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C.乙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2.图中乙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半岛的西部地区有高大山脉 B.乙半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b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3.乙半岛地区除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外,
A.太阳能资源 B.铜矿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PQ线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 C. 西半球 D.东半球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图3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5-7题。
5.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季风 D.洋流
7.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①—推广滴灌技术 B.②一跨流域调水
C.③—海水淡化 D.④—修建大型水库
上图表示某地的气候要素,据图判断下题:
8.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9. 下面面关于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A、该地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产
B、该地气候适宜柑橘、葡萄等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该地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
D、该地气候是受季风环影响而形成的
读图回答10~12题。
10. 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11. 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12.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
A.1400千米 B.1200千米 C.1000千米 D.800千米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13—15题
13. 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D.位于地形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14. ①、②、③三地自然环境
A.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B.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C.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15. ④地自然景观为
A.温带荒漠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6—17题:
16. 图中主要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向 B.东南--西北
C.东北—西南 D.南--北向
17. 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波浪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下陷作用
图为世界某种自然带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完成18~20题。
18. 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9. 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0. 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 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22. 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图3),完成11—13题。
23.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4. 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25.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面各图(16分)
图A
图B
图C
图A:根据下列数据,确定城市位置和气候类型,并回答:有甲、乙、丙三个城市,
甲位于77013′E,28040′N,乙位于31015′E,30013′N,丙位于121026′E,31012′N
据此判断图中三个城市的位置:
(1)甲的代码是  ,乙的代码是  ,丙的代码是  。(3分)
(2)三个城市所处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较大,说明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3分):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B回答:
(3)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1分),该国位于 气候类型区(1 分)。
(4)图C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4分)
(5)图D中该岛的气候类型Ⅰ为__ __ __气候,Ⅱ为___ 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______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该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降水丰沛。(4分)
27. 下表为我国某市的自然要素统计表,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分):
要素 位置 海拔m 年平均气温℃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一月降水量mm 七月降水量mm
某市 121.5°E31.5°N 5 15.7 3.5 27.8 1123.7 44.0 134.2
(1)说出该市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6分)
(2)与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相近的有下列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 潘帕斯草原 B. 西欧平原
C. 美国中部平原 D. 恒河三角洲
28.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四种地貌图(图2)
【材料二】 气象干旱卫星监测图(图1)
【材料三】 据统计,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我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材料四】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
(1)2009年入秋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省份是 。重旱灾区中分布较普遍的地貌是图2中的 (填选项),其成因是 作用(6分)。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包括:a、棉花价格 b、烟草价格 c、广东的电力供应 d、珠江口的咸潮 e、石油产量 (2分)
A、a、b、c、d、e B、b、c、d C、a、e D、a、c、e
(3)造成本次西南大旱的相关因素有(4分)
A、全球气候变暖 B、西南季风较弱 C、喀斯特地貌 D、冷空气较强
(4)阅读有关资料看出,我国发生旱涝灾害概况是 。(5分)
(5)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 ,旱情多发季节是 ;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 ;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一半以上,表明以上四个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 。(5分)
(6)请列举一些缓解西南干旱的应急措施。(4分)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第Ⅰ卷(50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B C A B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B C C B D C A
21 22 23 24 25
B D D B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1) 2 ; 1 ; 3 (3分)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受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
(3分)
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蚕桑、淡水鱼等(答对两种即得2分);
D (2分)
28.(26分) (1)云南、贵州、广西(2分);①(2分);流水溶蚀(2分)。
(2)B(2分)
(3)A、B(4分)
(4)我国多旱涝灾害,尤其多旱灾,年均旱涝灾害各约10此左右,年均旱涝灾害面积大约占全国的1/30)(5分)
(5)华北 春季 华北、长江中下游 水分(5分)
(6)调水、挖井、人工增雨、关闭用水大户等(4分)




某自然带类型分布
湄公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图D
图1一、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每题5分计60分)
1.4名学生报名参加语、数、英兴趣小组,每人选报1种,,则不同方法有
(A) 64种    (B) 81种   (C)24种   (D)4种
2.若曲线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垂直,则l的方程为( )
A. B. C. D.
3.已知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则( )
A. B. C. D.
4.已知为偶函数,且,则等于( )
A.0 B.4 C.8 D.16
5.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是增函数,则
B.因为,所以 (是虚数单位)
C.是锐角的两个内角,则
D.直线,则(分别为直线的斜率)
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成
立时,左边应该是
A. B.
C. D.
7.小王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有1次获得通过的概
率是
A. B. C. D.
8.设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若,则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5 B.1 5 C.10 D.20
9. 某乒乓球队有9名队员,其中2名是种子选手,现在挑选5名队员参加比赛,种子选手都必须在内,那么不同的选法共有( ).
A.126种 B.84种 C.35种 D.21种
10.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其中为常数
则等于( ).
A. B. C. D.
11. 某中学高三年周六一天有补课。 其中上午4节, 下午2节。 要排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6节课,要求上午第一节课不排历史,数学必须排在上午,则不同排法共有( ) A. 600种 B. 480种 C. 408种 D. 384种
12..方程(t为参数)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条直线 B 两条射线 C 一条线段 D 抛物线的一部分
填空题(每题4分计16分 )
13.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若,
则___ _ _ ;
14.设,则方程所能表示的不同直线的
条数是 __ ____.
在极坐标系中,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16.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0 1 2 3 4
0.1 0.2 0.4 0.2 0.1
则随机变量的方差为
解答题74分(第17--21题的每题各12分,第22题14分)
17.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实数 (2)虚数 (3)0
18..(本小题满分14分)对于二项式.
