met Megan who used to go to school with me. I told her about my 47 . S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take a (n) 48 and get a qualification if I wanted to work with children. I did not think I would be 49 because I didn’t take many exams in school. She 50 me to phone the local college and they were really helpful. My experience 51 for a lot and I got a part-time course. I had to 52 my job with the family, and got work helping out at a kindergarten. Now I’ve got a full-time job there, I shall always be 53 to Megan. I wish I had known 54 that you could have a career, 55 you aren’t top of the class at school.
36. A. challenge B career C course D award
37. A. when B how C what D why
38. A. learn B teach C share D. offer
39. A. problems B questions C work D career
40. A. stay up B play with C look after D live in
41. A. friend B boss C classmate D parent
42. A. agreed B thought C hoped D believed
43. A. particularly B clearly C unfortunately D specially
44. A. excited B. tired C. surprised D. disappointed
45. A. early B late C long D hard
46. A. Another B That C This D One
47. A. condition B work C children D situation
48. A. course B exam C college D duty
49. A. hired B recognized C accepted D known
50. A. promised B persuaded C allowed D made
51. A. explained B showed C counted D meant
52. A. take B get C lay D leave
53. A. warm B kind C thankful D friendly
54. A. later B earlier C more D less
55. A. even if B only if C since D as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ost American students have to say goodbye to fancy (高档的) fruits these days. In school restaurants across the country, cheaper fruits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have taken their place.
“People are afraid to spend now.” said Linda Morrow, who owns a shoe and handbag stor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 future will bring”.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金融危机), several of the country’s biggest banks have been forced to sell or close. This has made lots of Americans afraid to buy expensive things.
The crisis began last year. Experts (专家) think it was because US banks lend money too easily. Last year a lot of people and companies, who borrowed money, found themselves unable to pay it back. This left the banks, as well as the people who put their money in the banks, without money. Since the banks borrowed money between themselves and even across borders (国界), the whole world was in trouble.
This month the US government agreed on a $700 billion plan to try to save the financial market. But no one is sure whether it will help or not. Last week presidents from 20 countries promised to work together to find a way out of the money trouble.
56. This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______.
A. a story book B. a novel C. a newspaper D. an advertisement
57. Why are people in the US afraid to spend
A. Because they think it’s unnecessary
B. Because they don’t have the habit of spending money
C. Because they worry about their future
D.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ny money
58. From the passage, we still don’t know ________.
A.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began B.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will end
C. why some of the US banks closed D. whether the crisis has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59.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_.
A. Ways to Save Money B. Financial Crisis facing the World
C. Banks in the USA D. The USA Becoming Poor
B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Do you like yellow, orange, or red If you do, you must be an active person who enjoys life. Do you like blue Then you are probably quiet, shy, and would rather follow than lead.
Colors do influence our moods (情绪). A yellow room makes most people feel more cheerful and more relaxed than a dark green one; and a red dress brings warmth and cheer to the saddest winter day. On the other hand, black is depressing(令人压抑的). There was a black bridge over the Thames River, near London.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killed themselves on that bridge used to be larger than on any other bridge in the area -- until it was repainted green.
Light and bright colors make people not only happier but also more active. In the factory, the workers will work better, harder, and have fewer accidents when their machines are painted orange rather than black.
60. An active person may like ____
A. yellow, orange, or red B. yellow, black, or red
C. orange, blue, or black D. black, red, or orange
61. Most people feel more __ in a yellow room than in a dark green one.
A. tired B. bored C. worried D. relaxed
62. More people killed themselves on the black bridge than on any other bridge probably because ____
A. the bridge was very tall
B. the bridge was too crowded
C. people didn't like the bridge
D. the color of the bridge was depressing
63. In the factory, when the machines are painted orange, the workers will work __
A. worse B. harder C. more slowly D. more angrily
C
Australia is the smallest continent in the world. It is a little smaller than China. It is o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of the earth. Australia is big, but its population is small.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is nearly as large as that of Shanghai.
Enough laws have been made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The cities in Australia have little air or water pollution. The sky is blue and the water is clean. You can clearly see fish in the rivers. Plants grow very well.
Last month we visited Perth, the biggest city in Western Australia, and went to a wild flower exhibition. There we saw large numbers of wild flowers on show, most of which we had never seen before. We had a wonderful time. Perth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wild flowers. Every year in spring Perth has a wild flower exhibition. After visiting Perth, we spent a day in the countryside. We sat down and had a rest near a path at the foot of a hill. It was quiet and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When we heard bells ring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s, we looked up, but what we saw made us pick up all our things and run back to our car as quickly as we could. There were about three hundred sheep coming towards us along the path.
Australia is famous for its sheep and kangaroos(袋鼠). After a short drive from any town, you will find yourself among the white sheep. Sheep, sheep, everywhere you can see sheep.
64. Which country is the writer most possibly from
A. Japan B. Canada C. China D. America
65.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Australia is the small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B. Australia is the same size of Shanghai.
C. Australia i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rth.
D. The people in Australia are as many as those in Shanghai.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Australia has enough law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B. Perth is the biggest city in Australia.
C. The wild flowers in Perth must be different from what the author sees in
his/her country.
D. The author enjoyed his/her visit in the country.
67. The underlined word “exhibition”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_.
A. a public show for people to visit
B. a market where you can buy all kinds of flowers
C. a place where all kinds of flowers are grown
D. a field where there are flowers and animal
D
There was a story many years ago of a school teacher--- Mrs. Thompson. She told the children on the first day that she loved them all the same. But that was a lie. There in the front row was a little boy named Teddy Stoddard. He didn’t play well with the other children and he always needed a bath. She did not like him.
Then Mrs. Thompson got to know that Teddy was actually a very good boy before the death of his mother. Mrs. Thompson was ashamed of herself. She felt even worse when, like all her other students, Teddy brought her a Christmas present too. It was his mother’s perfume(香水)。
Teddy said, “Mrs. Thompson, today you smell just like my Mom used to.” After the children left she cried for at least an hour. On that very day, she stopped teaching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 Instead, she began to teach children.
Mrs. Thompson paid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eddy. The boy’s mind seemed to come alive. The more she encouraged him, the faster he improved. By the end of the sixth grade, Teddy had become one of the smartest children in the class.
Six years went by before she got a note from Teddy. He wrote that he had finished high school, third in his class, and she was still the best teacher he ever had in his whole life. He went to college. Mrs. Thompson got two more letters from him with the last one signed, Theodore F. Stoddard, M. D. (医学博士).
The story doesn’t end there. On his wedding day, Dr. Stoddard whispered in Mrs. Thompson’s ear, “Thank you, Mrs. Thompson, for believing in me. You made me feel important and showed me that I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Mrs. Thompson, with tears in her eyes, whispered back, “Teddy, you have it all wrong. You were the one who taught me that I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I didn’t know how to teach until I met you.”
