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一、教材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阅读部分,通过本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苏东坡除了豪放旷达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是实现这个学习目标的最好载体。同时,为落实教材的选修课程功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学习方式上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使其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深入探究,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的含义,学习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终身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人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然斯人已逝,可是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3.背景介绍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4.朗读全诗及翻译全诗学生自读,齐读。参考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5.文本分析(1)指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凄婉哀伤(2)理清思路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 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 时间线索:梦前――如梦――梦后(3)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句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这种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4)“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十年”一句有什么关系?“千里孤坟”即言亡妻归葬之地与自己当时所在地相隔之遥。“千里”,是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6)联系苏轼生平,思考本句中的“凄凉”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其凄凉包括词人与亡妻两个方面。“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从侧面反映出亡妻生前是作者的知音,夫妻二人无话不谈。(7)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一词有什么作用?纵使…是一个假想。通过想象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应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8)上阕归纳:①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②主要手法:(1)直抒胸臆(2)想象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9)“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思考:“忽”字换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忽是指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亲切、熟悉,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难忘”之言真实不虚。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白描明确:从这里,才入题“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10)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A.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情景?此时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可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B.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四目相视,两心相映,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1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A.“短松冈”指什么地方?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妻的坟墓。B.“年年”指什么?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无尽的岁月。C.“肠断处”指何处?断肠人指何人?前指孤坟,后指生者和死者。(12)赏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A.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B.用凄凉的环境衬托悲凉的心情。C.呼应开头,总束全词,浑然一体,使感情得到发展、强化,把感情推向高潮。(13)下阕归纳:下阕“记梦”,表达沉痛之情。主要表现手法:白描,对写,虚实结合。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①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②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③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4)概括本词的艺术特色A.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B.情感真挚,以情动人。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C.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D.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五、课堂小结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用词写悼亡之情,为苏轼首创。该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六、板书设计上阕: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想象下阕:“记梦”,表达沉痛之情白描,对写,虚实结合附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理解性默写汇编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本文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不思量,自难忘。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由梦境拉回现实,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一句是: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既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刻画了外貌,却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情感的一句:小轩窗,正梳妆。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能将现实与梦境混合,以及使用直接抒情写出作者实际情况的句子是:尘满面,鬓如霜。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于妻子相见时,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一句话:夜来幽梦忽还乡。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小轩窗,正梳妆”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但十年改变,妻子相见难认的句子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词人直接写自己思念死去的妻子而内心凄凉的句子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