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每小题5分,共60分)
1、集合A={0,1,2} B={x|-1A {0} B {1} C {0,1} D {0,1,2};
2、函数y=的定义域是( )
A { x| x <0} B { x| x >0} C { x| x <0 ,且 x-1} D {x|x0,且 x-1,xR}
3、4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3门课程中选修1门则恰有2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共
有( )
A 12种 B 24种 C30种 D36种
4、函数y=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 (-,0] 上为增函数,若f(a)f(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a2 B a2 C -2a2 D a-2 或a2
5、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6、已知f()=,则f(x)的解析式可取为( )
A B – C D
7、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 (2+x)=f(2-x),则f(4) =( )
A 4 B 2 C 0 D不确定
8、若= 则的值为( )
A 2 B 0 C –1 D –2
9、若f(x)对于任意实数x恒有2f(x)-f(-x)=3x+1,则f(x)=( )
A x-1 B x+1 C 2x+1 D 3x+3
10、已知,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1、定义=设集合A={0,2},B={1,2},C={1}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3 B 9 C 18 D 27
12、已知a>0, b>0, a+b=2 ,则y= 的最小值是 ( )
A B 4 C D 5
二.填空(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
14、函数y=-(x-3)的递增区间是__
15、设x、y 、z为正实数,满足x-2y+3z=0,则的最小值是__
16、已知点P在曲线y=上,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的取值范围是__
三.解答题(第17~第21题每题12分,第22题10分,共70分)
17、已知集合A={},B={},若,求实数的值。
18、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20、设 ,
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在区间上是减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21、对于函数f(x),若存在,使f(x)=x成立,则称x为f(x)的不动点,已知函数f(x)= ()
(1)当a=1,b=2时,求函数f(x)的不动点。
(2)若对任意实数b,函数f(x)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a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y=f(x)图象上A, B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f(x)的不动点,且A,B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b的最小值。
22、已知函数,
(1)试求的值域,
(2)设 ,若对恒有成立,试求的取值范围。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十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travel around Shanghai
A Taking a bus B By a taxi C Taking the metro
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t the end of the talk
A She doesn’t want to meet the man again.
B She will meet the man sometime next week.
C She thinks there is no need to see the man again.
3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To work all the time. B To play at home. C To work and play.
4 Where was Paul likely to be when John called
A In a shop. B In the bank. C In the office.
5 How much will the man spend
A $ 24. B $ 72. C $ 48.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小题五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五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8题。
6 Where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A At the airport. B At the railway station. C In the company office.
7 When does the train reach Montreal
A At ten to nine. B At ten past seven. C At ten past nineteen.
8 How many trains will the man take
A One. B Fifteen. C Two.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11题。
9 Where were the opening ceremony held
A National Aquatics Center. B National Indoor Stadium. C The National Stadium.
10 What is Olympic Green
A A forest park. B A venue with green trees. C A Sports park.
11 How many medals did the United States get in Beijing
A 51. B 110. C 36.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14题。
12 What are they mainly talking about
A Making money. B The weather. C A birthday.
13 What is Susan going to do first
A To go to the party. B To go to a concert. C To pick Peter up at ten.
14 What’s the woman’s opinion toward rain on birthday
A Good for one’s grandfather. B It means a lot of money in the future.
C It can be seen as a surpris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17题。
15 Whose fault did the man think it was
A It was his own fault. B It was the woman’s. C It was the cyclist who was to blame.
16 Why did the woman stop her car suddenly
A Because the man followed her too closely. B Because an old lady wanted to get into her car.
C Because an old woman and a cyclist suddenly appeared close to her car.
17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police came
A The man would have his license taken away. B The woman’s license would be taken away.
C The man’s car would be taken away.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20题。
18 How old is Linda’s son
A 13 years old. B 30 months old. C 13 months old.
19 What is Linda interested in
A Getting her son to contact kid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B Learning different cultures and meeting different people. C Knowing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education.
20 You can get in touch with Linda_______.
A by telephone. B by letter. C by email.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My dictionary _____ . I have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 but still ___ it.
A. has lost ,don’t find B. is missing, don’t find
C. has lost, haven’t found D. is missing , haven’t found
22. ---Hey, look where you are going --- Oh, I’m terribly sorry, _____.
A. I’m not noticing B. I wasn’t noticing
C. I haven’t noticed D. I don’t notice
23. Joanna is in a ___ of poor health, which worries her parents very much.
A. position B. situation C. state D. condition
24. Most of the audience had a high ____ of the performance of our footballers in the match against Iran.
A. idea B. sense C. opinion D. thought
25.I ____ him by surprise and he had no time to think of an excuse.
A. took B. seized C. held D. caught
26.Why don’t you just ____ your own business and leave me alone
A. make B. open C. consider D. mind
27.I shall ____ the loss of my laptop computer in the newspaper ,with a reward for the finder.
A. inform B. advertise C. announce D. publish
28.When the cooking class changed to Tuesdays, I had to ____ so that I could ___ my daughter from her piano lessons.
A. drop in ,pick out B. drop off ,pick up
C. drop out, pick up D. drop by, pick out
29. ---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the party ---Yes. I’ve never been to ___ one before.
A. a more excited B. the more excited
C. a more exciting D. the most exciting
30.My uncle and aunt work on a farm ,___ they raise fifty ___.
A. there, cattle B. where, head of cattle
C. in which, head of cattle D. where, cattle
31.Does this meal cost ¥50? I ____ something far better than this!
A. suggest B. expect C. prefer D. suppose
32.---Andrew won’t like it, you know. ---_____ I don’t care what Andrew thinks!
A. So what B. So where C. So why D. So how
33.She luckily missed the air crash because she ___ on the way and was late for her flight.