68 What did Mrs. Thompson do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A. She made Teddy feel ashamed.
B. She asked the children to play with Teddy.
C. She changed Teddy’s seat to the front row.
D. She told the class something untrue about herself.
69. What did Mrs. Thompson find out about Teddy
A. He often told lies.
B. He was good at math.
C. He needed motherly care.
D. He enjoyed playing with others.
70. In what way did Mrs. Thompson change
A. She taught fewer school subjects.
B. She became stricter with her students.
C. She no longer liked her job as a teacher.
D. She cared more about educating students.
71. Why did Teddy thank Mrs. Thompson at his wedding
A. She had kept in touch with him.
B. She had given him encouragement.
C. She had sent him Christmas presents.
D. She had taught him how to judge people.
E
The 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rather different. If I have dinner with a Chinese host, he always puts more food onto my plate as soon as I have emptied it. That often discomforts me greatly. I have to eat the food even if I do not want to, because it is considered bad manners in the west to leave one’s food on the plate. I have also noticed that when a Chinese sits at an American’s dinner party, he often refuses the offer of drink though he’s in fact still hungry or thirsty. This might be good manners in China but it is not in the west at 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impolite to keep asking someone again and again or insist on his accepting something. Americans have a direct way of speaking. If they want something, they will ask for it. If not, they will say, “No, thanks.” When an American is served with beer by the host, for example, he might say, “No, thanks. I’ll take some orange juice if you have it.” That is what an American will do. So when you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you’d better remember the famous saying: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72. From this passage we can see that the writer is .
A. a Chinese B. a Roman
C. an American D. a European
73. When a Chinese host kept putting more food onto his plate, the writer felt .
A. very happy B. sad C. angry D. uneasy
74. In the west, people consider it bad manners .
A. to refuse an offer B. to ask for something directly
C. to eat at a dinner party D. to keep asking someone to accept something
75. A guest at an American’s dinner party should show his politeness by .
A. putting more food onto his plate as soon as he emptied it
B. refusing the offer of food or drink though he is still hungry or thirsty.
C. asking for things directly if he wants them
D. not eating all the food offered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第小题1分,满分10分)
(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第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写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Many year ago a poor man grew an orange tree.        76. _______
On the tree there were many fine oranges. Some day he found     77. _______
one of them was so big as a football . He took it           78. _______
to the king . The king was so happy that he gave the         79. _______
poor man lots money. When a rich man heard of it ,         80. _______
he said for himself ,"I'll take my gold cup to the king          81. _______
and he will give me much money . The next day the king receive  82. _______
from the cup . The king was very fond of the cup and he told      83. _______
the rich man, “I have an orange . It is beautiful than the cup,       84. _______
so I have decided to give it to you as the reward instead money”.     85. _______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汤姆因在学校使用手机被学校处分,他感到很困惑,写信给你求助。请根据以下结构提示给汤姆回信。开头结尾已给出。所给要点必须写到外,自己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细节。
1: 手机的优点:联系方便(方便convenient),好玩
2: 带手机上学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花大量时间打手机有害学习和健康
3..词数:100左右。
Your letter reached me yesterday. You said in your letter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is right for school to prevent you from using cellphones in school.
高二3月月考参考答案
听力
1---5BACAC 6---10CABAA 11---15CBCBC 16—20ACCAB
二.单选
21---25BABCB 26---30 CDDBB 31—35 BBCCB
三.完型填空
36-40 BCDAD 41-45 BACBB 46-50 DDACB 51-55 CDCBA
六.书面表达
第1页 共12页 第2页 共12页

第3页 共12页 第4页 共12页
共制卷人:何 小 余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Ⅰ卷 选择题(单项选择 每题2分 共50分)
1、200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 ②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
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加读书俱乐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4、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对西方人的赞美之辞,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
5、“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某校开展了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10年9月,“干干净净”的电影《山楂树之恋》获得巨额票房收入和良好的口碑。电影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巨大鸿沟填平,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思考,在哭过之后有砥砺,在疏远之中寻温暖,在迷茫之中找方向。这说明(  )
①该影片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该影片通过灵活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③该影片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入乡随俗表明了:(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通性
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0、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加强文化教育,全部继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2、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3、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这种文化传播途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亲朋聚会 D.教育活动
15、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16、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创造新文化 B.提出新问题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7、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都有重要的表现内容。奥运会上的祥云、中国印,还有缓缓展开的卷轴让人感受到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世博会上北京的风筝、天津的泥人、湖南的湘绣、河北蔚县的剪纸等,则让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我国传统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8、2010年9月27日~30日,第三届山东文博会在济南举行。“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文化的特有标志,巍峨崛起的泰山、奔流入海的黄河、圣人孔子这些独具特色的山东元素,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 C.源远流长   D.博大精深
19、“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下成语中,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的有
①循序渐进 ②揠苗助长 ③实事求是 ④竭泽而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1、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
A.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认识矛盾的普遍性 D.认识矛盾的客观性
22、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活的灵魂是(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唯物主义物质观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4、“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价值选择应
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C.先考虑个人利益,再考虑集体利益 D.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2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第Ⅱ卷(论述题 共50分)
26、阅读下面两组图画和材料回答问题:
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以上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试加以说明。(10分)
(2)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8分)
27、材料1:近年来,中外文化活动频繁举行。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2009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活动,此前,中俄两国还举办了2006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俄罗斯“中国年”。
材料2: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你自己的认识。(10分)
28、文化塑造人生,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对人生的作用,请你简述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29、材料:今年是我国入世10周年,入世后我国面对国际竞争我们应“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新华社时评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地把握方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机遇意识,善于从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里培育有利因素。
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2分)
3月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选择题
29、(1)坚持联系的观点。
(2)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
(4)坚持两点论,正确认识前进道路山的困难,也要善于在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制卷人:苏 锌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4.下列各项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1)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体 (2)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度
A.杂交、测交、自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杂交、自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
5.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6.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基因型的个体与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8.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9.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A.9∶3∶3∶1 B.1∶1∶1∶1
C. 4∶2∶2∶1 D.3∶1∶3∶1
10. 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圆粒;F1代自交,在F2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之比为9:3:3:1。这个杂交实验不能说明 ( )
A. 黄色对绿色显性,圆粒对皱粒显性
B. 豌豆子粒颜色和形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C. 控制子粒颜色和子粒形状的基因融合
D. 决定豌豆子粒颜色和决定子粒形状的基因互不影响
11.某种植物的两个开白花的品系AAbb和aaBB杂交,F1自交得F2中有紫花和白花,且比例为9:7,则F1的表现型为
A.全部为紫花 B.全部为白花
