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要建一座房子,四面都朝南,则应建在(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2、地球上某点,它的南侧是热带,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
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3、与平面图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4—6题:
4.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5.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6.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读图回答7—8题。
7.战争与天气、气候关系十分密切,
60年代美国对越南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时间一般选择在 ( )
A.7月 B.1月 C..9月 D.3月
8.有关图示区域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断裂谷地
B.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多褶皱山系
C.位于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D.位于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多金属矿产
读图,回答9一10题。
9.乙河流域主要位于( )
A.位于盆地地区 B.位于平原地区  C.温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
10.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的水能资源比乙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2003年3月20日10时35分左右(北京时间),美军对伊拉克(东三区)实施空袭,伊拉克战争开始。3月26日,一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延缓了美军前进的步伐。据此回答11-12题。
11.空袭开始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伦敦气温达一天中最小值 B.纽约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D.伊拉克各地的昼长时间与夜长时间基本相等
12.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沙尘暴多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影响 B.气候干燥 C.西风带控制 D.人口众多
13.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是大自然中哪位大师的杰作( )
A.海浪的搬运运用 B.风力的风化风蚀作用
C.冰川侵蚀和海水入侵 D.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14.欧洲西部的陆地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偏高,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000年8月13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2001年10月23日,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海上作业全部结束,俄罗斯总检查长率领的调查小组当天首次登上核潜艇甲板并对露出水面的潜艇部分进行了视察。如右图,回答15-16题:
15.巴伦支海风大浪急,此时盛行风是
A.西风 B.极地东风 C.冬季风 D.海陆风
16.俄罗斯北冰洋海岸线漫长,巴伦支海沿岸有其最大、自然条件最好的海军基地,这里水温比北冰洋其他沿岸偏高,原因是
A.纬度位置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多 B.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C.离北极点最远,受极地低温的影响小 D.欧洲工业集中,排出大量C02,产生温室效应
读图,成17~18题。
17.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9.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20、中国与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有( )
A、主要河流的流向是一致的 B、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主要的山脉走向是一致的 D、气候的大陆性都比较明显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21题。
2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22、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国与东盟各国就推动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
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据此回答23—25题。
23、湄公河起源于在我国境内 ,称为 ( )
A、青海 元江 B、青海 澜沧江 C、西藏 怒江 D、西藏 雅鲁藏布江
24、下列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 B、每年6月到10月吹西南季风,是雨季
C、属于印度洋板块 D、半岛上的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
25、湄公河流域各国盛产稻米,其优越条件是( )
①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 ②悠久的生产历史,丰富的栽培经验
⑧人口稠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④当地居民以稻米为主要食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游客在这里过夜的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其原因是(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27. 下面甲、乙两图为两个国家的地形剖面图,甲图剖面线为55°N,乙图剖面线为23°26'S,下列关于两国的正确叙述是( )
A.两国西部均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B.甲国地广人稀,乙国地窄人稠
C.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 D.甲国工农业发达,乙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28、东京经汉城到北京的气候变化为( )
A、气候大陆性逐渐增强 B、所降水量逐渐增多
C、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 D、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29-30题。
面积 人口 钢 煤 发电量 汽车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2.5 1.3 5.1 7.0 4.5 14.2
29、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30、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
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km。
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河流向____________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 比较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2、下图是两个国家的轮廓图,读后回答。(10分)
(1)甲、乙两国地理位置上共同点是 。(2分)
(2)自然资源的共同点是: 、 、
、 。(4分)
(3)甲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乙国则分布在
33.(8分)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海洋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上海陆分布大势是_______________ _。
(3)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异同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 _。
3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根据上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4分)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有 。(2分)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气候、
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点。(6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世界地理期末考试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
(1)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 、 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4分)
(3)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33.(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分)
(1)(4分)
(2) 。(2分)
(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世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1.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卡尔文
3. 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理论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家是
4. 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5. 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  )
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 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
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6.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  )
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 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
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残余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丧失部分市场
7. 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贾俊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9.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
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确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确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10.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11.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12.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 )
① 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 主张兴民权
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④ 颁布宪法,实行法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
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仍然激烈
C.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1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最能体现(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5.下列政体曾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有( )
①君主专制 ②共和政体 ③护国政体 ④君主立宪制 ⑤总统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6.下列对法国大革命时期掌权各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君主立宪派为实现革命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B.吉伦特派当政时期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C.雅各宾派的措施均超出了革命的目标 D.热月党人在结束恐怖统治方面是有功的
17.早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就开始引进英国新技术,工业发展曾出现了迅猛发展势头。但据记载,在1793年到1815年间,英国只从法国收到两次购买蒸汽机的请求。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发生了革命和战争,政局动荡与不安 B.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已进入完成阶段
C.英国国内工人运动兴起,蒸汽机产量不足 D.北美独立战争英法构怨,矛盾未能够消解
18.“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19.图1是著名的美国费城自由钟。费城自由钟铸造于1753年,1776年7月4日,伴随着它的钟声,《独立宣言》首次公布于世。1783年4月16日,人们再次敲响此钟,宣告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此后,每逢国庆人们都要敲响自由钟以示庆祝。上述材料说明 ( )
①自由钟反映了北美人民的自由传统
②自由钟是为了纪念《独立宣言》发表而铸造的
③自由钟见证了美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光荣历史
④自由钟是为纪念1787年宪法颁布而铸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图1
20.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共同原因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C.殖民压迫使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 D.君权神授学说与议会矛盾的结果
21、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英雄人物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
22.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的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23.下列有关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欧美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英美政治民主日益扩大
②其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③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长期斗争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欧洲大陆各国普选权的实现,进一步推动了西方政治的民主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马克思曾经指出:两党制,无非是资产阶级“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即被另一只手抓住。”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表明( )
A.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的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B.两党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工具
C.形式上的两党,实质上是一党 D.两党制的特点是两党轮流执政
25.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后,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的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B、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C、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通判的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主观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 (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都没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6分)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2分)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4分)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2分)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2分)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共同要求的哪些基本思想? 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10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6分)
28.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2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卷
一 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 主观题
26、
(1)(8分)
(2)(6分)
(3)(6分)
27.
 (1)(10分)
(2)(4分) 
(3)(6分)
28.