A. had a flat tyre B. caught a bad cold C sped up D. broke down
34. Beijing expects China’s rich civilizations to ____ the world with a happy surprise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 show B. attract C. present D. perform
35. I can’t give my son the leading position. ____,he is too young; secondly, I want Mr. Smith to have the job.
A. After all B. For example C. in the end D. To begin with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One evening I was resting in a cafe. I 36 a pair of newly bought white leather shoes, which were rather expensive. Then a boy came to me.
He was in a(n) 37 shirt, looking pale and about eleven. No sooner had I begun to speak than he opened the 38 in his hand and took out the tools of shoe-polishing. He 39 down, took off my leather shoes, and began to shine them.
He was busy doing his work 40 heavy rain began to pour down. People rushed to the café for 41 from the rain. More and more people crowded 42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the boy from me.
Hours passed, and it turned 43 . I had no shoes on my feet and 44 where the boy had been. I thought he would not 45 my shoes, and I would have to go home on my bare feet.
When it was near midnight the 46 ended, and there were fewer and fewer people in the café. The café was to be 47 . I had to move to the door, head 48 . just as I went to the gate, I 49 found that a boy of about eleven, looking very familiar, was sleeping at the 50 with his head leaning against a box and his upper body being 51 . he held a package made of his shirt tightly in his arms.
I shook him slightly and woke him up. He 52 up and rubbed his eyes for a while before he recognized me. Then he opened the package 53 , gave me my leather shoes, and apologized to me shyly. I 54 him and wrapped him with his unfit shirt, which had wrapped my leather shoes. On my way home, the 55 of the boy stayed in my mind.
36. A. took B. wore C. mended D. owned
37. A. old B. unfit C. small D. dirty
38. A. bag B. package C. box D. suitcase
39. A. seated B. bent C. put D. looked
40. A. when B. after C. because D. since
41. A. protection B. rest C. hide D. preparation
42. A. out B. away C. in D. off
43. A. dark B. light C. dim D. bright
44. A. thought B. wondered C. guessed D. imagined
45. A. shine B. keep C. return D. carry
46. A. rain B. coffee C. time D. work
47. A. opened B. locked C. stopped D. closed
48. A. lowered B. dropped C. raised D. held
49. A. shortly B. surprisingly C. sadly D. immediately
50. A. table B. door C. bed D. cafe
51. A. wet B. bare C. pale D. cold
52. A. stayed B. sat C. jumped D. got
53. A. finally B. suddenly C. unfriendly D. hurriedly
54. A. recognized B. forgave C. paid D. inspired
55. A. feature B. shirt C. image D. form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 beautiful and very successful actress was the star of a new musical show. Her home was in the country, but she didn’t want to have to go back there every night, so she rented an expensive flat in the centre of the city, bought some beautiful furniture and hired a man to paint the rooms in new colors.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get tickets for her show because everybody wanted to see it, so she decided to give the painter two of the best seats. She hoped that this would make him work better and more willingly for her. He took the tickets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and she heard no more about them until the end of the month, when she got the painter’s bill. At the bottom of it were the words “Four hours watching Miss Hall sing and dance, 3,” with this note: “After 5 p.m. I get fifteen shillings an hour instead of ten shillings.”
56. In the article, “Miss Hall” was the name of ______.
A. a place where people sang and danced B. an unmarried woman
C. a hall D. a street
57. The woman’s flat was situated ______.
A. near the city B. near her home
C. in the middle of the city D. by the side of the country road
58. The actress gave the painter two tickets, hoping he would______.
A. be pleased B. ask less money for his work
C. charge more money for his work D. say a good word for her musical show
59. In the story , ______ made a mistake.
A. both the actress and the painter B. neither the actress nor the painter
C. the painter D. the actress
B
A nobleman and a merchant once met in an inn. For their lunch they both ordered soup. When it was brought, the nobleman took a spoonful, but the soup was so hot that he burned his mouth and tears came to his eyes, The merchant asked him why he was weeping. The nobleman was ashamed to admit that he had burned his mouth and answered, “Sir, I once had a brother who committed a great crime, for which he was hanged. I was thinking of his death, and that made me weep.” The merchant believed 60. The nobleman did not tell the truth because he ______.
A. was a nobleman B. felt ashamed C. was in an inn D. was angry
61. The nobleman should have ______.
A. smiled with joy B. shouted with laughter
C. told the truth D. scolded the waiter
62. It is probable that the nobleman ______.
A. had no brother who was hanged B. had a very good brother
C. knew the soup was too hot D. had never eaten soup
63. The merchant’s answer showed that he ______.
A. was very happy B. believed the nobleman
C. was angry with the nobleman D. had kind heart
C
When you want to go shopping, decide how much money you can spend for new clothes. Think about the kind of clothes you really need. Then look for those clothes on sale.
There are labels inside all new clothes. The labels tell you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 clothes. The label for a shirt may tell you to wash it in warm water. A sweater label may tell you to wash by washing in cold water. The label on a coat may say "dry clean only." Washing may ruin this coat. If you do as the directions(说明)say on the label, you can keep your clothes looking their best. Many clothes today must be dry cleaned. Dry cleaning is expensive. When buying new clothes, check to see if they will need to be dry cleaned. You will save money if you buy clothes that can be washed.
You can save money if you buy clothes that are well made. Well-made clothes last longer. They look good even after they have been washed many times. Clothes that cost more money are not always better made. They do not always fit better. Sometime less expensive clothes look and fit better than more expensive clothes.
64.If you want to save money you can buy clothes that _____.
A. don't fit you B. don't last long
C. need to be dry cleaned D. can be washed
65.The label inside the clothes tell you______.
