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推断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3、《礼记 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4、明太祖规定:“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业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商贾之家止穿绢布。”这表明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方式是
A.专卖经营、身份歧视 B.严刑峻法、身份歧视
C.严刑峻法、堵塞仕途 D.加征商税、堵塞仕途
5、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6、、《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7、.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8、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9、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0、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1、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2、.“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14、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15、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6、马可 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 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17、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1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9、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0、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21、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申岁(1872年)近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数百家……”对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开始 B.明朝中后期的“机房”发展繁荣的结果
C.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之一
22、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比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23、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2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25.我国“一五”计 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 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6.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 压力 B.制止单 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7、该表是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8、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30、“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6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
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
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
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
特征。(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8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请将1—30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分,第32题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6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8分)
32、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
特征。(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8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B C D B D C C D C A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C C D C A C A A B B D C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分任意答出两点)①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被动性。(4分)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热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成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2、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 2012 年 1 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
① 向人大提出议案 ② 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④ 表决各项决定
A. ①④ B.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右图中 M 、N 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 M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 N 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 M N 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 M 商品征收增税
D.当 N 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 10万件、80元、800万元 B. 10万件、40元、400万元
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 20万件、40元、800万元
5、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8、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回答9—11题。
9、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融入创意元素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B.用创新劳动提高文化商品的价值量
C.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
D.依靠新颖的设计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10、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观察右图中政务微博的出现
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④形成了监督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加正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A.“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从太空眺望地球,这个蓝色星球非常美丽。然而,地球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我国淡水资源尤为短缺。针对我国这一问题,56位在津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恳请 国家制定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提案》等多份提案。在政协委员推动下,2011年国家制定了《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协委员这一做法属于
A. 依照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B.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质询权
C.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监督
D.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14、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下列选项能体现右图漫画寓意的有
①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 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9、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 … 。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20、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B.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C.系统优化的方法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2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科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题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2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5、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下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2道大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
材料二
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2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材料所反映的国际形势变化。(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主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 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礼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科三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现了矛盾观点?(6分)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6分)
(3)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10分)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8分)第一部分 听力(共2小节)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10:20. B. 10:30. C.10:40.
2.What does the man have?
A. Cold water. B. Orange juice. C. Tea
3. Which month is it now
A. October. B. November. C. December.
4. How did the man come
A. By car. B. By taxi. C. By bus.
5.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A. Watch TV. B. Go fishing C. Go boat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A. Two hamburgers B. A cup of water. C. An ice cream.
7. How much tip does the woman get
A. One dollar. B. Two dollars. C. Three dollars.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8至9题。
8.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A. See a movie. B. Take a walk. C. Go home.
9. With whom will the woman have supper this evening
A. The man. B. Her grandma. C. The man’s grandma.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题。
10. How long has the been staying in America
A. About three months. B. About five months. C. About half a year.
11. What kind of life do people in New Orleans live
A. Hard. B. Rich C. Relaxing
12. What kind of music originated in New Orleans
A. Jazz. B. Country music. C. Rock and roll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13至16题。
13. What problem will the man face when losing his job
A. Investment problem. B. Finance problem. C. Honest problem.
1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his boss
A. Hard working. B. Dishonest. C. Greedy.
15. When will the man leave his a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A. Next month. B. In two months. C. In three months.
16. What’s the woman’s advice to the man
A. To quit his job. B. To move in with her. C. To buy things of little value.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至20题。
17. When did the fire happen
A. On Wednesday morning. B. On Thursday morning C. On Wednesday evening
18.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lton Newlan and Ed Bellville
A. Grandson and Grandfather. B. Son and brother. C. Neighbors.
19. How old is Ed Bellville
A. 60 years old. B. 66 years old. C. 76 years old.
20. What made Ed Bellville’s health worse
A. The heat. B. The cold. C. The smoke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21. ______ from space, the earth, with water______ seventy percent of its percentage, looks a “blue ball”.
A. Seen; covered B. Seeing; covering
C. Seeing; covered D. Seen; covering
22. Mary rushed home she heard the news, only that his wife was gone.
A. as soon as; finding B. immediately; to find
C. the moment; find D. when; found
23. The boy insisted that he______ the money and he ________ at once.
A. not steal; be set free B. hadn't stolen; be set free
C. didn't steal; should be set free D. hadn't stolen; set free
24. __________ breaks the law should be punished.
A. Those who B. Anyone who C. No matter who D. Whoever
25. When I returned to my hometown, I found it ______ completely.
A. have changed B. has changed C. changed D. changing
26. It was a pity that the great writer died _________ his work unfinished.
A. for B. with C. from D. of
27.—It's many years since I saw you last, I __________ you at all.
—I wouldn't have, either, if someone __________ you by the name.
A. didn't recognize; hadn't called B. didn't recognize; didn't call
C. haven't recognized; didn't call D. recognized; had called
28. She is too fat, but she can’t ________ sweet.
A. remove B. resist C. reject D. object
29. Our new house is very ____for me as I can get to the office in five minutes.
A. adaptable B. comfortable C. convenient D. available
30.—What did he come here for
—He came here especially to________your acquaintance.
A.take B.get
C.make D.produce
31. During the hurricane the night before, Tom lay in bed, , the rushing winds.
A. awake; was listening to B. awake; listening to
C. waking up; was listening to D. woke up; listening to
32. You are grown up now,so it’s up to you to decide whether to________English or French.
A.take off B.take on
C.take in D.take up
33. On the top of the h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ld man once lived.
A. a temple stands there; in which B. a temple standing; on which
C. does a temple stand; where D. stands a temple; where
34. The train came to an ______ stop, making many passengers fall off their seats.
A. abruptly B. suddenly C. surprised D. abrupt
35. When a chopstick is partly in a glass of water, it looks as if it______ .
A. breaks B. has broken C. were broken D. had been broke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Learning experiences happen to us throughout our lives. Not long ago, I had one that I would like to 36 .
I was going to Marblehead with my sailboat team. The team was racing down the highway at 85 mph 37 we realized we were 38 . Luckily, we saw a rest area ahead. I had a brand new $20 bill. I was so 39 because I had never had that kind of cash before. But spending it on 40 seemed like throwing it away. We all rushed into the pizza line. 41 I got a pizza and a drink, and walked to my table. About halfway through the meal, I 42 I had not actually handed any money to the cashier. I had just 43 out, and nobody had noticed. I felt terrible.
My conscience(良心) opened its mouth and swallowed me in one big bite. I couldn’t 44 over it. I just couldn’t go back to the cashier and 45 for my stolen pizza. I was so upset that I 46 to give myself the pleasure of an ice cream in 47 that someone would say,“ Hey, Jeff, why don’t you use the change 48 the pizza instead of that nice, new $20 bill ” I was not so 49___ of my cash now.
For the next two years, whenever I was  50  of the “pizza incident”, I would say to myself, “Don’t think about it....”
I have learned two things from this 51 .Maybe I was a fool for 52 in to my conscience, and being too stupid to appreciate a 53 pizza. But the real lesson is that even if you get away from what you have done, your conscience will 54 up with you.
