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题(20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题(20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2讲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3.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
C.碱性:NaOH>Mg(OH)2>Ca(OH)2
D.氧化性:F2>Cl2>Br2>I2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⑤>④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
5.(2010·开封模拟)A、B、C、D四种非金属元素,A、B在反应中各结合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放出能量B<A;氢化物稳定性HD>HA;原子序数C<B,其稳定结构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四种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A、B、C、D B.B、A、C、D
C.D、A、B、C D.B、A、D、C
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
7.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①甲与H2O反应比乙与H2O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甲原子失电子数目比乙原子失电子数目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
A.①④ B.①②③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和D两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
A.B<A<C<D<E B.A<E<B<C<D
C.E<B<A<C<D D.B<A<D<C<E
9.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分别能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D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C.C、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在常温下呈液态
D.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10.(2008·广东,13)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11.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含磷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医疗诊断的核素,其原子核内含有15个中子
B.Cl与I同属于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D.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4分)(2009·天津理综,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为使0.1 mol/L M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2009·福建理综,23)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6)在298 K下,Q、T的单质各1 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 kJ和b 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 mol 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 K下的ΔH=________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15.(14分)(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A 3 .D 4 .C 5 .C 6 .D 7 .B 8 .D 9 .A 10 .B
11 .A 12 .D
13 . (1)Na>Al>O (2)HNO3>H2CO3>H2SiO3
(3)  (4)ab
(5)Al3++3NH3·H2O===Al(OH)3↓+3NH
2Al2O3(熔融)4Al+3O2↑ 溶液的pH等于7
14 .(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4b) kJ/mol
15 .(A)(1)6 C 
 
(3)Cl b (4)H2CO3 弱酸性
(B)(1)  
(2)H++AlO+H2O ?Al(OH)3 ?Al3++3OH-
(3)F c (4)Al 具有金属性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
第1讲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既可以使溴水褪色,又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有 (  )
A.CH4 B.CO2 C.C2H4 D.C2H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2009·宁夏理综,9)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
A.甲苯 B.乙醇 C.丙烯 D.乙烯
4.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油中发现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分子式为C30H50,关于角鲨烯有下列叙述: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④角鲨烯易被氧化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A.CH3CH2CH2CH3
B.
C.
D.
6.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此氯代烷1 mol可与 4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2==CHCH==CH2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n≥2)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9.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3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C4H10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B.CH3—CH==CH—C≡C—CF3分子结构中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某物质的名称为2 乙基 1 丁烯
D.制取1,2 二溴乙烷的最合理的方法是乙烯与HBr进行加成反应
1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标准状况下,V L SO3含氧原子个数是3V/22.4NA
B.1 mol甲基(—CH3)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C.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1NA
D.2.8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0.2NA
12.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 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 L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和3.6 g水,则两种气态烃可能是 (  )
A.CH4和C3H8 B.CH4和C3H4 C.C2H4和C3H4 D.C2H4和C2H6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4分)有A、B两种烃,其相关信息如下:,
A ①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CO2)∶n(H2O)=2∶1②28B ①饱和链烃,通常情况下呈气态②有同分异构体③二溴代物有三种
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烃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烃B的三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烃C为烃B的同系物,常温下为气态且只有一种一溴代物,则烃C的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14.(16分)如果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如CH3CH2CH2CH3的键线式可表示为 。有人设想合成具有以下结构的烃分子。
(1)结构D显然是不可能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结构A的每两个碳原子之间插入一个CH2原子团,可以形成金刚烷的结构,写出金刚烷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能证明该芳香烃中的化学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它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b.它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分子中所有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d.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4)C的一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是生产某塑料的单体,写出合成该塑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 A是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已知它存在以下一系列转化关系,如图,其中C是一种一元醇,D是A的对位一溴代物,H与E、I与F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H中含有溴原子,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__。
(3)为验证E―→F的反应类型与E―→G不同,下列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是__________。
A.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
B.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发现溴水立即褪色
C.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加入溴的CCl4溶液,溴水褪色
D.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KMnO4酸性溶液,混合液红色变浅
答案 1.C 2.C 3.C 4.D 5.C 6.A 7.B 8.D 9.B 10.C 11.A 12.B
13.(1)CH (2)
(3)
(4)CH3Br(或C2H5Br)
14.(1)C原子不能形成5个共价键
(2)C10H16 (3)bc
15.
(2)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C第八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电化学
第3讲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铝及铝合金经过阳极氧化,铝表面能生成几十微米厚的氧化铝膜。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法对铝片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分别以铅片、铝片为电极,以硫酸溶液为电解液,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电解池装置,电解40 min后取出铝片,用水冲洗,放在水蒸气中封闭处理20~30 min,即可得到更加致密的氧化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时电子从电源负极→导线→铝极,铅极→导线→电源正极
B.在电解过程中,H+向阳极移动,SO向阴极移动
C.电解过程阳极周围溶液的pH下降
D.电解的总反应为2Al+6H+===2Al3++3H2↑
2.如图所示是典型氯碱工业的关键设备——离子交换膜电解槽,该电解槽的特点是用离子交换膜将槽分隔为左右两室,它能够阻止一些物质通过,也能允许一些物质通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交换膜的特点是允许气体分子通过,而不允许阴离子通过
B.图中X是指氧气
C.电解槽右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电解槽左室也称为阴极室
3.串联电路中的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05 mol/L下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最小的是(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  )
A.KNO3 B.NaCl C.AgNO3 D.CuCl2
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 O2(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B. C. D.
5.铁—镍蓄电池充电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
Fe+NiO2+2H2O Fe(OH)2+Ni(OH)2
关于此蓄电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Fe为负极
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2e-===NiO2+2H+
C.放电时NiO2的反应为NiO2+2e-+2H2O===Ni(OH)2+2OH-
D.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浸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7.不能用来说明金属X比金属Y还原性强的是 (  )
A.把X和Y组成的合金放于潮湿的空气中,X先被腐蚀
B.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
C.X能从Y的盐溶液中把Y置换出来
D.电解X和Y的盐的混合液,阴极上先析出Y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钢铁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C.氯碱工业中,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镀锌铁皮的镀层损坏后,铁更容易腐蚀
9.电镀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剧毒、致癌的Cr2O。该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还原剂把Cr2O还原成毒性较低的Cr3+,再加碱生成沉淀。另一种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NaCl,用Fe作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解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阴极能产生氢气
C.电解法中,转化Cr2O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6Fe2++14H+===2Cr3++6Fe3++7H2O
D.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
10.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11.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1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无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它的正负极极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 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上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_____。
14.(8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
(1)电源中X电极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极。
(2)pH变化: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气体(标况),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15.(10分)(2010·重庆理综,29)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1)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
①一定条件下,SO2与空气反应t min后,SO2和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和
b mol/L,则SO2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生成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mol/(L·min)。
②工业制硫酸,尾气SO2用__________吸收。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当左槽溶液颜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_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③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
16.(14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向X极方向移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中的c(Cu2+)与电解前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池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只要求填两种电解质溶液)。
答案 1.C 2.C 3.C 4.C 5.B 6.A 7.B 8.C 9.D 10.B
11.B 12.B
13.(1)PbO2+SO+4H++2e-===PbSO4+2H2O 小  48
(2)Pb PbO2 对换
14.(1)负 (2)增大 减小 不变 (3)0.025 mol/L (4)13
15.(1)①a+b b/t ②氨水
(2)①VO+2H++e-===VO2++H2O ②绿 紫
③参与正极反应 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电流通过溶液 0.5 mol
16.(1)①2H++2e-===H2↑ 有气体放出,溶液变红 Na+、H+
②2Cl--2e-===Cl2↑ 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Cl2
(2)①纯铜 Cu2++2e-===Cu
②粗铜 Cu-2e-===Cu2+ ③变小
(3)Zn2++2e-===Zn ZnCl2 ZnSO4(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3讲 醇 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M的名称是乙烯雌酚,它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M的分子式为C18H20O2
B.M与NaOH溶液或NaHCO3溶液均能反应
C.1 mol M最多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M与饱和溴水混合,最多消耗5 mol Br2
2.有机物X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作为香料、麻醉剂、食品添加剂,曾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该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①与FeCl3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成反应;③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依据以上信息,一定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
A.有机物X是一种芳香烃
B.有机物X可能不含双键结构
C.有机物X可以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有机物X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3.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去氢氧化)反应的是 (  )
A.
