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检测系列)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单元测试卷B(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优化检测系列)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单元测试卷B(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优化检测系列)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单元测试卷B
第I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29年11月的一天,在美国纽约街头,一个竖立在汽车上的牌子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车主之所以急于出手自己的汽车,是因为发生了下列哪一重大事件(???
)
A.美国内战
B.经济大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希特勒迫害犹太人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改革,因为新政(?

①根治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②最低工资消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③开创政府干预经济模式??????
④为美国政府在民众中建立很高的信誉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态?????????????????D.?争取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4.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
C.苏德战争爆发
D.珍珠港事件
5.如图是“水晶之夜”后的惨状,该图反映了纳粹(???
)
A.突袭了波兰
B.轰炸格尔尼卡
C.迫害犹太人
D.逮捕共产党人
6.“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利益,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从巴黎和会到慕尼黑会议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A.?从宰割到纵容??????????????????B.?从结盟到扶植??????????????????C.?从争霸到结盟??????????????????D.?从对抗到联合
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8.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灭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9.“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2014年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纪念(
)???????????
A.?七七事变的遇难同胞???????????????????????????????????????????B.?淞沪会战中的死难将士
C.?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D.?武汉会战中的牺牲将士
11.下列照片作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12.《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3.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4.1936年7月,内战在西班牙爆发,美国国会修订了中立法,要求不卷入战争。后来使美国改变这一态度的事件是(?

A.??
诺曼底登陆???????????????????B.?莫斯科保卫战???????????????????C.?日本偷袭珍珠港???????????????????D.?中途岛海战
15.1941
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撤退。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
A.?凡尔登战役??????????????????B.?德国闪击波兰??????????????????C.?莫斯科保卫战??????????????????D.?日本偷袭珍珠港
16.二战爆发后,美国修改中立法,规定可以出售军火,但要用现金购买,而且要自己运输.这一规定最有利于(??
)
A.?中国????????????????????????????????????B.?德国????????????????????????????????????C.?英国????????????????????????????????????D.?意大利
17.如图这幅漫画,右上角的英文意思是“原谅我,同志,但这似乎是一个好机会。”从漫画的这个细节来看,这幅漫画是想告诉我们(???

A.?双方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
D.?苏、德瓜分波兰
18.美、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惨败的相同原因是(???

A.?长期对侵略者推行绥靖政策????????????????????????????????B.?不适应侵略者的突然袭击
C.?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进攻????????????????????????????????D.?国内物质资源贫乏
19.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小刚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记忆二战过程。下图中①处该填入的内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索姆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0.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
?②诺曼底登陆
???
③雅尔塔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⑤苏联对日宣战
⑥德国投降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④③⑥
21.影片《兵临城下》里苏军和德军狙击手斗法的镜头让观众不由窒息,新兵们乘船渡河的场面扣人心弦,而苏联全线反攻的震撼场景又是一道视觉盛宴,影片里描述的这场战役最后苏军获得胜利,这次战役不但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大转折点。请问这是哪一场战役(
???)
A.莫斯科保卫战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
2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②开罗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加速战争进程起了作用
?
③雅尔塔会议是二战中最重要的会议,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
?
④苏德战场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3.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一战、二战情况比较表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一战
30多
15
0.7
0.3
1805
二战
60多
20
1.1
0.9
40000
???
①中国直接参与了两次战争并赢得了民族解放
②两次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4.“……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5.比较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都推动科技的发展
②德国都是战败国,付出很大代价
③中国都是战胜国,均提高了国际地位
④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II卷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本大题满分9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与l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J-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材料二: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钩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和特点。
(4分)
(2)材料三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是如何“大搞秘密交易”的?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5分)
(本大题满分8分)27.抗日战争,唤醒了每-位中华儿女,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下面材料分别是来自于八路军战土,报纸,国民党军官对这段历史的描述。
[八路军战士的日记]
材料一:时年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才知道还有个东洋鬼子,侵占咱们东北,教书先生说:……你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好教咱们的国家。”我就很努力地学习,每学期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
——《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报纸的描述]
材料二: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
——《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国民党军官的口述]
材料三:衡阳这一仗惊动了全世界……日军10万多人,我们只有1万多人,我们的武器也比他们差,但我们中华民族确实不畏强暴,不怕死地干到底,民族很强硬,很强大的。当时我们的士兵没饭吃,生活非常艰辛,幸亏衡阳城里还留了几千青中年给我们送饭,送菜,送东西吃。如果没有当年的老百姓,军民联合来送军粮,那肯定是没有被打死就被饿死了。
材料四:打日军,主要靠的就是坚强,毅力,决心,血和肉……我们的弹药、飞机、火药都不如日军强大,却战胜了日军。……我们是一个被欺负被压迫的民族,……这一次是最后的胜利,彻底战胜了日军,我恰好碰到了这次胜利,这是联合抗日的胜利。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推测这里的“时年“和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分别是下面时间轴上的时间点。(写序号)
(2分)
(2)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6分)
(本大题满分8分)28.长城,伫立于中国大地山河之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精神塑造。
[捍御古长城]
材料一
?[国货塑长城]
材料二
外交失败,全国悲愤,各界同胞奋起救国……此公愤所在,敞业亦国民一份子,从即日起停止进办日货……以后进货当重国产。——1919年6月18日《益世报》刊载的旅津书业广告
民国出台的《商标法》禁止商家注册相同或近似于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但20世纪20年代,长城仍不断地被不同类别的国货商品注册为商标或公司工厂名称,如“长城牌”仁丹、“长城牌”
热水瓶、长城书局、长城唱片公司等。——整理自(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民国商标汇刊(影印本)下》
?[血肉筑长城]
材料三时政宣传画
《暴日摧毁不了的中国新长城》(载于1937年12月《时事月报》)
?[民族新长城]
材料四那些被赋予民族精神特质、得以促进民族集体认同的景物,往往成为民族的地理景观符号。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认同发展的过程中,长城的象征意义得到再认识和新诠释,成为中华民族最显著的地理景观符号。
——摘编自郭丽萍《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关于长城民族符号形成史的研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
(2分)
结合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年代“长城”被频繁注册成商标的原因。(2分)
漫画中“新长城”指的是什么?运用史实说明“新长城”在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4)长城的象征意义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新诠释。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本大题满分10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期④经济的衰退导致哪些国家走上甚西斯道路?(3分)
在材料二中,丘吉尔称俄国为“魔王”,但是英国仍然和法、俄合作组成什么军事集团?他们与哪一军事集团形成对峙?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与“魔王”打交道的史实。(至少写两点)
(2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还称俄国为“魔王”的原因是什么?
(3分)
(本大题满分15分)30.某校九年级(1)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20世纪主要战争比较表
名称
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
全面爆发的标志
卢沟桥事件
不列颠之战
重大战役或事件
贺胜桥战役
马恩河战役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中国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第三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
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l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
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近年在努力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
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三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4分)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两例即可)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目方提出怎样的建议?
(5分)
参考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依据题干”1929年11月的一天,在美国纽约街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这次经济大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的工人失业,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更加拮据,材料中描述的正是这一时期的场景,ACD三项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经济大危机是导致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所进行的深刻改造,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并不能消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①②说法错误。D项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
B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ACD三项都不是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是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并没有象这三个国家想象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反而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法国被德国占领。根据材料“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可以判断下列事件最能验证丘吉尔推断的法国战败投降。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法国战败投降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
C
解析:1938

