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
精品教学课件
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十章 机械波
活动设计:先利用白板遮盖功能,遮盖绳中部,播放动画,再逐步提出以下问题:
1、振动绳的一端,另一端将看到什么现象?是什么将振动传过去的?
2、机械波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3、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波,举例说明?并指出传播的介质。
教学环节一:引入概念
设计意图:
突出两个知识点,其一机械波传播了振动,其二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快速导入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并分析得出波形成的条件。
教学环节一:引入概念
根据绳波情景,创造物理模型,播放动画,让学生探究,波是如何形成的?波传播的特点?
教学环节二:深入认识波的成因与传播特点
活动设计与意图:
探究过程中(1)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绳波的形成过程;
(2)利用白板中的聚光灯工具对比观察振源与质点的振动,突显质点的振动与振源相同;
(3)利用白板书写功能,画出波形,再用漫游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绳波中波形的传播情景;
(4)设计实验:师生各持绳子的一端,老师分两次抖动绳,一次向上,一次向下,学生不动,体验波刚传到手上力的方向与波形的关系。让学生亲自体验波形成过程中质点的带动作用。
t=T/4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t=3T/4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活动设计:老师画出t=T/4时刻的波形示意图。引导学生画出t=3T/4时的波形图。利用白板的录像功能,录制学生画图过程,讲评时播放。
设计意图:既突出 “质点法”画波形图的步骤,又加深了学生对波成因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深入认识波的成因与传播特点
活动设计:老师演示实验逐步提出以下问题
(1)当小球振动,弹簧将会产生什么现象? (2)这是一种机械波吗?
(3)波形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机械波的概念与条件,实现知识的迁移,知道 波的分类依据。
教学环节三:波的分类
活动设计:同时播放绳波与弹簧纵波的动画,并提出问题:波形为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对比播放,学生容易比较得出波形不同的原因,为理解横波和纵波的概念做好铺垫。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凸起部分最高处叫波峰 凹下部分的最低处叫波谷
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 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
活动设计与意图:分步提出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用荧光笔强调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
教学环节三:波的分类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鼓旁的空气会随声波进入人耳吗?
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设计意图:在知道声波是纵波的基础上,强化波的传播特点之一“质点不随波逐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 邱雪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②:认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③:知道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利用科学解释世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难点: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措施:
(1)利用多媒体动画,借助白板的交互技术功能引导学生分析波的形成和传播,提高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重难点。
(2)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习者分析:
(1) 知识角度:学生已经把握了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及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学中的正余弦函数的图像,但未涉及波动的知识。因此,本节课从研究质点的振动为出发点,去引导学生掌握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特点。
(2)能力角度:学生具备了对单质点振动的观察与分析,但对涉及对波动中大量的质点同时运动的观察分析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帮学生观察。
(2)生活经验角度:学生对波有一些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错误观点,如:认为质点会“随波逐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新课 机械波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播放绳波动画逐步设疑如下:(1)手持绳的一端并振动绳的另一端会发生什么现象?(2)是什么,将振动传过去的?(3)观察上例绳波,分析机械波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波?分析其传播介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机械波的概念;利用绳波和生活实例分析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用白板的遮盖功能,遮挡绳波的中间部分,再播放绳波动画视频,突出两个知识点,其一是机械波要传播振动,其二传播需要介质。
新课教学,探究重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的原因 师:建立绳波的质点模型,播放绳波形成的模拟动画,并提出问题:机械波是如何形成?生:观察视频,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初步思考并感受波形成的原因。 播放由质点组成的绳波形成模拟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绳波的形成过程,用白板中的聚光灯工具,突显波传播时质点的振动与振源相同。
师: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对前面的问题做3个提示:1、质点起动的先后顺序如何? 2、做什么运动? 3、是谁给力?生:思考回答问题 深入分析波形成的原因。
师生实验:师生各持绳子的一端,老分两次抖动绳,一次向上,一次向下,学生不动,体验波刚传到手上力的方向与波形的关系。 实验体验“质点带动”。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师:播放动画,依据波的成因进一步提出问题,绳波为何会出现凹凸相间的形状? 生:观看动画并回答问题 加深对波成因的理解,并为波的传播特点做出铺垫。 暂停绳波形成模拟动画,用白板的书写功能,画出部分波形,继续播放动画,用白板的漫游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绳波中波形的传播情景。利用白板的录像功能,录制学生画图过程,及时播放,突出 “质点法”画波形图的步骤,又加深了学生对波成因的理解
