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早睡早起》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早睡早起》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分析
《早睡早起》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它包含了四个话题,分别是“几点睡,才合适”、“没早睡,真糟糕”、“早点睡,按时起”和“我能一个人睡”。
本课按照课程标准“按时作息
生活有规律”而编写,目的是引导学生健康规律地作息,使其意识到早睡早起身体好,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第一个栏目“几点睡
才合适”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往的作息规律,思考怎么样安排作息时间才是合理的、科学的;第二个栏目“没早睡
真糟糕”提醒学生反思没早睡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第三个栏目“早点睡
按时起”旨在明确地告诉学生科学的、健康的作息时间应该是“早点睡
按时起”;本课最后一个栏目
“我能一个人睡”是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尚处在心里的脱乳期,既想脱离成人又很依赖父母。
(二)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发生了很多变化,肯定存在很多不适应。同时,因为环境与身份的变化而感到不安,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活动。
我班学生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很多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多生活上的习惯从小就没有培养,老年人不懂教育,一味娇惯,有的放任自流,因此我设定的目标便是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管理时间,做到早点睡按时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课前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睡得还是很晚,尽管大部分都能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时间安排并不合理,很多都是晚睡晚起,一部分同学为了准时到校而不吃早饭等情况都是存在的。
(三)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教学重点:知道每天要睡足9-10小时,明白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的重要性。
解决思路:
根据课前调查可以发现,班中的大部分小朋友基本都能保证每天9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但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上还有待斟酌。个别同学曾有过因晚睡等情况而迟到或上课睡觉的经验,所以通过图片、视频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再结合自身经验,懂得按时作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早睡早起,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通过独睡,增强超越自己的信心
和勇气。
突破方法:首先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生物钟”来学会按时作息的方法,设定的生物钟要保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睡觉、起床的时间。分享自己“一个人睡”的经验和方法,尝试解决不敢一个人睡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学会早睡早起,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通过独睡,增强超越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2.
行为与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和一个人睡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
知道每天要睡足9-10小时,明白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的重要性。
4.
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身设计“生物钟”,制定睡觉、起床的时间;探究独睡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每天要睡足9-10小时,明白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早睡早起,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通过独睡,增强超越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器材:“生物钟”学习单、“钟表”模具。
2.课件:教学所需的相关图片、视频、音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早睡早起》
(一)小客人,来做客
1、今天我们的课堂里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小英:小朋友们好,我叫小英。今年读一年级了,为了睡觉这件事,我和妈妈都特别烦恼。不知道你们上学时几点睡几点起的呢?
2、交流“我的生物钟”:我一般_____点睡觉,____点起床,一天睡______小时。
从这些表格中,小朋友们能发现什么?
预设1:有的小朋友睡得晚起得晚。
预设2:有的小朋友睡得早起得早。
……
3、今天我们就要讨论睡觉这件事,到底该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呢?
板书:睡

(二)没早睡,真糟糕
1、小英的烦恼
出示图片:早上从床上爬不起来的小英。
你看到了什么?(不肯起床)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预设:晚上睡得晚。
2、刚才在你们的生物钟上,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小朋友晚上也睡得很晚,你们为什么晚睡?
预设:作业写得慢
看电视、玩游戏
家长还没睡,我也不想睡
……
3、没早睡,可糟糕了……
(1)媒体出示图片
(2)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3)里面有你的影子吗?(没早睡,还会怎么样呢?)
4、看看科学家们有什么研究发现。
(1)播放视频
(2)视频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图文总结:原来睡觉还有这么多奥秘。
(三)早点睡,按时起
1、小英的话:“妈妈说小学生应该每天睡足十小时,那我睡得晚了,早上晚一点起床就可以了呀。”
你们同意小英的话吗?说说理由。
2、小英的话:“我的上学时间和你们是一样的,你们觉得我应该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呢?”
小组讨论,拨动钟表。
3、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4、小英的话:“早上睡得香香的,怎么样才能准时起床呢?”