(1)(3分)
(2)(2分)
(3)(2分)
(4)(3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 班级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实验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3,3,4-三甲基已烷的分子式C9H20
2、新兴大脑营养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生长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的联系,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被称作“脑黄金”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6个碳碳双键,化学名称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它的分子组成应是 ( )
A.C25H39COOH B.C26H41COOH C.C26H47COOH D.C25H50COOH
3、下列分子式一定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H10    B.C7H8   C.CH4O   D.C2H4Cl2
4、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
A.C3H6与C5H10 B.C3H8与C5H12
C.C4H6与C5H8 D.C2H2与C6H6
5、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反应
6、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制乙炔:CaC2+H2O →Ca(OH)2+C2H2↑
B.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CO3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AgNO3溶液、乙醇溶液、苯酚溶液、烧碱溶液、KSCN溶液,该试剂是 ( )
A.溴水 B.盐酸 C.石蕊试液 D.氯化铁溶液
8、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 5L、H2O 7L(所有体积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C2H4、 C3H8 B.CH4、 C5H8 C. C2H6、 C3H8 D. CH4、 C4H8
9、木糖醇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它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1mol木糖醇与足量钠反应最多可产生2.5molH2
B.木糖醇是一种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木糖醇易溶解于水,能发生酯化反应
D.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
10、乙酸与2.0g 某饱和一元醇A反应,生成酯3.7g,并回收到A 0.4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32 B.46 C.60 D.74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淀粉遇I— 变蓝色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只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12、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 ( )
A. (CH3)2CHCH(CH3)OH B. CH3(CH2)3CH2OH C. CH3CH2C(CH3)2OH D. (CH3CH2)2CHOH
13、将转变为的方法为: (    )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B.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插入液面下
B.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C.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D.蔗糖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15、某种“光敏性高分子”材料在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其结构可表示为:
对该“光敏性高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式为(C11H11O2)n
B.它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它可以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1mol该分子最多能和4n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6、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17、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是 ( )
A.78% B.22% C.14% D.13%
18、三聚氰胺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罪魁祸首,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B、三聚氰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C、三聚氰胺的二取代物可以有两种
D、三聚氰胺不属于芳香烃
19、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现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II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II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II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20、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氟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21、某化合物的结构式(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 )
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单位是 ppm )。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一CH3 D.该有机物在一定能够发生消去反应
22、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硝基邻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现有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A.5mol  B.6mol
C.7mol  D.8mol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10分)今有分子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 。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 。(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24、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已知:
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 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 ;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
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3)采用 (操作名称)法从 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 ;再加入(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然后进行蒸馏,收集 ℃左右的馏分,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9分)
25、 (11分)已知:①R——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任意两种 、
(4)有机物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26、(18分)工业上以丙烯为原料可制得一种重要合成橡胶IR和一种合成树脂X。
B的分子式是C6H6O,可与NaOH溶液反应。
已知以下信息:
Ⅲ. 同一碳原子上有两个碳碳双键时分子不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丙烯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H2O b. NaOH溶液 c. Br2的CCl4溶液 d. 酸性KMnO4溶液
(2)A与C2H2合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3)E、F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则 E的结构简式是 。
(4)H的结构简式是 。
(5)B与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合成树脂X的化学方程式是 。
(6)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的有 种。
① 能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② 只能发生银境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_____种。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期末试卷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每空2分,合计10分)
(1) 、 。
(2) 。
(3) 。
(4)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24、
(1) (2分 )
(3分 )
(2) (2分 )
(2分 )
(3) (2分 ) (2分 )
(2分 ) (2分 )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29分)
25、(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____(3分 )
(2)① _________________ (2分 )
② (2分 )
(3)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6、(1) (2分 )
(2) (3分 )
(1分 )
(3) (2分 )
(4) (2分 )
(5) (3分 )
(6) (3分 ) (2分 )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期末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CH2-CH-CH-CH-CH2
OH
OH
OH
OH
OH
C
C
C
F F F
F F F
F
F
姓名 班级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复数Z满足,则Z对应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函数的值为( )
A、 B、 C、 D、
3、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 )
A、10种 B、20种 C、25种 D、32种
4、某单位共有老、中、青职工430人,其中有青年职工160人,中年职工人数是老年职工人数的2倍,为了解职工身体状态况,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抽取的样本中有青年职工32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 )
A、9 B、18 C、27 D、36
5、已知的最小值是( )
A、2 B、 C、4 D、5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为( )
A、1 B、1+2 C、1+2+22 D、1+2+22+23
7、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 )
A、 B、 C、 D、
8、数列2、5、11、20、、 47…中的等于( )
A、28 B、32 C、33 D、27
9、已知在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则为( )
A、10 B、9 C、8 D、7
10、位于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按下列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为向上或向右,并且向上,向右移动的概率都是,质点P移动五次后,位于点(2,3)的概率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1、已知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280,则_______________
1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
13、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概率为,则该队员每次罚球命中率为_________________
14、函数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5、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1,A2和A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请写编号)
① ② ③事件B与事件A1相互独立
④A1、A2、 A3是两两互斥事件 ⑤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1,A2、、A3中究竟哪个发生有关。
三、解答题(共6大题,第16、17、18、19题每题12分,20题13分,21题14分)
16、复数是实数,求实数的值。
17、已知的展开式中第5项系数与第三项的系数的比是10:1,
(1)求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
(2)求展开式中含的项
(3)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18、为拉动经济增长,某市决定新建一批重点工程,分别为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工程三类,这三类工程所含项目的个数分别占总数的,现在3名工人独立地从中任选一个项目参与建设。
(1)求他们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不相同概率
(2)记为3人中选择的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工程或产业建设工程的人数,求的分布列。
19、袋中有20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记上0号的有10个,记上号的有个(=1、2、3、4)现从袋中任取一球,表示所取球的标号。
(1)求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
(2)若=,试求的值。