C.紫花与白花之比为3:1 D.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12.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A、46、23、23 B、46、46、23 C、0、46、0 D、0、46、23
14.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C.③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15.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1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17.五个初级卵母细胞和五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哪种结果( )
A.20个卵细胞和20个精细胞
B.15个卵细胞和20个精细胞
C.15个极体和20个精细胞
D.5个卵细胞和5个极体
18.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19.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0.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A.Ⅰ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Ⅱ过程实现
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
D. 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
21.果蝇中,直翅(A)对弯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
B.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
C.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
D.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
22.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23.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4、 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的蝗虫实验
C. 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D. 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
25. 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26.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27.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28.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h)。一对夫妇有三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为血友病患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XHXH和XHY B.XHXh和XhY
C.XhXh和XHY D.XHXh和XHY
2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男孩,再生一个血友病的男孩或血友病女孩的概率分别是 ( )
A.1/4,0 B.1/2,1/2 C.1/2,1/4 D.1/4,1/2
3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31.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
A.44+XY B.23+X或23+Y C.22+X或22+Y D.44+XX
32.某男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3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34.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35.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 )
A.杂交实验法
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地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36.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37.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 )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遗传物质是DNA
38.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能含有( )
A. 32P B. 35S C.32P 和 35S D.二者都没有
39.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4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8分)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和b控制着,下表是大豆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性状 F1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判断出显性的花色类型?并说出理由。(2分)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3分)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绘出其遗传图解(3分)。
42.(6分)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黄色圆粒),
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_______,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3(16分).右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__(动物或植物)的细胞分裂。A图表示_____________时期,此细胞称为____________细胞。此细胞中有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条染色单体。该图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条,DNA分子____个。
(2)B图表示的是__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细胞。
(3)C图表示_________期,此细胞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染色体数有_____条, DNA有___个。若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则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_细胞。
44.(5分)如图是科学家根据果蝇的遗传实验,绘制出的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位置图,请回答: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关系。
(2)绘出果蝇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图的第一位学者是____。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
(4)图中染色体上的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吗?_________
45.(5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三月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4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2.(1)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2)黄舍皱粒、绿色皱粒 1:1 1 4
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

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

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
共制卷人:陈学义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4、本试卷g=10m/s2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麦克斯韦
C.安培 D.法拉第
2.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B.只要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只要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3、磁通量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物理量,如图所示,通过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线框共面,第一次将线框由1平移到2,第二次将线框绕cd边翻转到2,设先后两次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 )
A、ΔΦ1>ΔΦ2
B、ΔΦ1=ΔΦ2
C、ΔΦ1<ΔΦ2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一个带铁芯的线圈,R为纯电阻,两支路的直流电阻相等,A1、A2为双向电流表,在接通和断开开关S的瞬间,两电流表读数I1、I2分别是(  )
A.I1I2 B.I1C.I15、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匀速通过宽为d(d<L)的匀强磁场,在此过程中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时间是( )
(A)2d/v (B)2L/v
(C)(L-d)/v (D)(L-2d)/v
6.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如图6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  )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7.如图2所示,n=50匝的圆形线圈M,它的两端点a、b与内阻很大的电压表相连,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压表的读数为:
(A)>,20V(B)>,100V
(C)<,20V(D) <,100V
8. 如图所示,一闭合直角三角形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区域.从BC边进入磁场区开始计时,到A点离开磁场区止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情况(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是下如图所示中的 :( )
9、在磁感应强度为0.5T的匀强磁场中,让长为0.2m的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0.5V,则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
A.0.5m/S B.5m/S C.0.05m/S D.2.5m/s
10.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闭合线框abcd在细长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由图中位置I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I和位置Ⅲ都很接近位置Ⅱ,这个过程中线圈感应电流( )
A.沿abcd流动
B.沿dcba流动
C.先沿abcd流动,后沿dcba流动
D.先沿dcba流动,后沿abcd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如图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
A.P、Q将互相靠拢
B.P、Q将互相远离
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
12.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
(A)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成正比
(B)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成正比
(C)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D)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快慢有关,跟磁通量的变化量无关。
13.如图所示,铜质金属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B.金属环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金属环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始终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14.将一磁铁缓慢插入或者迅速的插入到闭合线圈中的同一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B)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
(C)感应电流的大小 (D)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15.如图4所示,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M、N放在匀强磁场中,导线ab贴着M、N边缘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当一带电粒子以水平速度V0射入两板间后,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该带电粒子可能:
A.带正电、速度方向向左 B.带负电、速度方向向左
C.带正电、速度方向向右 D.带负电、速度方向向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6.如图所示,匀强磁场垂直穿过框架平面,B=1T。金属杆ab长0.5m,其电阻Rab=0.5Ω,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电阻R=1.5Ω。杆ab以速度v=4m/s向右匀速运动,则(1)当S接A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电流表的读数为    。(2)当S接B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电流表的读数为    。
(3)当S接C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电流表的读数为    。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3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
17. ( 9分 )如图所示,MN、PQ是两条水平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其阻值可以忽略不计,轨道间距L=0.6m。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B=1.0×10-2T,金属杆ab垂直于导轨放置与导轨接触良好,ab杆在导轨间部分的电阻r=1.0Ω,在导轨的左侧连接有电阻R1、R2,阻值分别为R1=3.0Ω, R2=6.0Ω,ab杆在外力作用下以v=5.0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求:
(1)ab杆哪端的电势高?
(2)求通过ab杆的电流I
(3)求电阻R1上每分钟产生的热量Q。
18( 9分 )如图所示,小灯泡规格为“2 V,4 W”,接在光滑水平导轨上,导轨间距为0.1 m,电阻不计.金属棒ab垂直搁在导轨上,电阻为1 Ω,整个装置处于B=1 T的匀强磁场中.求:
(1)为使灯泡正常发光,ab的滑行速度为多大?
(2)拉动金属棒ab的外力的功率有多大?
19.( 10分 )如图所示,bacd为静止于水平面上宽度为;而长度足够长的U型金属滑轨,ac边接有电阻,其他部分电阻不计.ef为一可在滑轨平面上滑动,质量为、电阻也为的均匀导体棒.整个滑轨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0.5T,忽略所有摩擦.若ef杆以恒定的加速度/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则:
(1)在5s内平均感应电动势是多少
(2)第5s末,回路中的电流多大
(3)第5s末,作用在ef杆上的水平外力多大?
20. ( 10分 )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12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面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
(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所应满足的条件.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三月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D 2. D 3.C 4. B  5. B 6. B 7. B 8. A 9.B 10.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AD 12. CD 13. B D 14. A D  15. C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6. 