预设:妈妈叫我起床
定好闹钟
……
5、这些好方法是送给小英的,也是送给我们自己的。希望从今天起小朋友们能争取早睡早起。送给你们一句话:早睡早起身体好!
第二课时《我能一个人睡》
(一)小英的来信
1、上次来做客的小英学会了“早睡早起”,她给我们全班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小英:一3班的哥哥姐姐们,上次我来做客,你们告诉我几点睡几点起最合适,我现在已经照着你们的方法学着自己安排时间了。妈妈夸我变成了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宝宝。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2、小英的朋友——大头儿子也有一个烦恼,他也想请我们给她出出主意。(播放视频)
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二)我们的烦恼
1、你敢一个人睡吗?
预设:敢
不敢
2、那老师想问问那些和大头儿子一样不敢一个人睡的,为什么不敢?
预设:房间太黑了。
回想起电视里出现的鬼怪。
从小就和家长一起睡
……
3、那你们想试试一个人睡吗?
(三)独睡的方法
1、四人小组讨论
出示要求:你敢独睡吗?
你第一次独睡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碰到难题?
你有独睡的好办法吗?(可以参考书P51的内容)
2、交流,总结独睡的好办法
(四)黑箱子体验
1、今天,我们就来试试其中的一个方法,让我们关上灯,请小朋友试试钻进这个又大又黑的箱子里,老师会放一些你们喜欢的音乐,你试试一个人在这间黑黑的“房间”里睡觉是什么感觉?
2、体验交流。
3、看来,独睡也没那么可怕。那今晚,我们回家就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试一试吧,老师也会把这些办法转告给小英,让她替我们帮助她的朋友解决难题。
六、教学反思
本课第一课时的第二环节,我出示图片:小英的爸爸叫她起床,但是她赖床还想再睡一会。课上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面能力欠佳,往往只看到了图,而缺少对文字的领悟。配图上爸爸说的话是“小英,快起床。”小朋友们却回答看到的是一个孩子早上起不来。这就明显看出,孩子只看了图片,根本就忽视了文字,这也提醒我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要将文字更醒目出示。同样是这个环节,我请学生说没早睡除了以上情况,还会有什么后果?眼见学生不能再想象更多,于是我灵机一动:今天早上就有同学上学迟到了,不如我便以此为例问问他是什么原因,这也算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了教学。但是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我便后悔了,因为我发现这个孩子脸变得通红,想必是课上当面提出这个问题让他很没面子,我便暗暗提醒自己,随着孩子年纪变长,也要顾及他么的面子,现在的孩子心思细腻,特别敏感,提问务必要谨慎了。
本课第三环节有一个小组讨论,这是课前我最担心的不可控因素,因为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问题,我不确定孩子是否明确如何讨论,也恐怕很难控制课堂纪律。果然,讨论中我按组巡视时发现个别小组的孩子并不在讨论而是争吵,因为各抒己见没法统一意见;而有的小组组员在聊天没有参与小组讨论。其实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平时训练较少,我相信随着讨论次数的增加,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我还是颇有收获。当我要求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该小组设定了最合适的睡觉、起床时间时,我没有考虑到其实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住得离学校近;有的孩子动作快,穿衣吃早饭很快就能完成;有的孩子坐小汽车来学校,而有的孩子坐电瓶车来学校……因此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因素来设定她认为最适合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每个小组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反馈,而我要求一个小组尽量将时间统一根本就是不合适的,尽管我的初衷是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但品社课堂中本来就不应该有非统一不可的固定答案呀。
通过这一课,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学会要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在孩子回答问题时我已经慢慢能够让孩子有话直说,尽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在问题的引导及孩子回答问题后的反馈上,我认为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
第二课时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尚处在心理的脱乳期,既想脱离成人又非常依赖父母。如何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是我思考的一点。因此,课上我想到让孩子体验一下在“房间”中“独睡”的感觉,尽管与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我觉得这样的体验要比单纯的师生提问回答要有效得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