求:(1)展开式的中间项是第几项?写出这一项;
(2)求展开式中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的系数和;
(3)写出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19、(12分)甲、乙、丙三人各进行一次射击,如果三人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0.6,求⑴三人都击中目标的概率;⑵其中恰有两人击中目标的概率;⑶至少有一人击中目标的概率。
20..船队要对下月是否出海作出决策,若出海后是好天,可得收益5000元,若出海后天气变坏,将要损失2000元;若不出海,无论天气好坏都要承担1000元的损失费,据预测下月好天气的概率为0.6,坏天气的概率为0.4,问应如何作出决策。
21.、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
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
试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22... (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x)=4x3+ax2+bx+5在x=-1与x=处有极值。
(1)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3)求f(x)在[-1,2]上的最值。
高二下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各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D C C A B C C C B
二、
19、记“甲射击一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乙射击一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丙射击一次击中目标”为事件C,于是
⑴.............4分
⑵ .......8分
ξ 5000 -2000
P(ξ) 0.6 0.4
⑶......................12分
20、设ξ为船队出海收益,
则 ,.........11分
答:应选择出海. ........ 12分
21. 将圆C的极坐标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为:..............6分
圆心为:C(1,1),半径为:,
求得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12分
22、(1)已知函数f(x)=4x3+ax2+bx+5在x=-1与x=处有极值。f′(x)=12x2+2ax+b
∴12-2a+b=0且27++b=0 ............................................................................................3分
解得 a=-3,b=-18,f(x)=4x3-3x2-18x+5....................................................................6分
(2)由(1)知 f′(x)=12x2+-6x+-18 =6(x+1)(x-) 在定义域R上,f(x)和f′(x)变化情况如下表
x (-∞,-1) -1 (-1,) (,+∞ )
f′(x) + 0 — 0 +
f(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由表知: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1,)................................................12分
(3)[ f(x)]max= f(-1)=16 [f(x)]min= f()=-.....................................................................14分
13、 0.95
16. 1.2
14、9一、选择题(以下题目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8分)
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址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这一说法
A.只看到了绝对运动 B.既看到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运动
C.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 D.既看到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静止
5、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高雅”,随着欧洲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个“真理”认识崩溃了。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这表明
A.联系具有偶然性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6、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对项羽宁死不屈的崇敬,反讽南宋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而毛泽东则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提醒全军指战员占领南京后不可学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致失败的楚霸王。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是因为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C.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一分为二 D.价值判断具有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
7、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跟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思想解放
B.必须学会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8、纽芬兰岛等地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③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由于长期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我国煤炭业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正处于凸显期。山西因在全国煤炭行业的特殊地位,成为解决煤炭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试点。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事物发展
B.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10、下列短语中与右侧漫画《人生絮语》(作者:陈定远)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亡羊补牢,未为迟晚D.静者不动,动者不静
11、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④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主要说明了
①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③④    B.②③   C ③   D.①③
13、近五年来,全国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各种服务。各地各部门十分注意服务与管理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既让大学生在基层发挥作用,也为其成长成才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这表明
①实现个人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积极服务基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的名言,他在苹果公司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 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传奇。由此可见
A.人的价值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B.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D.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15、关于国家本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C、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
D、国家是土地、人口、主权等要素的组合
16.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 两种。 ( )
A.联邦制和邦联制 B.单一制和复合制
C.总统制和议会制 D.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17、有人认为,目前多数英国人仍能接受君主的存在,因此,这一制度还可以继续运行下去。但从发展前景看,拥有世袭权力和巨大财富且丑闻不断的英国王室,或许在未来某一天真的要“悄悄地离开”。对英王室的去留,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归根结底取决于( )
A.国王的作用 B.历史文化传统 C.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英国女王权力的大小
18、在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二者的权力来源是不一样的。下列关于二者权力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的来源是选民
②总统虽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权力来自议会
③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其权力是由议会赋予的
④总统和总理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权力都由议会赋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美国的总统选举被人们戏称为“驴象之争”。下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②美国是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③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 ④美国是“左右共治”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利益集团无处不在,已经深深的渗入了美国的行政机构、国会和司法系统之中,甚至与 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 ( )
A.政党、国会 B.政府、国会 C.政党、国家 D.政党、政府
21、2012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 )
A、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国家机构实行依法治国原则
C、国家机关要对全国人大负责,不能独立行使其职权 D、国家机关要对人民负责
22、关于我国的民主集中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④中央和地方有各自的权力范围,相互不得干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通过多边谈判,实质性削减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这主要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 ( )
A.透明度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自由贸易原则 D.公平竞争原则
24、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以下目标 ( )
①促进和平 ②追求公民富裕生活 ③确保基本价值目标 ④建立统一的主权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芗城中学11-12下学期高二年政治科期末考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48分)
1-5CADDC 6-10BDACB 11-15BCCDB 16-20BCBAD 21-24ABCA
二、非选择题(52分)
2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出建设生态强省,这是我省保护生态环境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选择性。建设生态强省,有利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强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分)
29、(1)按照成员性质分:欧盟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分:欧盟属于区域性国际组织。(4分)
(2)①欧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2分)
②中欧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许多共同点。(2分)
③中欧双方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设集合,,则等于( )
A.{2}  B.{1,2,4,6} C.{1,2,4} D.{2,6}
2.设集合,,,则图中阴影( )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
3.若,则 ( )
A. B. C. D.
4.下列函数是偶函数的是 ( )
A. B. C. D.
5. 函数的定义域是( )
A.R    B.   C.   D.
6.在复平面内,复数-2+3i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
C. D.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8. 如下图所示,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 )
A. -1 B.0 C.1 D.2
(第8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与“ ”不等价
C.“,则全为”的逆否命题是“若全不为, 则”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10.已知条件p:x<2,条件q:x<3,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若,则的值等于( )
A. B. C. D.
12.曲线在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和 D.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3.命题“若△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
的逆命题是 ;
14. 函数的导数为 ;
15.若,其中、,使虚数单位,则 ;
16、若函数,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12分)设全集为,集合=,
求:
18. (本小题12分)已知;, 若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 (本小题12分)判断函数y=在区间[2,6]上的单调性,并求该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
20.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是奇函数;
(2)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3)求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12分)求垂直于直线并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
22、(本小题14分)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求的单调区间。
芗城中学11—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数学文科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2.A 3.D 4.A 5. C 6. B 7.B 8. B 9.D 10.A 11. D 12. C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若△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则它不是等腰三角形 14.
15. 5 16、
三、解答题(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本小题12分)答案略
18. (本小题12分)
解:,若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则
19. (本小题12分)解:设x1、x2是区间[2,6]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x1f (x1)-f (x2)= -
=
=.