B.(CH3)2CHOH
C.CH3CH2C(CH3)2CH2OH
D.CH3CH2C(CH3)2OH
4.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振荡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分离
B.加入NaOH溶液后振荡,用分液漏斗分离;取下层液体通入CO2,待分层后分液
C.加水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加稀盐酸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5.由—C6H5、—C6H4—、—CH2—、—OH四种原子团(各1个)一起组成属于酚类物质的种类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结构为:
原花青素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可防止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而引发的肿瘤等多种疾病。有关原花青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既可看作醇类,也可看作酚类
B.1 mol该物质可与4 mol Br2反应
C.1 mol该物质可与7 mol NaOH反应
D.1 mol该物质可与7 mol Na反应
7.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福牛乐乐”。有一种有机物的键线式也酷似牛形(如图所示),故称为牛式二烯炔醇。下列有关牛式二烯炔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学式为C29H44O,属于不饱和醇
B.分子内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C.能发生加成、消去、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羟基能被氧化为醛基
8.对氯间二甲苯酚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消毒剂,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致病菌和致病性酵母菌等。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对于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易溶于水
B.该物质在常温下为离子晶体
C.该物质接触皮肤时,应立即洗净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消耗NaOH 2 mol
9.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推广燃料乙醇的基本条件。2001年6月20日,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等城市已在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下列对于乙醇作为燃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乙醇处于半氧化态(耗氧量比汽油少),不需改造发动机便可实现零污染排放
B.使用燃料乙醇可以综合解决国家石油短缺、粮食过剩及环境恶化三大热点问题
C.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D.使用燃料乙醇对抑制“温室效应”意义重大,因此燃料乙醇也属于“清洁燃料”
10.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  )
A.碳酸氢钠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制得括号中物质的是 (  )
A.苯在常温下与浓硝酸混合
B.将乙烯通入到水中(CH3CH2OH)
C.甲苯与氯气在氯化铁催化下反应
D.乙醇在银催化下加热与氧气反应(CH3CHO)
12.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抗衰老的特殊作用。维生素E有四种类型,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R为(CH2)3CH(CH3)(CH2)3CH(CH3)(CH2)3CH(CH3)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四种维生素E均能与Na反应
B.四种维生素E均能与溴水反应
C.四种维生素E互为同分异构体
D.四种维生素E均能在稀硫酸中水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9分)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失水形成羰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在Ag存在和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丙炔与HBr按1∶2加成产物(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完全水解后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5H12O分子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若向其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该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14.(16分)有机物A是一种广谱高效食品防腐剂,如图所示是A分子的球棍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分子式:    ;
(2)A能够发生反应的类型有(填序号):    ;
①氧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消去反应
(3)写出A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一些中草药中所含的有机物:
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能与溴水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5)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二氢异香豆素,写出B转化为二氢异香豆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C遇FeCl3溶液显紫色;1 mol C可与1 mol NaOH反应生成有机物D;D被Ag(NH3)2OH溶液氧化后经酸化得有机物E,E经消去、酯化两步反应可得香豆素。写出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种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15.(15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B 5.C 6.C 7.A 8.C 9.A 10.C 11.D 12.A
13.(1)
(2) (3)8
14.(1)C9H10O3 (2)①②③
15.(1)甲:①中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控制反应的进行;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气的作用
乙: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生成物的验证
(2)乙①,甲②,乙③
(3)温度计 控制水浴温度在78℃或略高于78℃,使乙醇蒸气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
(4)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
(5)C2H5OHCH3CHO+H2↑第八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电化学
第1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  )
A.ΔH1=ΔH2=ΔH3=ΔH4 B.ΔH1+ΔH2=ΔH3+ΔH4
C.ΔH1+ΔH2+ΔH3=ΔH4 D.ΔH1=ΔH2+ΔH3+ΔH4
2.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s)+ O2(g)===CO(g) Δ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 400 kJ/mol
3.(2009·上海理综,10)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 D.食盐
4.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5.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CO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2.8 kJ/mol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
D.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6.已知:①NH3(g)+HCl(g)===NH4Cl(s) ΔH1=-176 kJ/mol
②NH3(g)NH3(aq) ΔH2=-35.1 kJ/mol
③HCl(g) HCl(aq) ΔH3=-72.3 kJ/mol
④NH3(aq)+HCl(aq)===NH4Cl(aq) ΔH4=-52.3 kJ/mol
则反应NH4Cl(s) NH4Cl(aq)的ΔH5为 ( )
A.+16.3 B.-16.3 C.+335.7 D.-335.7
7.(2009·海南,12)已知:
(1)Fe2O3(s) +C(s)===CO2(g)+2Fe(s) ΔH=+234.1 kJ/mol
(2)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则2Fe(s)+O2(g)===Fe2O3(s) 的ΔH是 (  )
A.-824.4 kJ/mol B.- 627.6 kJ/mol
C.-744.7 kJ/mol D.-169.4 kJ/mol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SO2(g)+O2(g) SO3(g) ΔH=-98.3 kJ/mol,当1 mol SO2(g)与 mol O2(g)完全转化为SO3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8.3 kJ
B.2SO2(g)+O2(g) 2SO3(g) ΔH1,则ΔH1>ΔH(ΔH数值由A项给出)
C.X(g)+Y(g) Z(g)+W(s) ΔH>0,平衡后加入X,ΔH增大
D.X(g)+Y(g) Z(g)+W(s) ΔH>0,平衡后加入少量Z,放出的热量增加
9.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
A.H2(g)+O2(g)===H2O(g) ΔH=(a+b) kJ/mol
B.2H2(g)+O2(g)===2H2O(g) ΔH=2(b-a) kJ/mol
C.H2(g)+O2(g)===H2O(l) ΔH=(b+c-a) kJ/mol
D.2H2(g)+O2(g)===2H2O(l) ΔH=2(a-b-c) kJ/mol
10.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2.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灭
11.在一定条件下,当64 g SO2气体被氧化成SO3气体时,共放出热量98.3 kJ,已知SO2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80%,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SO2(g)+O2(g) SO3(g) ΔH=-98.3 kJ/mol
B.2SO2(g)+O2(g) SO3(l) ΔH=-196.6 kJ/mol
C.SO2(g)+O2(g) SO3(g) ΔH=-122.9 kJ/mol
D.2SO2(g)+O2(g) SO3(g) ΔH=+196.6 kJ/mol
12.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
A.S(g)+O2(g)===SO2(g) ΔH=a;S(s)+O2(g)===SO2(g) ΔH=b;则a>b
B.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则可判定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则含20 g NaOH的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 kJ
D.CaCO3(s)===CaO(s)+CO2(g) ΔH>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4分)(2009·宁夏理综,28)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ΔH=__________kJ/mol;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min),则
v(O2)=________mol/(L·min)、
v(SO3)=________mol/(L·min);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计算过程)。
14.(12分)(1)下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实施“嫦娥探月”行动的长征火箭中使用偏二甲肼[(CH3)2N—NH2]作为燃料,其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C2H8N2(l)+8H2O2(l)===N2(g)+2CO2(g)+12H2O(g) ΔH=-2 500 kJ/mol。如果1 mol偏二甲肼与过氧化氢发生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Q______2 500 kJ(填“<”、“>”或“=”)。
(3)恒温恒容下,2 mol H2与2 mol N2反应达到平衡时,N2为1.8 mol,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他条件相同),反应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比上述条件下H2的转化率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4)由甲烷、氧气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2008·全国理综Ⅱ,26)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C 5.C 6.A 7.A 8.D 9.D 10.D
11.A 12.C
13.(1)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 没有影响 降低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4)0.0025 0.05
(5)-1 185 kJ/mol
14.(1)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 (2)> (3)30% 大 (4)O2+2H2O+4e-===4OH-
15.(1)Cl2(g)+P(s)===PCl3(g) ΔH=-306 kJ/mol
(2)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
25% 大于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电子的排布正确的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
B.第三电子层,有3s、3p、3d三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3.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m+和Y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原子半径比Y小
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电负性X>Y
D.第一电离能X4.下列各项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  )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排布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
5.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C.X原子的2p能级上有3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3个电子
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个电子
6.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 而不能排布成
其最直接的根据是 ( )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
C.原子轨道构造原理 D.洪特规则
7.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同
8.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离子
D.原子核外的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排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9.已知某元素原子的各级电离能数值如下:
I1=736 kJ/mol,I2=1 450 kJ/mol,