This reflects the saying, “A coward(懦夫) dies a thousand deaths; a hero dies once.” I was a coward and have felt terrible about that incident at least a thousand times. If I had been a “ 55 ” and gone back to pay for the pizza, I would have felt a little uncomfortable about it only once, or maybe twice.
36. A. say B. talk C. share D. explain
37. A. as B. while C. then D. when
38. A. lost B. tired C. hungry D. anxious
39. A. excited B. eager C. satisfied D. encouraged
40. A. rest B. food C. travel D. drink
41. A. Luckily B. Finally C. Immediately D. Actually
42. A. thought B. recognized C. noticed D. realized
43. A. walked B. left C. worked D. found
44. A. look B. get C. turn D. think
45. A. ask B. pay C. apologize D. send
46. A. refused B. wanted C. hoped D. meant
47. A. hope B. surprise C. anger D. fear
48. A. into B. with C. for D. from
49. A. sure B. upset C. proud D. pleased
50 A. warned B. reminded C. thought D. told
51. A. experience B. experiment C. story D. mistake
52. A. turning B. taking C. handing D. giving
53. A. free B. cheap C. plain D. delicious
54. A. make B. wake C. catch D. put
55. A. coward B. fool C. loser D. hero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Touchstone
When the great library of Alexandria burned, the story goes, one book was saved. But it was not a valuable book, and so a poor man, who could read little, bought it for very little money.
The book wasn’t very interesting, but between its pages there was something very interesting indeed. It was a thin strip of vellum(羊皮纸) on which was written the secret of the “Touchstone”! The touchstone was a small pebble (鹅卵石)that could turn any common metal into pure gold.
The writing explained that it was lying among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other pebbles that looked exactly like it. But the secret was this: The real stone would feel warm, while ordinary pebbles are cold.
So the man sold his few belongings, bought some simple supplies, camped on the seashore, and began testing pebbles. He knew that if he picked up ordinary pebbles and threw them down again because they were cold, he might pick up the same pebble hundreds of times. So, when he felt one that was cold, he threw it into the sea. He spent a whole day doing this but none of them was the touchstone. Yet he went on and on this way. Pick up a pebble. Cold, throw it into the sea. Pick up another. Throw it into the sea. Pick up another. Throw it into the sea. The days continue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One day, however, about mid-afternoon, he picked up a pebble and it was warm. He threw it into the sea before he realized what he had done. He had formed such a strong habit of throwing each pebble into the sea that when the one he wanted came along he still threw it away.
So it is with opportunity. Unless we are careful, it’s easy to fail to recognize an opportunity when it is in hand and it’s just as easy to throw it away.
56. The man bought the book because ______.
A. he wanted to read it B.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C. there was a secret in the book D. he wanted to find the touchstone
57.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touchstone is ______.
A. pure B. cold C. magic D. big
58.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in the passage
A. We should offer opportunities in our life.
B. We should seek for opportunities in the world.
C. We may seize opportunities when we are watchful.
D. We may discover opportunities when forming habits.
B
People living in the UK take quite a few holidays abroad and in the country each year. Choices made about where to go, how to get there and what to do can either benefit or harm the environment.
While on holiday
Many of the things you can do to the greener on holiday will be the same things you can do at home—but there are also some extra things too, like avoiding gifts made from endangered plants and animals.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Making the most of locally produced food and drink, and local activities and attractions will support people in the area you are visiting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furthe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from transport.
●Switching off any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and lights will help reduce climate change effect.
●Save water—some countries suffer from water shortages and saving water can help avoid damage to our natural habitats(栖息地).
Endangered species(物种)
Some gifts and foods available in some countries can be made from endangered plants or animals. Check before you buy, but if you doubt, avoid animal and plant gifts. More details of the types of products to avoid any illegal trade hotspots can be found on the Souvenir Alert webpage.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place you are visiting.
There are ways in which your holiday can help support local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to volunteer and help with projects that conserve and improve natural habitats.
●When you are away, or if you are looking for somewhere to visit, you can support projects or attractions which protect wildlife, such as nature reserves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s.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to help reduce climate change effect.
A. make good use of water B. buy local food and drink
C. save electricity D. go around on foot
50. We should check the gifts and foods before buying because ______.
A. sometimes they are of poor quality
B. they may not be typical local products
C. some of them will do harm to our health
D. they may be made from endangered animals or plants
61.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it i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travel abroad
B. not everyone can tell an illegal souvenir
C. green holidays have been accepted by people
D. volunteer work is a must for protecting natural habitats
62.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travel enjoyment B.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C. greener choices for holiday D. 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animals
C
When I lived in Spain, some Spanish friends of mine decided to visit England by car. Before they left, they asked me for advice about how to find accommodation (住所). I suggested that they should stay at ‘bed and breakfast’ houses, because this kind of accommodation gives a foreign visitor a good chance to speak English with the family. My friends listened to my advice, but they came back with some funny stories.
“We didn’t stay at bed and breakfast houses,” they said, “because we found that most families were away on holiday.”
I thought this was strange. Finally I understood what had happened. My friends spoke little English, and they thought ‘VACANCIES’ meant ‘holidays’, because the Spanish word for ‘holidays’ is ‘vacaciones’. So they did not go to house where the sign outside said ‘VACANCLES’, which in English means there are free rooms. Then my friends went to house where the sign said ‘NO VACANCLES’, because they thought this meant the people who owned the house were not away on holiday. But they found that these houses were all full. As a result, they stayed at hotels!
We laughed about this and about mistakes my friends made in reading other signs. In Spanish, the word ‘DIVERSION’ means fun. In English, it means that workmen are repairing the road, and that you must take a different road. When my friends saw the word ‘DIVERSION’ on a road sign, they thought they were going to have fun. Instead, the road ended in a large hold.
English people have problems too when they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Once in Paris, when someone offered me some more coffee, I said “Thank you” in French. I meant that I would like some more. However, to my surprise, the coffee pot was taken away! Later I found out that “Thank you” in French means “No, thank you.”
63. My Spanish friends wanted advice about ______.
A. learning English B. finding places to stay in England
C. driving their car on English roads D. going to England by car
64. ‘NO VACANCIES’ in English means ______.
A. no free rooms B. free rooms C. not away on holiday D. holidays
65. When someone offered me more coffee and I said “Thank you” in French, I ______.
A didn’t really want any more coffee B. wanted them to take the coffee pot away
C. really wanted some more coffee D. wanted to express my politeness
66. I was surprised when the coffee pot was taken away because I ______.
A. hadn’t finished drinking my coffee B. was expecting another cup of coffee
C. meant that I didn’t want any more D. was never misunderstood
D
Robert is nine years old and Joanna is seven. They live at Mount Ebenezer. Their father has a big property. In Australia they call a farm a property.
Robert and Joanna like school very much. At school they can talk to their friends but Robert and Joanna cannot see their friends. They live 100, perhaps 300, miles away and like Robert and Joanna, they all go to school by radio.
Mount Ebenezer is in the center of Australia. Not many people live in “The Center”. There are no schools with desks and blackboards and no teachers in “The Center”. School is a room at home with a two-way radio. The teacher also has a two-way radio. Every morning she calls each student on the radio. When all students answer, lessons begin… Think of your teacher 300 miles away!