(1) 2 V , 0  。(2) 1.5V , 1 A  。(3)  0  , 4 A   。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38分。)
18:(9分)解:(1)(1分) (1分)
(2分)(2分)
(2) (3分)
20. 解: (1)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速度v= (2分)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BL (1分)
(2)此时线框中的电流 I= (1分)
cd两点间的电势差U=I(R)=E=BL (2分)
(3)安培力F=BIL=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因a=0
解得下落高度满足 h= (2分)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
共制卷:范玉良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 .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基因型为 Mm 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 MM 、 mm 、 Mm 的分开,依次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 )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4、一匹雄性黑马和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枣红马20匹和黑马23匹。下列叙述最可能的是(  )
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 ②黑色是隐性性状  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 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5、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采用的方法依次为(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不顾婚姻法的规定而结婚,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患儿。若再生第二胎,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
A.l/2 B.3/4 C.1/4 D.1
7、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B.纯合子和纯合子相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C.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F2中,将出现l/4的变异性状
D.父亲正常,母亲也正常,但有可能生出得白化病的女儿
8、一对杂合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表现型及数量可能是(  )
A.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9、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后共结20粒种子,有17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20粒种子长成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  )
A.17/20 B.3/4 C.1/2 D.1/4
10.、基因型为RrYy的水稻自交,其子代中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
A. 3种、9种 B. 3种、16种 C. 4种、8种 D. 4种、9种
11、 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 YyRrDd B. yyRrdd C. yyRRDd D. YYrrDD
12、 基因型 AABbcc 的生物个体,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 )
A. A与B B. A与b C. c与c D. B与b
1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14、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    (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间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15、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 )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四分体一分为二时 D.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
1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17、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18、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例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子一代表现型的比例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19、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20、下列关于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 B.一条染色体相当于一个基因
C.基因的载体只能是染色体 D.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21、大量事实证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22、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3、一对夫妇前三胎生的都是女孩,则第四胎生一个男孩的概率是( )
  A.O   B.25%   C.50%   D.100%
24、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母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父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母亲是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D.父亲是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2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
26、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7、、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2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D.将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29、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A. 细菌的核糖体 B. 噬菌体的核糖体 C. 噬菌体基质 D. 细菌的拟核
30、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1、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
32、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②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③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④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隐性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3、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34、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这两个杂合子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基因型为aB卵细胞的同时,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
A. AB、ab、ab  B. Aa、aB、aB  C. aB、Ab、Ab  D. aB、AB、AB
36、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GG×gg B.GG×Gg
C.Gg×Gg D.gg×gg
37、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9、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
A.22+XY B.23+X或23+Y C.22+X或22+Y D.44+XX或44+YY
40、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共40分)
41、(6分)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______基因控制的。
(2)图中Ⅰ1的基因型是_____,Ⅰ2的基因型为_____。
(3)图中Ⅱ3的基因型是_____,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__。
42、(8分)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基因Aa控制着,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合 亲本性状 F1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紫花 1240 413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白花 405 411
(1)根据组合  能够判断出显性的花色类型。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一   、组合二   、组合三  
(3)组合   为测交实验。绘出其遗传图解   。
43、(8分)下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为染色体代号,a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据图回答:
(1)图中代号 是性染色体,该果蝇的性别是 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 ,并进入 中。
(3)果蝇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个细胞内共有染色体 条,DNA分子 个。
(4)如果该果蝇与红眼(A)纯种异性果蝇杂交,则F1代果蝇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
44、(9分)下图为某生物的一个器官正在同时进行着的3个分裂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 甲是   分裂   期;
(2) 乙是   分裂   期;
(3) 丙是   分裂   期。
(4) 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条,DNA分子数   个,染色单体数   个。
45、(9分)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绿色圆粒___。
(3)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有_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共有__种表现型,其中黄色皱粒占___。
(5)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
(6)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____。
(7)杂交后代中,占所有基因型1/4的基因型是_____。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1.5分共6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共40分)
43、每空1分,共8分
(1) X、Y 雄 (2)分离 配子 (3)8 16 (4)XAXa、XAY 红眼
45、每空1分共9分
(1)基因的分离  (2)YyRr yyRr 
(3)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4)4 1/8
(5)25  (6)1/4 (7)YyRr、yyRr 
第1 页 共6页 第2 页 共6页
第3 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矮制卷人:杨伯韬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吁 与会 驾驭 熨帖 鹬蚌相争
B、螃蟹 松懈 邂逅 解元 不屑一顾
C、山岫 乳臭 星宿 嗅觉 良莠不齐
D、憧憬 潼关 冲撞 瞳仁 灯影幢幢
2、下列各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聒噪 遐想 鞭辟入里 各行其是
B、作祟 内讧 精兵减政 哀声叹气
C、慰籍 皈依 物阜民丰 涣然一新
D、沾污 昏聩 察颜观色 怨天尤人
3、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三枪拍案惊奇》的主题歌,似乎在暗示最近市场的光怪陆离:最近四个交易日,沪综指单日波动幅度分别为2.89%、1.56%、3.42%和2.96%,围绕3200点上下波动。不少散户在这样一种震荡市场中显得无所适从。业界揣测,这或许是机构在暗度陈仓,围绕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概念悄然吸货。
A、扑朔迷离 B、光怪陆离 C、无所适从 D、暗度陈仓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5、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6、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传》 吴敬梓———清代———《官场现形记》
B、 契诃夫——— 美国———《警察与赞美诗》 托尔斯泰———俄国———《复活》
C、 沈从文——— 当代———《边城》 沈德鸿——— 现代——— 《子夜》
D、 铁凝——— 当代——— 《哦,香雪》 刘绍堂——— 当代———《蒲柳人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7-9题。
