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有关噪音扰民和高空抛物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①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②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要求。
③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认同法治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自学导航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2.法治的作用?
3.实行法治的要求
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8.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选择法治道路
1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制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思考: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2.在这些公职人员的背后,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作用?
思考:法治对国家的意义?
 新华社北京2021年1月10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作用?
2.法治的作用?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民法典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对原有的7部民事单行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编订、纂修和完善。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保障各民事主体享有更多更宽的行为自由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良法之治
3.法治的要求: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一个国家制定了良好的法律,就是“法治”的国家吗?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实行良法之治
善治
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①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法治的要求
2000多年
封建专制历史
1840年后
变法改制、救亡图存
1949年
1978年
新中国成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978
1977
2002
2007
2012
2018
20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同意领导。
《民法典》颁布;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描绘法治蓝图
2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司法机关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执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民
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民法典诞生: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5.如何实行依法治国?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内涵及作用
法治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十六字方针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良法
善治
课堂总结
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因为(  )
①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核心
②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对下图漫画蕴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能够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
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④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3.“有法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这句话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  )
A.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B.行政机关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C.司法机关要依法执政:努力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全体公民要学法守法:努力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D
4.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
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5.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要实行善治,因为善治是良法之治的前提
B.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法律的教化作用
D.坚持科学立法,就能使每一部法律能得到全体群众拥护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