20、已知函数,记的导数为
(1)若曲线处的切线斜率为3,且有极值,求函数的解析式。
(2)在(1)条件下,求函数在[-4,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1、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1)求
(2)由(1)猜想出数列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理)数学期末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题共75分)
16.(12分)
17.(12分)
18.(12分)
19.(12分)
20.(13分)
21.(14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理)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选择题(5'×10=50')
二、填空题(5'×5=25')
17、解:由题意知:第五项系数为,第三项系数为,则有
解得: 3分
(1)令得各项系数和为 5分
(2)通项公式
=

展开式中含的项为 8分
(3)设展开式中第项,第+1项,第+2项系数绝对值为,若第项系数绝对值最大,则:
又系数为负,系数最大项为 12分
(5分), (7分)
(2)由
即(8分)
(12分)
20、解(1) 2分
由题意知:得
解得 6分
(2)由(1)知
令 8分
当变化时, 变化情况如下表
-4 (-4,-2) -2 () 1
+ 0 — 0 +
↑ 极大 ↓ 极小 ↑
如表所示上的最大值为 13分
姓名 班级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处在磁场中的一闭合线圈,若没有产生感应电流,则可以判定 (  )
A.线圈没有在磁场中运动
B.线圈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磁场没有发生变化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2、如图所示,一个长直导线穿过圆环导线的中心,并与圆环导线平面垂直,当长直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减小时,圆环内将 (  )
A.没有感应电流
B.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从上往下看)
C.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从上往下看)
D.有感应电流,但方向不好确定
3、如下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y平面内,线框的ab边与y轴重合.令线框从t=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I-t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
4、如图所示,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金属导体框架cdef上,棒ab与框架接触良好.从某一时刻开始,给这个空间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匀强磁场,并且磁场均匀增加,ab棒仍静止,在磁场均匀增加的过程中,关于ab棒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向右
B.摩擦力变小,方向向左
C.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左
D.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右
5、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0.2 m,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磁场以10 T/s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  )
A.Uab=0.1 V    B.Uab=0.2 V
C.Uab=-0.1V D.Uab=-0.2 V
6、一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B.t=0.01 s时刻Φ的变化率达最大
C.0.02 s时刻感应电动势达到最大
D.该线圈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图象如图乙所示
7、如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  )
A.最大值是311 V
B.周期是0.01 s
C.有效值是311 V
D.表达式为u=220sin 100πt(V)
8、在家用交流稳压器中,变压器的原、副线圈都带有滑动头,如图所示.当变压器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可上下调节P1、P2的位置,使输出电压稳定在220 V上.现发现输出电压低于220 V,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P1不动,将P2向上移
B.P2不动,将P1向下移
C.将P1向上移,同时P2向下移
D.将P1向下移,同时P2向上移
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接入“220 V 60 W”灯泡一只,且灯泡正常发光.则(  )
A.电流表的示数为 A
B.电源输出功率为1200 W
C.原线圈端电压为11 V
D.电流表的示数为 A
10、假设你自己某次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运动到二楼,上升高度为h,花费时间为t,你自己的质量为m.在此过程中楼梯对你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W,冲量大小为I,则(  )
A.W=mgh I=mgt       B.W=mgh I=0
C.W=0 I=mgt D.W=0 I=0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盒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子内表面不光滑,盒内放有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某时刻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那么在物体与盒子前后壁多次往复碰撞后(  )
A.两者的速度均为零
B.两者的速度总不会相等
C.盒子的最终速度为,方向水平向右
D.盒子的最终速度为,方向水平向右
12、如图所示,一光滑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ab,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木板的a端,关于人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木板的b端(M、N表示地面上原a、b对应的点),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
二、计算题
13、(9分)如图所示,MN、PQ两根水平导轨,其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ab、cd是在导轨上可以无摩擦地自由滑动的导体,两导体的质量均为m,现给ab一初速度v.试问:(1)当系统稳定时,两导体的速度各位多大?(2)从开始到稳定,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14、(16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磁感应强度B=2 T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以角速度ω=10π rad/s匀速转动,线圈共10匝,电阻r=5 Ω,ab=0.3 m,bc=0.6 m,负载电阻R=45 Ω.求:
(1)写出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电阻R在0.05 s内产生的热量;
(3)0.05 s内流过电阻R上的电量(设线圈从垂直中性面开始转动).
15、(17分)如右图所示,平行光滑U形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θ=37°,导轨间的距离L=1.0 m,电阻R=0.8 Ω,导轨电阻不计.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强度B=1.0 T,质量m=0.5 kg、电阻r=0.2 Ω的金属棒ab垂直置于导轨上.现用沿轨道平面且垂直于金属棒的大小为F=5.0 N的恒力,使金属棒ab从静止起沿导轨向上滑行.当ab棒滑行0.8 m后速度不变,求:(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1)金属棒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金属棒匀速运动时电阻R上的功率;
16、(10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设滑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
(2)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物理期末试卷答案
15、(1)当金属棒匀速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mgsin 37°+BIL (4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 (3分)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金属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2.0 m/s. (2分)
(2)当金属棒匀速运动时,金属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v (2分)
回路中的电流强度I= (2分)
电阻R上的电功率为:P=I2R
解得: P=3.2 W. (4分) ( 共17分)
16、(1)设A、B质量均为m,A刚接触B时的速度为v1,碰后瞬间共同的速度为v2,以A为研究对象,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听力(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doesn’t like Tim.
B. She doesn’t mind giving Tim a lift
C. She doesn’t want to sit beside Tim.
2. What is the man probably doing
A. Borrowing some coins B. Using the telephone C. Picking up the coins
3.When will the woman’s bus leave
A. At 10:30 B. At 10:15 C. At 10:45
4. Where is the woman speaker’s father now probably
A. In the man speaker’s house B. At his workplace
C. At home in bed
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Stop working and write her aunt back.
B. Send her aunt a present to show her apology
C. Keep in touch with her aunt through the Intern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ask Larry to do
A. Take some big oranges to the party
B. Bring some drinks to the party
C. Give him a call the next day.
7.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while answering the call
A. Writing the message down
B. Doing her homework
C. Sending someone to find Larry.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ere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live
A.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B. Near the gym
C. Out of the city
9. Who is going to work today
A. The woman speaker
B. The man speaker
C. Maria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Buying a second-hand car.
B. Buying a brand new car
C. Selling the man speaker’s old car
11. Who is going to work overseas
A. The man speaker B. The woman speaker C. The woman speaker’s cousin
12. What does the woman tell the man about the car to be sold
A. It’s a four-door car with air conditioning
B. It’s a two-door car with air conditioning
C. It’s a four-door car with power steering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From whom did the man speaker get the flowers
A. Richard and Mariana. B. Richard and Marilyn C. John and Mariana
14.Why did the woman speaker cry
A. Her uncle and aunt didn’t treat her well
B. The letter reminded her of her parents
C. She didn’t have any friend
15.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man speaker’s home
B. At the woman speaker’s house
C. In a French restaurant
16.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man speaker’s family
B. The woman speaker has been here over one year
C. The man speaker is quite good at math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y did the teacher do the experiments
A. He had few classes every day
B. He thought the monkey was fun
C. He wanted to find out the cleverest animal
18. Where did the teacher put the monkey
A. In a room B. In a big box C. In a small box
19. How long did the teacher wait for
A. A whole day B. A few minutes C. A few hours
2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alk
A. The teacher only had experiments on the monkey
B. The monkey found the food and enjoyed it
C. The teacher did more than one experiment
二、单选(每小题1分,共15分)
21._____walk is expected to last all day, so bring _____packed lunch.
