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4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4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2020年5月29日11时,湖南一名14岁男孩谷某因“觉得好玩”故意多次拨打110报警电话进行骚扰,非法占用报警资源,并使用淫秽言语辱骂接警员,严重扰乱了110报警服务平台的正常工作秩序。
经调查,民警锁定家住文明路社区附近的谷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他也承认了该行为。谷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桑植县公安局依法行政处罚,并给予严厉批评教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1
2
3
4
为什么法不可违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关系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婴儿期
《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国籍法》
少年期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成年期
《劳动法》
《婚姻法》
老年期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继承法》
这些法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你的一生中会接触到哪些法律?
一、违法无小事
走进法律
第六十六条: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条: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六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
行为规范
法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合法的
×非法的
法律的两大作用
P46
1.为什么法不可违?
P46
(1)
法律的2大作用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明确告知....
②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
违法的后果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
法律的地位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乱停车?刮花车?是什么行为?它们的性质一样吗?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P48
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P48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
P48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2
1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典型案例
民事侵权行为
合同违约行为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
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继续履行,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
......
违反的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
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四编
人格权
第四章
肖像权
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
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P50
(民与民)
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
购置财产
01
签订合同
02
劳动就业
03
经营创业
04
结婚
05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
行为
侵犯民事权利
合同违约
财产权
人身权
健康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
继承权
......
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
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676条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公民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
违反合同约定
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②行政违法行为
P48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制裁),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
1
行政法律规范
2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制裁
典型案例
违反治安管理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
针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职人员
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同被管理人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违反交通管理
(公民与国家之间--民与官)
P49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01
02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03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轻微伤)
05
破坏铁路封闭网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分别触犯了民法、行政法和刑法,危害性逐级增强,举例如下:
1、我家养了一条狗,由于看管不严,某日跑出来把你咬伤了,我就要承担这个侵权责任,赔付你所有的医疗费等。
2、我们因为狗咬人的事发生争吵,继而相互厮打,我把你打伤了,后经法医鉴定是轻微伤,那么我就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少行政拘留5日以上。
3、我把你打伤后,法医鉴定鼻骨骨折、耳膜穿孔,构成了轻伤,就触犯了刑法,涉嫌故意伤害罪,要刑事拘留、逮捕、判刑。
③刑事违法行为
P48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制裁),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
1
2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罚处罚
典型案例
生产、假冒产品
盗劫
故意杀人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探究分享
要求:1.阅读书本P48,合作完成表格;
2.组内交流3分钟,
确定发言人,列出发言要点。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法律规范
E.行政法律规范
F.刑事法律规范
G.轻微
H.严重
I.民事责任
J.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K.刑罚处罚
L.一般违法行为
M.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社会危害程度
按社会危害程度分类
共同点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违反法律、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轻微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律规范
刑罚处罚
严重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P48
展示分享
《民法典》
《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P48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典、刑法)
(1)民事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
(2)行政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公民与国家之间,轻微违反国家管理。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承担的责任(P48、P54)
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内容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
后果
(法律责任)
一般
违法
行为
民事
违法行为
行政
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
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行政法律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涉及到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方面)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社会危害
相对较轻
社会危害
严重
民事责任
(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2
3
1
①(总括句)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②(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感悟人生
知识点4
为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遵循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人:公民
法人: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法律知识小百科:民事原则
P51相关链接
所谓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在我国现行法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所谓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我国现行法上所称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课堂总结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不可违的原因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表现
民事违法行为表现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不可违
4.
一起来辨别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请你判断是哪种违法行为,并说明为什么?
1.一个留学生恶作剧,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
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水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间受损,邻居要求其道歉并赔偿1万元。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3.海关关长贪污近百万元,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产5千万。
4.张某酒后开车被查,违反了《交通法》,驾照被扣分,拘留15天,并处罚款3千元。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请你判断是哪种违法行为,并说明为什么?
5.张某抢劫,并杀害了被害人,法庭判处死刑。
6.三个初一学生,偷走设施的钢条,导致高压电塔倒塌,社会财产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请你判断是哪种违法行为,并说明为什么?
课后练习
1.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
?
B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2.“厌学
逃学
辍学
流失社会
劣迹行为
违法犯罪”,这是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①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③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后练习
 
3.某汽车销售员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被拘留十天;某装修公司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