67. The children in “The Center” do not go to a school because ______.
A. they live too far away from one another B. they do not like school
C. they are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D. their families are too poor
68. In order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parents in “The Center” of Australia must have ______.
A. a property B. a car
C. a school room at home D. a special radio
69. Teachers in “The Center” of Australia teach ______.
A. not in a classroom but at the homes of the students
B. by speaking only and not showing anything in writing
C. without using any textbooks or pictures
D. without knowing whether the students are attending
70. A “property” in Australia is a ______.
A. house B. school C. farm D. radio
第二节 (共5 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其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Getting your children to study can be a little like getting them to eat their vegetables.
71 Make a study time and have it a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This will help your kids to learn to schedule their day and will give them a sense of control over how they spend their time.
Allow them to study in blocks of time, such as for half an hour with a five-minute break in the middle. 72 Ideal (理想的)study times are after dinner or right after school before dinner.
Never allow your children to study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as that will encourage passive activity. 73 You’ll also need to help your kids find the right place to study. After you’ve set up a good study time for little learners, set up a good place where they can get those creative juices flowing.
74 Make sure there are a table or a desk and a comfortable chair.
75 This includes helping them out with their homework sometimes and being there for them with the answers to any questions. The input you give your children during study periods will bell form a bond and bell make studying enjoyable.
A. Pick a place where your children can study properly.
B. Hold them to the schedule they create for themselves.
C. Finally,spend time with your kids when three’re studying.
D. Keep the atmosphere light and offer lots of encouragement, too.
E. Instead, use TV as a treat or a reward when the homework is completed.
F. Try to stop this bad habit by offering some sort of reward.
G.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form good study habits for your kids is to design a schedule that they keep to.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t was 7:15 i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 8, 2007. I was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he east while an old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 sides of the street. Then I saw a yellow car drive up Third Street and made a 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 The next moment the car hit the man while she was crossing the road. He fell with a cry. The car didn’t stop and drive off at full speed heading west. 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young woman wore a pair of glasses and the plate number was AC864. After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ed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卷( 选修8) 参考答案
听力:1-5 ACABC 6-10 BABBA 11-15 CABBA 16-20 BAACC
单选:21-25 ABBDC 26-30 BABCC 31-35 BDDDC
完型: 36-40 CDCAB 41-45 BDABB 46-50 ADCCB 51-55 ADACD
阅读理解: 56-60: ACCCD 61-65 BCBAC 66-70 BADBC
七选五: 71-75 GBEAC
作文 A Sample
Dear Jane,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passing all the exams. I am delighted you have reall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two years of studying in China. All you have gained is the result of your hard work. We are proud of you and we all appreciate your help wit0 our English We’ll always remember the wonderful time we spent together.
It’s pity that you have to go back soon! So a farewell party for you will be held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this Saturday evening. Could you come by 6:00 p.m. We’ll have dinner together. By the way. you may take Bus No. 332 in front of your hotel and it will take you directly to the club.
I wish you success and fulfillment in the years ahead!
Yours faithfully,
Li Hua一 选择题(2分*30 = 60分)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1。完成1~3题。
1.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2. 图1中a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3. 在图1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图2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4~5题。
4.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6时20分
5.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图3) .回答6~7题。
6.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7. 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3 中 K 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图5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8~9题。
8.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图6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0~11题。
图6
10. 图8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11.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潮汐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12.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塔里木盆地 D. 崇明岛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7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14.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15. 图8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最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10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10回答17~19题。
17.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18.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19.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图11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11,
完成20~21题。
20.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
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12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12和材料回答22~25题。
22.图12所示区域最适宜种
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
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24.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25.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26.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
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
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图在第3页右面正上方)完成27~28题。
27.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8. 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15),回答29~30题。
29. 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 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 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 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30. 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二 综合题(共40分)
1.(6分)下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6分)
2. (16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等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4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等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3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6分)
3 (8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4分)
(2)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4分)
4(10分)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 ,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分)
(3)四川、广西、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3分)
答案
一 1—5 DCABD 6—10 CDBCC 11—15 BDABC
16—20 DCABD 21—25 DDBAB 26—30 BABCD

1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
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4分)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2分)
2、(1)(12分)
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1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3分)
3 、(1)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2)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
4
(1)广东 上海 京津 受经济条件影响,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5
(2)开发大西北,经济布局的改变,需求大量劳动者。2
(3)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增加财政收入。3
图 1
1 4 7 10
月份
0
7
14
21
28
35
0
100
200
300
400
500
1 4 7 10
月份
0
7
14
21
28
35
0
100
200
300
400
500
1 4 7 10
月份
0
7
14
21
28
35
0
100
200
300
400
500
① ② ③
第36图2
10o
20o
30o
120o
130o



西澳大利亚州
南澳大
利亚州
北部地区
城 市
铁 矿
沙漠
铁矿石出口航线
自流井盆地
常流河
间歇河
铁矿石输出港口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依稀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2、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
A.可加速DNA的复制速度 B.引物可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C.引物的5’端有助DNA聚合酶的延伸DNA链
D. 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3、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是一小段
A.DNA或RNA B.DNA C. RNA D.双链DNA
4、有关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分离蛋白质的重要方法 B.它们的原理相同
C.使用凝胶色谱法需要使用缓冲溶液而电泳不需要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
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醋酸菌在糖原充足和缺少糖原时都能产生醋酸
6、符合PCR反应条件的一项是
①限制性内切酶 ②稳定的缓冲液环境 ③DNA模板 ④合成引物 ⑤四种脱氧核苷酸
⑥DNA聚合酶 ⑦DNA解旋酶 ⑧温控设备
A.②③④⑤⑥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⑧
7、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菌的方式依次是
①灼烧灭菌 ②巴氏消毒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A.②③①⑤④ B. ②⑤③③④ C.②①③⑤④ D. ⑤①③⑤④
8、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 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9、下列不是果胶酶成分的是
A.纤维素酶 B.果胶分解酶 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D.果胶酯酶
10、自养型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生长因子
11、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可用
A.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 B.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
C.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 D.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
12、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3、伊红—美篮培养基常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其原理是
A. 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形成特定的菌落 B. 大肠杆菌能使培养基改变颜色
C. 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与伊红——美篮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
D. 大肠杆菌能在该培养基中很好生活,其余微生物不能很好生活
14、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来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试管中从上往下数第2层是
A. 甲苯层 B. 血红蛋白水溶液 C. 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D. 其他杂质的沉淀物
