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文本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文本解读

资源简介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组文本解读
各位评委、领导、同仁:上午好!
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文本解读。说到文本解读,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这册教材的概貌:新人教版部编本于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二单元为“思考与提问”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三单元为“观察与发现”,目的是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第四单元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五单元为“多彩生活”篇,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第六单元为“童年往事”篇,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七单元为“爱国立志”篇,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八单元课为“历史故事篇”,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下面我就重点从本单元编排特点、语文要素、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构想以及教材的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来对第五单元整组课文进行文本解读。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部编本的整个教材是双线结构编排,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组合,人文主题”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有情,有趣,有理);语文要素就是这个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我所解读的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没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整个单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选择能充分体现该项习作能力的经典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的方法。第二部分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旨在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第三部分是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习作范例。最后是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习作能力。习作单元的全部内容都是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二、框架结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好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作能力,而“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写事最基本的要求。将单元目标定位在“把一件事写清楚”上,着眼的是学生的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这一习作的目标,本单元编排了《麻雀》《风筝》两篇精读课文和《爬天都峰》《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写的,所写的也都是作者生活中遇见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生活气息较浓,易于学生学习。
三、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
风筝
本课描写了
“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重点是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
1.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
麻雀
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
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习作:生活万花筒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4、施教策略
(1)教学重点要一以贯之。
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把一件事写清楚”作为本单元的教学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其他内容的教学要能服务于之一中心任务。备课前应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理解各部分的定位和相互关。在目标设置上,应给首先确立单元的整体目标,继而根据单元目标设定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单元习作的目标以确保各部分的教学都围绕单元总目标展开。
(2)各部分的教学应体现整体性。
习作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如,可以把“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了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初试身手”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尝试。
再如,可以加强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整合。
既可以在指导单元作时,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
环节表现出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也可以在习作讲评阶段,根据对学生习作的诊断,利用习作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习作例文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不要把习作例文当作略读课文来教,不必对例文的字词、内容、思想感情提出过多要求,作过多讲解。
(3)重视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写事的文章。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的《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教学时,可以适机联系这些课文,加深学生对怎样写清楚一件事的体会。
另外,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已经学过写一件简单的事。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习作经验。
四、教学构想
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第一重在引导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并懂得这样写有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知道写事的时候,不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虽然神话故事与生活中的真实事情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顺序和文章结构上有共性。教学时,可以像前一个单元讲述故事那样,先按顺序说说课文围绕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进一步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白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然后,找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场景,勾画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细读并感受当时的情形。
知道要写清楚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把看到的、
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1.明白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
梳理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普罗米修斯》等课文,
强化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的方法。
接着,默读《麻雀》,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说一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把《麻雀》的起因、经过
、结果梳理出来,可以用示意图来呈现。
如:“猎狗攻击小麻雀(起因)一老麻雀拯救幼儿(经过)一猎狗退缩(结果)”。
也可以采用表格
填空等其他方式来梳理。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2.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就本课来说,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目巴的感受,说清楚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学生可以从老麻雀和猎狗的动作,作者听到的声音、展开的联想等不同角度去发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阅读感受的基础上,相机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抓住动作和姿态突显老麻雀的奋不顾身、猎狗的攻击与退缩;把听到的写下来,通过嘶哑的声音传递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把想到的写下来,揣摩猎狗和老麻雀当时的想法与感受
最后,师生可以一起归纳总结: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集中落实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
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
4.习作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单元习作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再引导学生回顾两篇精读课文写事的方法,以及在“初试身手”中积累的表达经验,交流打算怎样写自己选择的事情。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在字生习作之前,针对他们在交流和“初试身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进行指导,再让学生完成习作,最后讲评、修改;二是交流之后直接让学生完成习作,再根据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评,最后修改习作。
(1).加强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与单元习作的联系。
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可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互相启发。如果学生的思路较窄,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第一段话,以及列举的八个题目,拓宽学生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交流。
最后提示学生:既可以参考教材列举的八个题目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其他事情,还可以丰富在“初试身手”环节写的家人做家务的片段,把它扩展成一件事。
(2).借助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
在“初试身手”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已经了解到学生在把事情写清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应该以此为基础,有机整合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借助例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好单元习作。
以上就是我对第五单元的教材解读,最后我还有一点点补充小建议——注意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练习,能力训练呈螺旋式上升
文章的写作顺序,第一单元有学习“时间顺序”,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学习“事情发展顺序”,训练点是循环往复的,所以第一单元的学习,也是为第四单元连贯成主要内容做铺垫。同时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又为第五单元写清楚一件事做准备,所以单元与单元之间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到了四年级,就是朝高年级过渡了,高年级就重点是“篇”的学习,这几个单元又为高年级做了能力铺垫。所以,不仅要注意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册与册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整个部编本教材就是一个体系,我们不能孤立的去教一篇课文。
部编本教材最好的一点就是:不仅告诉了我们要教什么,还告诉了我们怎么教,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我的教材解读就到这里,有说得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