I3=7 740 kJ/mol,I4=10 500 kJ/mol,
I5=13 600 kJ/mol,则该原子形成离子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3 D.+4
10.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为5的是 (  )
A.P B.Fe3+ C.Cr D.Cu
11.若某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12.肯定属于同族元素且性质相似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为1s22s2,B为1s2
B.结构示意图:A为 ,B为
C.A原子基态时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基态时3p轨道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
D.A原子基态时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B原子基态时3p轨道上也有一对成对电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及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Q、W、X、Y、Z元素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Q元素的阳离子核外无电子,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X的第一电离能。
(2)XQ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3)Z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①WQ4(g)+4XY2(g)===4XY(g)+WY2(g)+2Q2Y(g)
ΔH=-574 kJ/mol
②WQ4(g)+4XY(g)===2X2(g)+WY2(g)+2Q2Y(g)
ΔH=-1 160 kJ/mol
此温度下若用4.48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WQ4还原XY2至X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15.(10分)现有A、B、C、D四种元素,A是第五周期ⅠA族元素,B是第三周期元素。B、C、D的价电子分别为2、2和7个。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B、C、D、A。已知C和D的次外层电子均为18个。
(1)判断A、B、C、D是什么元素?
(2)写出B、C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A、D的价电子排布式。
(3)写出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4)写出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16.(12分)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两种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元素单质和氢化物的电子式,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化物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D 4.C 5.C 6.D 7.D 8.B 9.B 10.B
11.B 12.D
13.
14.(1)二 ⅣA 小于
(2)三角锥形 极性
(3)1s22s22p63s23p63d104s1 3Cu+8H++2NO===3Cu2++2NO↑+4H2O
(4)173.4
15.(1)Rb,Mg,Zn,Br
(2)B:1s22s22p63s2,C:1s22s22p63s23p63d104s2,A:5s1,D:4s24p5
(3)RbOH (4)HBrO4
16.(1)H N Mg P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1讲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08·上海,7)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B.具有相同通式且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C.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不一定相似
D.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一定具有相同的通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CH2==CHC(CH3)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生成物的名称是3,3 二甲基丁烷
C.CS2的结构式为S==C==S
D.—CH3(甲基)的电子式
4.去掉苯酚中混有的少量苯甲酸,应选用的最好方法是 (  )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气体,待完全反应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萃取苯酚,然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5.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辛烯和3 甲基 1 丁烯 B.苯和乙炔
C.1 氯丙烷和2 氯丙烷 D.甲基环己烷和己炔
6.下列8种有机物:
① CH2==CH2 ② ③CH3OH ④CH3Cl ⑤CCl4 ⑥HCOOCH3 ⑦CH3COOCH2CH3 ⑧CH3COOH按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 (  )
A.4类 B.5类 C.6类 D.8类
7.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上经常使用的是核磁共振氢谱,它是根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2种信号,且强度(个数比)是1∶3的是 (  )
A.1,2,3 三甲基苯 B.丁烷
C.异丙醇 D.醋酸叔丁酯
8. 2008年6月26日是第21个国际禁毒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口号是“毒品控制你的生活了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据公安部通报,目前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我国有较大传播范围,吸、贩新型毒品问题十分突出,吸毒人数持续增多,滥用种类日趋多样。已知下列四种毒品的结构简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四种毒品都属于芳香烃
B.K粉的分子式为C13H16ClNO
C.其中有三种毒品能与盐酸作用生成盐
D.大麻可与Br2发生反应
9.(原创)掺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导致了婴幼儿患肾结石病。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芳香烃的衍生物
B.属于氨基酸
C.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分子式为C3H6N6的有机化合物
10.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相等物质的量的氧气,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其中n为正整数)不可能为 (  )
A.0 B.14n C.18n D.44n
11.已知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而且只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下面对该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B.一定含有碳碳三键
C.一定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可能含有苯环
12.下列关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成键方式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碳原子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碳原子只能与碳原子形成不饱和键
C.具有六个碳原子的苯与环己烷的结构不同
D.五个碳原子最多只能形成四个碳碳单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2分)A为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0.1 mol H2O。试通过计算回答:
(1)从分子式的角度看,该混合物组合可能有______种。
(2)另取一定量的A和B完全燃烧。将其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一定。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另取a mol的以任意比混合的A和B的混合物,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①若耗氧量为定值,则该值为_______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下同);
②若生成物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水的物质的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5分)(2009·天津理综,8)请仔细阅读以下转化关系。
A是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酯类化合物;
B称作冰片,可用于医药和制香精、樟脑等;
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
D中只含一个氧原子,与Na反应放出H2;
F为烃。
请回答:
(1)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氧化反应 b.聚合反应 c.消去反应 d.取代反应 e.与Br2加成反应
(3)写出D―→E、E―→F的反应类型:
D―→E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分子式为________。
化合物H是F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6,写出H所有可能的结构:______________。
(5)写出A、C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给F命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3分)有机物A可作为合成降血脂药物安妥明( )
和某聚碳酸酯工程塑料( )的原料之一。已知:
①如下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稳定,会发生变化:
②某些醇或酚可以与碳酸酯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如:
相关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经质谱测定,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燃烧2.9 g有机物A,生成标准状况下3.36 L CO2和2.7 g H2O,A的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一个吸收峰。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E―→安妥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填选项序号)。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还原反应
(4)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1种即可)。
①X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②X的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2种
③1 mol X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 H2
④X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官能团能被连续氧化为羧基
答案 1.D 2.D 3.C 4.B 5.B 6.C 7.D 8.A 9.D 10.B 11.D 12.C
13.(1)5
(2)①C2H2 C2H6O2
②C2H4 C2H4O2
(3)①2.5a ②a mol14.(1)C10H18O (2)be (3)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4)C5H10 CH2==CHCH2CH3、 、CH2==C(CH3)2
(5)
(CH3)2CHCH2COOH 3 甲基 1 丁烯
(6)(CH3)2CHCH2CH2Br+NaOH(CH3)2CHCH2CH2OH+NaBr
15.(1)C3H6O
(5)(写出以下任意1种即可)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2.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  )
A.BaTi8O12 B.BaTi4O6 C.BaTi2O4 D.BaTiO3
3.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点的高低: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4.下列关于离子晶体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B.离子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
C.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时都能导电
D.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5.能说明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  )
A.一定溶于水
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有较高的熔点
D.固态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
6.下列叙述肯定正确的是 (  )
A.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B.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在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D.在原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
7.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Na2O NaCl AlF3 AlCl3
920 801 1 291 190
BCl3 Al2O3 CO2 SiO2
-107 2 073 -57 1 723
A.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8.下列各项所述的数字不是6的是 (  )
A.在NaCl晶体中,与一个Na+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的个数
B.在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C.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
D.在石墨晶体的片层结构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9.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
10.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图所示:图中顶点和面心的原子都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都是碳原子,该分子的化学式是
(  )
A.Ti13C14 B.Ti14C13 C.Ti4C5 D.TiC
11.(2008·四川理综,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SiO2 B.CO2、H2O C.NaCl、HCl D.CCl4、K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10分)参考下表中物质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NaF NaCl NaBr NaI NaCl KCl RbCl CsCl
熔点/℃ 995 801 755 651 801 776 715 646
物质 SiF4 SiCl4 SiBr4 SiI4 SiCl4 GeCl4 SnCl4 PbCl4
熔点/℃ -90.2 -70.4 5.2 100.5 -70.4 -49.5 -36.2 -15.0
