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一综合实践 制定成果展示交流方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一综合实践 制定成果展示交流方案 教案

资源简介

《制定成果展示交流方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一项活动基本结束之后,应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总结,撰写一份清晰、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这不仅能体现课题参与者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是让其他人了解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方式。研究报告完成以后,可以根据研究本身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与交流是课题研究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撰写研究报告,制定展示交流方案,进行成果展示,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撰写了研究报告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怎样将研究成果进行恰当的展示,为此制定合理的展示方案。通过制定展示交流方案,对展示交流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展示交流的内容、形式,认真考虑展示交流活动中各环节的工作安排,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展示交流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研究报告,只有本小组的同学了解课题研究成果的情况,但如何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公开地进行表达还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个人兴趣特长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制定展示交流方案中了解成果展示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课题研究完成以后的交流研讨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辩论会、展览会、出墙报、编小报、制作网页等都是课题成果展示交流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己的课题,通过小组倾力协作,对展示交流活动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展示交流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示交流活动,学会表达、沟通欣赏与分享,能够客观地分析,辩证地对待活动中的成绩和失误,能正确对待他人的建议,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确定展示交流的内容、形式。
教学难点:
根据选择的研究课题,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展示交流方案。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小组展示
讨论
教学用具:
展板、手抄报、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题研究结束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于交流。通过这一环节,我们能进一步提炼研究成果,实践交流技巧。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一环节,认真制定展示交流方案,积极投入到展示交流的各项准备活动中,合理分工与合作,与同伴一起为课题研究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展示前交流方案制定的具体内容。
二、学簇展示
内容安排
1、2簇:成果展示交流的内容;
3、4簇:成果展示交流的形式;
5、6簇:成果展示交流时间安排、现场布置;
7、8簇:成果展示交流组内分工;
9簇:如何用演示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三、学室展示
1簇展示,2簇补充质疑;
3簇展示,4簇补充质疑;
5簇展示,6簇补充质疑;
7簇展示,8簇补充质疑;
9簇展示,其他学簇补充质疑。
四、教师总结
1.交流内容
主要侧重于面向本校或本班同学的展示交流,侧重于展示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2.交流形式
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效果好,能增加展示交流的生动性,更能吸引听者的注意。演示报告配合情景剧,展板配合解说。
3.时间安排、现场布置
除展示内容外还需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答辩,如有必要,可事先开展几次试讲。
4.组内分工
根据个人优势与特长合理分工,积极主动参与到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中去。
5.演示报告的内容
一般概括:课题标题、课题参与人员、课题指导教师、课题开展时间、课题的归属
课题内容:课题的研究目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的运行过程、课题研究的结果、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课题题目确定的过程、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优秀案例欣赏
演示报告、展板、手抄报
六、制定展示交流方案
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合理的展示内容,根据个人特长爱好进行合理的分工。
小组讨论并填写《成果展示交流方案》
汇报展示交流方案编写情况
六、拓展深化
学生根据讨论学习情况,完善交流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试讲,为成果展示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成果展示交流方案是为完成成果展示任务而编制的“施工蓝图”。成果展示交流方案的制定,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具有导向作用,能为我们的交流活动做出详细的规划,减少盲目性。
成果展示交流方案的制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修正、生成的过程。学生对成果展示交流方案的每一次改进、完善都是一次新的跨越。在成果展示交流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对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进行讨论,从而使整个成果展示交流方案更趋于完善。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