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正视发展挑战》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正视发展挑战》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6.1《正视发展挑战》教案
年级:初三???
?????主备教师:
??????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课题)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导学案
预习导学:1.为什么实施计划生育?(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和?????????的压力。(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2.计划生育的意义(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年,我国开始实行二胎政策,就是具体的体现。3.资源环境面临危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学情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以及其他的课程中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因此本课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小。因此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体悟挑战的严峻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能力目标
1.?????
?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辩证的看待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发展挑战。2.?????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践行实践。
知识目标
1.??人口现状及特点,以及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2.??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3.??我国资源现状及其影响4.??我国环境现状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现状及实施计划生育的原因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材料分析、自主学习、
设计思路
??本课以记录片《垃圾围城》片段导入,直观展示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引出环境问题背后的人口和资源问题,回答了课题发展挑战。第一部分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主要话题,以人口普查结果为主要材料,解决我国人口特点和坚持计划生育的原因。第二部分从垃圾分类的意义开始,接受资源环境问题的相关性。再通过观看视频和自主学习完成第二部分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前三分钟
【七一讲话要点】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每人每年大概要制造多少生活垃圾吗?我们的生活垃圾都去哪儿了?观看视频:记录片《垃圾围城》片花(2010年上映)视频介绍:2008年开始,历时一年多,导演王久良考察了北京周边大大小小共400多个垃圾场,他把背后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垃圾围城》。他惊讶地发现,北京外围的垃圾场已经连成一个圈,组成了当时北京的“七环”。???央视2016年曾报道:全国超三分之一城市被垃圾包围。设问:垃圾围城的背后反映出我国发展面临的哪些挑战?生:略师:从这个记录片中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环境污染的结果是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比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还有一些直接被当垃圾处理掉的一些未成充分利用的资源。被垃圾围城的往往是大城市,这不是偶然。资源环境问题的背后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巨大挑战。
讲解新课
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活动一】观看视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设问:1.从普查结果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我国人口的信息?生:略师:视频中提到的这些状况有些老问题,也有些是新情况。怎么认识这些特点呢?我们来看一组材料对比:材料一:2020年,七普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141178万,其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21836万,占比15%材料二:对比说明我国人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生:略师:虽然七普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和世界教育强国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这背后除了经济因素,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材料三: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随后北京、四川、江西、甘肃等地相继出台了“生育三孩”奖励政策?。图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越来越不足,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增加。设问:你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三孩政策吗?生:略师:三孩政策的出台源于为国人口出现的这些新特点,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等。先说生育更替水平,即同一批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以及她们的伴侣,国际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2.1,一对夫妇生育2.1个子女。202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3。另外老龄化,从图示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老龄化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中,背后也意味着可能的劳动力短缺。?材料四:本次普查发现,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设问: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大反应了我国人口的什么特点?生:大量的流动人口?小结:我国人口现状(特点)?材料五:七普历程2020年1月6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2020年4月至5月,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象山街道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约700万名普查员参与。2021年4月开始陆续公布普查的主要数据。设问:你知道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人口普查吗?生:略师:定期开展人口普查能够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比如为养老、教育、医疗等相关民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也能更好地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所以我们说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活动二】我国生育政策变化讨论图示:独生子女——二孩——三孩设问:生育政策的变化是否说明我国不再坚持计划生育?我国是否还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生:略师:无论是二孩还是三孩是对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本质上都是一种计划,所以事实上我国一直都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未来也是有理由继续坚持的。?小结:为什么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①必要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②意义: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渡:除了人口挑战外,我国还面临资源环境的挑战。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活动三】上海率先拉开强制垃圾分类序幕2019年7月1日,堪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令”在上海正式实行!这是继禁止进口“洋垃圾”后,中国再一次向垃圾发起主动进攻!随后各大城市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垃圾分类举措。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呢?请同学观看视频,简单记录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的问题。设问:请你说说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有哪些?生:略师: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能够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有效节约资源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过渡:我国的资源状况如何?【活动四】观看视频: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结合视频,自主学习P78-79,完成以下问题1.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资源状况)2.资源问题会对生产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3.我国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原因有哪些?4.环境恶化会带来哪些危害?5.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二者有何联系?生:略师:小结?师:P78对资源的过渡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的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也将使一部分资源如水资源失去价值。而造成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环境问题的背后,又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总是相互交织的。?【活动五】实践:破解垃圾围城设问:破解垃圾围城难题,除了垃圾分类,你还能给出哪些建议?生:略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法治的不断建立健全、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也需要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感,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总之,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课堂知识小结
提问式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哪些挑战?2.?????
?这些挑战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
?国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