15、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 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16、关于制备MS固体培养基的过程,有误的是
A. 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可直接用移液管从母液中取
B. 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
C. 配制培养基时,琼脂要及早加热熔化 D. MS培养基的PH应严格控制在5.8
17、在月季花药培养中材料消毒主要有以下几步,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花蕾在酒精中浸泡约30S ②放入氯化汞中2~4min ③无菌水清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 ④用无菌水冲洗3~5次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18、关于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 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
B. 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
C. 花粉发育经历双核期时,两个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并不完全相同
D. 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中精子的过程是一系列减数分裂的过程
19、下列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B.选择花期早期的花蕾和单核期以前的花蕾
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 D.选择单核居中期或单核靠边期的花蕾
20、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由一个小孢子到形成两个精子,其间经过的分裂次数及分裂方式为
A.一、有丝分裂 B.二、减数分裂 C. 二、有丝分裂 D. 三、有丝分裂
21.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B C D
22.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B.压榨法适用于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C.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
D.玫瑰油、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2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 )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24.利用菊花的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或条件是可以省略的  (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适宜的养料      D.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时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细胞既能分裂,又能分化
C.器官、组织的细胞在不离体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在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时确定花粉发育时期可用刚果红染色法
26.下表是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成分及用法说明,下列对资料表明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C.这种洗衣粉可除去衣料上的各种污渍
D.这种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真丝织物
27.玫瑰精油的化学特性是(  )
A.稳定、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C.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不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28.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
29.橘皮精油的提取中要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 ( )
A.与橘皮中的有机酸反应,防止损坏橘皮精油 B.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提高出油率
C.防止提取过程中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分解 D.防止蒸馏过程中原料发生焦糊
30.下列实验流程中,错误的是:
A.鲜玫瑰花+ 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C.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浓缩→过滤→胡萝卜素
D.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3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或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并注意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发酵瓶
B.果醋制作时需要经过先通气发酵后密封发酵两个阶段
C.利用DNA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特点可以将DNA与杂质分离
D.电泳法可以用于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32.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一种自生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以将它们分离
A.加食盐的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 B.伊红美蓝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和斜面培养基 D.伊红美蓝培养基和加霉素的培养基
33.以鸡血细胞为材料粗提取DNA的流程图如下,叙述错误的是 ( )
提取血细胞中的核物质→溶解核内DNA→析出并滤出含DNA的黏稠物→再溶解DNA黏稠物→过滤→提取DNA
A.溶解核内DNA和再溶解DNA黏稠物都用2 mol/L的NaCI溶液,作用原理相同
B提取血细胞中的核物质和析出含DNA的黏稠物都需加蒸馏水,蒸馏水的作用原理相同
C.提取血细胞中的核物质和提取DNA前的过滤都用纱布,目的都是获得滤液
D.析出含DNA的黏稠物和提取DNA中都需玻璃棒搅拌,目的都是获得DNA分子
34.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CI溶液
D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5. 某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利用PCR技术循环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循环了几次?( )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36. 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凝胶面的下面
B. 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
C. 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关闭下端出口
D. 用吸管小心的将1ml透析后的样品加到色谱柱的顶端,不要破坏凝胶面
37. 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 通过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3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B.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
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应互补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39.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的难点之一是材料的选择,下列有关材料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盛花期的花药
B.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小孢子四分体期的花粉
C.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略微开放的花蕾
D.从检测花粉的实验方法看,应该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花粉样品临时装
40、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40分)
41.(7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酒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某同学人工自酿葡萄酒时,在发酵后期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环境中,结果发现发酵液中有__________ 出现,这类微生物在糖类缺乏时可以使 转化为乙醛,后者再转化为__________ 。
(4)若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 (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2HPO4 3g 尿素 1.0g
K2HPO4 1g C6H12O6 30g
MgSO4·7H2O 0.5g 琼脂 15g
FeSO4 0.01g H2O 1000ml
NH4NO3 0.3g
42.(9分)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无论配制何种培养基,在原料称量、溶解之后要__________,然后分装、包扎并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培养基能否用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是否存在,还应加入_________,如果存在,将出现______反应。
(4)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3(13分).近十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所需要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2点)
(2)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打开 键,称为 ,在细胞中是在 的作用下使此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 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终合成2个DNA分子,此过程中加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目的是 ____,遵循的原则是 。
(4) PCR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 即:液体环境、适宜的 和 。
(5)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 、 、 三个步骤。
44.(11分)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_____和_____。
(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_____,易溶于_____,因此可用 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
(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_____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_____。
(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
(5)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剂的作用是_____。
(6)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_____层,原因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B B A A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A A B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D A C C B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B B B A B C D B
44【11】答案:
(1)蒸馏法 萃取法
(2)水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3)橘子皮 芳香油含量较高
(4)过滤
(5)吸收芳香油中残留的水分
(6)上  油层的密度比水层小
加入水
加入葡萄糖和水
加入葡萄糖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
植物
叶片
叶组织块
愈伤组织
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人工种子
种苗
a
b
c
d
e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集合,则集合 ( )
A. B.
C. D.
2.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则 ( )
A.-1 B.-2 C.1 D.2
3. 若是任意的实数,且,则( )
A. B. C. D.
4.若,,则sin= ( )
A. B. C. D.
5.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6.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8、二次函数满足, 又,.若在有最大值3, 最小值1, 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9.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
A. 0 B.1 C.2 D.3
10 设是函数的导函数,将和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
11.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 )
A. B.
C. D.
12.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当时,=;当时,=则+++…+= ( )
A. 335 B. 338 C. 1678 D. 201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不等式的解集为
14.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15.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16.若方程有正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22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共70分)
17、解关于的不等式:
18、已知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设,求的值域。
19、已知函数
(1)若函数上是递增的,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定义在上的函数,当时,,且对任意的,有·
(1)证明:;
(2)证明:是R上的增函数;
(3)若·,求的取值范围。
21、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与在区间上均为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有唯一解,试求实数的值。
22、(三选一)
一,几何选讲
如图,在Rt⊿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
交AC于D,过D作DE⊥BC,垂足为E,连接AE交⊙O
于点F,求证:CE2=EFEA.
二,参数方程选讲
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圆的参数方程
,极点在直角坐标原点,极轴与轴正半轴重合。
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求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三,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值;
A
B
D
E
F
C
O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点,则它的极坐标是( )
A. B. C. D.
2.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3. 在同一坐标系中,从曲线变为曲线的伸缩变换是 ( )
A. B. C. D.
4.若是任意的实数,且,则( )
A. B. C. D.
5.曲线(t为参数)与轴交点的直角坐标是 ( )
A. B. C. D.
6. 已知,则的最小值 ( )
A. B.1 C. D.2
7. 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 ( )
A. B. C. D.
8.下列各式中,最小值等于2的正确选项是 ( )
A. B. C. D.
9.极坐标系内曲线上的动点与定点的最近距离等于 ( )
A. B. C.1 D.
10.已知,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B. C. D.
11. 直线 (t为参数)被圆(为参数)截得弦长为( )
A. B. C. D.
12.设函数,若对恒有成立,则
的最小值 (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直线的方程为,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14.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5.求极坐标方程的直角坐标方程分别为 和
16.函数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22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共70分)
17.已知直线经过点,倾斜角
(1)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设直线与圆交于两点,求·。
18. 已知,证明:;(要求用两种方式证明)
19. 经过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如果点为线段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
20.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求函数的最小值。
21.已知曲线(为参数)和直线,点为上任意一点,
(1)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
(2)求当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时,点的坐标。
22.已知数列
(1)当 试猜想与的大小关系;
(2)根据(1)的猜想,请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你的结论。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是
A.甲醛 B.甲酸 C.甲醇 D .甲苯
2.下列各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甲苯和水 B.甲苯和苯 C.乙酸和乙醇 D.苯与溴乙烷