A. A ; a B. The; / C. The ; a D. A; /
22. Tom’s never willing to alter any of his opinions. It’s no use _____with him.
A. to argue B. arguing C. argued D. having argued
23.The magazine lay ____he had laid it before.
A. which B. that C. where D. when
24. There would not be a good harvest of wheat this year ____the drought .
A. in spite of B. apart from C. due to D. in case of
25.____not to miss the train at 12:00 , the boss set out for the station in a hurry.
A. Reminding B. To remind C. Having reminded D. Reminded
26. We can’t _____ one to change the habits of a lifetime in a short time.
A. hope B. wait C. expect D. imagine
27. The old man has two houses,____has been offered to his friend as a gift
A. the larger one B. the larger of which
C. the largest one D. the largest of which
28. They did a very good job. More than one student ______praised by the teacher.
A. was B. were C. is D. has
29.—We____to put off our school sports meeting until next month.
—I _____that.
A. decided ; didn’t expect B. haven’t decided ; haven’t expected
C. have decided ; didn’t expect D. decide ; haven’t expected
30.It is said that people are _____likely to tell lies over the phone as they are in E-mail’s
A. as twice B. twice as C. twice more D. twice than
31. —I can’t find Mr Smith. Where did you meet him this morning
—It was in his office ____he worked
A. where B. which C. that D. the one
32. Shall we _____our discussion and have some tea or coffee
A. break down B. break off C. break into D. break out
33.— I think I’ll give Tom a ring
—You____. You haven’t been in touch him for ages
A. will B. may C. have to D. should
34. It took us quite a long time to get there. It was ____journey .
A. three hour B. a three hour’s C. a three-hour D. three hours
35. —Susan,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go boating this afternoon.
—____But I’ll be seeing my grandpa then.
A. Thank you B. Forget it C. My pleasure D. No way
三、完形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
I did very badly at school. My headmaster thought I was 36 and when I was 14 he said, “You’re never going to be 37 but a failure.”
After five years of 38 jobs, I fell in love with a very nice middle-class girl. It was the best 39 that could have happened to me. I 40 !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positive(积极的)with my life because I wanted to prove to 41 that what people said about me was 42 . Especially her mother, who had said to me, “Let’s 43 it, you’ve failed at everything you’ve ever done. “So I tried hard with my 44 and went to college. My first novel 45 while I was at college.
After college I taught during the 46 in high schools and attended evening classes at London University, where I got a 47 in history. I became a lecturer at a college and was thinking of 48 that job to write full time 49 I was offered a part-time job at Leeds University . I began to feel proud of myself 50 was a working-class boy who’d 51 school early, now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My writing career took off when I discovered my own style. Now I’m rich and 52 , have been on TV, and met lots of film stars. 53 what does it mean I 54 wish all the people that have put me down had 55 , “I believe in you. You’ll succeed.”
36. A. bright B. useless C. simple D. hopeful
37. A. anything B. some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38. A. low B. poor C. good D. useful
39. A. support B. happiness C. surprise D. thing
40. A. admitted B. decided C. planned D. told
41. A. me B. them C. her D. it
42.A. wrong B. right C. stupid D. faulty
43.A. see B. know C. understand D. face
44.A. experiment B. practice C. writing D. composition
45.A. came on B. came in C. came out D. came back
46.A. day B. night C. month D. year
47.A. graduation B. pass C. degree D . success
48. A. giving in B. giving back C. giving out D. giving up
49. A. while B. if C. when D. or
50.A.there B. here C. it D. that
51. A. left B. attended C. changed D. graduated
52.A. tired B. calm C. nervous D. famous
53.A. And B. But C. However D. Well
54.A. just B. exactly C. so D. very
55. A. praised B. said C. answered D. advised
四、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
A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an sometimes go wrong and when they do the results may range from the disastrous to the troubling. One such experiment took place in South America about fifty years ago. Whether its final consequences will cause serious damage or nothing more than a small trouble still remains to be seen.
The story began in 1956 when an American scientist working in Brazil deci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at country’s bees. He imported a very active type of African bee from Tanzania and mated(交配) it with the more easygoing native variety to produce a new kind of bees. The new bees worked harder and produced twice as much honey. It seemed that Professor Kerr, for that was the scientist’s name, had a total success on his hands.
Then things began to go wrong. For some reason as yet unseen, but perhaps as a result of something in their environment, the new bees began to develop extremely attacking personalities. They became bad-tempered and easy to be angry, attacked the native bees and drove them from their living places.
But worse was to follow. Having taken over the countryside, the new bees. With their dangerous stings(叮), began to attack its neighbors —cats,dogs,horses, chickens and finally man himself. A long period of terror began that has so far killed a great number of animals and about 150 human beings.
This would have been enough if the bees had stayed in Brazil. But now they are on the move, heading northwards in countless millions towards Central and Notth America, and moving at the alarming speed of 200 miles a year. The countries that lie in their path are naturally worried because it looks as if nothing can be done to stop them.
56.The results of the South American experiment ____________
A. have caused a serious trouble B. have proved to be wrong
C. are not yet certain D. are not important
57.The experiment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was designed to _________
A. increase the amount of honey in Brazil B. make Brazilian bees more easy-going
C.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ees in Brazil D. make African bees less active
58.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new bees’ attacking personalities
A. Their production of honey B. Their hard work
C.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D. Their bad temper
59.The last paragraph implies that_____
A. the bees have been driven to Central and North America
B. the bees may bring about trouble in more countries
C. the bees must be stopped from moving north
D. the bees prefer to live in Brazil.
B
A problem has been troubling me and I would like to share it with you. We seem to be living in a hugely difficult situation. And I don’t know if there is a solution. I am not even sure that it is a “problem”, but here it is.
Let’s begin by looking at the world situation. We have argued that wars must be given up. But modern technologies have brought us to the point where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re becoming easier and cheaper to make . Now they are in the possession of a few large military powers. Before long, it is likely that other nations will also hav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d use these terrible weapons. If this happens, or when this happens, many nations have the ability to destroy other nations, and other nations probably will have time for retaliatory(报复性的)strike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re can be no winners, only losers.
In spite of the terrib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our daily lives we place the highest value on winning. We are taught that “everybody loves a winner” and that “winning is everything”. Our sports teams are told that they must win. Our entertainment culture is based on winning. Contests are held to determine the winner. This becomes a matter of local and national pride. We are taught to win.