A. how to keep them looking their best B. how to save money
C. whether they fit you or not D. where to get them dry cleaned
66.We learn from the reading that cheaper clothes ______.
A. are always worse made B. must be dry cleaned
C. can not be washed D. can sometimes fit you better
D
1.im arrived at the bus station quite early for Paris bus. The bus for Paris would not leave until five to twelve. He saw a lot of people waiting in the station. Some were standing in line, others were walking around. There was a group of schoolgirls. Their teacher was trying to keep them in line. Tom looked around but there was no place for him to sit.
They talked while drinking. Then Tom looked at the clock again. “Oh! It’s going backward(倒行)!” he cried. “A few minutes ago it was twenty to twelve and now it’s half past eleven.”
“You’re looking at the clock in the mirror.” said Mike. Tom was so sad. The next bus was not to leave for another hour. Since then Tom has never liked mirrors.
67. Tom went into the station cafe because ______.
A. Mike asked him to have a cup of tea
B. it was quite early and he could find a seat there
C. he didn’t like to stay with the schoolgirls
D. he wanted to have a drink with his workmate there
68. What time was it in fact when Tom looked at the clock in the mirror
A. Half past twelve B. Twenty to twelve C. Half past eleven D. Half past one
69.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when we look at a clock in a mirror, we will find _______.
A. the time is right B. it’s going slower C. it’s going backward D. it’s going faster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A. The Mirror of the Station B. Not A Careful Man
C. Missing A Bus D. The Clock In The Mirror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___71.___ It has around 3 billion fans - nearly hal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about 300 million people play this game. That's 4 percent of the world' s population!
___72.___ Many people in old days played early forms of this modern game. Cu ju (蹴鞠), a ball-kicking game in China, was reported as early as 2,500 B.C. Around the same time in Greece, people were also playing a similar ball game without using their hands.
But modern soccer didn't become official until 1863. An Englishman called Cobb Morley introduced the idea of a soccer association. ___73.____ From then on, other associations in the countries were set up. They came together-to make up the FIFA, which organizes the World Cup.
It's not easy to tell what makes soccer so popular. ___74. ___ Soccer needs only two feet and a ball. This makes it a sport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easily play. Some of the sport' s best players come from these poor nations.
___75.__ The sport's no-hands rule makes beautiful dance-like movements on the field. What's more, this sport excites the heart. Teams might score only a few times each match, so matches can turn around suddenly. No one knows who will win at the next World Cup. But one thing is certain: The world will be watching.
A. He also wrote the sport's official rules.
B. Soccer is the world's favorite sport.
C. Playing socc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D. But one reason is how simple the sport is.
E. People love soccer as well as their countries.
F. It's hard to say where soccer's birthplace is.
G. Soccer performances are pleasing to the eyes.
第二卷(共3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iss Evans taught physics in school in London.Last month she was explaining to one of her class about sound , and she decide to test them to see how successful she had been in her work.She said to them,“Now I has a sister in Washington. If I was calling her by the phone,and you were on the other sides of the street. Who would hear me first, my sister and you? And why?” A clever boy at once answered, “You sister, Miss Evans, because the electricity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waves.” “Very well,” Miss Evans praised.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寄宿制学校对高中生而言并不陌生,多位学生住在一间寝室(dormitory)使寝室成为学生的另一个家。请你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就如何创造和谐的(harmonious)寝室生活用英语写一篇120词左右的演讲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听力: 1-5 CBCAB 6-10 BCCCA 11-15 BCBBB 16-20 CACAC
改错:第一个in后加a class→ classes  decide→ decided has→ have   by→ on  sides--side and→ or  You→ Your   去掉the well→ good
书面表达:
参考范文:
it’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forgive each other. Third, when we make a mistake or make trouble to our roommates, we should apologize to them sincerely.
All in all, a good dormitory relationship means a good life at school, so we should try to lead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 Thank you!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水螅 B、心肌细胞 C、变形虫 D、卵细胞。
3、下列单细胞生物中,始终不存在核仁和细胞壁结构的是(  )
A.乳酸菌    B.蓝藻    C.支原体    D.变形虫
4、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其中之一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由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选项中结构不能称为细胞器的是(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蛋白质、核酸、糖类、细胞
6、 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7、 以下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由水在人体内是良好的溶剂
B.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需要水
C.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降低
D.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
8、对生物的细胞膜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了解到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理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  )
A.物质交换和分泌 B.识别和排泄 C.免疫和内吞 D.脂质合成车间
9、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10、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
A.伤寒杆菌 B.炭疽杆菌 C. 天花病毒 D.乳酸菌
11、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  )
A、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
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 D,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
1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外植体也需要消毒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再分化过程
1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14、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15、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牛,产生这一结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试管动物培养 B.胚胎移植
C.胚胎分割移植 D.受精卵分割移植
16、图3-6为实验动物(羊)的生殖实验示意图。若动物个体II为“多莉”羊,则动物个体II的性状与下列哪种细胞所属的个体性状一致?(  )
A. a B. b
C. c D. d
17、下列关于体细胞克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供体为体细胞的细胞核
B.受体为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
C.克隆出的后代与供体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型完全一致
D.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步骤
