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三字经》写道:“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夏、商、西周政权更迭的历程 ②三个朝代中,周朝的统治时间最长 ③暴政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④禹在位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下列青铜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司母戊鼎 B.利簋 C.铜爵 D.铜盉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 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历史题材的小说是作者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既有符合史实的部分,也有虚构的成分。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纣外史》),便是其中代表。从《封神演义》中我们可以获得的真实历史信息是( )A.商朝取代夏朝B.周朝取代商朝C.秦朝取代汉朝D.三国取代汉朝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里的“他”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7.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右图画面中不能获取到的信息是( )A.灭亡商朝的是周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C.商朝因暴政而亡D.周朝的建立者武王名叫姬发8.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奴隶使用铁农具生产劳动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9.学校组织“探寻儒家文化之源”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去实地参观( )A.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B.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C.河南洛阳白马寺D.山东曲阜孔府、孔庙10.中国人的名字寓意丰富,时代感往往也很强。“牛”“耕”等字出现在中国人的姓名中最早可能是(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11.《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秦穆公 楚国B.晋文公 齐国C.齐桓公 秦国D.楚庄王 秦国1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C.老子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韩非发扬光大D.秦朝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13.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周代金文小 篆隶 书楷 书A.汉字是我国的唯一文字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14.右图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此可知毛公鼎属于( )A.酒器B.食器C.乐器D.礼器15.小王同学利用右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最可能是( )A.西周世袭制B.西周分封制C.春秋争霸D.战国七雄16.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写道:“从山西出土的青铜牛尊看,春秋后期的牛都已穿有鼻环,说明牛已被牵引来从事劳动。”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A.土地大面积开垦 B.牛耕的广泛推广C.各个诸侯国进行改革 D.青铜器用于农耕17.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1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19.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20.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已经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断定清楚。材料二:如下图。图1 图2(1)请补全下列年代尺中表示夏商周三朝的时间界限,并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5分)(2)写出材料二中图1中的①②处分别对应的制度或人物。(2分)(3)材料二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4)在这些阶层中,哪些是属于统治阶级?哪些是属于被统治阶级?(2分)22.(14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管仲相桓公”所处的时代,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材料一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6分)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2)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跻身社会上层,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实现理想的最快途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4分)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图1 孔子 图2 老子 图3 韩非(1)识读上面古代历史人物图片。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5分)(2)七年级(2)班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组长小飞在整理介绍春秋战国思想家的资料时,被活泼的组员小康打乱了次序,你能帮他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中)(4分)A.“兼爱”“非攻”B.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树立君主权威思想家孔子韩非庄子墨子思 想(3)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喜欢用哪个学派的思想管理班级?并说说你如何运用。(5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大变革时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完成24-25题。24.(6分)材料:春秋、战国形势图。图1 图2材料中,春秋形势图是________,战国形势图是____________。(填图序号)战国时期,雄踞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是____________。25.(12分)材料一: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共计人口约450万,战国后期约为2000万,250年间,人口增长4倍多。材料二:图1 图2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涌现出一批有开创性的思想家。(1)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2)综合上述资料,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D 4.A 5.B 6.D 7.C 8.B 9.D10.C 11.C 12.A 13.B 14.D 15.C 16.B 17.D 18.D 19.B 20.A 二、非选择题21.(1)(4分)都因为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分)(2)①禅让制 ②启(3)西周时期;分封制。(2分) 作用: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等(或:巩固了周边的统治,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3分)(4)统治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有错漏则扣分)22.(1)因为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经济发展;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分封制逐渐瓦解,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分)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3分)(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分) 在战场上杀敌立功。(1分)(3)示例:我认为成功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23.(1)孔子属于儒家;(1分)老子属于道家;(1分)韩非属于法家。(1分)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2)B D C A(3)示例一:儒家:人性化管理,注重思想教育,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示例二:道家:任学生自由发展,张扬个性。 示例三:法家:严明班规班纪,违者重罚等。(选择其他派别也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4.图2 图1 楚国25.(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分)都江堰等水利设施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2分)(2)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2分) 变革与争霸(2分) 百家争鸣(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