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教学进度计划表(58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教学进度计划表(58页)

资源简介

乌吉热克乡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计划表
年级:四年级
科目:
音乐
周次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学唱《赶海的小姑娘》
2
2
欣赏《大海啊故乡》
3
2
唱歌《小螺号》
4
2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5
2
国庆放假
6
2
欣赏《草原放牧》
7
2
活动《田野随想》
8
2
唱歌《我们的田野》、连线
9
2
唱歌《田野在召唤》,力度记号
10
2
音乐知识《升记号》、唱歌《牧童》
11
2
欣赏《牧童短笛》
欣赏《牧羊姑娘》
12
2
音乐家故事《贺绿汀与《牧童短笛》》
13
2
唱歌《村晚》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14
2
欣赏《金蛇狂舞》、《火把节之夜》
15
2
学唱《那达慕之歌》
16
2
学唱《愉快的梦》、音乐知识《八六拍》
学唱《愉快的梦》、音乐知识《八六拍》
17
2
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8
2
复习与考试
19
2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课题:
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练习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三、教学内容:
1、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2、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学生学唱第一乐段。
(4)指导学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师范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明确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4)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
(5)指导学生用连续的声音演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
四、巩固练习:
(1)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面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演唱结束句。
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学习F大调。
(1)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认识降记号、还原记号。
六、布置作业:
学过的歌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赶海的小姑娘》
F大调
降记号
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大海啊,故乡》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2、过程与方法:
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学会发“u”的口型。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唱《赶海的小姑娘》。
二、导入新课: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三、教学内容:1、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2、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3、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4、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5、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6、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完成练一练旋律。
课堂小结:试唱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布置作业:练一练《大海啊,故乡》
板书设计:
欣赏《大海啊,故乡》
课后反思:
课题:唱歌《小螺号》
活动《捕鱼归来》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练习认识反复记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教学难点: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唱一唱《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
(2)欣赏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三、教学内容: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1)学唱第一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么特点?指导学唱歌谱,教唱歌词。
(2)学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绪、节奏有什么变化?师分句教唱歌谱、填词演唱。
(3)讲解反复记号。
(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
(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
四、巩固练习:全班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小螺号》。
板书设计:
唱歌《小螺号》
活动《捕鱼归来》
课后反思:
课题: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小螺号》。
二、导入新课:1、聆听乐曲片断,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乐曲?为什么?
三、教学内容:老师简介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什么画面?
(2)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四、巩固练习: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吗?
(2)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五、课堂小结:再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丰收欢乐而归》
板书设计: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课后反思:
课题: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缩指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谱,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重点: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缩指法。
教学难点:能够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谱,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丰收欢乐而归》。
二、导入新课:学吹口风琴曲《多年以前》。这个乐曲有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教学内容:老师简介作品《多年以前》和曲作者。
1、学吹口风琴曲《多年以前》
(1)提问:这个乐曲有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试唱曲谱。
(3)提问:这首乐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设计它的力度变化?
(4)学生挥拍唱曲谱。
(5)学吹奏口风琴。学习穿指法和缩指法。
四、巩固练习:视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视唱高声部曲谱,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注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视唱低声部曲谱,注意四度大跳的音准。
(4)学生分声部合唱。
(5)师生合作演唱。
(6)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五、课堂小结:再次聆听音乐,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多年以前》,《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板书设计:
《多年以前》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草原放牧》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
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多年以前》,《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二、导入新课: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三、教学内容:欣赏音乐《草原放牧》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四、巩固练习: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五、课堂小结:上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草原放牧》。
板书设计:
欣赏《草原放牧》
课后反思:
课题:
《老鼠和大象》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过程与方法:
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草原放牧》。
二、导入新课:
1、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孩子们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孩子们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敲击节拍。
3、孩子们用
do、re、mi、sol
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教师先示范。
三、教学内容:1.教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并引导孩子们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3、合唱第二乐段。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练习:欣赏《老鼠和大象》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五、课堂小结:上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老鼠和大象》。
板书设计:
《老鼠和大象》
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哪吒再生》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分辨《哪吒再生》四个部分的音乐在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能联想四个部分的音乐表现的情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随音乐分辨四个部分。
教学重点:1.
能分辨《哪吒再生》四个部分的音乐在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特点。
能联想四个部分的音乐表现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随音乐分辨四个部分。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老鼠和大象》。
二、导入新课:
一、故事导入
师引导孩子们一起讲述哪吒的故事,再讲述《哪吒再生》的故事,引出我们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个故事的。
教学内容:
、欣赏《金光洞里》。
1、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乐曲开始,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缓慢的速度,表现了哪吒的师傅把银丹放入用藕作身体、荷叶作衣衫的“人”形中。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三、欣赏《哪吒苏醒》
1、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听辨音乐的速度、音色、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
四、欣赏《师徒相见》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
四、巩固练习:欣赏《出发报仇》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金复载叔叔写的《哪吒再生》精彩吗?你们喜欢吗?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都表现出来!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听《哪吒苏醒》。
板书设计:
《哪吒再生》
课后反思:
课题:
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哪吒苏醒》。
二、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1、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乐曲开始,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缓慢的速度,表现了哪吒的师傅把银丹放入用藕作身体、荷叶作衣衫的“人”形中。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2、学唱歌曲
(1)
感受情绪:
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
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内容:
(1)
初步学唱:
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3、处理歌曲
(1)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
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2)
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
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3)
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表演小结