(1)钠的卤化物从NaF到NaI及碱金属的氯化物从NaCl到CsCl的熔点逐渐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硅的卤化物及ⅣA族中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与________有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可以由下列反应合成三聚氰胺: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2H2O===NH2CN+Ca(OH)2,NH2CN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写出与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N2中阴离子为CN,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和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可以推知CN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2)尿素分子中C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三聚氰胺( )俗称“蛋白精”。动物摄入三聚氰胺和三聚
氰酸( )后,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通过________结合,在
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4)CaO晶胞如下图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__。CaO晶体和NaCl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 3 401 kJ/mol、NaCl 786 kJ/mol。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氧化物中b与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a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一个晶胞中a原子的数目为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6.(10分)(2009·海南,19-4)已知A、B、C、D和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B和C属同一主族,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C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属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的元素,其元素名称是________,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答案 1.B 2.D 3.C 4.D 5.D 6.B 7.B 8.C 9.B 10.B
11.D 12.B
13.(1)降低 离子半径F-(2)增大 由SiF4―→SiI4、SiCl4―→PbCl4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3)晶体类型 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而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离子键远强于范德华力
14.(1)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 CO2 直线形
(2)sp2 
(3)分子间氢键
(4)6 CaO晶体中Ca2+、O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15.(1)1s22s22p63s23p63d54s1
(2)σ键或极性共价键 sp3杂化
(3)4 
16.(1)氢 (2)F Cl 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分子间没有氢键
(3)四 ⅦB 锰 1s22s22p63s23p63d5
(4)CaF2 第九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2.(2008·上海,15)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2H2(g) 2NH3(g) ΔH<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催化剂,v正、v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
D.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CO2(g) 2CO(g) Δ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小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③④
5.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 CO(g)+H2(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化学平衡后,在时间为t时突然改变条件,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在t时所改变的条件是 (  )
A.加压 B.升温
C.增大水蒸气浓度 D.增大碳的物质的量
6.在A(g)+pB(g)===qC(g)的反应中,经t秒后C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B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  )
A. mol/(L·s) B. mol/(L·s) C. mol/(L·s) D.mol/(L·s)
7.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
8.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0。第2 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
时间 c(CO)/mol/L c(H2)/mol/L c(CH3OH)/mol/L
起始 1 3 0
第2 min 0.8 2.6 0.2
第4 min 0.4 1.8 0.6
第6 min 0.4 1. 8 0.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 H2(g)+I2(g)。若c(HI)由0.1 mol/L 降到0.07 mol/L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 降到0.05 mol/L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10.反应mA(s)+nB(g)pC(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m+n>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 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⑤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A.①②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 D.①③⑤
11.反应A+B―→C的反应速率公式为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A)=c(B)=1 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增大c(A)时,v也增大
B.只增大c(A)时,v值不变
C.只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
D.只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
12.可逆反应mA(g)+nB(g)pC(g)+gD(g)的v-t图象如图Ⅰ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图Ⅱ所示。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图Ⅱ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以上所列正确的为 (  )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5分)(2009·全国理综Ⅱ,27)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1)根据表中数据,在该题图中相应位置上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上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4.(10分)在Zn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某人得到了下面的几组实验数据:
Zn的质量(g) Zn的形状 温度(℃) 溶于酸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50
E 2 薄片 45 25
F 2 粉末 15 5
利用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
(2)利用所画的曲线图,你能得出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20℃时,2 g锌薄片溶解于酸中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 s。
(4)对比结果B与F,解释F很快溶于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象的是________。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1.B 2.C 3.D 4.B 5.B 6.C 7.C 8.B 9.C 10.B 11.A 12.A
13.(1)
(2)X+2Y2Z (3)≈0.083 mol/(L·min)
(4)45% (5)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压强
14.(1)
(2)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
(3)大约需150
(4)原因与Zn的状态有关,因为B中Zn是薄片,F中Zn是粉末状,粉末状时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要比薄片时的接触面积大得多
15.(1)0.079 mol/(L·s)
0.395 mol/L 79.0%
(2)X(g)+Y(g)2Z(g) (3)CD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4讲 醛 羧酸 酯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酸性KMnO4溶液;②H2/Ni;③Ag(NH3)2OH;
④新制Cu(OH)2悬浊液,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M和N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跟足量的NaOH反应,消耗NaOH的量相等
B.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相等
C.一定条件下,两种物质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D.N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4个
4.(2008·重庆理综,11)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5.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14H14Cl2O4
B.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 mol利尿酸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利尿酸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 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 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分子式为C15H22O4
B.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
C.既能发生加聚反应,又能发生缩聚反应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某种利胆解痉药的有效成分是亮菌甲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2O5
C.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2 mol NaOH反应
D.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8.某有机物M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酸化,得到有机物N和P,N遇FeCl3溶液显紫色,已知一个碳同时连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M发生水解反应,1 mol M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2 mol NaOH
B.有机物M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C.N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与P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
9.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草药中都含有金银花。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绿原酸的分子式为C16H18O9
B.1 mol绿原酸最多可与6 mol H2发生反应
C.绿原酸中含氧官能团有羧基、羟基和酯基
D.绿原酸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所得两产物碳原子数之差为2
10.(2010·浙江理综,10)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11.(2010·四川理综,11)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B.1 mol M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
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
D.1 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
12.(2010·重庆理综,11)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B.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C6H7NO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0分)(2009·广东,20)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3(l)+H2O(l)
HCOOH(l)+CH3OH(l) Δ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min-1) 1.9 7.4 7.8 4.4 1.6 6.8 0.0
请计算15~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________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________。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14.(15分)化学式为C11H12O4的芳香族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A和D都能发生银镜反应,E的一溴取代物同分异构体有两种,A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A有2种可能结构,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C、D、F、G、I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与F在加热和浓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指出反应类型:__________。
(4)除银镜反应外至少选用其他两种实验方法证明D具有还原性,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所选试剂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方法1
方法2
15.(15分)(2008·全国Ⅱ,29)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D 5.A 6.C 7.A 8.B 9.B 10.A 11.C 12.B
13.(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3
(4)
14.(1)
(2)C和F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只要选对两种方法即可)
所选试剂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方法1 新制Cu(OH)2悬浊液 产生砖红色沉淀
方法2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方法3 溴水 溴水褪色
15.