3.下列物质中,属于苯同系物的是
A. B . C . D.
4.只用一种试剂,区别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溴水 C.澄清石灰水 D.酸性高锰酸钾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C3H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单烯烃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6.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烃,此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7.某有机物分子,仅由 C、H、O 三种元素的 13 个原子组成,其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为 42。充分燃烧该有机物,所生成的 CO2 和水蒸气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之比为 3 : 4,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A.C3H8O2 B.C2H6O C.C4H8O2 D.C6H6O
8.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 )
A.3-甲基-4-乙基戊烷 B.3,3,4-三甲基己烷
C.3,4,4-三甲基己烷 D.3,5-二甲基己烷
9.分子式为C3H6CI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0.已知甲醛分子中的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苯乙烯(CH=CH2) B.苯甲酸(COOH)
C.苯甲醛(CHO) D.苯乙酮()
1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的是( )
A.HCHO B.HCOOH C.CH3CH2CHO D.CH3CH2COOH
12.下列烃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甲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
13.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CH(CH3)CHO。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B.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它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D.若催化加氢,最终产物是C10H20O
14.乳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H(OH)—COOH,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乳酸中不含羟基 B.乳酸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乳酸与足量钠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乳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5.下列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吸收峰的是(  )
1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A.乙炔和乙烯 B.乙醇和丙醇 C.乙醇和乙醚(C2H5OC2H5) D.甲醛和乙酸
17.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8.下列除杂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杂质)
A.溴苯(溴) 加氢氧化钠再分液 B.乙酸(乙醇)用蒸馏
C.乙酸乙酯(乙酸)直接分液 D.乙烷(乙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9.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 A.2∶3∶6 B.6∶3∶2 C.3∶2∶1 D.1∶2∶3
20.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 ② 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 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 ④ 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由CH3CH3→ CH3CH2Cl→ CH2=CH2→CH3CH2OH的转化过程中,经过的反应类型是
A.取代→加成→氧化 B.裂解→取代→消去
C.取代→消去→水解 D.取代→消去→加成
2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CCH2OH B.CH3CH2C(CH3)2OH C.(CH3)3COH D.(CH3CH2)2CHOH
23.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入水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的
C.蚕丝、动物毛发、皮革制品等生活常见物品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D.浓HNO3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HNO3和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24.对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硝酸银溶液逐滴滴入氨水中 B. 在铁粉存在时,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C. 实验室制乙烯装置中的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内 D.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共热至140℃制乙烯
25.有一种新合成的烷烃称立方烷,它的结构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8H10 B.与苯乙烯是同分异构体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它的二氯代物共有4种
26.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羧基
27.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28.有机物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且含有苯环结构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
C.CH2Cl2是纯净物说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
D.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而得到纯净的乙烷
30.心酮胺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关于心酮胺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液溴反应
B.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可以和氢溴酸反应
D.可以和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
二、填空题
31.写出下列反应中类型
①. CH3CH2CH2CHCH3 CH3CH2CH=CHCH3 + H2O
NO2
②.
③. (CH3)2CHCH=CH2 +HI (CH3)2CHCHCH3 + (CH3)2CHCH2CH2
RCOOCH2 CH2OH
④. RCOOCH + 3H2O 3RCOOH + CHOH
RCOOCH2 CH2OH
( 式中的R为 CH3(CH2)15CH2—)
32 .在①苯 ②裂化汽油 ③甲苯 ④乙酸 ⑤乙醛 ⑥乙醇中,(填编号)
(1)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 (2)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
(3)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有 (4)用于制取TNT的是
33、某烃A 0.2 mol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 mol。试回答:
⑴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⑵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2 mol,则有________g烃A参加了反应,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___________ mol。
⑶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比烃A少一个碳原子且能使溴水褪色的A的同系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含顺反异构)
三、实验题
34、有机物M(分子式:C6H4S4)是隐形飞机上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
(1)验证组成元素
将少量样品放入燃烧管A中,通入足量O2,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
① 写出A中样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
③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a.NaOH溶液 b.品红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澄清石灰水
④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装置Ⅰ、Ⅱ不能互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燃烧管中放入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指出装置F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有机物M的分子结构
文献资料表明,该有机物M为二个六元环结构,有很高的对称性,氢原子的环境都相同。将0.01 mol 该有机物加入溴的CCl4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褪色,并消耗了0.03 mol Br2。
⑧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
⑨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填序号)。
四、有机推断题
35、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的物质,从A出发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4种-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为苯酚,G能发生银镜反应。
(已知RCOONa+NaOH RH+Na2CO3)
请回答:
(1)下列化合物可能的简式:A ,E 。
 (2)反应类型:(I) ,(II) ,(III)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E: ;
②E→F: ;
③C+F→G: 。
五、计算题
36、某有机物A 3.0克,完全燃烧后生成3.6克水和3.36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已知该有机物的蒸汽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若该有机物为醇类,写出其结构简式
浓硫酸
170℃
OH
浓硫酸
50℃
+ HNO3
+ H2O
|
I(多)
|
I(少)
H+

碱石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全对得3分,少选得2分,共36分)
1、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控制变量的方法
C.放大的思想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秒内位移2m, 第四秒内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道: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1.5m/s B.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3、一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 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B. C. D.
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秒的运动情况。关于这20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s 内两车逐渐靠近
C.在10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D.乙车一直在追甲车,在t=20 s时刚好追上
5、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在时刻以及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和时刻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和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6、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7、.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3倍,斜面倾角为,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B.
C. D.
8、如图(a)所示,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①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M=-g
②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FT=mg
③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④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A.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物体放在倾角相同的斜面体上,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分别对小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的力,大小分别为F1、F2、F3,使三个小物体沿斜面向上分别作匀减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而三个斜面体均保持静止,则三个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静摩擦力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 = f2 = f3
B.f1 < f2 < f3
C.f1 > f2 > f3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均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力F一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可能变大
1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C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P,(物块A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F从零开始增加时,A相对斜面就开始向上滑行
B. 力F较小时A相对于斜面静止,F增加到某一值,A相对于斜面向上滑行
C.B刚要离开挡板C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D.B刚要离开挡板C时,系统的加速度为
12、如图1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两个质量分别为2m和m小球,今在两小球上分别施加大小分别为3F和F、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则平衡后应该如图2中的: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3分,共18分)
1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同一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记录弹力的方向的方法是:用铅笔沿细绳套的细线在白纸上画一条短线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
D.两弹簧测力计互成的角度越大,实验误差越小
14、(1)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装置如图所示),先保证小车质量不变,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的关系,再保证小车合外力不变,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进而得出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2)在小车质量M一定,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合外力F的关系的实验中,想达到用砂桶里的砂和桶的总重力代替小车的合外力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
A.将斜面的一端垫起来,以达到平衡摩擦力目的
B.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忪开纸带
C.在向砂桶里加砂时不宜过多,要保证砂桶里的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要调整好定滑轮的位置,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绳必须水平
(3)在小车质量M一定,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合外力F的关系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选择定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 个计时点未画出来,则打点计时器在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始终没有满足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应是如下图中的图
三、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没有过程,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二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16、(8分)如图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多大?
17、(8分)如图示,一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向上滑动,求:(1)木楔A的加速度有多大?(2)若木楔A是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向上运动,斜面总长为L,则木楔A滑到斜面顶端的时间是多少?(不计木楔的大小)
18、(10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C连接,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叠放在斜面体C的斜面上,物体B和斜面体C的接触面光滑,物体A和物体B间的摩擦因数为μ,地面光滑,物体A和物体B一起下滑的同时斜面体C静止不动,求:(1)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2)弹簧上的弹力为多大?
