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课前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议政问政方式,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接受监督的一个桥梁。
材料二
两会前后,人大代表纷纷开通微博,“晒”建议、听民意、做网络调查,微博成为网民发表看法、监督政府的重要平台。
1.材料反映的是公民以什么形式参与民主生活?有何意义?
2.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
专制
民主
人治
法治
人高于法
权大于法
法高于人
法大于权
助学
思考:1、封建社会里,皇帝和法律谁说的算?
2、在法治社会里,谁说了算?
人类
社会
易混概念区分
夯实法治基础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4—50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良法之治的三个判断标准是什么?
4、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是什么?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结构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探究一:和平示威还是祸乱香港?
不接传单就被打73岁老人被围堵
我之前去过很多次香港,也观察过几次和平游行,但令我从没想到的是,香港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天天都有示威者,其实就是暴徒。他们做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比如,攻击中联办、砸基站、墨水洒国旗等等。一次,我亲眼见到一位73岁的老人在机场被围堵,原因竟是没有接过他们(示威者)的传单,而是把传单打掉。他们愤怒地追着老人,一直追出去几百米。这还不甘心,他们(示威者)还“碰瓷儿”,躺在地上,说老人打了人……他们一边做着这样的事情,一边嘴上挂着“民主、自由”,他们心中的自由,就是“你不赞同我,就该去死,就该挨揍”。这样的民主是多么荒唐可笑!
如何看待示威者的行为?
评价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45——47页,分析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评价标准:逻辑清晰,声音洪亮,
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法治道路原因的为优秀。
选择走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生活)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国家、社会)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民族)
⑤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国家、社会)
法治展台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因为法治是(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
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练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于2020年6月30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正式生效。国安法弥补了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对社会重新恢复秩序和稳定起着极关键的作用。国安法正式生效之前,曾经气焰嚣张的祸港头目,鸡飞狗跳地开启了“变脸”模式……
助学
易混概念区分
法治与法制?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强调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什么样的法?
如何治?
如何实现法治呢?
或者说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
助学
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①实行良法之治P45
②实行善治P46
助学
2、法治的要求
助学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多地中小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据报道,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瞒着父母进行充值,造成家长和游戏公司、平台退款纠纷增多。前不久,辽宁一位花季少女背着父母充值巨额钱款,不堪压力而跳楼结束了生命,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思考:如何妥善解决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和网络打赏可能引发的纠纷?
《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助学
思考:
有法律制度(法制)是不是意味着有法治?
4、辨一辨: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
本质
原则
特点
后果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础
任意性、非理性
稳定性、一贯性
以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
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助学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思考:《食品安全法》通过后,公民的食品安全仍然是个大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42.5万人参与立法过程,共提出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过程,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民法典要对部分法条做出修改?
初衷:为了使法律更准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良法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翻开民法典,从社会交往到经济活动,从交通事故到医疗纠纷,从现实损害到网络侵权等等,这些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归宿: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善治
练兵
“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
D
练兵
小组讨论:任选下面的一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法治中国
③目前国安法施行后,让惩治暴徒有法可依,很多暴徒开始纷纷变脸,香港逐渐恢复安定,这对我们公民有何启示?
①如果国安法没有颁布,香港目前现状可能怎样?你对国家立法部门有何建议?
②如果有关部门没有依法秉公执法,结果可能怎样?你对行政或司法部门有何建议?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评价任务:
1.报告中是如何描述依法治国的地位的?
2.结合教材49页谈一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习总书记的报告对如何依法治国提出了哪两个坚持?(50页)
学习目标三:
1..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
十九大:党中央----
助学
2.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总目标、基本要求
两个坚持(P48-50)
3.1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3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
3.4两个坚持:坚定不移
,坚持党的领导
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政府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以下公民的做法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
A
.范某开了一家餐馆,不申报纳税
B.刘某应征人伍后,以各种理由逃避服兵役
C
.张某在网上发帖,诋毁救火英雄
D.杨某发现某可疑潜航探测器后,及时报告
D
练兵
助学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问题探究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要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员就行了,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是: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维护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必须惩治贪赃枉法的高官。
②实行依法治国仅仅只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员是不够的,与全体公民都有密切关系。依法治国需要全体公民参与,任何人违法犯罪,都必须接受法律的处罚。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依法治国与青少年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青少年应当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规范自己行为,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义务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政府工作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一治国方略?这种治国方略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我知道选择走法治道路的原因是:
我认为,建设法治中国应该做到:
反思法治
课堂小结
作业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
①个人层面: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②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