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简介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
难点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家宝藏——一眼万年(提示: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并为后面内容打下伏笔。
讲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根
环节一:中华文化特点
1.多媒体展示图片:国家宝藏图片
 
 
思考:你知道这些“宝藏”背后的故事吗?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的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认识中华文化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图片: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教师小结:(1)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中华文化的特点: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外文明发展对比表:
国家产生时间发展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
3500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烟消云散古印度公元前
3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
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面目全非古中国公元前
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今流传至今
(3)为什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环节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观看视频,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种文化血脉相同

三种文化内涵不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要性):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环节三:文化自信
1.播放视频:远古时到如今的中国文化中的文化精髓
问题设置:(1)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小结:(1)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图示辅助讲解)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包括的主要内容?
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主要内容: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2.看视频、思考:郑州抗洪的感人瞬间展现了哪些传统美德?弘扬美德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讨论师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价值/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多媒体展示图片:最美逆行者、志愿者、清洁工、关爱老人等图片
 
 
问题设置: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看图片,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看图片,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看图片,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观看视频:三种文化
思考问题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标记要点
思考问题
回答
教材中
标注要点
标记要点
巩固知识点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教材中
标注要点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利用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中华文的内容、特点。
利用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展示三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
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习新知
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传承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