台风(热带气旋)指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伴有狂风暴雨的大气漩涡,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台风形成之前,热带洋面上有不少小低压,或叫热带扰动,它们当中的极少数在适宜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得以发展而形成台风。这是台风的“幼年期”,好比初生的小老虎,威力尚小。台风形成之后,一般受副热带高压南部边缘的东风气流影响,边移动,边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此时,台风中心气压值很低,台风影响范围最广,所过之处,风急雨骤,有一个清晰可见的台风眼。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这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 台风移到陆地上后,陆上供给它的暖湿空气与海洋上相比大为减少。如同机器断电,用于凝结的水少了,凝结潜热必然少,在陆地摩擦的“配合”下,台风逐渐衰减、消亡。冷洋流、冷水面,则是台风消亡于水上的原因。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来去匆匆,最多不过八九天,但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台风释放的能量,要比原子弹大得多。台风的威胁,源于它释放能量的三种方式:兴风、作浪和暴雨。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所经之处,一般能产生150毫米-300毫米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即产生风暴潮现象。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难设想;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也是功不可没的。
台风日行千里,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台风动向。台风路径预报是台风预报的核心。预报员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紧急警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现在全球的科学家们都在研究怎样使天气变得可控,最近美国的一家科研机构对此有新的突破,大概原理是:在台风中心处引爆一超光子炸弹,迫使风的运动改变原有的轨迹,使其能量不能再聚集在一起。现在的技术难点在于准确计算台风的中心及运动轨迹,还有使风改变轨迹又不能伤害生物的超光子炸弹。科学家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满怀信心。 (选自《常用气象知识》,中国气象局编著,有删节)
7、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经过多年研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台风的生长和消亡过程,能够准确预测台风的中心及运动轨迹。
B、台风能给一些国家带来丰沛的雨水,它对于调剂地球的热量、维持热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台风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陆地,在南北半球旋转的方向不同,它的移动伴有狂风暴雨等现象。
D、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是台风预报的核心,对台风路径的准确预测是避免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8、下列有关台风生长和消亡过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热带海面上有不少小低压,它们多数能在适宜的大气环流背景下得以发展而形成台风。
B、台风形成时,它的中心气压值很低,而影响范围最广,经过的地方,风狂雨急,有一个台风眼清晰可见。
C、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云带,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区域。
D、云墙区的上升气流达到高空后,有一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所谓的台风眼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科学家认为,一种超光子炸弹能够迫使风的运动改变原有的轨迹,使其能量不能聚集在一起,从而避免台风的形成。
B、台风登陆后,即便科学家们不去控制,它也将会自然地消亡。用于凝结的水少和陆地摩擦是台风消亡于陆地上的原因。
C、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释放的能量要比原子弹大得多。如果未来科学家能够消灭台风,那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伟大壮举。
D.如果能够准确计算台风的中心和运动轨迹,再加上使风改变轨迹又不伤害生物的超光子炸弹,科学家们就能够掌控天气的变化。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数岁,拜中书令。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进封为广武县侯,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有台辅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须臾,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晋书 张华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于周急,器识弘旷 笃:忠实
B、帝甚异之 异:认为……奇异
C、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谢:感谢
D、臣不爱死 爱:吝惜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以华为度支尚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B、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
C、(司马雅)不顾而出
D、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华才干的一组是
① 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② 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 ③ (华)勇于赴义,笃于周急 ④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⑤ 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⑥ 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学识优异渊博,辞藻温和华丽,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因此同郡卢钦、乡人刘放都很推崇他,陈留阮籍认为他有辅助帝王的才能。
B.张华才华横溢,记忆力强,过目成诵。晋武帝曾向他询问汉朝的宫室制度,他从容自如,对答如流;并且把画出的图样放在地上,令群臣注目,连武帝也为之惊异。
C.晋武帝谋划攻打吴国,张华不顾群臣反对表示赞成。进军之初未能取得胜利,贾充等人要求诛杀张华以谢天下,武帝因喜爱张华而主动替他承担了责任。
D.赵王伦、孙秀打算篡夺帝位,派人拉拢张华,张华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果断予以拒绝。于是被逮捕杀害并诛杀三族,朝廷内外都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悲痛。
15、将下列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分)《逍遥游》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祭十二郎文》
四、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五、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张丽钧
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七嘴八舌答道:“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竟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逗醉了!
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 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那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
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
醉是一种忘情。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美景让人醉,良辰让人醉。想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他的情趣本不在酒中,坐在群山环抱的玲珑小亭里,众宾齐欢、觥筹交错,酒浆反成了解醉的饮品了呀!还有那醉卧芍药丛中的弱女子,她并不是酒力不胜,而是禁不住那灼灼春花的撩拨而一醉不起的呀! 醉在酒内是一种理性的迷失。 醉在酒外是一种心智的升华。 醉了的心是被美宠爱着的花蕊,看一眼也能给你的眉睫沾一些神奇的金粉呢!最让我心旌摇荡的是,醉并非人类的专利。有位作家说,鱼也会醉呢!在大西北的清波碧浪里生活着一种极富诗情的鱼,当春花片片飘落水中,鱼儿会急不可耐地餐下这份秀花,这样,它便醉了!醉了的鱼会木呆呆地凉在水面上,很久很久才能慢慢醒转来……如果愚钝的我有幸通晓水族语言,我一定不惜跋千重山、涉万道水跑到大西北去亲口问一问那贪食秀色的鱼儿:烦请鱼君细述于我,醉于水中味如何? 既然鱼儿会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花会醉、叶会醉、山会醉、水会醉呢?花以赏花者的眸子为鉴,在明媚春光中一次次照见自己俏丽的容颜,她能不醉?叶以无欲无争的心态从容地倾听风的情话、观赏云的仙姿,他能不醉?山以哲人的深沉目送日出日落、坐看云卷云舒,他能不醉?水以舞者的飘逸带得群山灵动、万物欢悦,她能不醉? ——朋友,在“品醇”“品茗”品腻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品点醉?在“找病”“找碴”找烦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找点醉?
朋友啊,这世上有太多东西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怠钝的细胞!相信吧,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化作了轻烟,轻烟也会动情地对轻烟说:最是难忘,我们那共醉的好时光……
17、第一段中有9个“醉”字,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一句应怎样理解?(3分) ___________
19、第四段中,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指的是谁?那醉卧芍药花中而一醉不起的弱女子指的是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借题发挥,联想丰富,有些句子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B、作者认为“醉”不是人类的专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醉,这是客观规律。
C、作者以诗人般的目光,散文家的情感,对所描写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D、文中的“品醇”即为品酒,“品茗就是品茶,“找病”“找碴”是比喻人们认识社会和剖析社会。
E、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F、本文题目“醉”字,凝聚了作者对世间万物深沉的思考和高度的概括。
六 、默写名句(8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 铁马秋风大散关
(3)、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4)、 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
七、语言表达
21、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3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月30日,一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教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22、请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对联的形式填空。(5分)
有一天,萧颖士与戴叙伦来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见一只白公鸡正引颈高啼。萧颖士随口吟道:“白店白鸡啼白昼。”他叫戴叙伦对下联。戴叙伦边走边想,想不出对句。太阳偏西时,他们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见一条黄狗,戴叙伦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1)-------- ” 萧颖士又出了上联:“苇杆织席席盖苇。”戴叙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走过,边走边用皮鞭轻轻打牛,于是对道: “ (2) ”
(1)、
(2)、
23、、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标点、用词等方面存在着多处问题,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香港出版社出版)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了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500多幅相关照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要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1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1)、
(2)、
(3)、
(4)、
(5)、
24 、作文(60分)
请以“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为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宾川四中高二语文三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二 、1. A.【A项均读yù;B项“解元”读jiè,其余读xiè;C项“良莠不齐”读y u,其余读xiù;D项“憧憬”读chōng、“潼关”读tóng,“冲撞”读zhuàng,“瞳仁”读tóng,“灯影幢幢”读chuáng】 2.A (B精兵简政 唉声叹气 C慰藉焕然一新D玷污察言观色) 3.解析:选B。“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宜用“诡异”。 或用成语“波诡云谲”亦可。 4 C(A。定语使用不当,详细的不能修饰技巧和效果,应放在介绍的前面。B。重复,很好的与美妙的重复。D。成分残缺,“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后应加上“的地方”或“的环节”。) 5.A (解答此题要考虑句间的关系。④是一个总结句应放在③①之后,且②句有关联词“连……也……”的沟连,应放在后边,可体现出递进关系) 6 D(A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B欧 亨利—美国—《警察与赞美诗》 C. 沈从文——— 现代———《边城》) 7B 8D 9B
