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教材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以前在高二的选修课文中出现,现在直接编入高一必修,说明对于本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这篇文章在内容上,首先用瀛洲的微茫难求开启全文,诗人抓住“微茫难求”联系到天姥山,也是如此的神秘,并且运用夸张、衬托和想象,突出天姥的高险。第二段进入梦境,描写飞度镜湖的见闻,攀登天姥山见到海日(落日更为合适)和夜晚的情景。最后描写夜晚洞天石扉的情景。作者在这种酣畅淋漓的梦境中醒来。文章末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愿阿谀权贵的心志。学情分析:这类似的文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的一种磅礴大气,教会他们在这个年纪,或者在他们的这个年纪的心中,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种子。教学目标1:感悟李白生平,学习诗歌,了解李诗表达的思想。教学目标2:学习本诗的艺术特色,感受李白诗歌美。教学目标3:提笔写。教学用具:PowerPoint教学课时: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李白的唐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李白生平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早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李白中年。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李白晚年。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3.李白简介《师说》61页。4.李白的思想来源“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出世”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5.本文的写作背景《师说》61页。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内心依旧愤懑,这首诗就是作者借告别向世人表面自己内心的志向。二、文化传承与理解“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三、课文解读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②信难求,越人语③天姥,云霞明灭④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⑥五岳掩赤城。天台⑦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注解】①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丈、蓬莱。②微茫:景色模糊不清③语:谈论④明灭:忽明忽暗⑤横:横断⑥拔:超出⑦赤城、天台:山名我欲因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③水荡漾清猿啼。脚著④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⑤。熊咆龙吟殷⑥岩泉,栗⑦深林兮惊⑦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注解】①因:依据②度:通“渡”③渌:清澈④著:穿⑤暝:天黑、夜晚⑥殷:动词,震响⑦栗、惊:使战栗;使震惊。列缺①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②中开。青冥③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④瑟兮鸾回⑤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⑥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⑦之烟霞。【注解】①列缺:闪电,“列”通“裂”②訇然:形容声音很大③青冥:天空④鼓:弹奏⑤回:回旋、运转⑥恍:恍然、猛然⑦向来:原来。问题1: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月夜,登山,山中夜景,仙人现临。问题2:各个画面的景象是怎样的?问题3: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中:月夜飞渡——登山奇观——山中夜景——洞天奇景梦醒:梦惊伤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①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②折腰③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注释见课本。问题1: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和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问题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四、艺术特色1.夸张想象2.对比衬托五、小结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最强音。六、课后作业请以《登文笔峰》为题,写一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或高洁或远大或其它的志向。(字数100以上,至少运用以前学过的三种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