In America, and in other western nations, children and adults are taught that to be successful, they must win. Of course, when there are “winners”, there must also be “losers”. We are conditioned to be either winners or losers.
When there are winners. There are losers. There is nothing in between. This is what we are taught. It is part of our western culture.
Our western societies praise winning. They do not consider “impasse(平局)”as a choice . A tie game, for example, is said to be like kissing you sister. It pleases no one, In most of our sports games, we have additional periods of time in order to avoid a “tie game”. In football it is called “sudden death” . Even our language is full of words against tie games. We call such games “deadlocks(困局)” or “stalemates(僵局)”.
60. What worries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rying to be winners. B. Developing terrible weapons
C. Destroying the world D. Retaliatory strikes.
61.The author thinks the present world situation is _____
A. peaceful B. serious C. encouraging D. astonishing
6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A. There are only winners in our daily lives.
B. Everyone must win in our daily lives.
C. We are forced to win in our daily lives
D. In our daily lives, winners are valued most.
63. The underlined part “kissing your sister” probably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________
A. interesting B. uninteresting C. exciting D. wrong
C
We offer first aid training in the workplace as well as a wide-range of courses for the public. All our first aid courses are interesting, easy to follow and are led by friendly, experienced trainers. Our most popular first aid courses are listed below:
★Save a life course
Course outline It covers key adult life-saving skills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your newly acquired skills.
Who should attend Those who are looking for a quick introduction to basic first aid skills.
Duration Two hours minimum(最少)
★Emergency life support course
Course outline This program will provide you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key life-saving skills and gain an awareness of treatment for shock and significant blood loss.
Who should attend Those who would like an understanding of key life-saving skills.
Duration About four hours.
★Basic first aid course
Course outline This is the most popular first aid course. It focuses on key life-saving skills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first aid responses to the most common accidents and situations.
Who should attend Those who want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emergency care as well a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clinical theories.
Duration About seven hours.
★Practical first aid course
Course outline This program covers key life-saving skills and allows you to practice skills and update your knowledge of a wide range of emergency situations. It also gives you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ommon medical conditions.
Who should attend Those who are looking for a hands-on course that will provide you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practice skills which will enable you to respond to common first aid situations.
Duration About 14 hours.
★Standard certificate first aid course
Course outline This program offers key life-saving skills and responses to common emergencies. It also deals with common minor medical complaints. Participants are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e wide range of skills taught .
Who should attend 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those seeking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wide range of skills for both minor conditions and major emergencies.
Duration About 28 hour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first aid courses available in your area or to discuss your requirements, call 0844 871 8000 or contact a Red Cross office near you.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shortest and quickest first aid course
A. The save a life course B. The emergency life support course
C. The practical first aid course D. The basic first aid course
65.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first aid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practical first aid course. B. The emergency life support course
C. The basic first aid course D. The standard certificate first aid course
66.If you want to develop a thorough and wide set of first aid skills, you’d better attend the _______
A. practical first aid course B. emergency life support course
C. basic first aid course D. standard certificate first aid course
67.This passage is most likely to be found____
A. in a report about accident B. in a set of family first aid guidelines
C. on a first aid center website D. in a medical magazine
D
Sure, it’s good to get along with your teacher because it makes the time you spend in the classroom more pleasant.
And yes, it’s good to get along with your teacher because, in general, it’s smart to learn how to relate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eople you’ll meet throughout your life.
But really, there’s one super-important reason why you should get along with your teacher. When you do, “learning bursts right open,” says Evelyn Vuko, a longtime teacher who writes an education column called “Teacher Says”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Newspaper.
In fact, kids who get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not only learn more, but they’re more comfortable asking questions and getting extra help. This makes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new material and do your best on tests. When you have this kind of relationship with a teacher, he or she can be someone to turn to with problems , such as problems with learning or school issues, such as bullying(欺负人).
As a kid in a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 you’re at a wonderful stage in your life. You’re like a sponge(海绵),able to soak up lots of new and exciting information. On top of that, you’re able to think about all this information in new ways. Your teacher knows that, and in most cases, is very excited to be the person who’s giving you all that material and helping you put it together, Remember, teachers are people, too, and they feel great if you’re open to what they’re teaching you. That’s why they wanted to be teachers in the first place— to teach!
Some kids may be able to learn in any situation, whether they like the teacher or not, But most kids are sensitive(敏感的)to the way they get along with the teacher, and if things aren’t going well, they won’t learn as well and won’t enjoy being in class.
68. In the passage , the author mainly talks about____
A.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eachers.
B. the importance of a good relation with teachers
C. how much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of to get along with teachers
D. how to make the time in the classroom more pleasant
69. “learning bursts right open” in the third paragraph really means____
A. learning becomes easier for you at once B. you find an opening to learning
C. there’ll be more problems with learning D. there’ll be no problems with learning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ffers the best reasoning
A. You are getting on well with your teachers, so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than others.
B. You find it comfortable to ask questions, so you can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s.
C. You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teacher, so you can turn to him/her when in trouble.
D. You are in trouble, so you can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s.
71.Which of the comments in FALSE on teachers and their work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eachers are excited even if you wouldn’t like to accept their teaching.
B. Teachers sometimes have the same feelings as students do.
C. Though few, there are still some students who can learn even if they don’t like the teacher.
D. Having a bad relationship with your teachers does more or less harm to your studies.
E
The days of the hunter are almost over in India. This is partly because there is practically nothing left to kill, and partly because some steps have been taken, mainly by banning tiger-shooting, to protect those animals which still survive.
Some people say that Man is naturally a hunter, I disagree with this view. Surely our earliest forefathers, who at first possessed no weapons, spent their time digging for roots, and were no doubt themselves often hunted by meat-eating animals.
I believe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modern hunter kills is that he thinks people will admire his courage in over-powering dangerous animals.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who truly believe that the killing is not really the important thing, and that the chief pleasure lies in the joy of the hunt and the beauties of the wild countryside. There are also those for whom hunting in fact offers a chance to prove themselves and risk death by design; these men go out after dangerous animals like tigers, even if they say they only do it to rid the countryside of a threat. I can respect reasons like these, but they are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e need to strengthen your high opinion of yourself.
The greatest big-game hunters expressed in their writings something of these finer motives(动机). One of them wrote:
“You must properly respect what you are after and shoot it cleanly and on the animal’s own territory(领地). You must fix forever in your mind all the wonders of that particular day. This is better than letting him grow a few years older to be attacked and wounded by his own son and eventually eaten, half alive, by other animals. Hunting is not a cruel and senseless killing— not if you respect the thing you kill, not if you kill to enrich your memories, not if you kill to feed your people.”