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
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板书设计:
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
唱歌《我们的田野》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带来的田园意境之美。
2、过程与方法:
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了解其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带来的田园意境之美。
2、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了解其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教学内容:
(1)跟随老师学唱
(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我们的田野。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我们的田野》。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
唱歌《我们的田野》
课后反思:
课题:唱歌《田野在召唤》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并能够正确使用于演唱。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教学重点:1、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并能够正确使用于演唱。
2、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我们的田野》。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4、表现歌曲。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田野在召唤》

板书设计:
唱歌《田野在召唤》
课后反思:
课题:活动《田园随想》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音乐与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教学难点: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音乐与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唱一唱《田野在召唤》

二、导入新课:
1.音乐导入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田园随想》。
2.欣赏油画《千草车》。
3.欣赏《间奏曲》。
4.唱歌《我的家园》。
5.朗读《麦哨》选段。
6、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田园风景。(如舞蹈、雕塑、影像等)
7、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为大家描绘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园随想》。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4、表现歌曲。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田园随想》。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田园随想》。
板书设计:
活动《田园随想》
课后反思:
课题:
《小步舞曲》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理解“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用这种创作手法旋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小步舞曲》,掌握跨指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音乐与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用这种创作手法旋律。
2、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教学难点: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小步舞曲》,掌握跨指法。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田园随想》。
二、导入新课:
1.音乐导入: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田园随想》。
2.欣赏油画《千草车》。
3.欣赏《间奏曲》。
4.唱歌《我的家园》。
5.朗读《麦哨》选段。
6、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田园风景。(如舞蹈、雕塑、影像等)
7、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为大家描绘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1)跟随老师学唱