19、(12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从顶端A到底端B的长度为31m,传送带以12.4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一个物体,它与传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物体到达传送带底端B处时通过一个光滑的小圆弧后滑到水平面,(不计物体从传送带滑到水平面上的能量损失),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最终停在水平面上C处(图中未画出),求(1)物体从A点滑到C点的时间;(2)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
答 案
1C 2BD 3C 4BC 5C 6C 7B 8D 9A 10CD 11AD 12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3分,共18分)
13、 AC  
14、(1) 控制变量法
(2) AC
(3) 0.213m/s 0.006m/s 2
(4) B
三、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没有过程,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S=24m
T=8s
16、
T=10N
17、
18、
19、
t=5.48s
w=-54.56J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武术之意,绝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武术。古书中的武术意为“武之术”,包括术、技、理、意、道等含义,即广义的功夫。“武术”被作专用词普遍使用是一九四九年之后的事,民国期间称作国术。然而从内容及含义而言,武术一词又代替不了功夫。应该说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部分或两个层次。
从修而言,武术修人,武道修道。武术能强身健体,增强人的意志,让人勇敢、坚强、充满活力,但也只限于此。武道能让武术升华到道的境界,即天地人生之大道,在少林功夫中即为包容宇宙人生智慧之祥道。从用而言,武术是治人的,而武道可治国、治军,即从二人交锋升华到两军作战。规模不同,道理如一。如能修悟武学、武道,则能运筹帷幄,以少胜多,“治大国如烹小鲜”。
现代人提到武术,就想起规定套路,也就是“样板武术”。在少林功夫中,除武道祥道之外,功夫有四部分,即基本功、套路、技击、功夫(抗打力和杀伤力)。样板武术是在基本功和套路方面多加了几个腾空和旋转动作,仅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说传统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的原因。
从武术内容看,武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里发展、完善,所以,武术也必定充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实际上,武术与中医息息相通,互为渗透,武术中伤科,就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里的阴阳五行、穴位经络、子午流注等思想,同样贯穿在武术体系中。所以,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甚至名称,都很容易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比如太极拳、八卦拳,其拳理就是从阴阳八卦思想中直接生发出来的。故拳家常说:能动能静,拳道之圣。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少林功夫基本特点:进退一条线,拳打卧牛之地,非曲非直,刚柔相济。讲究的也都是阴阳变化,甚至在“一条线”里求变化,在“卧牛之地”求变化。
而一说起阴阳变化,大家便以为是道家专利,这是误解。阴阳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不仅道家讲,儒家也讲,甚至佛教也讲。祥宗的曹洞宗,就讲“偏正互回”与“君臣五位”,不仅吸收了阴阳思想,还结合了五行八卦。当然,少林功夫作为佛门方便,更有自身独特之处,包含着丰富深奥的佛教思想。其他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随心所欲;但少林功夫是以祥入武,身心两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脱,成就的是“不动心”。内心解脱了,就什么都不怕了,连死都不怕了,武术就不在话下了。所以少林拳谱上说:“盖以外功之修炼,乃肉体筋骨之事;而内功之修善,实性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
中国武术号称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中国武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思想。(有删改)
1. 下列对“中国武术”一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武术在实质上是“武之术”,包括术、技、理、意、道等多方面的含义,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中国功夫。
B. “中国武术”这一词语是代替不了“功夫”的,因为中国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术与武道两部分或两个层次。
C. 中国武术在内容上不仅源自我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在其中发展、完善,因而它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着传统文化特征。
D. 中国武术号称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国武术无论从拳理到具体动作,甚至名称等,都包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思想与文化。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武术在古书中为“武之术”,在民国期间称作国术,一九四九年之后“武术”一词才被作为专用词而广泛使用。
B. 从用而言,武术用来治人,武道用来治国家和军队,两者的规模虽然不相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从二人交锋升华到了两军作战。
C. 太极拳和八卦拳等拳家常说的“能动能静,拳道之圣”等话语是他们的拳理从传统阴阳八卦思想中直接生发出来的一种体现。
D. 少林功夫非曲非直,刚柔相济,甚至在“一条线”里求变化,在“卧牛之地”求变化等,讲究的也都是道家专利的阴阳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人的意志,让人勇敢、坚强、充满活力,这是中国武术在修人方面的一种效果体现。
B. 规定套路是在少林功夫的基本功、套路、技击和功夫四方面多加了几个腾空和旋转动作,和武道禅道没有什么关系。
C. 曹洞宗讲的“偏正互回”与“君臣五位”等吸收了阴阳思想并结合了五行八卦,充分表明阴阳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
D. 少林功夫以禅入武,身心两修,“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故合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随心所欲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挞,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酻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选自《明史 海瑞传》,有删改)
【注】脱粟:糙米饭。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种植
B. 会高拱_吏部,素衔瑞 衔:怀恨
C. 执政阴沮之. 沮:沮丧
D. 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酹:祭奠
5. 以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②属吏惮其威 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 ⑤瑞以身矫之 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只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帏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 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红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 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 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2)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挞,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 ~9题。(11分)
清平乐 太山上作①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醯,读Xi。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8. 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
(2) 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是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5) 瓦缝参差, ; ,多于九土之城郭。
(6)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兽国黄昏 【美】 艾伯特 马尔兹
十三岁的查理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汽车离开,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落在汽车顶上,爆炸开来。查理满意地笑了,又抓起雪去做第二枚手榴弹。他是个矮小结实的孩子,面色苍白。他一心盼望能买些糖吃。他有个法儿能把一块奶油糖吃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把糖放在舌头上去舔。他还想要不是星期天就好了,因为星期天工厂都关了门,他家周围冷静得像一片墓地。
他一口气跑到家里。“妈,给我三分钱,行不行?”话里含着命令的口气,“有人掉了钱在地下道通风孔里。要是我有几块橡皮糖就能把它粘上来。”法仑太太给了他仅有的两分钱,说:“这两分钱你也得还我。”“没错。”他已经忙着找绳子去了。
“唉,真是,”他妈妈说,带着他听惯了的久经患难的哀叹声。“从前,你向爸爸或我要一分钱,我们就会给你五分钱,你要五分钱就会得到一毛钱。可现在你爸爸残废了。赚钱虽少,他已经感激不尽了。”
在公共汽车停车牌旁边,他伏在冰冷的铁格子上。水门汀的沟底上布满了垃圾、雪和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他开始把贴在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寸一寸地挪动,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橱窗的影子也在他脑中闪动。
他看到了那枚银币。他紧闭着的嘴唇上带着微笑,他把绳头儿绕了好几道,打了个结,于是把嚼得又软又湿的橡皮糖的橡皮胶缠在结上,又把底面弄得宽宽的、平平的。然后再把橡胶放进嘴里最后湿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放到沟底去。
他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有人从他背后走过来,生得痩小,衣服破烂,约四十五岁。查理还没看见他就听见他的声音了,那人呼吸很吃力,仿佛在沉重负担下挣扎似的。查理匆匆望他一眼,又集中力量去做最困难的工作。那人默默观望了一会儿,在查理身边跪下去,用沙哑的声音说:“咦,五角钱哩?”他低头望望那摇摆在钱币上面的绳子。“那么搞太费劲,是不是?”他轻轻问道。查理没有理他。
“天这么冷,橡胶当然马上就冻硬了。”他说,“而且天渐渐黑了,你得有顺手的工具。”那人站起来往四下迅速扫了一眼,一个人都没有。他后退几步解开大衣,他上衣里有四根皮带系牢的细竿子,他熟练地把它们接上。最末一根尖端还有小小的吸盘。他走上前很利落地把竿子插入铁格子,跪下把竿子伸到沟底。“我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他若无其事地说,“另一种办法是用胶油,用胶油连镯子都能粘得上来。”“滚开!”查理用左手死拖那人的手臂。“滚开!”
