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1.2思维形态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1.2思维形态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四维世界”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逻辑与思维》这本书侧重于对学生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的开发,将平时的思考落实到具体科学思维方法上来,通过语言逻辑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平时生活中的“疑点”。本单元是起始单元,侧重于思维概念的基本介绍,生活中遇到问题并思考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将它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思维方法不同,效果大相径庭。思维科学,则办事如虎添翼;若思维不科学,则会事倍功半。因此第一课以生动的课例揭开了思维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有了以上对思维的初步认识,学生对思维已有一定了解,进而进入本课学习的内容——思维形态及其特征。平时思考的出发点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头脑碰撞,这种思维火花其实和思维的形态有关。标准不同,会有不同的思维形态。从思维的方向看,主要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指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指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此处与必修课程《哲学与文化》产生了联系,辩证思维指的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指的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而形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思维的基本形态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者各有其特征,抽象思维的特征侧重于三方面,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而形象思维的三方面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本课的目的并不在于思维结果的讨论,而在于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够通过各类划分标准了解思维的形态,通过概念和形象的讨论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注重思维能力的塑造培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不同标准对思维形态进行分类,认识思维的基本形态;
2.分析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明确两者间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
3.根据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适时进行公共参与,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的过程,因此给一个确切的生活化的切入点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即将要学的抽象思维的理解,本课教学开篇以“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何去何从”为议题展开,围绕着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定位、拍摄争议、拍摄选址展开,以三个活动贯穿议题并穿插有小组讨论、评议。小组的合作探讨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且具有可操作性,本教学设计既有一部分内容与教材案例相衔接,又有一定拓展延伸,尤其是活动二中对于宣传片拍摄“有用论”与“无用论”的三段拆解,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值得花时间进一步探讨,此部分任务的完成即可解决本课的难点——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不同思维形态之间的差异
难点:思维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京踏上建设引领性创新型城市征程的新元年。2021南京创新周以“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为主题,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秉持“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创新周,全力推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一个城市的发展路径要和城市的气质相匹配。对于南京来说,创新就是这个“匹配”的交叉点。而创新也体现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上,南京每年都会拍一份展现南京特色的独家宣传视频,那么,今年的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你又会如何拍摄呢?今天,我们就议题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何去何从来进行讨论。(播放南京历年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视频)
提到城市形象宣传片,还记得哪些城市的片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吗?这些片子有什么共同点?
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乌镇—“气质篇”《心的乌镇》。刘若英恬静、淡然的气质与乌镇浑然天成。她作为乌镇景区形象代言人拍摄的2分钟左右的短片《心的乌镇,来过,未曾离开》令人印象深刻,老师至今还记得伴随刘若英的独白以及她穿梭的身影,在纪录片里看到了乌镇大剧院、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村自然生态体验等,文艺、清新。如此独特、注重细节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回到南京这座城市,提起南京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一年四季美如画的明孝陵石象大道、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还是水晶天下的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
活动1: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之我拍
内容:如果你是拍摄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导演,你会怎样拍摄?
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你的拍摄思路。
要求:1.小组交流推广南京形象的定位,形成统一意见;
2.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拍摄思维导图展示;
3.讨论时间为2分钟。
[设计意图]
本课的目的在于注重思维培养的过程,正处于初步了解“思维”的阶段,因此借助思维导图来进一步接洽生活化议题“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显得顺理成章。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能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同时也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因此通过各小组思维导图不同类型的绘制可以直接观察到思维划分的不同类型,第一种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它主要以“南京”为关键词眼,进而引申到一系列别的地标,其划分标准主要是思维的方向。而第二种思维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南京形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的方面,再进而分析南京形象具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综合性思维很强,更多的是从整体考虑宣传片的拍摄,当然,本身思维导图就是发散思维的体现,因此也能看出不同思维形态之间有交叉重合的部分,但因划分标准不同,造成了思维形态的差异。
在活动1基础上延申拓展出不同思维形态的划分标准,如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也为之后活动做出知识铺垫。
活动2: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之我论
内容: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引起了市民的观点争锋,请谈谈你的看法。
甲: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有用吗?