21.(本小题12分)
解:设切点为,函数的导数为
切线的斜率,得,代入到
得,即,
22、(本小题14分)
解:
由,得
,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下表:
极大值 极小值
所以函数的递增区间是与,递减区间是;
开始
输出
结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弹簧振子在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 当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不一定相同的物理量( )
A、速度 B、加速度 C 动能 D、弹性势能
2.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波速 B.波长 C.频率 D.振幅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频率 (B)强度 (C)照射时间 (D)光子数目
4.如图所示,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镜上,经棱镜折射后,交会在屏上同一点,若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则有:( )
A.n1B.n1C.n,>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5.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6.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A)电离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 (D)粒子散射现象
7.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波源的频率未发生改变
D.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8、一个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所示,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t=0,经过1/4周期,振子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哪一个能正确反映振子的振动情况?( )
9.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
A.沿x轴负方向,60m/s B.沿x轴正方向,60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m/s
10.理想变压器正常工作时,若减少接在副线圈两端的负载,则( ) A.副线圈电流增大 B.副线圈输出的电压增大
C.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D.原线圈输入的电功率减小
11、如图,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 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 )
12.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θ1表示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入射角θ1有多大,折射角θ2都不会超过450角
B.欲使折射角θ2=300,应以θ1=450角入射
C.这种玻璃全反射的临界角是450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3分X7=21)
13、绿光、红光、紫光三种可见光波长从小到大是
14、为判断线圈绕向,可将灵敏电流计G与线圈L连接,如图所示。已知线圈由a端开始绕至b端;当电流从电流计G左端流入时,指针向左偏转。
(1)将磁铁N极向下从线圈上方竖直插入L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俯视线圈,从上向下绕向为___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当条形磁铁从图中虚线位置向右远离L时,指针向右偏转。俯视线圈,从上向下绕向为_____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5、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 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 mm,双缝间距d=0.25 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①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mm
②该光的波长λ=________nm
③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
芗城中学11—12下学期高二年物理科期末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A C A B B C
7 8 9 10 11 12
D C A D C D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A
B
C
D
θ1一、选择题(每小题第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题,60分)
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C 1s22s22p2 B、O2- 1s22s22p6
C、Cr 1s22s22p63s23p63d44s2 D、Al 3+ 1s22s22p6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g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B、7.1g Cl2与足量NaOH(aq)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 NA
C、1 L1 mol/L的Na2CO3(aq)中CO32-与HCO3-的离子数之和为NA
D、1 mol NaHSO4晶体中离子总数为3NA
4、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CO2+NaOH ══ NaHCO3
B、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Cu ══ Cu2++Fe 2+
C、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 Cu(NO3)2+ 2NO↑+ 2H2O
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离子方程式:NH4++H++SO42-+ Ba2++2OH- ══ BaSO4↓+ NH3·H2O+ H2O
5、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键能无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6、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 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
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
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 mol SO42-,可脱去2mol Cl2
7、根据下表所列键能数据,下列分子中最不稳定的分子是
化学键 H-H H-CI H-Br CI-CI Br-Br
键能( KJ·mol-1) 436 431 299 247 193
A、HCI B、HBr C、H2 D、Br2
8、x、y为两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由此可知
A、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 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 的第一电离能
C、 x的金属性大于y的金属性
D、 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9、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E(3s)>E(3p)>E(3d) B、 E(3s)>E(2s)>E(1s)
C、E(4f)>E(4s)>E(3d) D、 E(5s)>E(4s)>E(4f)
10、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O B、P C、Mn D 、Fe3+
1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C、氯化氢不易分解 D、氯化氢溶液可以电离
12、第3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A、金刚砂 B、金刚石
C、单晶硅 D、二氧化碳
13、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冰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少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
D、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14、当下列物质以晶体形式存在时,其所属晶体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类型分别相同的是
A、氯化钠、氯化氢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硅
C、四氯化碳、四氯化硅 D、单质铁、单质碘
15、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ZXY3 B、ZX2Y6 C、ZX4Y8 D、ZX8Y12
16、由下列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晶体,又有分子晶体的是
A、H、O、C    B、Na、S、O   
  C、H、N、O     D、H、S、O
17. 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 )
A、F B、Cl C、Br D、I
18、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错误的是
A、K >Na >Li B、Na+>Mg2+>Al3+
C、Mg2+>Na+>F-- D、Cl-->F-->F
19、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2s22p2 和2s22p4 B、3s23p4 和2s22p4
C、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5
20、已知某+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族是
A、IIA B、IIB C、VIII D、IB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X
Y
Z
21、(10分)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图:
(答题时,X、Y、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元素的单质分子式是_______,单质是_______晶体。
(2)自然界中存在一种仅含钙与Y两种元素的天然矿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属于_______晶体。
(3)Z的氢化物和Y的氢化物沸点高低顺序是: ,理由:

(4)X、Y、Z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
22.(10分)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
(4)ECl3与B、C的氢化物形成配位数为六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8分)、钛和钛的合金已被广泛用于制造电讯器材、人造骨骼、化工设备、飞机等航天航空材料,被誉为“未来世界的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钛有Ti和Ti两种原子,它们互称为 。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按电子排布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分区中属于 (填s、p、d、ds或f)区元素
(2)偏钛酸钡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为离子晶体,晶胞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3)现有含Ti3+的配合物,化学式为TiCl3(H2O)6,将1mol该物质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立即沉淀的氯化银为1mol,已知该配合物的配位数为6,则该配合物的配位体是 。
1mol该配合物外界所含结晶水物质的量为 mol。
24.(12分)
.氯化铍是用于制有机铍化合物和金属铍的重要原料。
(1)BeCl2分子中组成元素Be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其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元素(填“>”或“<” 或“=”), 原因是 。
(2)已知BeCl2加热易升华,液态BeCl2不导电,BeCl2晶体类型为 ; BeCl2中Be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
(3)Kraus用阴离子树脂交换法提取一种组成元素为氯和铍的阴离子,该阴离子内铍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离子内存在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 ,阴离子的结构式为 。
芗城中学11~12下学期高二年化学科期末考试卷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A B D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C A C D D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10分)
(1)He (1分) 分子(1分)
(2) (2分) 离子(1分)
(3)HF﹥H2S (2分) HF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还存在氢键。(2分)
(4) F (1分)
22.(10分)
(1)C<O<N (2分) (2)三角锥形 (1分) sp3 (1分)
(3) (2分) N2O (2分)
(4) [Cr(NH3)4(H2O)2]Cl3 (2分)
23. (8分)(每空1分)
(1)同位素 4;IVB族;d
(2)BaTiO3 (3)Cl- 和 H2O,1
24.(12分)
(1)2s2 (2分) ; > (1分) ; Be的2s轨道全充满,体系能量低(2分)。
(2)分子晶体(1分); sp (2分)
(3)共价键和配位键 (2分) ;  (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的树形,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主干形。“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 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 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2. 家兔的黑毛和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黑×黑 黑 B、黑×黑 6黑+1褐 C、黑×白 黑 D、褐×褐 褐
3.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4.遗传密码的组成是( )
A、由A、T、G、C四种碱基中任何三个做排列组合。
B、由A、U、G、C四种碱基中任何三个做排列组合。
C、由A、T、G、C、U五种碱基中任何三个做排列组合。
D、由A、U、G、T四种碱基中任何三个做排列组合。
5. 格里菲思(F.Griffith)在小鼠身上作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6.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图中的( )
7.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8.右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及赤道板
B.图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
C.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D.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淀粉,纤维素,二糖是蔗糖
9.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
10.下列有关育种和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两匹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种马交配,所生小马一定能继承“双亲”的特征,不仅跑得快,而且耐力持久
B.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C.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
11、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彻底水
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 )
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四种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12、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患血友病男孩几率是( )