四、诗歌鉴赏 16、(6分)(1)“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意指天色已晚。融情入景。3分。(2)“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说明归期无望,也暗含了离愁将永无穷尽的意思。3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是范阳方城人。年少丧父,家境贫苦,自己靠放羊为生。同郡人卢钦看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觉得他才能不同一般,就把女儿嫁给他。张华学业优异广博,辞藻温和华丽,从小自律,行为谨慎,即使是仓促之间,也一定按礼法行事。勇于做好事,尽心周济别人之急。器量宏大,在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他。在他还未出名时,陈留人阮籍见他后,感叹说:“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啊!”从此,他的名声开始显著。郡守推荐张华做太常博士,(不久)升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晋朝建立后,张华拜官黄门侍郎,封为关内侯。 张华记忆力极强,天下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谈起来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武帝曾经问汉宫格局,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在地上画出了图形,让旁边的人惊异不已。武帝也觉得他的才华非同一般。过了几年,被任命为中书令。 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攻打吴国,可是诸大臣都认为不行,只有张华赞成这个计策。等到将要大举进攻时,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掌管漕运粮草,决定军务大事。各路大军进发后,却没有取得胜利,贾充等人上奏诛杀张华来向天下人谢罪。武帝说:“这是我的主张,张华只不过跟我的想法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认为不可轻举冒进,唯独张华坚决持进军意见,认为必定能取胜克。等到后来灭掉吴国,进封张华为广武县侯。张华名重一时,众人推崇佩服,有宰相的声望。惠帝即位,任命张华为太子少傅,授官为右光禄大夫。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将要废除贾后,孙秀让司马雅在夜里告诉张华说:“现在国家将要危险,赵王想跟您公共同匡扶朝廷,成就一番霸王的事业。”张华知道孙秀等人一定会篡权谋位,就拒绝他。司马雅恼怒地说:“刀子将要砍向你颈脖,却如此说话!”没有回头的走出去。于是(张华)被收捕,诛连三族。朝廷内外没有不悲痛的。制卷人:代金莲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粗略的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
外在的孤独感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心理意识。只要外在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上的心理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的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方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和内驱力。梵高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的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唐诗宋词中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的孤独感才成为不朽诗篇。伟大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境。因为它带有永恒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
自然科学家家刻意寻求自然界的永恒法则,亦在驱散内心一团根本的孤独感。
文化创造者们为了排遣自身的孤独感而进行的创造,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读者感受到温暖,驱散千百万个寂寞,真是不可思议!
在多艰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找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人类怀有一种博爱之心和同情之心。
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赵鑫珊《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有删节)
1.下列关于“孤独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外在孤独感随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而内在孤独感则没有这种由外而内的波动性。
B.内在孤独感之所以具有某种永恒的哲学性质,是因为它是一种朦胧的、莫可名状的深层心理意识。
C.有内在孤独感的人,基本上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思想感情深沉而又不被同时代的人们理解和接受。
D.孤独的两种分类说明,人类都是孤独的,只是孤独的程度和类型有所不同。
2.下列关于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关系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企图抗衡和摆脱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是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唯一最强大的定力和内驱力。
B. 在人类少数天才和伟大的政治人物身上,都患有某种与生俱来的的孤独症,这种精神顽疾终生不可治愈。
C.梵高和爱因斯坦取得显著成就的领域虽然不同,但促使他们取得成就的内在动力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内心深处根本孤独感的抗争。
D. 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永恒的孤独感予以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唐诗中那些堪称千古绝唱的作品证明,只有表达出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孤独感的诗作,才能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
B.伟大的艺术家惆怅、忧郁的精神气质之所以具有一种哲理沉思的美感,是因为他们的孤独不是个人的,而是人类集体性的;不是暂时的,而是带有一种关乎人类根本处境的永恒性。
C.浅薄的快活和感官享受是短暂的,肤浅的;致力于冲破根本孤独感而进行的人类文化创造所获得快乐则更本质,更永恒,也更博大,所以更高级。
D.文化创造者们出于排遣自我内在孤独而创造的文化遗产,却使很多的人们感到温暖,这说明文化创造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引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报,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
明年,贼薄近郊。不敌,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刭。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街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救。乃命家人市信石(砒霜)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殓之,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邦曜絷香母诱之 絷:拘禁 B.贼薄近郊 薄:迫近
C.仆救之苏,恨曰 恨:仇恨 D.择士人归之 归:出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忠贤欲困之 ②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B.①以女妻其子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不乐为吏 ②辄为居民所救
D.①捧帚凝视而泣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通政使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在敌人兵临城下、京城陷落之际,得知皇上已死,施邦曜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3分)
②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3)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微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4)
(二)古诗鉴赏 (6分)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8.上阙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这样写景的作用。(3分)
9.“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使用了哪种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5)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见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8)________________,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9)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三、现代文阅读(21分)高考资源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 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祯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书”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10.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
11.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2.如何消除“提笔忘字”现象?(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能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地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子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就去长征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吗,你爹妈送你到海边了?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子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票,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俩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一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中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冷饮费若干
买饭菜票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一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回彻底过了下独立的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中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般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给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采用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明写史工程师夫妇为儿子事事操心,事事包办的过程,暗写儿子事事被父母包办缺乏独立能力的成长过程。
B.小说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位爱子胜过爱自己、事事为儿子操心、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的慈母形象。
C.小说通过儿子在大学里为搞好关系花钱请客的事情,含蓄而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对当代大学生的毒害。
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有些语言略带微讽而引人深思,如“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 “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等等。
E.小说借史工程师家的故事,既批判了父母溺爱孩子事事包办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对年轻一代起到了一种告诫、警醒的作用。
14.小说中“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小说的儿子上大学后之所以缺乏独立能力,有人认为罪在史工程师夫妇,也有人认为罪在儿子。试结合文本选择一种观点进行探究。(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游目聘怀 励精图治 杀一儆百 B、祸祟 变换莫测 察言观色 匪夷所思
C、嘉奖 少安毋躁 声名狼藉 言简意赅 D、端详 惹是生非 色厉内荏 始志不渝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
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
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1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七、写作 (本大题60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3月考试参考答案
1.D【“孤独的两种分类”并不能说明“人类都是孤独的”,属虚拟的因果关系。】