(4)水解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5)CH2=CHCH2COOH,CH3CH=CHCOOH第四章 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讲 氮的氧化物和硝酸
第5讲 氨和铵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是因为其还原产物为O2,对环境没有污染
B.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成的混合物,可以溶解Au、Pt
C.氨水能导电,说明氨气是电解质
D.新制备的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四种离子
3.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 B.5∶7 C.7∶5 D.4∶3
4. 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
①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 ②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 ④碳与浓硝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 某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浓HNO3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单质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反应后的产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可能为 ( )
A.+1 B.+5 C.+3 D.+4
6. 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NF3+3NH4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NF3中N呈+3价 B. NF3是共价化合物
C.NF3的氧化性比F2强 D.NF3分子呈三角锥形
7. 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
8.从某些性质看,NH3与H2O相当,NH与H3O+相当,NH与OH-相当,NH2-(有时也包括N3-)与O2-相当。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 NH4Cl与KNH2反应:NH4Cl+KNH2===KCl+2NH3↑
B.二价活泼金属M与液氨反应:M+2NH3===M(NH2)2+H2↑
C.盐酸与MNH反应:2HCl+MNH===MCl2+NH3↑
D.NH4Cl与MO反应:2NH4Cl+MO===2HCl+M(NH2)2+H2O
9.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 B.Cl- C.Fe3+ D.NO
10. (2009·全国理综Ⅱ,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4 B.1∶5 C.2∶3 D.2∶5
11.有9.7 g 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将溶液稀释为1 L,测得溶液的pH=1,此时溶液中NO的浓度为
( )
A. 0.3 mol/L B.0.4 mol/L
C.0.5 mol/L D.0.6 mol/L
12.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 (12分)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与NO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
(一)提供的装置
(二)NH3的制取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②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 ③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 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⑤用浓盐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试管
(2)从所提供的装置中选取一个能制取氨气的装置: (填序号)。
(3)当采用你所选用的装置制取氨气时,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4)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 (填序号)。
a.CuSO4 b.H2O c.CCl4 d.浓硫酸
(6)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0分)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④中,当生成标况下2.24 L G时,转移电子数为 mol。
15. (12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有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6分)在50 mL a 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6.4 g Cu,全部溶解,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和NO,将反应后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时测得c(NO)=3 mol/L。
(1)求稀释后的溶液pH= 。
(2) 若a=9,则生成的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反应原理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若将上述的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1 mol/L的NaOH恰好被吸收,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答案 1 .C 2 . D 3 .A 4 . A 5 .D 6 .C 7 .B 8 .D 9 .D 1 0 .A
11 .B 12 . B
13 . (1)①③⑤ (2)C或G
(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或CaO+NH3·H2O===NH3↑+Ca(OH)2(要对应)
(4)3Cu+2NO+8H+===3Cu2++2NO↑+4H2O
(5)c (6)NO尾气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处理
14 . (1)NH4HCO3
(2)①2Mg+CO22MgO+C
②4NH3+5O24NO+6H2O
(3)NH+HCO+2OH-NH3↑+CO+2H2O
(4)C+4HNO3(浓)CO2↑+4NO2↑+2H2O
(5)0.2
15 . (1)MnO2+4H++2Cl-Mn2++Cl2↑+2H2O
(2)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
(3)干燥管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
(5)3Cl2+8NH3===N2+6NH4Cl b/2a mol-1
(6)在G连接导管直接通入盛有烧碱的烧杯中
16 . (1)0 (2)0.125 (3)150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5讲 基本营养物质、高分子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2.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中只有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糖类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能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②可用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③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④误食CuSO4可用新鲜牛奶解毒
⑤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⑥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A.④⑤⑥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④⑥
4.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如苹果汁等),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10O6
B.维生素C由于含有酯基而难溶于水
C.维生素C由于含有CO键而能发生银镜反应
D.维生素C的酸性可能是③④两个羟基引起的
5.(2009·浙江理综,1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α damasconc,可用于制作“香
水”,其结构为: ,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13H20O
B.该化合物可发生加聚反应
C.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 mol O2
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酸化后可用AgNO3溶液检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实验室只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就可以制取乙酸乙酯
C.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 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和甲烷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B.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牛奶或豆浆可解毒
C.油脂、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烷、乙烯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C.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以制肥皂
D.利用变性后可以再溶解的性质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NH4)2SO4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不溶解
B.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均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其中聚乙烯可做食品包装袋,而聚氯乙烯不能
C.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1.阿斯巴甜(Aspartame)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其结构简式如下:
,有关阿斯巴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阿斯巴甜的分子式为:C14H17N2O5
B.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酯基
C.水解产物中含有2种氨基酸分子
D.阿斯巴甜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2.(2010·北京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B.顺 2 丁烯和反 2 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
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0分)下列是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
(1)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的水解产物中不属于α 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水解后的氨基酸中,某氨基酸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
①该氨基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氨基酸两分子缩合形成的环状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硝基化合物且苯环上只有甲基的异构体有______种。
(3)已知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化学式量为364,则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式量之和为__________。
14.(15分)(2009·重庆理综,28)星形聚合物SPLA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
已知:SPLA的结构简式为
(1)淀粉是____糖(填“单”或“多”);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醛由不饱和烃制备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多步)。
(3)D→E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D结构中有3个相同的基团,且1 mol D能与2 mol Ag(NH3)2OH反应,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直链同分异构体G的分子中不含甲基,G既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且1 mol G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 H2,则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有多种脱水产物,其中两种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2010·北京理综,28)镇痉药物C、化合物N以及高分子树脂( )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A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反应生成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酯类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扁桃酸(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CH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6)F与M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N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D 5.C 6.C 7.C 8.A 9.C 10.A 11.A 12.A
13.