A.0 B.50% C.100% D.25%
13、为了形象而概括地反映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生物小组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 )
A.建立概念模型 B.电子显微镜观察C.建立数学模型 D.建立物理模型
14、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符的是( )
A、昆虫为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B、海岛上的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
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5.下列关于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6.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17.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18.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9.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2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21.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23.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24.下列关于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用于核遗传,不适用于质遗传 B.适用于有性生殖,不适用于无性生殖
C.适用于减数分裂,不适用于受精作用 D.适用于动物,不适用于植物
25.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二.非选择题:
26.(10分,每空2分)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图中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7.(8分,每空2分)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 F1自交,获得 F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2)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3)在 F2中双显性个体基因型有______种。
(4)若F2表现型比例为9∶7,则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
28.(12分,每空2分)多指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受P基因控制;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b基因控制,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回答问题:
(1)Ⅲ—2的基因型是 _, 她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
(2)如果Ⅳ—1是一个男孩,此男孩既是多指又是色盲的概率为 ,只患多指不患色盲的概率为 ;
(3)如果Ⅳ—2是一个女孩,则她只患色盲而不患多指的概率为 ,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 。
29.(8分,每空1分)图甲中①②③表示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图乙中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和神经细胞一样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①方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则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 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是图甲中的 (填标号)方式。
(2)与图甲中A处兴奋传递相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方向的特点是 。
(3)图乙中神经元①受到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首先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元②膜外 内流,产生兴奋。
(4)若给图乙中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5)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的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
30.(12分,每空2分)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        ,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途径来彻底消灭。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B D D C A C A D C D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B D C B C D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AABB a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不定向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可判断“宋”姓源于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落
2.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益强化的皇权 B.强大的贵族势力
C.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D.周边民族的骚扰
3.唐朝以来政治制度变化表现出的历史特点是( )
①皇权不断加强 ②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③皇权不断削弱 ④ 相权不断加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5.《明太祖实录》载:“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离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朝廷”是指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皇帝
6.下表为官方统计中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祖时 清康熙时
全国人口(丁) 5959万 5238万 5816万 2459万
官员 7500人 13465人 22500人 27000人
官民之比 1:7945 1:3927 1:2613 1:911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昂贵
7.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的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过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渐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族国歌》,歌词道:东亚开花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据歌词意义并结合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出亚洲国家史实可知,在亚洲中国最早
A.走上宪政之路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那一项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1《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割占大片领土
12.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 B.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D.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3.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位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时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图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进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以基本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右图所摘录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总纲部分条文体现了
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多党合作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民主集中原则
1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规划,希望把美国人吸引到中国来旅游,这一规划提出的背景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
18.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1997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不支持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期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D.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
19.伯利克利在其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主权在民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公元1世纪,罗马政论家西塞罗说:“公民法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呢?它是权势所不能左右,暴力所不能屈服,金钱所不能收买的东西。”这段话反映了罗马法的精神是
A.法治平等 B.罪刑法定 C.保护私产 D.民族自治
21.《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任何人不经审判不得判处死刑”。其意义在于
A.调和了罗马人与外来人的关系 B.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C.缓和了奴隶与贵族的矛盾 D.确立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22.“国王斗议会,议会杀国王”发生于
A.英国革命 B.法国革命 C.美国内战 D.十月革命
23.1689---1696年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此后的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这反映了英国
A.君主的权力日益减小 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C.政治权利的不断下移 D.惯例法成为法律的来源
24.《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国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确立了
A.自由平等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权力制衡原则
25.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1888年继位的威廉二世却迫使俾斯麦在1890年辞职。这表明德国
A.具有浓重专制主义色彩 B.已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D.政党间存在相互制衡
26.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7.《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 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28.根据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主要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德描述,有人设计了四个标题,其中与俄罗斯对应的是
A.依托新国新梦催生的……         B.从天涯海角走向现代的……
C.饱经激情岁月洗礼的……         D.以风云新途寻道图强的……
29.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设计师舒曼曾说:“为了消除德国和法国的世代仇恨,我们除了联合外,别无他途。”为实现这一“联合”,西欧国家首先建立了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0.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高二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D D B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B D A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C A A D D A C
二、材料解析题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5小题,共计10分)
题号 33 34 35 36 37
答案 A B B B BI.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 the speakers need to buy
A. A fridge. B. A dinner table. C. A few chairs.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
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
C. Cathy is going to be invited.
4. 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
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Finish some writing. B. Print an article. C. Find a newspaper.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nging seats on the plane. B. Asking for a window seat. C. Trying to find his seat.
7. What is the woman's seat number
A. 6A. B. 7A. C. 8A.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y doesn’t the woman take the green T-shirt
A. It’s too small. B. It’s too dark. C. It’s too expensive.
9.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in the end
A. A yellow T-shirt. B. A blue T- shirt. C. A pink T- shir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London
A. One year. B. A few years. C. A couple of months.
11. Why did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town
A. To lead a city life. B. To open a restaurant. C. To find a job.
12. Where did the woman come from
A. London. B. Arnside. C. Lancaster.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
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
C. Few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it. B. In the middle of it. C. At the beginning of it.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irl
A. She is new to the school.
B. She writ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C. She seldom asks questions in class .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A. A bank clerk. B. A teacher. C. A writer.