11

9
日深夜,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无数商店被劫,橱窗被砸,碎玻璃满地,故名“水晶之夜”,20000
余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此后又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境。AB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迫害犹太人是题干图片“水晶之夜”
反映的纳粹暴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
A
解析:据“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可知,为了利益,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从巴黎和会到慕尼黑会议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宰割到纵容。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巴黎和会通过的一系列条约,宰割了德国等战败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的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A项从宰割到纵容是从巴黎和会到慕尼黑会议发生的明显变化,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
B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抗日义勇军的兴起,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九一八”事变是题干童谣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
B
解析: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台儿庄战役是题干材料描述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
C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ABD三项分别出现在1931年、193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七七”事变和题干符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
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2014年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11.
C
解析:①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自卫反击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②日军装甲车进入沈阳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③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巷战反映的是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④彭德怀在炮团哨所指挥作战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因而按拍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C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
D
解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故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AB两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的是平型关大捷,不符合题意;C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淞沪会战,不符合题意;D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的是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辽沈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②③④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4.
C
解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BD三项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改变这一态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
C
解析:据所学知,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6.
C
解析:二战爆发后,美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紧逼,放弃了中立政策,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援助反法西斯国家。需要充足的现金且有能自己运输,这是美国为英国开辟的特殊通行证。B和D是法西斯国家,A国内经济弱,故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7.
B
解析: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地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似乎是一个好机会。”这说明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ACD三项和题干漫画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8.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惨败的相同原因是长期对侵略者推行绥靖政策。A项长期对侵略者推行绥靖政策是美、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惨败的相同原因,符合题意;B项不适应侵略者的突然袭击不是美、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惨败的相同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进攻不是美、英、法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惨败的相同原因,美国没有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进攻,不符合题意;D项国内物质资源贫乏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9.
D
解析: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苏军取得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BC三项和是题干图中①处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题干图中①处该填入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
C
解析:①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②诺曼底登陆是在1944年,③雅尔塔会议是在1945年召开,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在1942年,⑤苏联对日宣战是在1945年8月,⑥德国投降是在1945年5月8日。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⑥⑤。C项①④②③⑥⑤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1.
C
解析: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但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大转折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2.
D
解析: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表述不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②开罗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加速战争进程起了作用表述不正确,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对加速战争进程起了作用;③雅尔塔会议是二战中最重要的会议,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表述正确;④苏德战场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表述正确。D项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3.
D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②两次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说法正确;从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可以得出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说法正确;联系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赢得了民族解放,①中国直接参与了两次战争并赢得了民族解放说法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总体来说,是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战胜法西斯侵略,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正义战争,所以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不符合史实。D项②④是通过分析题干表格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4.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出自雅尔塔会议。题干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二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遭难,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等。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5.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山东主权转交日本,引发五四运动,一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提高;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说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符合题意,均提高了国际地位不正确,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二、材料分析题
26.
(1)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会议:巴黎和会。交易: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影响: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由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解析:(1)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政府干预经济。
(2)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三中的“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关于中国的决定使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历史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故答案为:(1)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会议:巴黎和会。交易: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影响: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由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7.
(1)A\C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过程和结果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又通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大轰炸、三光政策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的侵略行径和滔天罪行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抵御外侮。