③6
(3)436
14.(1)多 葡萄糖
(2)方法一:CH2==CH2+H2O CH3CH2OH,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方法二:CH2==CH2+HBr―→CH3CH2Br,
CH3CH2Br+H2O―→CH3CH2OH+HBr
(或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加成(或还原) C(CH2OH)3CHO
C(CH2OH)3CHO+2Ag(NH3)2OH C(CH2OH)3COONH4+2Ag↓+3NH3+H2O
(5)CH2==CHCOOH
15.(1)醛基 (2)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2. 氯气可损害人体全身器官和系统,大剂量氯气可以在两分钟内致人缺氧并发生急速中毒死亡。近两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氯气泄漏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3.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如果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
A.FeCl2 B.Na2SO3 C.NaOH D.AlCl3
4.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
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5.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
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
C.向淀粉 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
6.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
7.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2∶1 C.1∶2 D.2∶3
8.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
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解释
A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CaSO3中加入硝酸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CaSO3与硝酸反应生成SO2
C 同温同压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 碳酸钠溶液发生了水解
D 向淀粉 KI溶液中通入Cl2 溶液变蓝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9.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果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NaBr溶液
10. “5·12”地震给四川等省市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灾难。对于幸存者,如何从灾难中生存成了当前关注的热点。在灾区经常发生因混合使用消毒剂或洁污剂而产生的氯气中毒事件,据此推测,产生类似中毒事件的相混合的洁污剂或消毒剂中最有可能含有 (  )
A.ClO,Cl-,H+ B.ClO-,Cl-,H+
C.NaClO,NaClO3,NaNO3 D.NaClO,Na2SO4,NaCl
11.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当通入的Cl2体积为V1时达到饱和,溶液中
c(H+)变化如下图曲线a。已知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饱和氯水升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b
B.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a+)+c(H+)=
c(Cl-)+c(OH-)+c(ClO-)
C.降温,不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增大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Na+)>c(ClO-)>
c(Cl-)>c(HClO)
12.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性:ClO->I2>SO
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C.淀粉 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氯水褪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1分)(探究创新)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
(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______―→______―→d。
(2)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夹子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Cl2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C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夹子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20 mL E中溶液,倒入已检查完气密性良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 CCl4,盖好玻璃塞(如图),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下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
(5)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5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________;化合物A是________。
(2)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K、J混合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发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K、J混合固体分别放入a.少量浓盐酸 b.FeCl2溶液中,则其反应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4分)地震后可能产生次生灾害,饮水要先消毒,后饮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现并使用了一系列饮用水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通Cl2等等,消毒的主要作用是杀灭可引起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的病菌。
(1)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主要用氯——通氯气,加漂白粉或漂白精。氯气在实验室主要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有效成分均为次氯酸钙,其制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或漂白精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失效,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的杀菌时间,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而采用具有广谱性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但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应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并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①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②现阶段欧洲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和浓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为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纯度降低,试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经过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制得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B 5.C 6.A 7.B 8.C 9.B 10.B
11.B 12.B
13. (1)c b
(2)2Cl2+C+2H2O4HCl+CO2 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从而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供D中反应需要
(3)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贮存少量剩余Cl2,避免Cl2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4)下层液 上层液
(5)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14.(1)H2 NaCl (2)② 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
(4)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 Cl-+ClO-+2H+===Cl2↑+H2O
15. (1)MnO2+4H++2Cl-Mn2++Cl2↑+2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2)HClO与NH3反应生成NH2Cl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当HClO开始消耗后,该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又可产生HClO起杀菌作用
(3)①+4
②2NaClO3+4HCl(浓)===2ClO2↑+Cl2↑+2NaCl+2H2O
③Cl2+2NaClO2===2ClO2↑+2NaCl 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无污染物Cl2生成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和乙酸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化学键断裂位置是图中的
(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趁热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其质量不变的是 (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2CH3CH2OH+O22CH3CHO+2H2O
B.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HNO3 +H2O
C.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CH3CH2OH+CH3COOH CH3COOC2H5+H2O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4.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是 (  )
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C.0.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只能生成0.1 g氢气
D.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化
5.在实验室用盛有5 mL饱和Na2CO3 溶液的试管收集1 mL 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紫色石蕊试液(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体分两层,石蕊层仍呈紫色,有机层呈无色
B.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呈蓝、紫、红色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呈紫色,下层呈蓝色
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呈红、紫、蓝色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7.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乙酸)    碳酸钠溶液   分液
B.乙烷(乙烯) H2(催化剂) 催化加氢
C.乙烯(SO2) 溴水 洗气
D.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乙醇具有弱还原性
C.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9. (2008·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与金属钠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11.有机物A分子式为C2H4,可发生以下系列转化,已知B、D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75%的B溶液常用以医疗消毒
B.D、E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由B、D制备E常用浓H2SO4作脱水剂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4分)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 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在试管②中加入5 mL饱和Na2CO3溶液;
D.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步骤A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Na2CO3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B.
C.乙醚 D.甲醇
E.CH3—O—CH3 F.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mol氧气。
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交警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将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陈年的酒很香是因为乙醇和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
15.(12分)(2008·海南,17)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 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B 4.C 5.D 6.D 7.D 8.B 9.B 10.C 11.D 12.A
13.CH3CH2OH+CH3COOH CH3COOC2H5+H2O 乙 防止倒吸 
(1)装置的气密性 (2)液体分为两层,并可闻到香味 (3)溶解乙醇、除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不能 NaOH与乙酸乙酯反应
14. (1)小
(2)CH2===CH2+H2O―→CH3CH2OH 100%
(3)D E
(4)①3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BCD
15.(1)C5H10O
(2)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CH3CH==CHCH2CH2OH
(4)2 CH3CH2CH2COOH和(CH3)2CHCOOH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2讲 烃和卤代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苯酚苯环上的氢比苯分子中的氢更容易被卤原子取代
2.聚四氟乙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被称为“塑料王”。其合成路线如下:三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塑料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三氯甲烷(CHCl3)可以用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来制取
C.四氟乙烯 (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二氟一氯甲烷 (CHClF2)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3.有机物A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和溶液D。C与乙烯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反应生成 的高聚物,而在溶液D中先加入HNO3
酸化,后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为 (  )
4.分子组成为C9H12的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
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该有机物的一溴代物最多有6种同分异构体
5.桶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桶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桶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C.桶烯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D.桶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只有两种
6.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7.乙烷和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溴化物最多有 (  )