2.C 【A.见文中“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和内驱力”一句,“唯一最强大的”修饰错误;B.见文中“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一句,原文中“少数天才人物”和“伟大的政治家”大小概念关系,而选项中则成了并列关系。另外,原文中是“孤独感”,是一种心理感受类型,而选项中“孤独症”则属于一种疾病。D.见原文中“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的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一句,“永恒的”一词修饰位置变动,改变原句意。】
3. A【因果关系变成条件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4.C 恨:埋怨、抱怨。
5.D 均为连词,表修饰(A前者为代词,指施邦曜;后者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表他的;后者为语气副词,表测度。C项前者为动词,做;后者为介词,被)
6. B (用计巧擒盗贼是施邦曜任漳州知府时的事情。
古诗文翻译
诗文赏析
8.花木繁盛,花香阵阵。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每点3分)
9.拟人;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每点2分)
(三)、默写 略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5分)( B )( C )
13.(4分)答:(1)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分)(2)巧设悬念,引人猜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14.(6分)答:观点一:罪在父母。小说中的史工程师夫妇教育方式失当,对儿子事事包办,学习上不是让孩子完全自主,而是母亲步步跟随,陪读陪复习;夫妇俩“学习至上”的思想比较严重,生活上没让儿子锻炼,以至于儿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夫妇俩平时不忍让儿子经风雨吃苦头,使得儿子缺乏应对生活的实际困难的意志力。总之,正是父母的教育不当,导致了儿子高分低能的结果。
观点二:罪在儿子。儿子由于长期以来父母的包办而对父母产生了较严重的依赖心理,思想上变得软弱,越来越缺乏独立意识,不愿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只要自己有意识要学会自立,即使父母要包办,他也完全可以主动拒绝;儿子由于长期缺乏亲身实践,生活经验匮乏,对大学独立生活的实际困难估计不足,盲目自大,最后只能简单的用父母的钱来解决问题,看似独立,实际上仍然是依赖父母
四、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文化经典译文
①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②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③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20. 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

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

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
共制卷人:古仕琴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C 12 Cu 64 S 32 Cl 35.5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NaOH溶于水 B.C+CO22CO
C.KClO3受热分解 D.Al与稀盐酸反应NaOH溶于水
2.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物质的量 B.分子个数 C.原子个数 D.物质质量
3.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C.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5. 下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6.已知4NH3 + 5O2 == 4NO + 6H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4/5v(NH3)=v(O2) B.5/6v(O2)=v(H2O) C.2/3v(NH3)=v(H2O) D. 4/5v(O2)=v(NO)
7.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 =-Q1 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 =-Q2 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57.3 B.Q1>Q2>57.3
C.Q18.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 Cu与浓硝酸反应比稀硝酸反应快
B. 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 Cu与浓硫酸能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
A.2CO(g)+O2(g)=2CO2(g) △H=-556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C.2H2(g)+O2(g)=2H2O(l) △H=-571.6kJ/mol
D.H2(g)+Cl2(g)=2HCl(g) △H=-183kJ/mol
10.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 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 L-1 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 L-1 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 L-1
A.①③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在m A + 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A. 2:3:2 B. 2:3:3 C. 1:3:2 D. 3:1:2
12.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 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 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1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10℃ 30 mL 2 mol/L的X溶液 B.20℃ 10 mL 4 mol/L的X溶液
C.10℃ 10 mL 4 mol/L的X溶液 D.10℃ 10 mL 2 mol/L的X溶液
14.设 C+CO2 2CO-Q1,反应速率为υ1;N2+3H2 2NH3+Q2,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减小 B. 同时增大 C.υ1增大,υ2减小 D.υ1减小,υ2 增大
15.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增加H2O(g)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16.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ΔH=a kJ·mol—1
H2(g)+1/2O2(g)===H2O(l);ΔH=b kJ·mol—1
2H2(g)+O2(g)===2H2O(l);ΔH=c kJ·mol—1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为a=b D.反应热的关系为2b=c
二、填空题(共4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7.(8分,每空2分)请规范书写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
(2)64gCu(s)与适量O2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
(3)标准状况下44.8LN2(g)与H2(g)完全反应,生成NH3(g),放出184.4KJ热量
(4)4.0g硫粉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SO2(g),放出37KJ热量,则S(s)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8. (4分)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2TiCl4Ti
已知:① Cs+O2g=CO2g; H 1 =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 2 =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H 3 =+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 。
19.(8分) 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该反应的ΔH (大于零或是小于零)
20.(8分)请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与ΔH2的大小:
(1)2H2(g)+O2(g)===2H2O(l)ΔH1 2H2(g)+O2(g)===2H2O(g)ΔH2 ΔH1 ΔH2
(2)S(g)+O2(g)===SO2(g)ΔH1 S(s)+O2(g)===SO2(g)ΔH2 ΔH1 ΔH2
(3)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ΔH1 ΔH2
(4)2H2(g)+O2(g)===2H2O(l)ΔH1 H2(g)+1/2O2(g)===H2O(l)ΔH2 ΔH1 ΔH2
21.(12分)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 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请为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三、计算题(12分)
22.(6分)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 = -870.3KJ/mol
(2)C(s)+O2(g)=CO2(g) △H2 = -393.5KJ/mol
(3) H2(g)+O2(g)=H2O(l) △H3 = -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 + 2H2(g) + O2(g) = CH3COOH(l)
23(6分)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 + B(g) ==2C(g)
反应进行到2s末,测得A为0.5 mol,B为0.4 mol,C为0.2 mol。计算:分别用C浓度的增加、A和B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3月考试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 共52分)
17.略
18. –80KJ/ mol
19 .略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
共制卷人:杨朗琼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已知命题,,则(  )
A., B.,
C., D.,
2、双曲线的焦距为( )
A. 3 B. 4 C. 3 D. 4
3、曲线在点(2,2)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4、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A. B. C. D.
5、函数f(x)=x3-ax2-bx+a2,在x=1时有极值10,则a、b的值为( )
A. a=3,b=-3或a=―4,b=11 ; B. a=-4,b=1或a=-4,b=11 ;
C. a=-1, b=5 ; D. 以上都不对
6、过抛物线 y2 = 4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 y1)B(x2, y2)两点,如果=6,那么=( )
A. 6 B. 8 C. 9 D. 10
7、已知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下列命题中为
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8、曲线f(x)=x3+x-2在P0点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坐标为( )
? A.(1,0) B.(2,8) C.(1,0)和(-1,-4) D.(2,8)和(-1,-4)
9、如果质点按规律运动,则的瞬时速度是( )
A.3 B.4 C.5 D.6
10、条件甲:“”,条件乙“方程表示双曲线”,则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2、 已知是函数的导函数,且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
14、椭圆的焦距、短轴长、长轴长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其离心率为 .
15、已知P:(2x-3)2<1, Q:x(x-3)<0, 则P是Q的
16、过椭圆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求以椭圆的焦点为顶点,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P和点是曲线上的两点,且点的横坐标是1,点的横坐标是4,求:(1)割线的斜率;(2)点处的切线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轴的抛物线经过点A.
(Ⅰ)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Ⅱ)直线过定点,斜率为,当为何值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20、(本小题满分12分)一条长为100的铁丝截成两段,分别弯成两个正方形,要使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两段铁丝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若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求实数的值;
(2)求的单调区间;
(3)求在上的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上
(1)求圆C的方程;
(2)若圆C与直线交与A,B两点,且,求a的值。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3月考试数学试卷
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B A B D C D A B B
二.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 14. 15. 充分不必要 16.
三.解答题 (共70分,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解:由题可知点P和点Q均在曲线上,又点P和点Q的 横坐标为1和4,则点P和点Q的纵坐标为-4和5.