18. What does Henry like doing at airports
A. Watching people. B. Telling stories. C. Reading magazines.
19. What did Henry learn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day
A. A valuable suitcase was missing.
B. A man stole money from a bank.
C. A woman ran away from home.
20. Why was the woman at the airport
A. She was traveling on business.
B. She was seeing the man off.
C. She was leaving for Greece.
II. 单选:(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_____. If time permits, I may go to Shanghai with my friends.
A. Don’t mention it. B. It doesn’t matter. C. Forget it. D. It depends.
22. We have various summer camps for your holidays, you can choose ____ based on your own interests.
A. either B. each C. one D. it
23. These two shirts are a similar style, although they ____ in that one has short sleeves and one has long.
A. differ B. change C. look D. sell
24. ____ of the danger of walking in the street alone at night, the girl had to go home with a friend ______ her.
A. Warned; followed B. Warning; following
C. Having warned; following D. Having been warned; following
25. What are you anxious about ________.
A. If we can succeed B. That we can succeed C. Whether we can succeed D. Why can we succeed
26. .----May I take this book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No, you . You read it in here.
A. mightn’t B. mustn’t C. needn’t D. won’t
27. He has got used to _____ everything he needs.
A. being offered B. offer C. offering D. be offered
28. We lost our way in that small village, otherwise we _____ more places of interests yesterday.
A. visited B. had visited C. would visit D. would have visited
29. He was about to go out for a walk________ his teacher came to visit him.
A. while B. when C. which D. then
30. It is the second time _______ the poor area.
A. that he visited B. when he visited C. that he has visited D. when he has visited
31. When day dawned , the stars __________ of sight.
A. faded out B. kept away C. faded into D. died out
32. The air quality in the city, ______ is shown in the report, has improved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
A. that B. it C. as D. what
33. No one really knows exactly when the first settlers reached ______ we know as California.
A. in which B. what C. which D. where
34. Government controls on prices of water and power are ______ change.
A. in need of B. in terms of C. in honor of D. in place of
35. The days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 soon.
A. coming B. will come C. came D. have come
III.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Recently I experienced a wonderful lesson in how little things still mean a lot. I live on the Island of Hawaii. About a month ago, when I 36 my car and was about to drive off, I glanced down at the roadside. A piece of paper 37 my eye. I picked it up and read it 38 . Instantly I was grateful that I had done that.
The form 39 to be a receipt from the State Motor Vehicle Division, documenting the owners’ 40 of their Vehicle’s Registration fees. Quickly I put myself in their 41 and figured: no one would throw this away, especially if it was current. I also 42 the form for contact or any 43 data, perhaps a license tag(牌照) or telephone number. But that seemed 44 .
Although the form had been 45 on the wind, where in the busy, crowded parking lot would I find the 46 So I checked the date and 47 the names of the owners, who must be in our town. I believed that the best and easiest step to 48 was to put the form in a(n) 49 addressed to the couple and mail it by post. Further, I imagined how frantic (狂乱的) I’d be 50 I had misplaced the receipt. It is much easier to make a(n) 51 to return it than to leave them angry, upset etc. over the 52 , so I did as I thought.
My hunch(预感) was right. On the weekend a happy couple called 53 my house and brought me a big gift. They said they had panicked and searched for the receipt 54 everywhere before giving up. Without it they would lose $8,000. It felt great to know I’d helped someone avoid a major trouble by doing 55 that at first glance seemed minor.
36. A. parked B. bought C. started D. found
37. A. blocked B. caught C. kept D. covered
38. A. suddenly B. carefully C. gladly D. briefly
39. A. came out B. worked out C. turned out D. gave out
40. A. permission B. plan C. care D. payment
41. A. side B. shoes C. place D. position
42. A. held up B. knocked over C. kept up D. looked over
43. A. personal B. secret C. public D. open
44. A. important B. possible C. impractical D. useful
45. A. born B. played C. fetched D. grown
46. A. hosts B. guests C. partners D. owners
47. A. recalled B. noted C. called D. changed
48. A. set B. make C. take D. do
49. A. envelope B. pocket C. bag D. dustbin
50. A. as B. if C. though D. since
51. A. attempt B. experiment C. promise D. request
52. A. pain B. luck C. loss D. mistake
53. A. on B. at C. to D. in
54. A. violently B. severely C. angrily D. madly
55. A. anything B. nothing C. everything D. something
IV. 阅读理解 (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A
  When I was in the third grade, I was picked to be the princess(公主)in the school play. For weeks my mother had helped me practice my lines. But once onstage, every word disappeared from my head. Then my teacher told me she had written a narrator's(解说者的)part for the play, and asked me to change roles. Though I didn't tell my mother what had happened that day, she sensed my unhappiness and asked if I wanted to take a walk in the yard.
It was a lovely spring day. We could see dandelions(蒲公英)popping through the grass in bunches, as if a painter had touched our landscape with bits of gold. I watched my mother carelessly bend down by one of the bunches. "I think I am going to dig up all these weeds, "she said. "From now on, we'll have only roses in this garden. "
"But I like dandelions, "I protested. "All flowers are beautiful-even dandelions!"
My mother looked at me seriously. "Yes, every flower gives pleasure in its own way, doesn't it " she asked thoughtfully. I nodded. "And that is true of people, too, " she added.
When I realized that she had guessed my pain, I started to cry and told her the truth.
  “But you will be a beautiful narrator, ”she said, reminding me of how much I loved to read stories aloud to her.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ith her continuous encouragement, I learned to take pride in the role. The big day finally came. A few minutes before the play, my teacher came over to me. “Your mother asked me to give this to you, ”she said, handing me a dandelion. After the play, I took home the flower, laughing that I was perhaps the only person who would keep such a weed.
56. The girl did not play the role of the princess mainly because ___________ .
A. she felt nervous on the stage.
B. she lost her interest in that role.
C. she preferred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
D. she had difficulty memorizing her words
57. Why did the mother suggest a walk in the garden
A. To remove the dandelions
B. To enjoy the garden scene
C. to have a talk with her daughter.
D. to help her daughter with the play.
58.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 Everybody can find his or her own way to success.
B. Everybody has his or her own value in the world.
C. Everybody should learn to play different roles
D. Everybody has some unforgettable memory.
B
The prestigious (久负盛名)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held graduation ceremonies on the same day this year. The presidents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delivered excellent speeches at the ceremonies as they used words, phrases or ways of expression that are very popular on the Internet currently. At the same time, graduation speeches by other university presidents were also under the spotlight for the same reason. Their speeches were warmly welcomed by students as they contained many fashionable words today, such as "floating clouds" ( meaning "too small and of little importance to mention") and "gelivable" (meaning " very helpful") . In the speeches , these university presidents recalled campus life together with students and finally moved all the audiences. They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run of lectures.