(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小步舞曲》。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小步舞曲》。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小步舞曲》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牧童》。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牧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升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唱准“#4”。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唤》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歌曲《牧童》。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牧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教学难点:认识升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唱准“#4”。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小步舞曲》。
二、导入新课:
欣赏《牧童》。提问:你还记得童年的事情吗?
三、教学内容:
(1)师简介歌曲,学生聆听录音,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词内容。
(2)整体聆听歌曲,设计手尖轻拍桌子的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熟悉歌曲旋律。
(3)师: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
3.学唱歌曲。
(1)学唱高声部
(2)学唱低声部
(3)和声音程合唱练习
(4)合唱歌曲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牧童》。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牧童》。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牧童》。
课后反思:
课题:
《牧童短笛》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真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熟悉作品音乐主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贺绿汀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能认真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理解乐
教学难点:了解贺绿汀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牧童》。
二、导入新课:
欣赏《牧童》。提问:你还记得童年的事情吗?
三、教学内容: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童》
二、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1、聆听全曲,思考: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独奏还是合奏?说一说乐曲带给你的整体情绪体验。
2、聆听全曲,师引导,听辨乐曲结构。
三、对比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引导找出音乐的变化。
四、对比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先从听觉上感知两个乐段音乐的异同,再出示两个乐段旋律片段,唱一唱曲谱,比较旋律的异同。
五、简介中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
六、哼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并熟记。
七、提示乐曲名称,认识曲作者贺绿汀。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牧童短笛》。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牧童短笛》。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牧童短笛》
课后反思:
课题:
《村晚》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村晚》,表现出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能背唱这首歌曲。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表现反复跳越记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1、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村晚》,表现出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能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表现反复跳越记号。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牧童短笛》。
二、导入新课: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节奏及视唱训练。
三、教学内容: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学唱第一乐段
3、学唱第二乐段
4、完整演唱。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村晚》。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村晚》。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村晚》
课后反思:
课题:
《牧羊姑娘》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真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认识双簧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2、过程与方法:
积极欣赏合唱曲《山童》,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1、能认真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认识双簧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积极欣赏合唱曲《山童》,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牧童短笛》。
二、导入新课:
一.复习演唱《牧童》《村晚》。
三、教学内容:
欣赏《牧羊姑娘》。
1、认识双簧管
2、整体聆听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双簧管的表现力。
3、教师简介乐曲。
4、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整体聆听乐曲,听辨乐曲的结构。
三.欣赏《山童》
1.播放合唱视频,初步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2.分段欣赏
3、完整欣赏歌曲,并记录歌曲的结构。
四、巩固练习:分组唱《牧羊姑娘》。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牧羊姑娘》。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牧羊姑娘》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
《快乐的泼水节》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快乐的泼水节》是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并能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完整视唱歌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
能够随音乐跳傣族舞。
教学重点:1、知道《快乐的泼水节》是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并能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2、能够完整视唱歌谱。
教学难点: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牧羊姑娘》
二、导入新课:
一、聆听导入
播放录音《快乐的泼水节》。
师: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
三、教学内容:
1.老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举行,周恩来总理也曾经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样子,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在江河中进行龙舟比赛,岸边的人们唱着歌端着米酒,准备敬献给获胜者。歌手们边唱边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气氛十分热烈,活动从黎明直至深夜。
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再听录音,边看歌谱边听,数一数乐曲有几个乐句,说一说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3.视唱第一乐句歌谱,老师监听演唱是否准确,及时纠正。
4.完整视唱歌谱。
5.随伴奏视唱歌谱。
四、巩固练习: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3、检测
四、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快乐的泼水节》。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
《快乐的泼水节》
课后反思:
课题:
《金蛇狂舞》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乐曲中打击乐器及“一领众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1、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中打击乐器及“一领众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快乐的泼水节》。
二、导入新课
1.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思考: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心情?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
师:这首乐曲有几个乐段?哪个乐段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
2.聆听第一乐段。
3.聆听第二乐段。
4.聆听第三乐段。
四、巩固练习: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3、检测
四、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金蛇狂舞》。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
《金蛇狂舞》
课后反思:
课题:
欣赏《火把节之夜》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中阮独奏乐曲。
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段情绪与速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听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2、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火把节之夜》。
二、导入新课
1.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思考: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心情?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三、教学内容:
欣赏《火把节之夜》。
(1)初听乐曲
(2)出示标题,介绍火把节
(3)分段欣赏——引子
(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5)第二乐段
(6)完整欣赏
3、检测。
四、巩固练习: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3、检测
四、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金蛇狂舞》。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欣赏《火把节之夜》
课后反思:
课题:
唱歌《那达慕之歌》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明亮的声音、高涨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那达慕之歌》,表现出那达慕大会热闹的场面。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地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感受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综合表演《那达慕之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2、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火把节之夜》。
二、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到云南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又到四川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还去了新疆,感受了塔吉克族盛大节日的热烈场面。今天,我们要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蒙族人民盛大的群众性体育文艺集会“那达慕”。
三、教学内容:
简介“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一般都在初夏召开,届时方圆数百里的蒙族人民聚会在一起,进行摔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还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流生产经验、评选劳动模范
等,民间艺人还到处表演“好来宝”,真是热闹非凡!你们看,蒙古族人民正在欢庆他们的那达慕盛会。
四、巩固练习: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3、检测
四、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金蛇狂舞》。
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课后反思:
课题:

