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⑵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⑶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⑷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⑸记录表格时间/min1234567……温度/℃⑹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⑺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⑵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剖析:①发生部位:液表②发生温度:任意温度(不受温度限制)③程度:缓慢2.蒸发的作用:致冷的作用实例分析:①擦酒退烧。②夏天游泳后感到冷。③夏天狗伸舌头纳凉。④多油的汤(菜汤)不易冷却。(油层阻碍水分的蒸发)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别有学生举例分析)①液体的种类②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表的气流速度练习:1.人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为什么容易患感冒?2.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为什么?二、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2.引导学生实例分析:①“白气”(“白烟”)的形成②云、雨、雾、露的形成③冬天玻璃、镜片变模糊④夏天瓷坛(水管)“流汗”⑤气体打火机中的“气体”⑥液化石油气⑦从冰箱中取出的铁块变湿(擦不干)⑧食物“回潮”3.液化的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的实际应用:4.液化时要吸热。讨论为什么:水蒸气比开水更烫?三、科学、技术、社会:《电冰箱与臭氧层》(学生阅读教材P62《电冰箱与臭氧层》,结合图探讨冰箱如何降温的)1.氟利昂:①氟利昂既易汽化又易液化。作为热的搬运工。②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使紫外线到达地面。(人照射过多患皮肤癌)2.学生讨论冰箱中的物态变化:①冷冻室:氟利昂汽化吸热②冷凝器:氟利昂液化放热巩固练习1、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____所导致的现象。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提议,要提高植物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水分蒸发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3、把一根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________后________。4、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5、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发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A.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干B.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C.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觉很冷D.吃冰棒可以解热7、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8、在工器厂里,常用水胶粘木料,这种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粘性.所以工人师傅熬这种胶时用如图所示的双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了,这是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