I can understand such beliefs, and can compare these hunters with those who hunted lions with spears(矛)and bravely caught them by the tail. But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many tiger-shoots I have seen , in which modern weapons were used. The so-called hunters fired from tall trees or from the backs of trained elephants. Such methods made tigers seem no more dangerous than rabbits.
72.There is no more hunting in India now partly because____
A. it is dangerous to hunt there B. hunting is already out of date
C. hunters want to protect animals D. there are few animals left to hunt
73.The author thinks modern hunters kill mainly_____
A. to make the countryside safe B. to earn people’s admiration
C. to gain power and influence D.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74.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big-game hunters
A. They hunt old animals. B. They mistreat animals
C. They hunt for food D. They hunt for money
75.What is the author’s view on the tiger-shoots he has seen
A. Modern hunters lack the courage to hunt face-to –face
B. Modern hunters should use more advanced weapons.
C. Modern hunters like to hunt rabbits instead of tigers.
D. Modern hunters should put their safety first.
五、任务型读写(每小题1分,共10分)注意:每空只填一个单词
There has been much disagreement over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questions is whether children benefit more from boarding to schools or from going to day schools and staying with their parents after school. It is becoming a matter of concern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especially for parents with only one child.
The people who are in favor of children going to boarding schools point out that a boarding school is an ideal place for building u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 which they seldom learn from their parents at home. Children who have the experience of going to boarding schools will come up with their own ways to problems they meet with instead of turning to their parents or others for help. What’s more, these children usually enjoy team work than the little emperors’ in many one-child families. They are generally more used to competing with others and will find it easier to fit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full of competition when they grow up.
On the other hand, those who are against children going to boarding schools argue that these schools are usually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ordinary day schools. Usually children from rich families gradually develop a sense of pride toward those from other families. And children at boarding schools have less time to be with their parents, which may lead to a gap between them and weaken family ties.
Title: Arguments about 76_______schools
More and more people came to be 77______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Advantages of boarding at school ●Becoming more 78______●Coming up with their own ways to solve problems ●79_____team work; Fitting 80_____, competitive society
81_______of boarding at school ●82_______much more money for boarding school ●Having less time to be with their parents, 83_________a gap.●84__________a sense of pride toward those from rich families
85______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六、作文(25分)
某英文报社正在进行题为“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a City” 的有关征文。请根据下面提示,给该报社写一篇征文。
利 弊
找工作容易,购物方便 生活消费高
交通便利 人口多,拥挤
有公园、饭店等休闲场所 空气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差
注意:1、词数为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内容以使行文连贯。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英语期末试卷答案
听力(1.5′×20=30′)
二、单选(1′×15=1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B C C D C B A C B A B D C A
完形填空(1.5′×20=30′)
四、阅读理解(2′×20=40′)(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复数=( )
A. 2 B. -2 C. D.
2.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的个数是( )
A. 1 B. 3 C. 4 D. 8
3.设为全集,为( )
A. B. C. D.
4.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相同的是( )
A. B. C. D.
5.若函数与在区间上都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
A. B. C. D.
7.已知的小数部分为,则等于( )
A. 1 B. -1 C. 2 D. -2
8.用清水漂洗衣服,假定每次能洗去污垢的,若要使存留的污垢不超过原有的,则至少要漂洗( )
A. 3次 B. 4次 C. 5次 D.6次以上
9.设函数的值为( )
A. B. C. D.
10.已知,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时, =
12.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3.已知函数且,则=
14.已知定义在上的偶函数满足对恒成立,且,则
=
15.下列函数中,对定义域内任意恒成立的有:①;②;③;④; (填序号)
三、解答题:(6题共75分)
16.(12分)设集合
(1)若,求实数的值;(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12分)求证:
18.(12分)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19.(13分)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
(1)求的值; (2)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13分)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增加一辆,租出的车辆每月需要维护费200元;
(1)当月租金为3600时,能租出多少辆车?
(2)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多少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元?
21.(14分)已知函数对任意,都有,且当时,;
(1)求? (2)求证:是上的增函数;(3)若,解不等式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文)数学期末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题共75分)
16.(12分)
17.(12分)
18.(12分)
19.(12分)
20.(13分)
21.(14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文)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解:由是奇函数且,知时, ,故
12.;解:由
又的减区间为
故的增区间为
13.0,解:由题知


三、解答题:
16.解:(1)由 2分

由 4分

综上,a的值为-1或3 6分
(2)对于集合B,△=
8分
①△<0,即满足条件
②△=0即
③△>0才能满足条件
则由韦达定理有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19、解(1) 2分
又由 4分
经检验适合题意,故 6
(2)由(1)知
由上式知上为减函数 8分
又是奇函数
从而不等式
11分
即对一切
故△= 13分
姓名 班级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总5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一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4、国家副主席011年8月19日上午同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给经济复苏、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这说明( )
A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B 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C 意识能够障碍事物的发展 D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年4月1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时指出:一次温州事故冲击了我们,但是我们不能不全面看待我们铁路这些年的发展,包括高铁的发展,给经济社会以及群众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循环往复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根据因果联系,从结果分析原因,增强自身活动的自觉性
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 )
①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 ②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认识的对象是固定不变的 ④认识工具的发展促进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各大新闻媒体派记者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军营,和工人、农民、教师、士兵交朋友、谈心、拉家常,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此活动的举办是基于( )
A.深入基层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实践是认识来源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9、2011年4月8日,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开工,“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 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本土的动漫产业也有望与“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这表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10、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故事告诉我们( )
①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1、2012年6月15日10:09分,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创纪录,成功下潜至6200米的海底深度。据悉,此次“蛟龙号”将冲击7000米海底深度试验,这也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最大设计深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出了关键性步伐。这表明( )
①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实践创新会推动理论不断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一个年轻人执着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下列对材料中年轻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
①该年轻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但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等同于曲折性
②该年轻人看到了矛盾双方统一性,但还应看到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
③该年轻人强调了主观能动性,但还应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制约
④该年轻人否定眼前的挫折与失败,回避矛盾,不敢揭露矛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3、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漫画《好与快》对我们评价经济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量的积累
D.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15、蒸发浓缩是炼乳生产需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原料奶中大部分的水分蒸发。原始的方法是在锅里直接给原料乳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由于常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在100℃左右,这既造成原料奶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又会造成炼乳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消耗大量的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真空罐,在40-60℃下将原料奶的水分蒸发,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这说明( )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炼乳流程的优化源于人们对生产工艺的认识