Many university presidents have changed their regular manner of addressing graduation ceremonies from an advising and preaching (说教) mode to a more fashionable and funny approach. They try to use those words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in their speeches.
In the past, university presidents' speeches were criticized for being too standard and lacking sentiment. Now , they quote fashionable words in their addresses, reflecting they are starting to adopt more everyday attitudes to students. The use of these new expressions has triggered a heated discussion. It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university presidents should speak in an informal way at graduation ceremonies.
Supporters agree with the new approach. They consider it good to build close ties with students by using the youth's own words. Opponents argue the new ways have no practical value or significance for education but are merely to please those leaving university.
59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Should University Heads Use Terms of Youth
B. Must University Presidents Learn to Please Students
C. Must University Presidents Meet Students' Needs
D. Should University Heads Use Newly-created Words
6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University presidents consider it good to build close ties with students.
B.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eager to make speeches in public.
C. The new ways of making speeches are popular with the young.
D. University presidents have special opinions about the world.
61.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riggered "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mean
A. Break off B. Set off C. Sum up D. Focus on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Many people are likely to be influence by the Internet.
B. The writer think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C. More and more words are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D. People argue about whether to use fashionable words on formal occasions.
C
The flag, the most common symbol(象征) of a n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With a clear symbolic meaning, the flag in the traditional form is still used today to mark buildings, ships and other vehicles related to a country.
The national flag as we know it today is in no way a primitive(原始的)artifact. It is , rather, the product of thousands of years' development. Historians believe that it had two major ancestors, of which the earlier served to show wind direction.
Early human beings used very fragile houses and boats. Often strong winds would tear roofs from houses or cause high waves that endangered travelers. People's food supplies were similarly vulnerable. Even after they had learned how to plant grains, they still needed help from nature to ensure good harvests. Therefore they feared and depended on the power of the wind, which could bring warmth from one direction and cold from another.
Using a simple piece of cloth tied to the top of a post to tell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was more dependable than earlier methods, such as watching the rising of smoke from a fire. The connection of the flag with heavenly power was therefore reasonable. Early human societies began to fix long pieces of cloth to the tops of totems(图腾) before carrying them into battle. They believed that the power of the wind would be added to the good wishes of the gods and ancestors represented by the totems themselves.
These flags developed very slowly into modern flags. The first known flag of a nation or a ruler was unmarked: The king of China around 1000 B. C. was known to have a white flag carried ahead of him. This practice might have been learned from Egyptians even further in the past, but it was from China that it spread over trade routes through India, then across Arab lands, and finally to Europe, where it met up with the other ancestor of the national flag.
63.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 ___________ .
A.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lag B. Power of the National Flag
C. Types of Flags D. Uses of Flags
64. The underlined word "vulnerable" in Paragraph 3 means ________ .
A. impossible to make sure of B. likely to be protected C. easy to damage D. difficult to find
65. The earliest flags were connected with heavenly power because_______.
A. they could tell wind direction
B. they could bring good luck to fighters
C. they were handed down by the ancestors
D. they were believed to stand for natural forces
66. What does the author know of the first national flag
A. He knows when it was sent to Europe.
B. He believes it was made in Egypt.
C. He thinks it came from China.
D. He doubts where it started.
67. 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talk about next
A.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spread of the national flag.
B. The second ancestor of the national flag.
C. The use of modern flags in Europe.
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flags.
V.根据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选修7、8正确的单词(8分)
1. All his fellow workers came to___________ (祝贺) him on his promotion.
2. This was just a story but then I w__________ it with my own eyes.
3. The news brought __________ (安慰) to all of us.
4. He fell asleep and the newspaper __________(滑落)from his hand.
5. He was terrified of being ___________ (抛弃) by us.
6. We are searching for a p__________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7. The work of this kind is not __________ (有关) to sex.
8.I do not want to __________ (打断) you.
VI.用选修7、8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8分,每空0.5分)
1. I have learned to ______ _______ ( 适应) my disability.
2. Working so hard, you _____ ______ _____(一定会)pass the exam.
3. He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忙于) his task now.
4. He could _______ _______ (为…保留)) some time for exercise..
5. She ________ much more _____ _______ (感觉自在) in England now.
6.I still received letters from my former classmates ____ ______ _____(有时、偶尔) .
VII.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高考资源网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想对应的横线上。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10分)
Many children hope to grow up quickly and do what the adults
do. But g______ up is not easy. Sometimes all that is 1._______
needed is someone to rely ____. For many years, it was Mum. 2._______
My mother was a career woman and had her____(自己的) 3._______
problems to take care of, _____when I needed her, she 4.________
was always there. Her____(力量) came from somewhere 5.________
I don't quite know, somewhere very deep. She
was so strong that she would never b____ down, even if I 6. ________
went to her with all my little-boy problems and____(喊) 7. ________
at her. Her strength m____ me stronger and gave me 8. ________
____(勇气) to try things others thought were impossible. A 9. ________
helping hand is always strong e_______ to lift you up. 10. _______
VIII.书面表答:(25分)
你们班同学就近来连续发生的校车事故进行了讨论,请你根据下列表格的内容,以School Bus Safety为题给某英文报纸写一篇短文。
主要原因 1.超载, 超速……2.缺乏监管……
解决办法 1.政府重视……2.提高安全意识……3. ……
注意:
1.可结合现实情况适当发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超载: overload (v.) 监管: supervision (n.)
School Bus Safety
Recently a series of severe school bus accidents came as a shock to every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芗城中学2011-2012下学期高二英语科期末考试卷答题纸
温馨提示: 选择题请用2B铅笔转涂到答题卡上!
I-IV得分:
V.根据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选修7、8正确的单词(8分)
1. All his fellow workers came to___________ (祝贺) him on his promotion.
2. This was just a story but then I w__________ it with my own eyes.
3. The news brought __________ (安慰) to all of us.
4. He fell asleep and the newspaper __________(滑落)from his hand.
5. He was terrified of being ___________ (抛弃) by us.
6. We are searching for a p__________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7. The work of this kind is not __________ (有关) to sex.
8.I do not want to __________ (打断) you.