A.1种 B.6种 C.9种 D.10种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和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
B.溴水和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C.甲烷能被氯气氧化而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9.下面是一组以苯为起始的有机物系列,分别用a、b、c表示。根据其结构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a、b、c均属于芳香烃
B.b分子的化学式为C24H12
C.c分子的一氯代物有2种
D.这一系列中每种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
10.增加汽油中支链烷烃、芳香烃和环烷烃的比例是从根本上提高汽油品质的措施,常用方法有催化重整等。例如以下两个在催化重整时发生的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中间产物和反应②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反应①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一氯代物都只有一种
C.反应②产物中的六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反应①②均为消去反应
11.下列对于加成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成反应的结果是使有机化合物中不再含有不饱和键
B.经过加成反应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发生了变化
C.任何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够作为所有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
12.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下列有关萜二烯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
C.分子式为C10H16
D.与过量的溴的CCl4溶液反应后的产物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3.(10分)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
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 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
14.(15分)下面是几种有机化合物的转换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框图中,①是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C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和F2互为______________。
15.(15分)(2009·北京理综,25)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 (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OR′+R″OH RCOOR″+R′OH(R、R′、R″代表烃基)
(1)农药C3H5Br2Cl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       。
(2)A水解可得到D,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蒸气密度是相同状态下甲烷密度的6.25倍,C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碳60%,氢8%,氧32%。C的结构简式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C能发生聚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b.C含有两个甲基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有4个
c.D催化加氢的产物与B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d.E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乙醇
(5)E的水解产物经分离最终得到甲醇和B,二者均可循环用于DAP树脂的制备。其中将甲醇与H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
(6)F的分子式为C10H10O4。DAP单体为苯的二元取代物,且两个取代基不处于对位,该单体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种。D和F反应生成DAP单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D 5.A 6.C 7.C 8.A 9.D 10.B 11.B 12.A
13.(1)C4H4 1 (2)d  (3)
14.(1)2,3 二甲基丁烷
(2)取代 加成
同分异构体
15.(1)  氯原子、碳碳双键 ②取代反应
(2)CH2==CHCH2Cl+H2OCH2==CHCH2OH+HCl或CH2==CHCH2Cl+NaOHCH2==CHCH2OH+NaCl
(3)CH3COOCH2CH==CH2
(4)acd (5)蒸馏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第6讲 有机合成与推断
非选择题(共100分)
1.(12分)有机物A是烃,有机物B易溶于水,且1 mol B能跟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已知A通过如下转化关系可制得化学式为C4H8O2的酯E,且当D―→E时,式量增加2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
(2)B的密度比水________,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4 g C物质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氧气。
(6)若D―→E时,式量增加m,则B的式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15分)异丁苯丙酸是高效消炎药芬必得的主要成分,其结构简式为:
(1)由异丁苯丙酸的结构简式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代号)。
A.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可与Na2CO3溶液作用生成CO2
C.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异丁苯丙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可生成有机玻璃:
提示:R—CH2—COOH+Cl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2)~(4)小题:
(2)写出有机物E、G的结构简式: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E―→F和I―→J的反应类型:
E―→F____________反应;
I―→J____________反应。
(4)写出F―→G、H―→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有机物要写结构简式):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2009·上海,29)尼龙-66广泛用于制造机械、汽车、化学与电气装置的零件,亦可制成薄膜用作包装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中间产物E给出了两条合成路线)。
已知:R—ClR—CNR—CH2NH2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化合物中能与E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
a.NaOH b.Na2CO3 c.NaCl d.HCl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B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原料任选):__________________。
4.(15分)已知有机物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只有一个侧链。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不超过200,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6.7%,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与之有关的有机物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产物省略):
(1)有机物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A~F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4)有机物A~F中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填写序号)。
(5)16.2 g有机物B、C、D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得到的CO2通入500 mL 3 mol/L NaOH溶液中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____。
(6)写出A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分)(2010·重庆理综,28)阻垢剂可防止工业用水过程中无机物沉淀结垢,经由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到E和R两种阻垢剂(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阻垢剂E的制备
①A可由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________水解制得。(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②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D,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经加聚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阻垢剂R的制备
①G―→J为取代反应,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J转化为L的过程中,L分子中增加的碳原子来源于__________。
③由L制备M的反应步骤依次为:
HOOCCH2CH2COOH+Br2HOOCCH2CHBrCOOH+HBr、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1 mol Q的同分异构体T(碳链无支链)与足量NaHCO3溶液作用产生2 mol CO2,T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6.(20分)已知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可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酸或酮。例如:
RCH==CHR′RCOOH+R′COOH
某同学从A出发研究下列所示转化关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A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机物,将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可以得到两种有机酸X和Y,X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在食品保存及染料、药物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转化关系中设计步骤A―→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H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在研究过程中该同学发现从A合成E,有一条比上述简便的方法,请你帮助他完成A―→…―→E的反应流程图(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A……E
答案
1.(1)100%
(2)小 羟基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0.25 (6)m+18
2.(1)BC
(3)取代 加聚
3.(1)氧化反应 缩聚反应
(2)H4NOOC(CH2)4COONH4
(5)d
4. (1)羧基、羟基 C10H12O3
(3)BCD、EF
(4)AC
(5)NaHCO3和Na2CO3
5.(1)①油脂 ②CH2==CHCHO+2Cu(OH)2CH2==CHCOOH+Cu2O↓+2H2O
(2)①CH2BrCH2Br ②CO2
③HOOCCH2CHBrCOOH+3NaOHNaOOCCH==CHCOONa+NaBr+3H2O
NaOOCCH===CHCOONa+H2SO4―→HOOCCH==CHCOOH+Na2SO4
6.
(3)保护碳碳双键,防止下一步其被氧化造成碳链断开
(4)消去反应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3讲 化学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Na2O B.CaCl2 C.NH4Cl D.H2O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D.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共价键断裂
3.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第ⅠA族元素,Y为第Ⅵ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由X、Y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X2Y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
A.HI和NaI B.H2S和CO2
C.Cl2和CCl4 D.F2和NaBr
5.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6.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
A.BeCl2 B.HClO C.PCl5 D.N2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干冰气化时化学键发生断裂
B.SiO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是[SiO4]四面体结构
C.Na2O和Na2O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Br2蒸气被木炭吸附时共价键被破坏
8.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N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N中氮原子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的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的化合价为-1
9.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
A.NaOH、H2SO4、(NH4)2SO4
B.MgO、Na2SO4、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1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
A.水溶液能导电
B.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
C.熔融状态能导电
D.可以溶于水
11.下列电子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  )
12.A、B是短周期第ⅦA族元素,元素A的非金属性比B强,下列有关A、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A、NaB都是离子化合物
B.单质A可把B从NaB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HA比HB稳定性强的原因是1 mol HA分子中H—A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比
1 mol HB分子中H—B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少
D.常温下,NaA、NaB溶液的pH均大于7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r(Na+)______r(N3-)(填“>”、“=”或“<”)。
14.(10分)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原子需吸收436 kJ的能量。
(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4 kJ/mol,下列关于键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2)参考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________。
化学键 H—H H—F H—Cl H—Br
键能/kJ/mol 436 565 431 368
A.HF B.HCl C.HBr D.H2
(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________。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4)已知Cl—Cl键的键能是243 kJ/mol,试求1 mol H2在足量的Cl2中燃烧,理论上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其他形式的能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15.(12分)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由X、Z、W三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两种化合物的浓溶液混合共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将该化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水做_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
16.(10分)(2009·四川理综,27)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_个。
答案 1.C 2.B 3.C 4.B 5.A 6.D 7.B 8.C 9.C 10.C
11.B 12.A
13. 
