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家的意味表格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家的意味表格式 教案

资源简介

时间:
备课人:
学校:

1.2019年网传养娃成本排行:2.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1)子路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2)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3.2018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点评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尽孝在当下。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课题
7.1家的意味
课型
新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重点
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如何孝亲敬长。
难点
理解家的内涵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听歌《我想有个家》,感受“家”的内涵。提问:“家”是什么?“家”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7.1--家的意味。
听歌、思考
听歌识曲导课题

1.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完成71页(1)学生阅读所列情境,了解活动意图。(2)学生畅谈对“家”的理解。(3)教师点评,并讲解狭义的家的含义。2.探究二:(1)观看视频片段《家有儿女》。(2)学生阅读P72相关链接。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组成一个家庭?(3)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4)教师小结并归纳知识点:家庭关系确定的方式:p723.活动三:思考与分享(1)读“引”部分的2019年网传养娃成本排行:小组讨论:家庭的功能,分组展示。教师引导、小结:家庭的作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感悟两则小故事P73同学之间交流感受师引导、小结: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活动四:播放视频《回家的路》,提问:您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游这样的经历吗?在中国人心中,“家”意味着什么?5.(1)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分享:子路借米、恣蚊饱血(2)补充P74孝亲法律条文。提问:为什么要孝亲敬长?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归纳: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尽孝在当下。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就用行动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比如:教父母上网;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2)和父母发生矛盾时,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不和父母顶撞。(3)倾听父母的心声,尊敬听取父母的意见。(4)懂得感恩,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体谅父母的辛苦。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谈对家的理解
学生发表见解分组讨论、展示学生感悟家的意味学生发表意见,体会古诗中的“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的深厚意味。同桌交流,后发表见解
导入“家”的内涵的教学,体验家的特点。学生理解家庭关系的确定方式感受家的温暖知道有家有爱,懂得爱家识家感受中国人心中“家”的意味。感受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精神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

作业:梳理本站的知识结构图,也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写在学案后面。利用周末时间为父母做至少五件力所能及的事。和父母分享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个,然后主动向父母表达你的爱意。
学生把所学知识化为行动。
升华认识,巩固基础,通过行动感受家的温暖,学会孝敬父母。
怀孕生产费用:10500元
幼儿(0-3岁)费用:37800元
学前(3-6岁)费用:73800元
小学费用:68000元
中学费用:50000元
大学费用:70000元--????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