乙:当然有用啦,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就业定居。
丙:没什么用,形式大同小异,起不到宣传的作用。
要求一:1.小组讨论;
2.推选小组代表进行观点评析,选派代表发言;
3.讨论时间为2分钟。
[设计意图]
此部分观点的表达就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都能给出自己的观点,做出相应的观点评析,其实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能体现“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现“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弊端,同样也是一种辩证思维的体现,与《哲学与文化》中矛盾分析的原理方法论相一致。这部分的观点评析也是为后面进行三段论的拆解做铺垫。
要求二:1.小组模仿教材p6“探究与分享”对以上两种观点拆解成三段分析;
2.分析概念、判断、推理分别为哪几部分;
3.结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4.讨论时间8分钟。
[设计意图]
这部分对话的三段论拆解是本课最难的部分,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其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拓展性。进行此部分活动的前提是先将教材p6“探究与分享”理解透,小明和小芳关于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上的讨论有一小部分的省略,如何将这部分省略内容提取出来,并且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推理当中显得尤为关键。本部分内容的探究并不在于正确划分,而是在帮助学生体会抽象思维当中概念、判断、推理由哪些部分构成,三段论如何呈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差别是什么。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千万不要让学生陷入如何推理当中,而是要体会整个抽象思维当中逻辑推理的全过程,注重思维的培养过程。辨别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差异,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活动3: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之我选
内容:矗立在南京新街口孙中山铜像,位于南京新街口广场的环岛中央,是中国众多孙中山铜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也是南京的著名地标和精神象征。
要求:1.小组根据课前任务查阅孙中山铜像设立的相关背景材料,派代表谈谈这表达了艺术家怎样的思想;
2.结合此例,谈谈你对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的理解;
3.讨论时间为2分钟。
[设计意图]既然是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必然涉及到选景的问题。近代以来,南京城文化精髓深嵌“中山”,南京民众素有“中山”情结。当年,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地“总统府”、孙中山安寝灵柩中山陵,今已是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山码头、中山门、中山路都是当年为迎孙中山先生灵柩入城而建,在这条全长13公里、被人们称为“民国子午线”的“中山大道”两侧,排布着大批民国建筑。虽在湖北武昌、汉口都有孙中山铜像,南京的铜像无疑是历史意义最为深厚的一座。铜像作为一件艺术品,本身就是形象思维的典型代表。孙中山铜像位于南京新街口广场的环岛中央,是中国众多孙中山铜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也是南京的著名地标和精神象征。新街口广场环岛中央的孙中山铜像制作于1996年孙中山先生130周年诞辰,该铜像由雕塑家戴文广先生设计及制作。铜像重达6.2吨,高达5.75米,加上基座通高11.12米,暗喻伟人的诞辰日期。历史上,新街口曾有两座孙中山铜像,经历“几进几出”。第一尊为孙中山生前挚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资铸制,1942年矗立新街口,“文革”期间迁至中山陵园管理处,后再置于孙中山纪念馆前。第二尊为当代雕塑家戴广文所作,于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立于新街口;2001年,铜像因地铁施工暂隐于市。9年后,当地民众用“魂归”形容中山铜像重返。在这个人流、车流量是9年前数倍的繁忙十字路口,“中山先生”坐北朝南(寓意北伐战争)、常青环绕。在海外华侨华人心目中,近代中国的伟大人物应首推孙中山。孙中山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始终不屈不挠、愈挫愈奋,其坚毅卓绝的精神,高尚伟大的人格,至今仍受到海峡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崇敬和追思。此活动更能深切反映出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等特征。
总结提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习近平之所以重视这些思维,也是源于对思想力量的深刻认知。在思想力量日益凸显的当今时代,用思想指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许多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有许多关系需要正确处理,有许多难题需要积极破解,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把这些思维方式运用于战略谋划、战略抉择中去。
[设计意图]
作为大国领导人,习近平站在战略家的高度,以辩证思维进行战略谋划,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战略上进行辩证思考。这一思维习惯的养成值得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再次将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提出。
课后任务:请为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编写一份独特的文案。
[设计意图]将议题设计贯穿到底,保证课堂的完整度。引导学生将思维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