④创新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6、下列成语中与漫画《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7、 2011年10月21日,第八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在广西南举行。有专家指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能起到“10+1 >11”的效果,中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资都将得到大幅增长,这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哲学角度看,“10+1>l1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部分的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C.搞好局部,必然促进整体的发展
D.优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能激发各要素的活力,提升系统功能
18、2012年5月19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境内炎汝高速公路十三标段,一辆农用车向隧道施工现场运送炸药,在进入隧道1862米的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2人受伤。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以优先发展地方经济为由,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最终造成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错误的意识会误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③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1、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 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2、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从总理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 )
①信念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②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人民群众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2012年我国加快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更加注重公平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 当下城市建设中因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引起的矛盾频发,抗拒拆迁的“钉子户”频现。有人指出:“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就把自己当成了锤子,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这启示我们( )
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是人为臆造的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5、 他们在大街小巷竖起“大拇指”,倡导文明礼仪;他们在地铁站、公交站点指路释疑,搀扶老弱;他们坚守各种场馆、商场疏导人群;他们深入街道、社区助残扶困;他们坐镇“心理热线”解人心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志愿者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不应再追求个人利益
③人生价值可以通过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体现出来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简答题(共5小题,总50分)
26、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
27、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联系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应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2分)
28、2012年6月9日是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口号之一是“保护城市根脉 留住历史记忆”。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前后,各地的政府部门、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文物保护工作者看起来都非常忙碌,各种各样看得见的活动充斥在媒体的报道中。然而与可以看到的古村落、古建筑的消失相比,还有另外一种文化遗产的“濒危”更加迫切地需要求解,那就是保护的心态和方法……针对古村落保护,有人说:“旧的不推倒,新的建不来。”
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9、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平稳中有波折、前进中有矛盾,这甚至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常态。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逐步成熟。中美双方利益的交集与融合、广阔的合作空间以及复合对话机制,使各种干扰相对可控,合作的主流决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识,需要着眼长远,摒弃歧见,增进共识,智慧、理性和勇气不可或缺。务实对话,无疑是消除战略误判、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摩擦的有效途径。
  中美两国无论是在发展水平还是在发展模式上都不一样,出现矛盾与摩擦是正常的。中美经贸领域摩擦增加,同双方合作规模大、领域广、发展快分不开。务实对话,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还将为发展中美关系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撑。不断地积累成果,就是不断地积累互信。互信越多,中美关系中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对话、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合作,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务实态度,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推动中美两国沿着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2分)
30、材料一: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材料二: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集团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来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并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车上的24位旅客。最后,吴斌因伤势过重瘫坐在座位上。6月1日凌晨,吴斌经抢救无效离世,享年48岁。
材料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张丽莉、吴斌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10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政治期末试卷答案
选择题
二、简答题26、(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结合身边实际开展学雷锋活动;(3分)(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学雷锋活动。(3分)
30、(1)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分)(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以自己的行动奉献社会;(4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明正在那儿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2.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多种多样,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细胞具有
A.全能性 B.多样性 C.统一性 D.差异性
3.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16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4个 B.8个 C . 10个 D.12个
4.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RNA B.染色体 C.DNA D.核糖体
5.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进行有丝分裂
8.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只是细胞层次
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统层次
C.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D.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具有完整结构
9.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10在正常人的一生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P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是
1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
1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14.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的5个四肽、4个六肽和1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200和200 B.200和215 C.189和11 D.189和26
15.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物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分子马达的是
A.DNA解旋酶 B.核苷酸 C.葡萄糖 D.水
1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染色 ②水解 ③冲洗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⑤①③②
17.根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Y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
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18.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中有类囊体
1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下列结构中均不能观察到的是
①液泡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染色体  ⑤细胞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 D.②④⑤
20.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1.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22.红萝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23.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2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5.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计50分)
26.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由A、B的结构特点可看出他们属于_________生物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____________(只填字母);
(3)B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_,因而能进行______作用,是自养生物。
(4)B和D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的区别是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D三者都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A既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层次又属于_______层次。
27. (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7分 ) 材料一 2008年9月11日,三鹿公司承认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并发布召回三鹿问题奶粉的声明。三聚氰胺,分子式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低毒。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对生殖、泌尿系统造成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材料二 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检测蛋白质的含量,但是直接测量蛋白质的含量在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即通过测定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化学组成上看,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含有的共同元素有 ,后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为 。(2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检测办法有个弱点,即只要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一些含 量高的化学物质,就可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这正是一些不法商家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
(3)人和动物能把NH3的毒性解除掉(转化为其他物质),而不能把三聚氰胺分解掉或转化为无毒的物质,是由于人和动物体内 。(2分)
(4)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 试剂来定性检测待测物中有无蛋白质存在。
(5)婴幼儿身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的功能特性各不相同,这是因为 。
A.肌细胞形状不同
B.在人体细胞内的合成部位不同
C.支配的神经不同
D.构成各种肌肉的蛋白质结构不同
(6)据报道,小动物食用了含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后导致肾衰竭死亡。某课题小组为验证含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的危害,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 。
第二步:甲组每天 ;
乙组每天 。
第三步: 。
第四步:每天检测小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的数目。
