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革命已经完成?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材料一:经济结构上:在国民经济内部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工商业经营上:新中国成立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50年,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所占比重已增加到27.3%;占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的棉纺织业,1950年国家向其加工订货部分占其生产能力的70%以上。国营经济比重增高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高材料一:国际背景上:由于“二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中国不仅不可能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维持正常的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农业上:旧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在农村,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在一个时期内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性质,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个体农业落后苏联的支持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工商业: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农业: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转折点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到基本完成。所谓“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思考:面对这样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党和国家在这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是什么?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知识拓展:三大改造农业个体农民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个体工商业私有制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公私合营改造前性质改造后性质改造方式农业合作化运动手工业合作化改造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4、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经济方面的改造,能改变建国初的面貌吗?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强国家政治建设,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基础服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思考:从上图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5、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提醒区分两个“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思考:“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离不开哪些人的付出和努力?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5、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牛刀小试2.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牛刀小试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中,唯一正确的是()A.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B.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C.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D.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牛刀小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行列,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完成历史任务了呢?第一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1、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转折点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框: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新的历史课题(任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怎么完成新的历史课题呢?指导思想前车之鉴中国实际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主席说:“照抄是很危险的。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1956年,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框: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z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根本任务工业大国VS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发展需要VS经济文化落后重农抑商建国初的文盲率在70%以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的对比中国第一个自制飞机①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成就民航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的对比农业生产合作社:解决温饱问题杂交水稻发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的对比50年代的无轨电车新中国第一条地下隧道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③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的对比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④教育医疗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六十年代新建门诊大楼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的对比⑤科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辩证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4、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中国革命的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站起来了一五计划的圆满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国内遇到的挫折:国外遇到的挫折:美国抑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苏联关系恶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艰辛探索中前进5、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历史新课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标志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意义八大的最大贡献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一个飞跃“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也取得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