18、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
B、都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范围
C、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D、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
19、下列对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C、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程中
D、培养至50代后的传代细胞称为细胞株
20、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哪项技术来讲的 ( )
A.克隆人试验 B.设计试管婴儿
C.转基因动物 D.基因组计划
21、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2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或羧基
B.纤维素和果胶是组成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可能含有尿嘧啶,细胞质中的核酸可能含有胸腺嘧啶
2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序有关
C.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D.淀粉、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24、现提供新配制的婓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2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核酸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物质
D.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26、下列关于使用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方可换高倍镜观察
C.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楚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27、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右侧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位于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 )
A.c~b B.a~c C.a~d D.d~c
28、含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
29、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
B.若图1的肽链全部水解成氨基酸,需要123个水分子
C.从图2可推知图1的肽链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30、 如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d四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光照条件
B.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C.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氧气浓度、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每空1分,40分)
31、(12分).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中横线上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
(2)D为_______,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反应过程为__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
(5)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用________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_______。
32、(8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的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所固定的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和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3、(9分)根据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把菠菜的叶片放入适当的溶液中,进行研磨。将研磨后的液体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把其倒入离心管中,进行适当强度的离心分离,得到沉淀(沉淀A)。将此沉淀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可发现细胞壁的碎片和(甲)膜上具有许多小孔的球状结构。将其上清液的绿色部分进行较强离心力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沉淀(沉淀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发现有许多(乙)直径为几微米的细胞器。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沉淀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丙)许多直径约0.5μm的球形或短棒形,内外包着两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的细胞器。如继续进行强力离心时,可使上部的澄清部分中的小微粒都沉淀,此沉淀(沉淀D)中含有许多(丁)直径为0.02μm的致密小颗粒和(戊)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构成的细胞器。
(1)上述短文中划线处(甲)~(戊)所示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文①~⑨是对上述沉淀A~D所含有关细胞器的叙述。请从①~⑨中找出正确答案填入各自的横线上。
沉淀A_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沉淀C_________;沉淀D__________。
①与CO2的产生和ATP的生成有关;
②具有全透性的性质,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具有维持作用;
③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④含有大量的DNA;
⑤含有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关的酶;
⑥与氧的产生和ATP的生成有关;
⑦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氧化酶;
⑧含有合成葡萄糖或淀粉有关的酶;
⑨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的蛋白质的细胞器。
34、(11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已知GFP基因最初从发光水母中提取出来。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请分析回答:
(1)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_______和_______。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和______;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过程③利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________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2)水母的GFP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小鼠染色体的DNA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GFP基因有时还可与其他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且对细胞无毒害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________。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________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________________。
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度(下)
高二学年生物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B C D C D C D A D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B A B D C C B D D B B D
二、非选择题
(4)脱水缩合 (e-rm)/(r-18) 
(5)DNA 甲基绿 绿色
32、(8分 每空1分)
(1)无氧或有氧( 细胞)
33、(9分 每空1分)
(1)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核糖体 内质网 
(2)②④ ⑥⑧ ①⑦ ③⑨
(2)GFP基因和小鼠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化学组成相同 
  (3)标记基因 
(4)蛋白质 改造GFP基因一、选择题:(12×5′=60′)
1、已知集合A=﹛1,2,3,4﹜ B=﹛y︱y=X, XA﹜  则A∩B=( )
A ﹛1,2,3,4﹜ B ﹛1,2﹜  C ﹛1,3﹜ D ﹛2,4﹜
2、有下列命题:
(1 ) 设集合M=﹛X︱0<X≤3﹜ ,N=﹛X︱0<X≤2﹜,则“aM”是“aN”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2)<1是 +<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a=1是直线 “X-ay=0与直线X+ay=0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4 )命题P:“X0R, --1>0”的否定﹃ P:“ XR, -X-1≤0”则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3、当X∈(0,+∞)时,幂函数y=(--1)为减函数,则实数=
A m=2  B m=-1 C m=2或 m=-1 D m≠
4、函数 f (x)= 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5、函数 f (x)=㏑X-的零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已知sin=,且sin-cos>1 ,则sin2= ( )
A - B - C - D
7、下面能得出△ABC为锐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 )
A sinA+cosA= B .<0 C b=3, c=3,B=300
D tanA+tanB+tanC>0
8、在△ABC中,已知sin2B-sin2C-sin2A=sinA·sinC则角B 为( )
A 1500 B 300   C  1200     D  600  
9、函数y=sinxcosx+cos2x-的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A (,-) B(,-) C (-,) D (,-)
10、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f′(x) g(x)+
f(x)g′(x)>0,且g(-3)=0,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是( )
A (-3,0)∪(3,+∞) B (-3,0)∪(0,3)
C (-∞,-3)∪(3,+∞) D (-∞,-3)∪(0,3)
11、 -2-3≤0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4-(1+a)≤0
A (-∞,-4〕 B 〔-4,+∞) C 〔-4,20〕 D 〔-40,+20)
12、已知a,b是不等的正数,且-=-,则a+b的取值范围是( )
A 0< a+b< B 1<a+b< C 0<a+b< D 1<a+b<
二、填空题(4×5′)=20′
13、函数y=+ ﹙>1﹚的最小值为
14、 f (x+2) (x<2)
若函数f(x)= (x≥2) 则f(-3)的值为
15、过原点作曲线y=㏑x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16、有下列命题:
(1)若f(x)存在导函数,则f′(2x)=〔f(2x)〕′
(2)若函数h(x)=cos-sin,则h′()=1
(3)若函数g(x)=(x-1) (x-2) (x-3)……(x-2009) (x-2010),则g′(2010)=2009!