(3)复分解 (4)<
14. (1)AD (2)A (3)A (4)183 kJ
15.(1)H O
16. (1)三 ⅡA 
(2)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比硒化氢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3)4NH3+3O2 2N2+6H2O
(4)Mg3N2+8HNO3===3Mg(NO3)2+2NH4NO3
(5)2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2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双键、三键中都有π键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愈多,共价键愈牢固
C.因每个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故配对原子个数也一定
D.所有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自己的方向性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BF3是三角锥形分子
B.NH的电子式: ,离子呈平面形结构
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p轨道形成的s p σ键
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
4.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  )
5.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如果电子云图像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 s σ键
B.s电子与p电子形成s p σ键
C.p电子与p电子不能形成σ键
D.HCl分子里含一个s p σ键
6.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  )
①HCl ②H2O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7.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 (  )
A.NH3 B.BCl3 C.PCl3 D.H2O
8.下列叙述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 (  )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结或凝固
B.干冰易升华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氯化钠的熔点较高
9.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  )
A.乙醇与氯乙烷
B.邻羟基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
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
D.H2O与H2Te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11.(2009·海南,19-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12.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和Mg2+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及其配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及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分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14.(10分)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及相互间的作用力是决定物质表现出何种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
(1)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沸点315℃,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三氯化铁晶体中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___。
(2)氢键作用常表示为“A—H…B”,其中A、B为电负性很强的一类原子,如________________(列举三种)。X、Y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二者物理性质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钙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有一种补钙剂——抗坏血酸钙的组成为Ca(C6H7O6)2·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该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包括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键 B.离子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4)①CH2===CH2、②CH≡CH、③ 、④HCHO四种分子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加成时这些分子中发生断裂的共价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这四种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5.(10分)(2008·江苏,21)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________;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2009·福建理综,30)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Z(NH3)4]2+中,Z2+的空轨道接受NH3分子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B 5.C 6.D 7.B 8.D 9.B 10.B
11.A 12.B
13.(1)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2)Co3+ CN- 6
(3)平面正三角形 sp2 120°
14.(1)极性共价键、范德华力
(2)N、O、F X物质形成分子内氢键,Y物质形成分子间氢键
(3)BCD
(4)π键 ①③④
15.(1)C(4)1s22s22p63s23p63d54s1
或[Ar]3d54s1 [Cr(NH3)4(H2O)2]Cl3
(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16.(1)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b
(4)Si<C<N (5)3∶2 (6)原子晶体第八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电化学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则有关此电池推断正确的是 (  )
A.通入乙烷的电极为正极
B.参加反应的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
D.负极反应式为C2H6+6H2O-14e-===2CO+18H+
2.生产铅蓄电池时,在两极板上的铅、锑合金棚架上均匀涂上膏状的PbSO4,干燥后再安装,充电后即可使用,发生的反应是
2PbSO4+2H2O PbO2+Pb+2H2SO4
下列对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需要定期补充硫酸
B.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
C.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O===PbSO4
D.工作时电解质的密度减小
3.(2009·广东理基,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4.铅蓄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方程式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2e-===PbSO4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e-===Pb+SO
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6.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每消耗1 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 mol 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的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08·广东理基,2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8.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 CoO2+Li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Li++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9.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0.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7H2O;通入O2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2O2+4H2O+8e-===8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
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
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KOH
11.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上述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是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
B.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
C.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溶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2H5OH-12e-===2CO2↑+3H2O
D.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12.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总反应为Ag2O+Zn===2Ag+ZnO,试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
14.(8分)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该锈斑为Fe(OH)3失水的产物]。请用有关的电极反应式、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表示Fe(OH)3的生成。
(1)负极: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2009·山东理综,29)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g。
16.(12分)如图所示是一套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中C、D均为铂电极,U为盐桥,G是灵敏电流计,其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
(1)As(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ⅤA族,则Na3AsO4溶液的pH________(填“>7”、“<7”或“=7”)。
(2)向B杯中加入适量较浓的硫酸,发现G的指针向右偏移。此时A杯中的主要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再向B杯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G的指针向左偏移。此时整套实验装置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再过一段时间后,G的指针逐渐归零,此时实验装置中的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B 4.B 5.B 6.A 7.C 8.B 9.C 10.B
11.C 12.A
13.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负极反应:Zn-2e-+2OH-===ZnO+H2O
14.(1)2Fe-4e-===2Fe2+ 2H2O+O2+4e-===4OH-
(2)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3)4Fe+3O2+6H2O===4Fe(OH)3
15.(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
16.(1)>7 (2)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AsO+2H++2e-===AsO+H2O (3)I2+AsO+H2O===2H++2I-+AsO(或I2+AsO+2OH-===H2O+2I-+AsO)
(4) [或或其他有效表达式]第九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反应:2NO2(g)??N2O4(g),把NO2、N2O4的混合气体盛装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烧瓶A放入热水里,把烧瓶B放入冰水里,如下图所示。与常温时烧瓶内气体的颜色进行对比发现,A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B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2NO2(g)N2O4(g)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上述过程中,A烧瓶内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上述过程中,B烧瓶内c(NO2)减小,c(N2O4)增大
D.上述过程中,A、B烧瓶内气体密度均保持不变
2.(2008·海南,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
A.33% B.40% C.50% D.65%
3.(2008·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c(HI)=4 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4.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 000 1 500
c(N2O5)/mol/L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s)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 000 s时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则T1<T2
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5.(2009·海南,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
A.Z为0.3 mol/L B.Y2为0.4 mol/L
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
7.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B(g) 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平衡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K=
B.改变条件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
C.如果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
D.若平衡时增加A和B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会减小
8.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ΔH、ΔS应为 (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9.下列关于ΔH-TΔS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ΔH-TΔS可用于判断所有条件下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B.ΔH-TΔS只用于判断温度、体积一定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C.ΔH-TΔS只用于判断温度、压强一定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D.ΔH-TΔS<0的反应,在该条件下一定剧烈反应
10.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对于N2(g)+3H2(g) 2NH3(g) ΔH<0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  )
A.断开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
11.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1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3.(8分)已知2CO(g)CO2(g)+C(s),T=980 K时,ΔH-TΔ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ΔH-TΔS的正负符号为________,所以CO将发生________反应;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ΔH-TΔS的正负符号为________。在冶金工业中,以C作为还原剂温度高于980 K时的氧化产物是以________为主,低于980 K时以________为主。
14.(12分)已知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2.6 1.7 1.0 0.9 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向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若达平衡后降温,则平衡向________移动,CO2转化率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850℃发生上述反应,以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中,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__(选填A、B、C、D、E)
A B C D E
n(CO2) 3 1 0 1 1
n(H2) 2 1 0 1 2
n(CO) 1 2 3 0.5 3
n(H2O) 5 2 3 2 1
(4)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H2(g)CO(g)+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mol/L) H2(mol/L) CO(mol/L) H2O(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则3 min~4 min平衡后c3=______________,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15.(12分)(2008·江苏,20)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时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16.(8分)850℃时,一氧化碳与水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为1,计算Ⅰ和Ⅱ两种情况时CO的转化率之比。
起始浓度/mol/L CO H2O
Ⅰ 1 1
起始浓度/mol/L CO H2O
Ⅱ 1 3
答案 1.A 2.D 3.C 4.C 5.C 6.A 7.A 8.C 9.C 10.C 11.B 12.B
13.负 自发 正 CO CO2
14.(1)放热 (2)正反应方向 增大 减小 (3)A (4)0.12 60%
15.(1)bc (2)b (3)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0.7 mol-=0.45 mol,消耗的n(SO2)=0.45 mol×2=0.9 mol,生成的n(SO3)=0.9 mol。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0.95 mol,反应前SO2的物质的量为:0.95 mol。
SO2的转化率:×100%≈94.7%。
(4)在给定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不会产生BaSO3沉淀,因此m(BaSO4)=0.90 mol×5%×233 g/mol≈10.5 g。
16.情况Ⅱ中CO的转化率是情况Ⅰ中的1.5 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