八音盒》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认识6/8拍号,并用6/8拍号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的意境。
教学难点:认识6/8拍号,并用6/8拍号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那达慕之歌》。
二、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三、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
1、初听歌曲
(1)播放《愉快的梦》。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结
2、复听歌曲
(1)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梦见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师唱第一部分歌谱,学生用“
lu”哼唱,注意轻声高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5)学唱第二部分。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4、学习八六拍
5、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

八音盒》。
板书设计:

八音盒》
课后反思:
课题:
《侗家儿童多快乐》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2、过程与方法:
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合唱,用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
八音盒》。
二、导入新课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居住着多少个少数民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侗族看一看。你们了解侗族吗?”
(播放侗族图片,师简介侗族居住地--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服饰、风雨桥、鼓楼及习俗等)
师:“你们想不想走进侗族山寨,聆听一下那里的歌声?”(播放侗族大歌简介视频)
三、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
师:“侗族山寨美吗?侗族大歌美吗?
师:“侗族的小朋友正唱着侗族大歌向我们打招呼呢,他们的歌声有什么情绪呢?”
(再听一遍)
师:“恩,是两条旋律同时在演唱,这就是侗族大歌的魅力所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唱。你知道合唱的优点吗?——能让声音更加饱满、好听。”
师:“侗族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山寨做客,但进入山寨的前提是得学会演唱他们的侗族大歌,你们敢挑战吗?先看一下节奏。”
2、学唱第三、四乐句
(师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谙,分别练习。熟练后,分组进行节奏合奏)
师:“能让两条节奏同时进行吗?”
(师生合作或分两个小组进行)
3、学唱第一、二乐句和第五、六乐句。
(1)播放歌曲,聆听并默唱合唱部分。
(2)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演唱合唱部分,师演唱其他旋律。
(3)重点练习休止符。
(4)学生跟着师的歌谱填词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讲解第五声调式
四、巩固练习:
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师唱第一部分歌谱,学生用“
lu”哼唱,注意轻声高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5)学唱第二部分。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4、学习八六拍
5、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
《侗家儿童多快乐》。
板书设计:
《侗家儿童多快乐》
课后反思:
课题: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能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创作的。
教学重点:能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主题
教学难点:.能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侗家儿童多快乐》。
二、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全曲。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音乐会吗?谁能告诉大家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小结。
三、教学内容: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音乐会录像。听到这首乐曲,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师小结补充。
二、分段欣赏
1、A部分——第一主题
2、A部分——第二主题
3、B部分
三、完整欣赏
四、作曲家介绍
四、巩固练习:
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师唱第一部分歌谱,学生用“
lu”哼唱,注意轻声高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5)学唱第二部分。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4、学习八六拍
5、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板书设计: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课后反思:
课题:
《马刀舞曲》
授课时间:2020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再场景。
2、过程与方法:
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乐器手风琴,了解并能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能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再场景
教学难点: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前提测评:
唱一唱《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二、导入新课
一、视频导入
二、认识手风琴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手风琴的音色和音乐表现的紧张激烈的情绪。
2.小结。
3.听辨手风琴音色。
三教学内容:
分段欣赏
1、引子
2、第一部分
3、第二部分
4、尾声
四、完整欣赏。
五、拓展欣赏
1、简介作者
2、欣赏管弦乐曲《马刀舞曲》
四、巩固练习:
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师唱第一部分歌谱,学生用“
lu”哼唱,注意轻声高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5)学唱第二部分。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4、学习八六拍
5、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给父母唱一唱《马刀舞曲》

板书设计:
《马刀舞曲》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