(4) 若三次函数()=+++,则++=是“()有极值点”的充要条件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17——21每小题12′22题10′)
17、已知集合A =﹛,,-﹜,求B =﹛,+,-﹜
若A∩B=﹛-﹜,求实数的值。
18、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满足(2b-c)cosA-acosC=0,(1)求角A的大小
(2)若a= , =,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0、已知函数()=-++ (a,b,cR)
(1)若函数f (X)在X=-1和X=3时,取得极值,求a,b
(2)当X〔-2,6〕时,f(X)< 2 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21、已知函数f(X)=+㏑X, a(0,+∞)
(1)若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2)当a=1时,求f(X)在〔,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关于X的不等式lg(-)<m
(1)当m=1时,解此不等式
(2)设函数f(X)=lg(-),当m为何值时,f(X)<m 恒成立 一、选择题(28×2=56分)
1.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所实行的“中国之政”中,对中国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 B. 不尊儒术
C. 不敬宗教 D. 不纳租税
3. 古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主制度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4.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 )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顺序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世卿世禄制④ 察举制
A.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②①
6.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7.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治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下列思想主张与三个时期中国人的探索顺序相对应得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8.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A、推动民主化进程 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9. 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欧洲殖民者立场和观点的是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学说” D、找到了“无主地”
10.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1.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1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这说明
①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②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③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④联合国仍然是美国操纵的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世界近代史上德意志统一和美国统一的方向是由北方到南方,决定两国统一方向中原因最主要的是
A、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较发达 B、南方实力较弱
C、北方有统一的决心 D、南方是农业区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
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要资金
D、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
15.“划野分田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诗句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的史实。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的崩溃
C、各诸侯国变法的兴起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17.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18. 柏霏是北宋四川地区的商人,他来到都城汴京旅游,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在夜市里看戏②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③白天到城郊购买瓷器④商业区和居民区被高高的城墙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拓展。下列对这一阶段殖民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武力征服是主要的扩张手段②进行殖民贸易③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开展不平等贸易及黑奴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0.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21.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导致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产生
22.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③“八字方针”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从中国近代化的长远角度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洋务企业的创办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
24.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中上游地区
25.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清政府衰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01年的“新政”目的是使其摆脱内外困境
B、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其跟上工业文明的第一步尝试
C、《资政新篇》是其进行自我拯救的方案
D、新思想萌发是有识之士认识到其衰落的一种表现
26. 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政府的作用
C、人民的努力 D、资产阶级的改革
27.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受到其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二.材料题:(29题29分,30题15分,共计44分)
29.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危势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培炎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 = 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 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6分)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进行了减让关税的多边谈判,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总协定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与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并指出缔约国为此“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 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邀请23个国家签订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原因。(8分)
(2)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之间的关系。(4分)
(3) 结合材料二说明世贸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1—5 CABDD 6—10 BDBDB 11—15 DBADD
16—20 BCACD 21—25 CADBC 26—28 AAB
(3)总体上是增长。20世纪50年代增长: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完成、
八大正确决策。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15分)
(2)世贸组织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同时WTO的职权范围比原关贸总协定有大得多。(4分)
(3)世界经济全球化。(3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2.肉蛋菜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回落(   )
①将对此类产品的生产产生调节作用 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③必定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④会使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增大
A.①④ B.①② C.③ ④ D. ②④
3.近年来,随着国家长假制度的实施,“假日消费”催生了“假日经济”,为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主要表明(   )
A.生产与消费互为目的和动力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动力  D.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
4.确立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法性的确认
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④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   )
A.实现收入的绝对平等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C.消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D.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各种手段先富起来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是(   )
A.价格、供求和竞争        B.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 (   )
①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②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④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市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2003年是80:20,2004年是60:40,2005年是50:50。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是因为(   )
A. 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B.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C. 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D. 发展农业吸纳劳动力是解决北京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9.2005年10月15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国家投巨资建设青藏铁路工程,这些投资
①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②是国防支出 ③属于经济建设支出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入世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C.推动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1.所谓灵活就业就是把失业人员自行组织起来,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为主体拓展城市就业渠道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上海市认定了1.5万余家灵活劳动组织,从业人员17万。“灵活就业”(   )
① 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扩大了市场范围  ② 扩展了就业渠道 
③ 实现了共同富裕  ④ 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A、 ①②   B、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中国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
A、不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 B、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C、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D、必然导致我国彩电的价格降低
1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B、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D、不断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销售的新产品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目前,深圳社会发展很快,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
A、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重视了生态建设 D、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5.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
① 优化产业结构  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 发展循环经济  ④ 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李家庄的大李致富不忘乡亲,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村民养鸡,使李家庄成为有名的养殖基地。这则材料说明 (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 D、效率和公平始终是一致的
17.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这主要是因为(   )
A.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B.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C.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企业赢利
D.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获得较高利润
18.2008 年 6 月 6 日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 6 月 20 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 1000 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 1500 元,自 7 月 1 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 2.5 分钱。
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的影响是 (    )
①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 ②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③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区域的经济规模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48.6%左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体现了(   )
A.同步富裕原则 B.扩大差距原则
C.效率优先原则 D.公平优先原则
20.入世三年后,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的基本战略是(   )
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C.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 D.积极应对倾销和反倾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价格低于供电成本。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就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各地的电价调整方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严格履行听证程序,报批后实施阶梯电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对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
22.(18分)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全年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
23.(12分)“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结构不优的特征十分明显,消费能力有限;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落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请你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国家出谋划策。
一、选择题:
1. B 2.B 3.C 4. D 5.B 6.A 7.D 8.C 9.D 10.B
11.A 12.A 13.B 14.D 15.C 16.A 17.D 18.D 19.C 20.A
二、非选择题
对生产的影响有两点。①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用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②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缩小高能耗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低能耗节电产品的生产。
问题,应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
答: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②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尤其要扩大农村农民的消费。④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⑥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卷)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行善,古典文学作品中,冠以“X大善人”称号的,不是为富不仁的财主,就是欺男霸女的恶霸。近几年,西方慈善概念进入中国,有些识趣的,看出这是“千金市马骨”的好买卖,花小钱能赚来大名声。但今时今日中国人也不好糊弄,于是露出马脚的假慈善家前仆后继,真慈善家倒是凤毛麟角。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窃以为,还是文化基因的问题。慈善事业盛行于西方基督教世界,源于彼处到处弥漫的弥赛亚思想(即救世情怀)。在国家层面,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争当世界领袖,都有深深的弥赛亚烙印;而在个人层面,物质财富达到极致之后,就想造福他人,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践行宗教理念的重要方式。
而我们中国,从来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国家包办一切。历史上出现大饥荒,赈灾那是皇上的事,你小老百姓开粥棚赈济灾民,弄不好皇上还会说你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呢。
大家常说中国人外儒内法,但那是讲统治者的。对老百姓来说,遇强则弱、随遇而安的道家才是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道家对慈善是什么态度呢?
