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吃饭有讲究执教人:安徽省泗县泗城第一小学刘莉吃饭有讲究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二《吃饭有讲究》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孩子学会科学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同时,通过活动了解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观察、访谈,了解到学生在家的一些用餐情况,许多孩子在生活中不太讲卫生,吃饭时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而大多数家庭也不注重礼仪教育。由于课前布置任务,让孩子们向长辈了解餐桌礼仪,孩子们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设计思路:《吃饭有讲究》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主题二的第一课时,本课从科学的六步洗手法入手,培养学生饭前洗手,讲餐桌礼仪的好习惯,为孩子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家庭,都比较溺爱孩子,不注重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我在教学的开始,用显微镜下看细菌的导入,让孩子亲眼看到细菌的样子,让孩子认识到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的引入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请小动物帮忙的设计,更是能够激发的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的记住了六步洗手法。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只有将品德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两者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我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课堂教学活动化等方法,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情境中轻松学习。在教学餐桌礼仪环节,我用餐桌上最常见的筷子的使用禁忌作为切入点,认识到餐桌上讲礼仪的重要性。很多孩子在家缺乏餐桌礼仪的教育,于是我拍了几个视频让孩子找找视频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对的,巧虎视频中孩子的做法,让孩子发现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我还设计了分一分活动、小组交流等,整节课我都致力于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把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内心。无论是科学的六步洗手法,还是要讲究哪些礼仪,我都强调了孩子们要学会和同伴分享学到的好讲究和好习惯,并且要宣传它,让更多的人知礼懂礼,从孩子们开始做起,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教育学生饭前要洗手,学会科学的六步洗手法。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讲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3、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与礼仪。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情境、学习洗手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吃饭讲究的重要性的认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洗手产生兴趣,并愿意洗手,在生活中做到卫生饮食,不挑食,讲礼貌,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育孩子懂得吃饭时要讲卫生,讲礼仪。学会六步洗手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孩子学习六步洗手法的兴趣。1、看课件中细菌图,激发孩子认知洗手的重要性。2、学习六步洗手法。3、孩子们进一步跟着小动物的音乐表演,学做六步洗手动作。4、观察世界洗手日图,鼓励孩子把六步洗手法和小伙伴分享,并宣传推广出去。二、激发兴趣,学习餐桌礼仪。1、认知筷子的禁忌。2、找视频中的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对。3、通过“巧虎对我说”视频,进一步了解吃饭时的讲究。4、小组内说一说,吃饭时还应该注意什么。三、小组分一分活动1、把老师准备的图片分一分,并在小组里讨论。2、师生共同探讨。四、总结鼓励孩子们做一名小小宣传员,把好习惯、好讲究宣传出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兴趣入手,针对吃饭的讲究都有哪些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经过几轮的精心备课、上课,下面我将围绕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1、关注学生的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法治的方向。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教育切入点,通过课堂学习,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去实践,去推广,回到生活的原本中去。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图片让孩子直观感知洗手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欲望。2、关注整节课孩子参与度,把教材转化为主题活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一学、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活动,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3、关注孩子对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推广、宣传。不管是学习科学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还是认识餐桌礼仪,我都在鼓励孩子们和小伙伴分享、宣传,这也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教育,这也是作为教师的使命。4、本节课,我感觉还是有不足之处,我们班有的孩子挑食、偏瘦、营养不良,也有些孩子营养过剩、偏胖。我在引导孩子认知合理饮食的时候应该及时引导此类孩子发现问题,和同伴们谈谈想法,这样更有教育意义。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力求我的道德与法治课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快乐地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