那人把他挡开,一面哑声地笑,很无趣地。“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弄不上来。何必留给别人来捡呢?”
查理站起来,走到那人背后,照他的背心猛踢一脚。那人痛叫起来。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岁,但两人都矮小、枯瘦而倔强。
那人前后左右瞟了瞟那寂无行人逐渐暗下来的街道。“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他突然问,“你以为我乐意和你这样一个小孩子争夺这五角钱吗?”可是一颗几乎被捏得变成冰块的雪球正打在他额上,他用一只手按住了头,又痛又气,快要哭出来。“天快黑啦。没有顺手的工具,你弄不到手,我和你平分吧。”现在那人在哀求了。
“不干!那钱是我的!”查理气得浑身发抖。
“老天爷,我总得分一些呀!”那人叫道,声音都给羞愧和痛苦弄涩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孩子。我一整天什么都没有找到,你一定要分点给我,说什么也得分!”
“不分!”
那人摊开了两只手。“你这孩子!”他绝望地喊道,“如果你大十岁的话,你就会明白了。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
查理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冻得青一块白一块的脸上满是怒容。“要是我大十岁的话,我就会把你的脸打扁。”
那人痛苦地弓下腰去捡起竿子。他手按着背心,脚微跛着走了开去,不禁哭了起来。
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亳无表情。
天已经黑了。(有删改)
【注】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查理用含命令的口气向母亲索要三分钱,表现了查理的蛮横无理;而母亲法仑太太要求儿子归还那仅有的两分钱,则表现了家庭生活的拮据。
B. 查理把贴在停车牌旁边冰冷的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点点地挪动着,他看见五毛钱后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的面包也在诱惑着他的胃口,说明查理急于用这即将到手的五毛钱来改善家里的生活。
C. 当约四十五岁的男人捡起竿子哭着走开时,查理站在那里浑身冷得发抖,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毫无表情”表明查理不想表露出胜利的喜悦。
D. 《兽国黄昏》是一篇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无论是其具体的情节安排,还是每一处精致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而准确的。
E. 小说从小空间的铁格子四周、短时间的黄昏、极少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和穷人生活的小插曲下笔,以小见大,反映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生活。
(2) 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对查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 请分析概括文中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形象特点。(6分)
(4) 有人说查理是被社会扭曲成的一只野兽,也有人说查理体现了男孩儿的天性。你同意哪种看法呢?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恪守寂寞之道
——大师齐白石的传奇人生
1957年9月,国画大师齐白石悄然辞世。他早年贫寒的出身,备受冷落的境遇,以及晚年的盛誉,构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
从小木匠到画坛巨匠
1864年1月,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清贫的家境,使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在念了不到一年的私塾后,就不得不砍柴牧牛,担起生活的重担。
有两件事对青年时代的齐白石有决定性影响,一是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二是27岁时拜胡沁园、陈可藩为师,正式学画。这一时期他十分穷困,饥饿时常只能饮水充饥。晚间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齐白石在40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乡一步,主要以替人画像和刻印过活,这无论是在眼界上,还是在学问上都使他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后来在朋友的竭力鼓动下,他才“五出五归”,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丰富了这个民间画师的胸襟,提升了他的绘画境界。
60岁之后,齐白石多在北京卖画谋生。由于那时他的画风学八大山人冷逸的路子,不为时人所喜爱,故画价比同时的一般画家便宜一半也少有人问津。后来,幸遇当时声名正隆的著名画家陈师曾,陈师曾力劝齐白石改变以前的画风,用“画吾自画自合古”来激励他自创一格。在陈师曾的无私帮助下,齐白石“衰年变法”,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度受到冷落的画作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老画家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并给予极高的荣誉。老人在安静舒适的生活中,勤劳愉快地创作着,他的许多不朽之作都诞生在这一时期,他最后几年中所作的大量作品,是他贡献给他热爱的民族、土地最珍贵的瑰宝。
恪守“寂寞之道”的乡土画家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齐白石是个乡下人。他有着对乡土风物真切的爱恋,毕生把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一切作为画题、诗题,这是齐白石作为一个善良农民所特有的情感。
齐白石将绘画视为“寂寞之道”,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和成功的秘诀。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他在1920年到1929年间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关门杜客,潜心研究,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他做誓言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同期,齐白石也在治印上下过死工夫,他在记载自己刻苦治印时有一段话:“余学刊印,刊后复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东复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池底。”这段时间齐白石作画万余幅,刻印三千多枚,可以说齐白石是穿越作品的海洋冲进艺术的自由王国的。
称齐白石是乡土画家,是因为他用深情的笔,勾画出温馨简朴的生活气氛,并给一向高雅的文人画注入了新生命:劳动者的精神。
返璞归真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他的喜怒、嘲笑、同情、智慧、幽默……都能让人在画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宛如一个亲切的大千世界。
爱憎分明,在齐白石的作品中总是给人以清晰的概念。从处世大节上看,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期间,齐白石拒绝侵华日军的利诱,退回了美术学院教授的聘书和赠煤,贴出了“官入民家主人不祥”的告白以拒见日酋、汉奸。这张告白传遍了全城,大家把齐白石的这份告白与程砚秋息演在西郊留须种地共同传为艺林佳话。
齐白石的许多作品都有自己明显的情感倾向,如有讽刺敲剥民膏军阀官僚的《灯鼠图》,讽刺腐败糊涂的政客的《不倒翁》,讽刺唯利是图商人老板的《发财图》等,当然也有表现舐犊情深的《迟迟夜读图》,赞美金秋的《楓叶寒蝉》……
齐白石由一个民间艺术家成为一代大师,是他继承了传统文人画而又抛弃了文人画的僵化程式,继承了传统民间美术而又抛弃了民间美术中那些低俗因素的结果。文人艺术的高度精粹、高度修养化与人格化,民间艺术的质朴刚健、开朗幽默,在他笔下凝为一个新生命。他的艺术是传统绘画在20世纪突起的又一奇峰。(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在北京卖画期间,齐白石生活穷困,出于谋生的考虑,齐白石接受了陈师曾的建议才开始一改以前冷逸的路子,自创一格,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
B. 齐白石爱憎分明,他的许多作品都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让人在画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宛如一个亲切的大千世界,他的艺术是传统绘画在20世纪突起的一个奇峰。
C. 1920年到1929年间,齐白石关门杜客,潜心研究,作画万余幅,许多不朽之作都诞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齐白石穿越了作品的海洋冲进了艺术的自由王国。
D. 齐白石抛弃了传统文人画的僵化程式,用深情的笔勾画出温馨简朴的生活气氛,给一向高雅的文人画注入了劳动者的精神这一新生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E. 本文通过记述齐白石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新和艺术成就,表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高洁品格和可贵艺术精神。
(2) 齐白石为什么能够由一个民间画师成长为画坛巨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3) 文章以“恪守寂寞之道——大师齐白石的传奇人生”为题,同时又使用了三个小标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 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过去的很多人以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凭借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腾飞就会倚马可待。
B.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会齐集的141幅作品均为当代艺术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大作。