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杨朱先生说得很清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是老子的学生,在那个时代,连孟子都说,当今天下非杨即墨,而他的儒家,只能算非主流。彼时杨朱的影响力占据半边天,可见他“一毛不拔”的主张在两千年已被中国人广为接受。
杨朱的“一毛不拔”论,经过儒家的不懈批判,早已被“中华贬义词库”。但实际上,杨朱的思想颇有深意,他认为:第一,“一毛”根本不可能利天下,你少拿天下这类不着边际的大帽子来忽悠我这“一毛”;其二,今天给了你“一毛”,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十毛,后天你会要大腿,大后天你就要脑袋了,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从“一毛”开始。
这个思想,其实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石,而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中国的富豪。这样说来,杨朱老先生算得上富豪们的祖师爷。虽然没几个中国富豪知道杨朱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人愿意把“一毛不拔”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但他们如今的不愿“拔毛”,其实是在两千年前就早已注定了的。
(《杂文月刊》2011年第1期)
1、下列关于“慈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国人对慈善有很深的误解,古典文学作品称为富不仁的财主与欺男霸女的恶霸 为“X大善人”就是典型例子。
B 时下国人都将慈善视为一种投机生意,假慈善家很多而真正慈善家凤毛麟角,此乃中外文化基因的不同差异所致。
C 慈善源于西方基督教的弥赛亚情怀,其分别表现在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其救世情怀与追求精神满足,是其根本动因。
D 中国因历史上都是由国家或皇帝包办一切,包括赈灾与济困,个人若表现积极反而会带来麻烦,殃及自身。
2、下列各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对统治者来说,国人为外儒内法;对老百姓而言,随遇而安的道家思想才是生活的指导思想,由杨朱“一毛不拔”思想可以看出。
B 孟子曾认为天下非杨即墨,杨朱思想影响可见一斑,其“一毛不拔”的主张在两千年前的中国被广为接受。
C 历史上,当个人物质财富达到极致后,就致力于造福他人的事业,这即是西方救世情怀的表现,也是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流露。
D 杨朱思想颇有深意,但由于儒家的批判,其“一毛不拔”思想受到贬损,实则,杨朱思想大有深意,“一毛”与“天下为公”关系密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西方“慈善”与中国“拔毛”思想的差异,导致国人对慈善事业的误解,同时,印证了中国道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B 文章认为,杨朱思想的核心是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与保护,与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
C 杨朱思想对“拔毛”理论的理解,基于对“天下为公”思想的追求,本质上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石,其意义重大。
D 作者认为,杨朱是中国富豪的祖师爷,富豪们以“一毛不拔”相标榜,实则是对杨朱思想的继承,是两千年前就注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沛),起宛朐,攻济阳,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破楚军荥阳东。三年,赐食邑四千二百户。
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部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
高后五年,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孝文后三年夺侯,国除。
太史公曰:信武侯靳歙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杀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
(《史记》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中涓从(沛),起宛朐 从:跟随
B 坐事国人过律         坐:同“做”
  C 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 略:忽略
D 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 致:招纳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靳歙“破军降城”的一组是( )
①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 ②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
③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 ④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
⑤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 ⑥坐事国人过律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靳歙早年就跟随沛公,征讨四方,先后击破秦将李由的军队,后又在亳南、开封东北,打破秦军,被封为临平君。
B 靳歙在霸上时被沛公封为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他随汉王平定三秦,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信武侯,后又平定南郡,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
C 靳歙以骑都尉身份跟随高帝攻打代王,于平城击败代王韩信升为车骑将军,后因他进攻陈豨丞相敞及进攻黥布有功,食邑增加到五千三百户。
D 靳歙一生为汉王征讨下汗马功劳,但汉王却以怨报德,被以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的罪名削夺了爵位,并最终被免除了封地。
7、请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5分)
译文:
(2)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答:
9、请结合具体诗句,举例赏析本诗所表现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任选3题)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三、现代文综合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翡 翠
立夏
翡翠看完信,搁到一边,桌上几条蚕正窸窸窣窣啃着噪叶。翡翠想起信上提到的一个词:蚕食。“真形象啊。”翡翠看着它们贪婪的样子,突然觉得厌恶。
信是超逸写来的,信上说:我们已到达陕北。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可惜你不能与我们同行,如果你来了,会觉得中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翡翠想起和超逸他们在一起上学、办报、演话剧的日子,现在只剩下咀嚼和回味。“他们都走了,独独丢下我一个。”翡翠想像着他们在黄土高坡的狂放自由和意气风发,不由怅然若失。
带信的是一个陌生人,他踏着吱嘎吱嘎响的木楼梯,找到翡翠家。现在,他就坐在翡翠的对面,等着翡翠的一句回话。
“翡翠,给客人倒杯茶啊。”里屋传来的苍老声音伴着拉风箱一般吃力的喘息。翡翠应了一声,起身从罐里拿了一撮茶,放在瓷杯里泡上。茶汤有些发黄,叶片在水中起起伏伏,就像翡翠现在的心情。
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所以翡翠无法跟着超逸他们一走了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翡翠没说。翡翠喜欢上海,她不喜欢黄土高坡。黄土高坡的风沙会让他如雪的肌肤迅速开裂、起皱,多可怕!