师:波传播过程中,质点是否随波迁移,波传播了什么?凹凸的波形有没有向前传播?师:创造情景画波动图 深入挖掘波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机械波的分类 师:介绍弹簧纵波实验的装置,逐步提出以下问题:(1)当小球振动,弹簧将会产生什么现象?(2)这是一种机械波吗?(3)波形如何? 应用机械波的概念与条件,实现知识的迁移。 对比播放绳波与弹簧纵波的动画,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波形,说出波形不同的原因。用荧光笔强调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师:同时播放绳波与弹簧纵波的动画,并提出问题:波形为什么不同?师:分步提出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用荧光笔强调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 学生容易比较得出波形不同的原因,为理解横波和纵波的概念做好铺垫。
师:联系生活实际、播放动画提问:声波是纵波还是横波?鼓旁的空气会随声波进入人耳吗? 进一步理解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将机械波和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声波的动画
总结 本课5个主要知识点 师生共同总结。重点强调成因和传播特点 突出本课重难点
拓展练习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复习应用本节重要知识 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勾画学生的易错点。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内容,查阅机械波的相关材料,扩展知识面 展示
教学反思:
1.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教师只需要在白板上点击,即可实现操作,使得授课很自如方便,跟以往用课件授课相比,教学显得更流畅,教师不用在屏幕与计算机之间来回走动,导致学生分神。
2.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地兼容性好,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带给学生很多视觉上冲击,如本课中波的形成很直观、生动,解决了以往很多语言上难描述,黑板上难板书,实验中无法展示的问题。比如:绳波动画的遮盖, 波形的漫游,学生画波形图的录制播放等。
3.通过这些交互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
精品教学课件
机械波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波,
举例说明?
机械波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1、质点起动的先后顺序如何?
2、做什么运动? 3、是谁给力?
绳波为何会出现凹凸相间的形状?
机械波传播中,质点会随波迁移吗 ?
机械波传播了什么?
t=0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加深理解绳波的形成和传播
t=T/4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t=T/2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t=3T/4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t=T
2
1
3
5
4
6
17
7
8
10
9
11
12
13
14
16
15
18
19
20
对比两例波, 波形为什么不同?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凸起部分最高处叫波峰 凹下部分的最低处叫波谷
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 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
鼓旁的空气会随声波进入人耳吗?
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纵波
有人说:有振动不一定存在波,
有波一定存在振动。你认为这
种说法正确吗?
1、关于机械波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机械波的形成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一起发生迁移。 B、介质中的质点不随波一起发生迁移,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沿波的传播方向往复振动。 C、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和能量。 D、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是相同的。
CD
课堂练习
2、关于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依次做受迫振动
C.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D.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也立即停止。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
A、质点沿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振动
B、波沿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传播
C、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在一条直线上
D、波传播距离的远近
C
作业:
复习本课内容,查阅机械波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
日常生活中,发现皮球掉入池塘中,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将球冲到岸边吗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做机械振动,它周围就一定产生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后,已形成的机械波仍能在介质中继续传播
C.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参与波动的质点不随波迁移
D.振动是变速的,波动在同种介质中是匀速的
BC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是纵波,在水中传播时是横波
B.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
C.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D.一切机械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
AC
课堂练习
波传播过程中质点是否随波向外传播出去?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课堂练习
A
C
B
B
A
C
3.向右传播的波上三点A、B、C、
请指出该时刻振动的方向
课堂练习
A
4.已知波形图上A、B两点某一时刻振动方向,请指出波传播的方向
B
5.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
C.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
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课堂练习
AD
课堂练习
5、一列横波正沿水平方向由西向东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中的各质点都在由西向东运动
B、波中的各质点一定沿水平方向振动
C、波中的各质点一定沿竖直方向振动
D、以上说法都错误
D
类别 振动 波动
研究现象 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介质中大量质点的集体振动
力的来源 质点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 介质中相邻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弹力
运动性质 质点的振动是变加速运动 在同一种介质中波动的传播速度不变
联系
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有振动不一定有波 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有波一定有振动
波动和振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