C. 作为大会总主持人,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请各分论坛的主持人管理好时间,我们的总体安排会在下午五点半之前结束。
D. 对于即将参加第三次奧运会的吴鹏来说,他以前想赢怕输的思想包揪很重,可如今他的心态和往昔已不可相提并论了。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最近不少房企出现的“质量门”背后是土地供应不足和土地的地价高等问题造成了房价高。
B. 在企业信贷合同条款设计方面,和大银行相比,不但小银行更具灵活性和弹性,而且能平衡双方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控制潜在的利益冲突。
C. 据2011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消息,2011年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都首次跑赢了 GDP增速。
D. 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援建的马拉维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项目已全部竣工,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将大力提升马拉维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大家就都没有必要寒窗苦读,没有必要埋头苦干,也没有必要艰苦奋斗了。
①如果大家都像厉以宁先生说的那样
②如果上无片瓦之物,下无立锥之地,身无分文衣不遮体,穷困潦倒
③这话说得很偏颇并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
④不论处在何种境遇都可以依靠感觉感受到幸福
⑤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说“幸福是一种感觉”
⑥不论你怎么感觉也不会感受到幸福的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②⑥①④ D.①②⑥⑤④③
16. 下面是《南方周末》推出的,不同时期公认的中国青年偶像标志性人物及其人生语录,阅读后将后面相关解说性文字补充完整,要求所补写的部分与前后词句连贯、衔接。(6分)
(1)六七年代: 标志性偶像
雷 锋(士兵):我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们服务之中。
王进喜(工人):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2)七八十年代: 标志性偶像
陈景润(数学家):攀登科学高峰,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要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
张海迪(残疾作家):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
(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标志性偶像
马 云 (商人):要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姚 明(球员):把自己交给球队,把球队扛在肩上。
解说:下面是《南方周末》推出的,不同时期公认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上个世纪六七年代时, (1) 是那一代青年的主流价值;七八十年代的青年则突出地表现为面对困难的意志坚强坚定;上世纪末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2) 。而从职业特点的角度来看,第三代经济型娱乐型偶像与第一代生产型英雄型、第二代 (3) 明显不同,表明今天的青年观念更加开放,思想更加多元。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内涵,根据要求作文。
俞敏洪曾在《赢在中国》里发出过一番小草大树论:“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再成长,你还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要求:①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要选择最恰当角度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兵团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 B 2 D 3 A 4C 5 D 6C
7.(1)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曩、按、过、张、盛、)
(2)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检举揭发,想要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见、纠挞、发、再、丑诋)
8.①视觉听觉相结合(1分)。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悲壮的风声(2分)。②借景抒情(1分)。通过描写泰山苍莽壮观雄浑阔大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慨(2分)。
9. 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1分)。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2分)。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2分)。
10.略
11.(1)DE
(2)①展示查理心理的荒芜和冷漠,为下文他的行为做铺垫。 ②巧点自然环境的雪,为后文查理用“几乎被捏得变成冰块的雪球”打人的情节埋下伏笔,并强调了冰冷的主题。 ③突出经济危机时期百姓饥饿、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渲染萧杀阴暗的时代特征。(答对一点得2 分)
(3)①他是一位在沉重负担下无奈挣扎的成年人。他贫困、衣服破烂,和小查理一样矮小瘦弱, 落魄到以捡钱为生的地步,甚至为五毛钱而与小孩子争抢。 ②他聪明而又狡猾。为了能在沟 底捡起钱他做出了专门的工具;和查理争夺五毛钱时,他在行动和言语上又使尽了办法。 ③ 尊严被严重毁弃的可怜人。 他谨慎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为了占有五毛钱和小孩子和气地商量,但最终只落得微跛着脚哭着走开了。(答对一点得2 分)
(4)观点一: 查理是一只被社会扭曲成的一只野兽。 ①饥寒交迫的生活使查理只剩下物欲的追求。 如他一心想着吃和钱。 ②经济危机使他变得如野兽般冷酷无情。 他本是处在懂得爱与同情的年纪,此时却被逼成了有着野兽般狠毒心肠的人。③社会把他变得野蛮并充满暴力。在利益面前,他会向对方施加暴力攻击等。
观点二:小说体现了查理作为一个男孩的天性。①他天性纯真,从不掩饰自己对金钱与物 质的想法与追求。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下,小孩的表现无可厚非。 ②查理虽不懂得爱与同情,甚至对人冷漠, 但这是一个无知男孩的自然表现。 ③面对既得利益,他会去争取并保护自己,即使用暴力攻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查理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男孩子的心理。 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合理、充分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2.(1)BD
(2)①齐白石“五出五归”远游南北各地的经历,开阔、丰富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②著名画家陈师曾“画吾自画自合古”的激励与无私帮助,使齐白石“衰年变法”。通过艰苦努力,齐白石的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 ③齐白石恪守“寂寞之道”,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摸索出一条适应自己才学的艺术道路,使他穿越作品的海洋冲进艺术的自由王国。 ④齐白石继承了传统文人画而又抛弃了文人画的僵化程式,继承了传统民间美术而又抛弃了民间美术中那些低俗的因素,这使他由一个民间艺术家成为一代大师。(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
(3)①文章以“恪守寂寞之道”为正标题,突出齐白石的艺术精神,以“大师齐白石的传奇人生”为副标题,突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二者形成互补,使文章标题与内容和谐统一,相得益彰。(3分)
②文章围绕着“齐白石的传奇人生”这一中心内容,分别从从艺经历、艺术精神、艺术品格三个方面概括齐白石的艺术传奇,运用三个小标题统率各部分内容,诠释了“齐白石的艺术传奇”这一思想内涵,使文章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结构紧凑,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3分)
(4)艺术往往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艺术家欲有所作为,就要甘于寂寞,恪守“寂寞之道”。有思想的艺术家,甘于一生的寂寞,笔墨中的精神独处与深入心灵的孤寂,方能成就离尘脱俗的画作,这种绘画的产生与画家有意保持精神世界纯洁的追求有关。寂寞深居,淡泊明志,与世俗保持距离,就能让艺术天分在清静无为、超凡脱俗下如甘泉流露。在现实的功利世界中,能如齐白石者沉潜下来钻研艺术之道,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自己的内心艺术世界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称道的。
13.C 14.D 15.C
16.(1)注重务实奉献; (2)青年注重自我实现,也具有社会责任感;(3)科技型知识型。
17. (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布满鲜花。(每句3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索要见面礼,海瑞不给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有的御史偶尔陈列戏乐,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百官恐惧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海瑞去世时,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有些是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