现在的翡翠除了照顾奶奶,就是烹茶养蚕,这曾是翡翠向往的生活,可如今为什么让她觉得那么虚空呢?仅仅是因为超逸没在身边吗?好像也不全是,她觉得自己就像那些蚕,浑浑噩噩地活着,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
那人啜了口茶,轻声说: “超逸同志说你非常可靠,我们现在很需要你的帮助。”
翡翠想了想,又想了想,她扭头看到有风从窗口跑过,吹皱了她的翡翠绿旗袍,然后她说:好吧。
电车开到桥头停下来,车上的人都要下车鞠躬并接受检查。翡翠努力想像着她正在演一场话剧,而她只是一个戴面具的角色,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两个日本兵挨个儿看了他们的良民证,放他们过了桥。
天赐茶室在闹市区,翡翠曾和超逸来喝过茶,她忘了当时喝的什么茶,只记得超逸坐在她对面,眼睛亮亮的,像暗夜里的星。现在对面没有超逸,坐着一个剪着短发的女子,她们交换了点心和茶叶,说了会儿闲话。那女子说:这茶很不错。翡翠说:嗯,很不错。;回来的时侯,翡翠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翡翠把一盆花拿到窗台上。约过了一个时辰,那人就来了。打开茶叶包,仔细从里面摸索出几张绿色的纸条,对着翡翠说:“太好了!你信吗?你现在所做的事,甚至比超逸他们所做的更有意义。”
那人走后,翡翠小心地将茶叶收到锡罐里,又拿了一小撮在瓷杯里泡开。茶是好茶,有着翡翠一样鲜亮的颜色,泡到水中,叶梗朝下,芽尖朝上,竟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立在水里。
翡翠狂热地爱上了喝茶。把那些翡翠绿的叶片放进洁白的瓷杯,冲入滚烫的开水,叶片如同一朵朵兰花舒展,然后啜一口,清香扑鼻,真是美好的享受。至于那些泡过的茶叶,她也不忍丢弃,晒干后做成枕芯,每天伴着茶香入眠,让她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再过五六个人就轮到翡翠了,翡翠看着手里的茶叶包,脑子里仍然空空的,队伍停下来,正在过岗亭的那人大概因为害怕,愣愣地攥着手里的大袋子,没有及时打开,日本兵哇里哇啦叫着,猛地拿着刺刀一挑,袋子里的东西霎时滚落一地。
翡翠突然尖叫一声,攥着手里的茶叶就往桥头跑。
那天,很多人看到,一个身穿淡绿色旗袍的女子,轻盈地跃过桥栏,飘进了苏州河。她落在水中的样子,像极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兰花。随着她飘进河里的,还有洒得纷纷扬扬的茶叶。
很多年以后,一个男人坐在苏州河边,那里不再有岗亭,不再有日本兵。男人将一把把茶叶洒入河中,嘴里喃喃地说:好茶,翡翠。
(《小小说精选》2011.4)
(1)下列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小说开头“翡翠看信”一段,曲笔环绕,烘托铺垫,既交代时代背景,也写出了人物情态.
B “他们都走了,独独丢下我一下。”小说用对话的方式描写出翡翠怅然若失的心态。
C 小说中两次出现“泡茶”场景,同是泡茶与饮茶,但场景不同,反映的人物内心世界各异。
D 小说中主人公除翡翠外,尚有未出场的“超逸”,可谓双主线结构,双主人公用叙事。
E 小说中的刻画人物方法多种多样,有虚实结合,心理描写及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2)小说起笔写翡翠对桌上的几只蚕的观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3)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小说为何以“翡翠”为题?(6分)
答:
(4)有人说小说结尾为败笔,应予删除,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学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世界杯足球之旅历来受人热捧,神秘之国朝鲜顽强的拼搏精神曾令世界震惊,郑大世的眼泪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人们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送给这支球队。
B 各种VIP式贵宾访谈节目受到诸多主流媒体的追捧与青睐,湖南卫视甚至将其作为提高收视率的“胜负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访谈节目在海外却备受冷落,成为明日黄花
C 罕台川水从它的前面流过,孤子梁与它临川相视,一道缆车临空飞架其间,形成一道大漠旅游的独特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为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 房价为何虚高不下,国务院几套“组合拳”,也没有遏止住狂涨的房价,政府各种宏观调控房价“令”“规范”等本应掷地有声,现在却成了“打水漂”?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玉树大地震可以毁坏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却无法震乱我们民族的坚强决心和不屈的意志。这位“抗震美女”慷慨激昂地说。
B 在通往浦东的航路上,民航部门新开辟了多条“世博”航线。在通向世博的公路与水路上,平均200公里左右就有一座临时组建的交通协理站,为“地上”交通服务。
C 达赖喇嘛必须对“四不支持”做出积极回应,约束“藏青会”“藏妇会”等恐怖组织,保证不破坏2011年广州“大运会”,并杜绝干扰“大运圣火”传递活动不再发生。
D 跨国公司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谷歌退出中国,微软收购雅虎,看起来甚至有点惨烈。实际上也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所致,是一种竞争策略。
14、下面一段文字被打乱了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激勇的飞蛾或匹夫的确不容易,而苏武牧羊、隐忍求生更不容易。我现在更崇敬那种心里装着信念却卧薪尝胆坚韧地活下来的人!    ,     ,   ,
, 。
①它依然是骨头 ②“硬骨”的燃烧释放,是一种辉煌壮烈的品质 ③褪掉了光环和浓焰的“软骨精神”,犹如一件低调素衣,有清凉的景致,有温婉的余地 ④“软骨”的颔首蓄积,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修养 ⑤衣服里边包裹的骨头,棱角隐含,重剑无锋
A ③⑤②④① B ②④③⑤① C ③⑤①②④ D ②⑤③①④
15、正在举行的南非足球世界杯的赛场上,朝鲜队虽以1:2不敌巴西队的攻势,但精神可嘉;同样在这届世界杯赛上,斗志昂扬的朝鲜队竟以0:7负于葡萄牙队,令世人瞠目结舌,也由此引发了网友的热烈争论。请你以“泉城网友”的身份就此发表评论。(6分)
