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材编写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点击图片,链接到时政一点通
讨论并交流:说到民主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请你说说你认为法治的价值有哪些?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遵循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多个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老师手中的粉笔为例:是什么(粉笔);为什么——作用(传播知识、传播文化);怎么办(爱惜它,赞扬它,从思政课来说要学习它的奉献精神)




法治的内涵(P45)


什么法?
如何治?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依法治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
(P45)
1
2
3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5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良法
七个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部门
民商法部门
行政法部门
经济法部门
社会法部门
刑法部门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
加快形成完备的
法律规范体系
宪法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民法典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P46)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法制
法治





1.法治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P45-46)
内涵: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的价值
(P45)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让人们建立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中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P45-47)
请阅读:
课本P46相关链接和P47第一段正文,思考: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中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P46-47)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
正义的有效方式。
重要性(国家和社会):(P47)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P47-48)
1978
1982
1997
1999
2002
2007
2012
2014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十八届
四中全会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提出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P48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重要保障。P48
4.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P48-49
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49
总目标:
新方针:
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①努力使每一部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
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1
夯实
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二.描绘法治蓝图
内涵,
要求
原因
法治进程(改革开放以来)
法治新蓝图
必然性(人治-法治)
重要性
(社会\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A:题干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故A正确;BCD:题干未涉及全面以德治国、全面发展经济、全面从严治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
1.【2021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以德治国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从严治党
2.【2021年广东】王某到一家餐馆就餐,吃完后未结账就快速离开,老板发现后边喝止边追赶。王某在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住院花了4万多元。出院后,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餐馆老板赔偿医药费。法院认为,老板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下面对本案的评析,错误的是
A.王某吃饭不付款,既违背诚信原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B.王某因老板的追赶而受伤,老板的行为已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C.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发挥了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积极作用
D.老板作为经管者,他的行为是维护自身财产权的合法行为
【详解】本题考查公正司法、依法维权等知识。AC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题干中老板的行为不违法,老板作为经管者,他的行为是维护自身财产权的合法行为。王某吃饭不付款,既违背诚信原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发挥了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积极作用,故ACD正确;B:老板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故B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要求的认识和把握。ABCD:依据题文描述,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体现了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科学立法的内容,故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3.【2021年湖北恩施州】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保护、良法之治。D: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体现出我国坚持厉行法治,实行良法之治,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D说法正确;A:未成年人也没有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B: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C:有利于规范未成年人行为,C错误;故本题选D。
4.(2021年湖北武汉)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两章。该法的修订
A.旨在赋予未成年人特权,保障未成年人特殊地位
B.旨在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C.有利于约束未成年人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D.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实行良法之治
5.(2021年四川遂宁)(法治中国与法同行)
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公安机关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严重的要吊销执照”。
材料二依据相关规定,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现场查扣假新冠疫苗3000余支。新闻媒体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并提醒广大民众要在正规医疗点接种疫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是如何厉行法治的?
【答案】(1)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科学立法。(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大具有立法权”也可)③严格执法。④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
(2)①“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体现了严格执法;②“新闻媒体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并提醒广大民众要在正规医疗点接种疫苗”体现了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