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设计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难点道教和佛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复习检测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责?丝绸之路有何意义?导入新课:这些书写材料有缺点吗?出示学生目标:(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的意义。(2)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3)识记《史记》的作者和内容,分析其地位和价值。(4)理解道家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倾听并思考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教师总结: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3)请介绍造纸术的发明情况。教师介绍: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的材料是什么?蔡伦改进造纸术有何特点?教师总结: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东汉造纸述有何意义?请介绍造纸术的传播情况。教师讲解: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材料一:2016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八,是中华医圣张仲景诞辰1866周年纪念日,为弘扬和传承张仲景中医药文化,近万名民众及游客在河南南阳医圣苑医圣山下,虔诚祭拜医圣张仲景。材料二: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国道家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材料三: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这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死去。阅读材料一,结合教材,请张仲景信息卡。教师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教材,说说华佗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教师总结:《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外科鼻祖”。(3)除了扁鹊、华佗、张仲景你还知道哪些神医呢?教师讲解: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门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国医学,对于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让它继续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福。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完成人物信息卡。教师总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名名言有何含义?谈谈《史记》的历史地位。教师总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1)结合教材,谈谈道教兴起的时间、创始人、教主。(2)道教的基本主张有哪些?教师讲解: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3)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道教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4)请介绍佛教起源、创始人、传入时间及方式以。教师讲解: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播(5)佛教的教义是什么?教师讲解: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6)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教师展示:(7)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教师提示: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8)两汉时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技文化成就?教师总结:两汉是中国古代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繁荣带动了文明的进步,才取得了众多的科技文化成就。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图片,结合教材分析问题,并在班级交流,如:纸张出现之前,人们用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等书写。学生介绍如: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学生举手回答如:树皮、麻头及破布、旧鱼网等学生归纳: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信息卡,如:生活在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如:发明“麻沸散”;能实施外科手术;模仿虎鹿熊猿鸟,创造了强健身体的“五禽戏”。学生根据所知,介绍如:预防医学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儿科之祖——钱乙……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善名人信息卡,如: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著名的史学家,家乡在今陕西韩城南人,著《史记》巨著……学生回答: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学生回答问题如: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老子是教主。学生根据自已所知,交流分享。学生介绍如: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摩尼学生列举如: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佛教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精神需求,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统治。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两则材料,以图片及漫画的形式,展示古代书写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缺点,使学生认真到造纸术改进的历史意义。通过图示方式,展示造纸术的传播,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文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三则典型材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中医学的发展及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完善名人信息卡,一方面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人物相关情况能够清晰而有条理的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扁鹊、华佗、张仲景你还知道哪些神医呢?引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了解,便于以下问题的探究。借助两则材料,分别展示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完善名人信息卡。通过探究名人名言,即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道教的主张,使学生对道教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道教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图示方式,介绍佛教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对佛教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综合性的设置问题:佛教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及两汉科技文化成就,升化主题。检测目标1.为了有效预习和治疗新冠肺炎,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A.望、闻、问、切四诊法B.《唐本草》C.《伤寒杂病论》D.麻沸散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那种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一位当代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谈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