VI.用选修7、8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8分,每空0.5分)
1. I have learned to ______ _______ ( 适应) my disability.
2. Working so hard, you _____ ______ _____(一定会)pass the exam.
3. He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忙于) his task now.
4. He could _______ _______ (为…保留)) some time for exercise..
5. She ________ much more _____ _______ (感觉自在) in England now.
6.I still received letters from my former classmates ____ ______ _____(有时、偶尔) .
VII.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高考资源网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想对应的横线上。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10分)Many children hope to grow up quickly and do what the adults do. But g______ up is not easy. Sometimes all that is 1._______
needed is someone to rely ____. For many years, it was Mum. 2._______
My mother was a career woman and had her____(自己的) 3._______
problems to take care of, _____when I needed her, she 4.________
was always there. Her____(力量) came from somewhere 5.________
I don't quite know, somewhere very deep. She
was so strong that she would never b____ down, even if I 6. ________
went to her with all my little-boy problems and____(喊) 7. ________
at her. Her strength m____ me stronger and gave me 8. ________
____(勇气) to try things others thought were impossible. A 9. ________
helping hand is always strong e_______ to lift you up. 10. _______
VIII.书面表答:(25分) School Bus Safety
Recently a series of severe school bus accidents came as a shock to every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芗城中学2011-2012下学期高二英语科期末考试卷答案
School Bus Safety
Recently a series of severe school bus accidents came as a shock to everyone. The safety of the school bu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among people. A discussion has been held in our class about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accidents are mainly caused by overloading, speeding and weak safety awareness. Moreover,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poor quality school buses also lead to these tragedies.
As for the solutions, we think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chool bus. In the first place, quality, standard school buses should be provid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econd, schools are required to examine the safety of school buses and stop risky vehicles from being operated. Third, public’s awareness about safety should be raised. Only if we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 safety education can traffic accidents decrease. Last but not least, we should call on everyone to obey the traffic rules strictly.
年段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密— — —封— — —线— — — — — — — — — — — — — —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杨丽珍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10分,每处1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师者, 。(韩愈《师说》)
(4)瓦缝参差, 。(杜牧《阿房宫赋》)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8) ,羡长江之无穷。
(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10)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共12分)
花隐道人传
[清]张潮
道人姓高氏,名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①,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②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③,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④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  
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⑤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⑥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⑦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  
(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
[注]①行墨:文字或诗文。②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③逞者:捣乱闹事的人。④阃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⑤支遁: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⑥锸: 铁锹,掘土的工具。⑦值:通“植”,种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 徙:改变
B.吊死扶伤 吊:慰问
C.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 衣:穿
D.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 卜:选择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花隐道人“崇尚侠义”的一组是(2分)
①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
②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
③吊死扶伤,阴行善多
④挽渔父牧儿与饮
⑤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
⑥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且只读奇异书籍,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
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
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万念俱灰,意志消沉,决定遁世隐居过悠然的生活。
D. 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3分)
(2)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共6分)
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 由于楼梯被虫子蛀坏了,拿侬下楼时差一点摔了一跤,考虑到欧也妮在走楼梯时也几乎崴了脚,葛朗台终于决定第二天请人来修理。(《欧也妮 葛朗台》)
B. 曹操听说许攸来到,心中大喜,连鞋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欢笑之余甚至“先拜于地”,可谓殷勤之极。当许攸问及军粮之事,曹操一而再、再而三地隐瞒实情,可谓老奸巨滑。许攸献了破袁良策,曹操再次“大喜”,并进行“重待”,但热情的背后仍留有一分提防,在出兵之前,把许攸“留于寨中”,又可谓精细万分。(《三国演义》))
C. 格雷沃广场的刑台伽西莫多赤裸着上身,肩膀上被打得鲜血淋漓,口渴难耐,可他“给水喝”的悲惨呼叫,却引来了巴黎市民更加残忍的嘲笑和侮辱。当他喊到第三遍时,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用一只葫芦给可怜的人喂水喝。伽西莫多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泪珠,围观的民众也都被感动了,拍手称好。可是“老鼠洞”那边却传来了恶毒的咒骂:“该死的埃及女人!”(《巴黎圣姆院》)
D. 聂赫留道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复活》)
E. 聂赫留朵夫先到库兹明斯科庄园把土地按低价,租给农民。农民高兴地接受了,并对聂赫留朵夫表示感谢。聂赫留朵夫虽然损失了将近一半的收入,心理也感到很满意。(《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作答 (5分)
(1)玛丝洛娃的案件庭审后,聂赫留朵夫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想散散心,却觉得样样可厌,就借故提前辞别了,回家后他想了些什么并作出什么决定,请简述。(《复活》)
(2)“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 阳货》)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 述而》)
(孟子)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 梁惠王下》)
(1)选段中含有一个成语是 ,用来比喻 (2分)
(2)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王道”,但他们都不反对“勇”,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孟子关于“勇”的主张。(4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生活的诗意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涵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将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诗歌要求自我原惊、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读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创造力不足,或许是由于思维的群体惯性,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要么描述石头、马车、麦子、小河;要么描述城堡、宫殿、海浪、玫瑰;贫血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抵达了哪儿?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住?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力。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使,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选自《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