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全名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支持抗战等;正是因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中都经历了失败,而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正是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空前团结。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解析:(1)根据材料一“时年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联系所学知识,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接受改编,组成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2)从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具体说明。如:抗日战争的胜利的过程和结果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又通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大轰炸、三光政策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的侵略行径和滔天罪行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抵御外侮。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全名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支持抗战等;正是因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近代以来,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中都经历了失败,而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正是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空前团结。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故答案为:(1)A、C。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过程和结果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又通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大轰炸、三光政策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的侵略行径和滔天罪行激发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抵御外侮。
民族意识的觉醒使得全名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支持抗战等;正是因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中都经历了失败,而抗日战争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正是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空前团结。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28.
(1)抵御匈奴入侵。
(2)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外交失败的消息在中国人民内心引起巨大公愤,“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性爱国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用长城命名国货,其防御功能象征着抵抗外来侵略,保护民族经济。
(3)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中国国民党组织正面战
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4)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事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在20世纪20年代被广泛使用为国货商标,赋予国产的民族色彩,这是抵御外来侵略、振兴民族经济的经济长城。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的侵略暴行,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现实催生了“血肉长城”,象征全民族所有抗日力量。
因此,在中华民族力图摆脱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长城的象征意义不断被赋予新的诠释。国货长城、血肉长城、文化长城是不同历史阶段对民族危机的不同映射,由此引申而来的团结、牺牲、自强等民族精神更体现时代的要求。
解析:(1)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材料二“外交失败,全国悲愤,各界同胞奋起救国……此公愤所在,敞业亦国民一份子,从即日起停止进办日货……以后进货当重国产。”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民众抗击侵略的决心。古代中国为了抵抗外族侵略而建造了长城,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隐含的深刻寓意指的是凝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3)根据材料三漫画创作的时间“1937年12月”,联系所学知识,漫画中“新长城”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国共两党携手合作,领导的武装力量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侵略者,国共两党同仇敌忾,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目的: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巩固秦王朝的统治。
(2)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民众抗击侵略的决心;长城寓意着抵抗外来侵略,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现: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国共两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侵略者。
(4)论证:长城自古以来就是捍卫中原地区和中华文明的屏障。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人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意识觉醒,长城被认为是传统中华文明的象征。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民族抗战开始,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可以说长征的象征意义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新的诠释。
29.
(1)德国、日本、意大利。
(2)三国协约(或协约国)。三国同盟(同盟国)
(3)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雅尔塔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与美国共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
(4)苏联是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
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重在对图表的解读,由图表可知,周期④的经济衰退发生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指的应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在这场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日本、意大利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积极进行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稼危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在一战前,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了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英、法、俄三国建立了三国协约,同德、意、奥建立的三国同盟形成了对峙局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3)本题考查二战时期英国与苏联合作的相关史实。据所学知,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英国开始与苏联进行合作,如英国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雅尔塔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攻克柏林,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等。
(4)本题考查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敌视苏联的原因。据所学知,苏联作为欧洲的大国,是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再加上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国之间存在矛盾,英国一直采取敌视苏联的政策,称苏联为“魔王”。
故答案为:(1)德国、日本、意大利。
(2)三国协约(或协约国)。三国同盟(同盟国)。
(3)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雅尔塔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与美国共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
(4)苏联是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
30.
(1)贺胜桥战役应改为平型关大捷(或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不列颠之战应改为德军突袭波兰。马恩河战役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或莫斯科战役、中连岛海战等)
(2)态度: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到坚决抵抗。影响:图一,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图二、图三抵制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捍卫了英国的领土完整,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3)政治动向: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罪行。史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全面侵华;1937年南京大屠杀等。建议: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等。
解析:(1)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或事件有: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底,苏军发起攻克柏林的战役;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等。
(2)态度是由战前的绥靖到战争开始后的坚决抵抗。慕尼黑阴谋使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这不仅没有消除德国的野心,反而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二战开始后,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做出坚决抵抗的决策。最后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最终打败法西斯。
(3)材料中“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l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体现的是日本否认侵华的史实,结合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华的战争进行分析即可。关于中日关系的认识需要从正视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贺胜桥战役应改为平型关大捷(或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不列颠之战应改为德军突袭波兰。马恩河战役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或莫斯科战役、中途岛海战等)
(2)态度: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到坚决抵抗。影响:图一,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图二、图三抵制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捍卫了英国的领土完整,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3)政治动向: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罪行。史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全面侵华;1937年南京大屠杀等。建议: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