(1)割线的斜率为
(2)的导数为,当
20.解:由得
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
解得
即所求的的取值范围是制卷人:韩开宝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读下图,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②④⑤对应的是 ( )
A.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2.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看见的满天星星绝大多数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3.太阳的能量来源是 ( )
A.黑子和耀斑爆发时放出的强烈射电 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4、当国际标准时间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矾(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5、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
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
间隔是( )
A.1小时 B.13小时 C.14小时 D.25小时
6、下列地方,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7.右下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b
B.a、c
C.a、d
D.b、d
8.当北京时间为19点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
A.8点 B.12点 C.13点 D.6点
9.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产生的原因与下列
哪些因素有关 ( )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转 
④太阳的照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
A.生物的形成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11.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多的时候,通常耀斑也多,但它们出现的地方不一样
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
下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12~14题。
1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13.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的是 ( )
A.①到②   B.②到③ C.③到④   D.④到①
读“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15~17题
15.形成昼夜的原因是: (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6.图中 (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17.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日
18.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0~21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0.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方时的不同 D.黄赤交角的存在
21.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
② ③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面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2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2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0°,30°E B.0°,60°E
C.30°N,30°W D.0°,120°E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 , D 。
(2)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这几颗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 )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图中的天体系统中包含有地球的是 和 ,其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4)据图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纬线名称和纬度:
②名称: , 纬度: 。
(3)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有阳光直射的是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
(4)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 的规律。
28.下面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7分)
⑴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
⑵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 _____。
⑶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 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⑷此时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点的经度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⑸此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9.读图1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恒星①是 星,平面④的名称是 ,平面⑤的名称是 。(3分)
(2)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冬季就是一年中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北京是 (季节)。(3分)
(3)当太阳直射点在E点时,北半球是 (节气),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正由
(填字母)移至 (填字母)的过程中。(3分)
(4)角②的度数是 ,该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若此角度变小,五带中范围扩大的是 ;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变大、不变、变小)。(4分)
30.右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日期是_________,节气是_________,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甲点的昼长
为_________时,乙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5)此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6)乙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
(7)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向正北运动,将向什么方向
偏? 。
高二地理3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8.(7分)
(1)23 26ヽS(1分)
(2)64 34ヽN--90 N(1分)
(3)12点 、 14点(2分)
(4)0 、 180
(5)26 34ヽ
第1页 共6页 第2页 共6页

第七题
图2

23026′N
23026′S
A
C
B
D
A
第3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
共制卷人:田丽梅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①卫星 ②吉林1号陨石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3.光年是用来计量天体间( )的单位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质量
4.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体积在八大行星中最大
B.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6.地球具有大气,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体积质量适中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
7.小行星带位于( )
A.水星与火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地球与火星之间 D.土星与木星之间
8.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具有适宜的温度 B.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具有丰富的水 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9.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吸引和转绕而成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由九大行星组成 D.星系即为银河系
10.下列物质不是天然天体的是( )
A.彗星 B.星际尘埃
C.星际气体 D.人造卫星
1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南北极点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
12.关于太阳日、恒星日的正确叙述是( )
A.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 B.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
C.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D.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时间多3分56秒
13.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
14.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度线上 D、赤道上
15.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6.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下列四图属于北半球的是( )
图1—6
(注:虚直线表示初始方向,实曲线表示实际运动方向)
18.昼夜更替周期是( )
A、一个恒星日 B、24时3分56秒 C、23时56分4秒 D、24时
19.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上海市(31°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地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20--21题。
20.材料“————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1.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地产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22.同一经线上的各地,一般情况下 ( )
A.昼夜长短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3.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 ( )
A.北京时间6时 B.北京时间5时44分
C.北京时间6时4分 D.北京时间6时16分
24.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南京 D.海口
25.从天文角度划分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 )
A.白昼最长、太阳最低的季节 B.白昼最短、太阳最高的季节
C.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D.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6.(7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为北半球____日(节气)阳光照射示意图,图中标有A、B字母的两条线(面)所形成的夹角叫做______角,目前它的角度值是______。
(2)图中,C、D、E、F、G各地点中,在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点是_____;达到最低值的地点是_____。
(3)从这一天到次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了一年中公转速度较___的时期。
(4)根据图的阳光照射状况,这一天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应是( )
A、23°26′ B、26°34′ C、50°06′ D、73°32′
27.(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3)A →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过程中北京昼夜状况是 。
28、(7分)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恒星①是________;角②的角度是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29、(7分)读右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图中方框内三大类岩石和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各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
名称:①冷凝作用,②______作
用,③______作用,④高温熔化作用。
(3)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岩石,又
到_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
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30.(9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从地质构造看,属背斜的是______,向斜的是_____。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石油应在____处,找水应在____处。
(4)泰山的成因与图中____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___处。
(5)图中五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
31.(10分)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1
(1)按序写出所代表的八大行星中前七个的名称。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⑤_____ ⑥_____ ⑦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和_____之间。(填序号)
(3)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小的是_____。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3月考试地理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ACBBD 6----10、BBDAD
11----15、DDBDD 16----20、DBDCD
21----25、BDBBD
第1页 共6页 第2页 共6页

第3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岩浆

B
A
C制卷人 陈世平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已知命题,,则(  )
A., B.,
C., D.,
2. 已知,能做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B. C. D.
3.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式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的长度相同,方向相反或相同;
B. 若与是相反向量,则∣∣=∣∣;
C. 空间向量的减法满足结合律;
D. 在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
5.已知和是两个单位向量,夹角为,则下面向量中与垂直的是( )
A. B. C. D.
6.曲线与曲线的( ).
A.长轴长相等 B.短轴长相等 C.焦距相等 D.离心率相等
7.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那么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8.双曲线-=1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B.2    C.     D.1
9.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10.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则等于( ).
A. B. C. D.
11. 如图,正方体的棱线长为1,线段上有两个动点E,F,且,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 B
C 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D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定值
12.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已知,且,则k =
14.过点A(4,1)的圆C与直线相切于点B(2,1).则圆C的方程为 .
15.椭圆的焦点分别是和,过原点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若的面积是,则直线的方程式是 .
16.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和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则的最小值是__ _.
三、计算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求中心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点,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的双曲线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左右焦点分别为,且,(1,)在椭圆C上.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HYPERLINK " http://www./"两点,且的面积为,求直线的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20.已知△ABC和△DBC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 ∠CBA=∠DBC=120度,求:(1)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
( 2 ) 直线AD与直线BC所成角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PD.
(I)证明:平面PQC⊥平面DCQ;
(II)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
22.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OABC-中,点E,F分别是棱AB,BC上的动点,且AE=BF.
(1)求证:F⊥E
(2)当三棱锥-B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二面角-EF-B的正切值。
宾川四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3月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B D C C A B B D D
二.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 14. 15. 16. 5
三.解答题 (共70分,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
21解: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线段DA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I)依题意有Q(1,1,0),C(0,0,1),P(0,2,0).

所以
即PQ⊥DQ,PQ⊥DC.故PQ⊥平面DCQ.又PQ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
(II)依题意有B(1,0,1),
设是平面PBC的法向量,则
因此可取设m是平面PBQ的法向量,则
可取故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为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20
20
正视图
20
侧视图
10
10
20
俯视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