请分析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
实验结果预测: 。(2分)
实验结论: 。(2分)
28.(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4分 )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结构4是________。
(3)[3]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
(4)图中可见[1]________和[5]________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5)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①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核核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②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实验材料:细胞核核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mL的细胞核核膜样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⑥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9.请根据选修一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除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
(1)请总结果醋和腐乳在利用微生物的种类和制作原理方面的不同(2分)。

(2)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①下图是利用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②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 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NaNO3成分,并加入 物质,以补充氮源和碳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纤维素粉,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染料,将呈 反应。
③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最终结果为236;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
。(2分)
(3)下列表1和表2分别表示PCR扩增基因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PCR反应体系 50ul
缓冲液 5ul
脱氧核苷酸 1ul
引物A 0.5ul
引物B 0.5ul
DNA聚合酶 0.5U
模板DNA 1-2ul
加去离子水补足至50 ul
反应条件
温度 时间
变 性 95℃ 30s
复 性 55℃ 30s
延 伸 72℃ 1min
30个循环后 适宜 5-10min
保 温 4℃ 2h
从上表中可得出,PCR技术与细胞核中DNA复制相比较,主要区别之一是 。
此外,从反应条件看,所使用的DNA聚合酶应具有______ ____的特点。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验证含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可导致动物死亡 
甲组小鼠健康成长,乙组小鼠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甲组小鼠(2分)
含被三聚氰胺污染的麦麸的宠物食品可导致动物死亡(2分)
29.(每空1分,共10分)
(1)果醋是利用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过程(1分);
腐乳是利用毛霉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酶类(1分)
(2) ① 平板划线 ② 尿素和葡萄糖 刚果红 红色
③ 甲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1分)
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1分)
(3)不需要ATP(或需要加入引物,或不需要解旋酶); 耐高温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源远流长的鸣虫文化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诗经·七月》篇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还是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见细心的人们很早就已经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到宋朝时期,斗蟋蟀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当时“家家皆养促织”,“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到了明代,玩赏蟋蟀品种不断增加,进而扩大到螽斯等类群,当时人们用土炕进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欢螽斯和蟋蟀,在宫中设有专门负责繁殖它们的工匠。晚清以后螽斯和蟋蟀饲养几乎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各阶层人士青睐。
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早于螽斯,因为它们除了会鸣叫外还会格斗。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爱好者眼里,它们的格斗并不亚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血腥格斗场面,这些小小的昆虫战斗起来,同样具有经得起创伤,忍得住伤痛,顽强拼搏的精神,那种“英猛之态,甚可观也”的气概,以及胜利者发出的“瞿瞿、瞿瞿……”的凯旋之音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应该是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的原因之一。当然,蟋蟀得宠另一个原因是它也充当了人类的赌博工具。有人专门考证,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宇就形似蟋蟀。养斗蟋蟀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当时以此为赌博方式的风气盛行。史称“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贾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极点,“赢得”了史学家“玩虫丧国”的骂名。与他们一样昏庸的明朝重臣马士英,同样因为玩虫误国,步了其后尘,被史学家戏称“蟋蟀相公”。当时的民间也同样如此。景德镇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说明,斗蟋蟀在当时早已风靡全国。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蟋蟀协会、蟋蟀俱乐部等蟋蟀研究、娱乐性组织,蟋蟀市场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盛况空前,台湾民间也同样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举办了蟋蟀格斗观摩赛。北京亚运会期间,蟋蟀格斗获准在北京龙潭湖庙会举行比赛。美国一电台在它的《看东方》节目中,甚至把中国的“斗蟋”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
1.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悠久,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
B.蟋蟀间的格斗非常具有观赏性,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C.蟋蟀十分擅长鸣叫,尤其是格斗胜利者发出的凯旋之音更具魅力。
D.养斗蟋蟀进行赌博活动的风气很早就开始盛行。
2.下列对“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古至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生动地描写养斗蟋蟀的例子。
B.养斗蟋蟀在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广泛的基础,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流雅士,喜爱者不乏其人。
C.蟋蟀格斗所表现的顽强拼博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D.今天,我国许多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经》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蟋蟀活动的季节比螽斯要早许多。
B.唐代以前饲养蟋蟀更多的是为蟋蟀的鸣叫声所吸引,斗蟋蟀还不是很普遍。
C.螽斯之间很少发生蟋蟀式的血腥战斗。
D.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字形似蟋蟀并不能说明那时就有人饲养蟋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守,以拒秦、韩。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于是魏文侯以为将 ②乃设九宾之礼于庭
C、①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①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人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8、请举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进行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选6)(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⑵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⑷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
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
⑹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⑻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3分)
寻李白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连太太都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弹一地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长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11、根据诗中内容请回答(2分)
①杜二是谁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号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依据李白的形象、事迹和诗篇展开脱俗而飞腾的想象,表达了他对中国诗史上杰出天才的仰慕之情。
B、作为审美主体,作者对他所写的关于李白的题材有强烈的感性体验,并作了深刻的美的融铸,故能引起读者的美感共鸣。
C、在“寻李白”的过程中,作者一再追问“归哪个故乡”“向何处”,天才的无迹可寻使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和无奈之中。
D、全诗多处引用、化用而无斧凿之痕,文气畅通,情感自然强烈,“寻——归”的主线也使诗歌蕴含了一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感。
13、“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弹一地挑起的回音。”这句中的“水晶绝句”可能指李白的哪首绝句?说说你的理由。(4分)(各2分)
A、《静夜思》 B、《望庐山瀑布》 C、《早发白帝城》 D、《独坐敬亭山》
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歌首段中写到“酒醉让高力士脱靴”“长安使贺知章惊为谪仙”“采石矶水中捉月而死”等传说,这些传说叠合出李白怎样的形象?(6分)
15、“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一贬”,“再放”,“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囚窗下竟已白头”,这些诗句写出李白怎样的人生境况?作者认为造成这些境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诗中表达出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闲心思量她,没度量宽容她
B、看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小说
C、银行发售股票,报纸刊登行情
D、在庆祝他得了冠军的晚会上,名流荟萃,冠盖云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寒暄 一言堂 旁征博引 弃之如蔽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煞风景 讳莫如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 忘年交 怵目惊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听到胡同里沸反盈天的声音,家里人急忙跑出去想看个究竟
B、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1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20、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___________.各宜如悉。政和看月日。
A、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
B、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恐被伤害性命,不许过冈
C、单身客人于其余时分,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
D、单身客人于其余时分,恐被伤害性命,不许过冈
21、根据下面几句话的内容,提取要点,给“黄梅戏”下一个定义。(不得超过50字)(5分)
①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②黄梅戏源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原是一种采茶歌。
③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雅俗共赏
④黄梅戏现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周边地区
⑤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
⑥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
黄梅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下面故事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成一段生动形象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6分)
(1)李贺骑驴觅佳句 (2)荆轲倚柱而箕踞 (3)屈原怀石投汨罗
23、2012年高考尘埃落定,最吸引人眼球,最引发热议的莫过于各省高考作文题,我省的高考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被网友评为全国最“坑爹”作文,其实,“坑爹”一词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它的意思。(3选2)(6分)
(1)最坑爹作文
(2)周杰伦拍的那个动感地带广告太坑爹了,哈哈!
(3)坑爹的,一上游戏又被骗了N币。
六、作文(60分)
请以“相信青春”或“相信奋斗”(二选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1 2 3
二、(12分)
4 5 6 7
8.(4分)
9、(4分)
10.(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 )
13.(4分)( )
14.(6分)
15.(8分)
16.(3分)( ) 17.(3分)( ) 18.(3分)( )19.(3分)( )
20.(3分)( )
21.(5分)
22.(6分)
23、(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 班级
密 封 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