10.从全文看,下列对“诗意”的理解,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 诗意是优美的,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
C. “远方”和“过去”的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诗意。
D. 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11.怎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发现生活中的诗意,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灵。
B.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原来诗意就在眼前。
C. 当代诗人在寻求诗意时表现出一种浅薄和庸俗的趣味,他们漠视了生活的真实。
D. 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读者读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经没有诗意。
B.作者批评了当今中国的青年诗人在诗歌写作方面的错误倾向。
C.中国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只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
D.诗歌创作中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梅苑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悠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天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进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地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痴。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去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肆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场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在这僻静的小径里,无须建起这一堵高高的琦。
(选自《梅苑作品选》)
1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是一篇侧重写意的散文,以“墙”为审美对象,立意巧妙,发人深思。
B.随着小径上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作者发出了叹惜,这是从正面传导了对无“墙”世界的呼唤。
C.从情感上看,作者更喜欢“无形”的墙,对既庇护人类,又纵容罪恶的“有形”的墙深恶痛绝。
D.文章中对“有形体”的“墙”的利弊说,在全文中属于过渡,接下去对“无形体”的“墙”的评述,才是全篇的重心。
E.文中第⑥段中“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中的“这”指代的是“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此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4. 文章第④自然段有两处给“墙”用了相同的四个修饰语,但语序不同,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4分)
15. 文章所写的“墙”有两种,是哪两种?对这两种墙,作者分别抱什么态度?试加以概括说明。(6分)
四、语言运用(13分)
16.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的语句中有三句在语序、语意等方面有不当之处 ,请指出并加以改正,使修改后的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3分)
北京奥运会“八金王”、14枚奥运金牌得主菲尔普斯被抓拍到吸食大麻的照片,①立刻让偶像走下神坛,②菲尔普斯发表道歉声明并承认了吸毒事实。③23岁的菲尔普斯尽管在游泳池中取得了成功,④但却做了一件让大家都感到惭愧的事,这辜负了人们对他的期望。为此,他感到抱歉,⑤并保证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第(  )句错,改为: 
第(  )句错,改为: 
第(  )句错,改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一些负面事件,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舆论围观”。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现状”。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审毒疲劳”,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已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
(1)“公共痛感”指的是什么?请概括。(3分)
(2)请你就“舆论围观”现象发表你的看法。(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由于长期奋战球场,姚明左脚伤病严重, 2010年11月左脚踝再度发生应力性骨裂,不得已暂时离开球场。但他在术后很快就进行了体能恢复训练。
  在对记者谈此时自己的心境时,姚明用一句老话来描述:“既来之,则安之。”当记者问到是否想过“这就是结束了”的时候,他说:“永远没有‘结束’,就算结束了,也是个崭新的开始。”
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芗城中学11-12下学期高二年语文科期末考参考答案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隐市”、“ 然”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花隐道人传
道人姓高,名昽,字公旦。他的祖先是晋人,到扬州做生意,(后来)定居在那里。到了道人(这一代),家庭贫穷,道人没有做生意而去读书。(道人)只读奇异的书籍,不喜欢阅读诗文,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的事情。(他)看到世人为了取得功名而读书以致眼睛昏花,鄙弃而离开他们,羞于与他们为伍。(他)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崇尚侠义看轻钱财,能急人之困。(他)又注重品行,谨慎交游。乡里那些爱捣乱闹事的少年,起初害怕道人知道,等到出了事情难以勉力支撑,却向道人求助。道人给予他们自新的机会,也不时施以援手,所以受到扬州人的喜爱。天下贤人豪杰来到这里,听说道人声名,大多喜欢与他结交。  
甲申年,知道战乱将发生,(他)就把全家迁移到南徐避乱。当时地方上军事统帅像鱼鳞一样密集在长江上,都争着招致道人到自己幕下。道人知道这种事情不可以做,就像蠖一样藏伏并弄脏自己的(声名),最终得以保全。乙酉年,扬州城中战祸惨烈,百姓像鸟兽般逃散。道人先于众人独自进城探访亲人故旧,祭奠死者扶救伤者,暗中做了很多善事。  
然而道人这时感念很深。自从遭遇时世变乱,自己已大志向受挫,经受流离失所困顿挫折,再也没有了驰骋疾奔世上的想法。于是在黄子湖中建造房子,不再吃鲜肥鱼肉,形成崇尚素食的习惯,穿大布衣,戴竹皮帽穿草鞋,拄着拐杖在篱笆之间行走。经常挽留渔父、牧童跟他一起喝酒,喝醉就在湖滨放歌,湖水为之起伏,好像替他鸣不平。  
不久,发生了大水灾,居住的房子被水淹没。道人说:“从没有听说过巢父买山隐居,难道要像支遁那样被人讥笑吗?古代称得上大隐的人,就有隐居在闹市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呢?”于是到扬州城的东南角落,选地建宅,亲自挖土挑土挑瓦砾,建造几间房子。(安放)一张桌几一张床,摆放古琴排列古书画。携带一个妻子二个儿子闲散自得地在这里休养,乐陶陶的样子很满足。  
住宅的旁边建起围墙,围地几亩,种植五百棵菊。有一位仆人留着长须光着脚,擅长种树的技术,道人带领他种植灌溉。从结蕾到烂熳开花,它们的排列像屏风,散开像星星,层层叠叠像锦缎;它们的颜色像玉,像金,像红霞,像白雪;它们的味如刚开封的酒;它们的香味如檐卜。道人打开房门,门庭若市,厅堂如市场。来往的人如织,观看的人拥挤如堵。(人们)看不见主人,只看见房子扁额写着“花隐”,人们都称呼他为花隐道人,像忘了他以前叫做高公旦。 
6、(1)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画了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3分)
(2)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1分)
蕴含的人生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2分)
(3)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有一种人,只是手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它扩大开去!
三、
(一)10.B (这是人们认为的诗意)
11.D (在作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但需要你去“发现”、去“抓住”、去“说出”。)
12.A (作者在文中要强调的是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但并没有否定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意。)
四、
(二)
13. B C(答对一个得2分)(B“从正面传导”有误;C“更喜欢‘无形’的墙”错)
14. (1)第一处作者将“厚厚的”这一修饰语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这堵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的功能(作用);(2)第二处作者将“高高的”置于开头,是为了与上文的“无法跃过那堵墙”照应。 (每点各2分,共4分)
15. (1)文章所写的“墙”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墙、一种是无形的墙。(2)对有形的墙,在作者看来,它既是“自然的破坏者”,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既“庇护人类”,又“纵容罪恶”。(3)对无形的“墙”,作者表示了深恶痛绝的态度,认为它是“绝对多余的障碍物”,因为它隔绝了心灵,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仇视和纷争,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长拉远。(每点各2分,共6分)
16、②④有误(每改对一处得1分,共3分)
改为 “这位偶像立刻走下了神坛”或补出主语“这一事件”
改为 “承认了吸毒的事实并发表道歉声明”
④ 改为 “但却做了一件让大家都感到遗憾的事”
17、(1)(7分)(1)公共痛感是指民众对社会负面现象的不满情绪(2分)。它包括对公义道德缺失的愤怒,对社会良知(同情心)、责任感缺失的担忧,对政府不作为(公权失职、失范)等的不满。(涉及其中一点加1分)
(2)参考一:舆论围观强化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是畅通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2分)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引发关注,揭露丑闻,报道真相,保护弱者利益,守卫价值底线,激励社会进步;(2分)舆论围观让犯罪得到法律的严惩,让恶行得到舆论的谴责,让公众的围观成为正义得以实现的保证。体现公民的社会良知和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感。(2分)(语言表达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