16、将下面几个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贯通街接自然的长句(可增删个别词句)(5分)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每一个领域的各个环节,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姓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试题答案
1、B B项属于有意扩大范围,“时下国人都将慈善视为一种投机生意”错,因原文为“有些识趣的,看出这是‘千金市马骨’的好买卖”。
2、C C为无中生有,“也是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流露”错,于文无据
6、D  D项“汉王却以怨报德”于文无据,被削夺爵位与封地的是其子靳亭。
7、解析:(1)得分点为“从”“东击”“去”及语句通顺
(2)得分点为“还”“破”“绝”及语句通顺
答案:(1)随后,跟着汉王东进攻打楚军,到达彭城。结果汉军战败,靳歙力守雍丘,后离开雍丘去攻打叛汉的王武等人
(2)率军返回敖仓后,旋即在成皋南击败项羽的军队,击毁断绝了从荧阳至襄邑的输送粮饷的通道。
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9、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深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忆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恨别”,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11、解析:(1)A项“曲笔环绕,烘托铺垫”错,小说开头作者直接切入场景;B项“用对话方式”错,应为内心独白;D项“双主线结构”“双主人公”错,主人公即为“翡翠”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就本题而言,一是梳理结构应有明确的位置与语境意识,从开头、中间、结束的作用入手;二是从主题的把握角度分析,把握主题,从情节结构入手是一条捷径;三是从呼应与对比入手,如此答案自出。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标题”既是小说的眼睛,也是其主人公名字,还可再现人物精神,映现主题。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本题而言,关键是“探究”的基点确定,根据小说文体特征,应着眼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的形成与丰满、小说结构的安排与效果,塑造形象的方法与手段等。本题即从“文段”的作用与人物性格关系入手,新颖而巧妙,细心阅读,不难回答。
答案:(1)CE
(2)一是交代翡翠的生活环境与从事职业;二是暗示翡翠思想基础,突出翡翠对侵略者的憎恶,从而为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作了铺垫。
(3)一是小说中主人公名字叫翡翠,且贯穿始终起线索作用;二是“翡翠”暗示其思想单纯,品质高洁,揭示小说主题。
(4)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可有两种思维方向。示例一:不是败笔。小说结束段浑圆首尾,使结构更为严谨完整;突显为抗日牺牲后对死者怀念的主题;用“翡翠”,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示例二:是败笔。删除最后一段,小说仍然形象丰满,结构完整,且以景结情,收束有余味,发人深思。
13、D A项语病为并列不当,“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应把“和”改为“等”;B项为不合逻辑,数量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200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C项语病为不合逻辑,“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14、B 解题时,注意题肢上“激勇的飞蛾”“匹夫”与“隐忍求生”的对比,然后以此为思路的基点,梳理文段结构即可得出答案。
15、解析:应体现出两种观点:一是强调气势精神的作用;二是强调战术实力的水平
答案:示例一:足球比赛犹如战场,首先需要气势,朝鲜队对阵巴西,虽败犹荣,靠的是精神。
示例二:0:7的大比分,说明一个问题:“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经验与实践。
17、脉络探析:本题命题归为“人与外界”,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命题者锁定在“人与自我”的层面,角度颇为新颖。其核心为“读我”,即如何看待自我,“读”即“品读”“审视”“检视”“反省”“扪心自问”等;“我”不仅是写作对象,更是立意核心。读“我”之“我”,或真实自我,或他人自我,或艺术自我,或虚拟自我。“读我”有层次感,应将视野投向广阔的“四维”空间。如“日常生活里的自我”“现实热点中的自我”“历史视界中的自我”“文学形象中的自我”,可择取一隅,纵横铺排,敷点成文。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5分×11=55分)
1.刚刚结束的2012钻石联赛上海站上,刘翔以12秒97获得110米跨栏冠军,这取决于他在这110米中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运动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4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公路上的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A.波的反射和多普勒效应 B.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
C.波的干涉和波的反射 D.波的反射和共振
5.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波形如图,绳上质点P位于其平衡位置下方2cm处,质点a和b正位于各自平衡位置上方2cm处。振幅为4cm。此时,质点P正向下运动,则
A.质点M为波源
B.当质点P位于最低点时,质点b一定到达其平衡位置的下方
C.当质点P位于最低点时,质点a一定到达其平衡位置
D.当质点P位于最低点时,质点b一定到达其平衡位置
6.一简谐横波以1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4s
B.x=0处的质点的振幅为0.02m
C.x=0处的质点在0.5s时速度为0
D.x=0处的质点在0.5s时速度值最大
7. 如图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则
A.此单摆的摆长约为8cm
B.此单摆摆长约为1m
C.若摆长增大,则共振曲线振幅最大值的横坐标将向左移
D.若摆长增大,则共振曲线振幅最大值的横坐标将向右移
8.如图所示,平面MN是透明介质和真空的交界面,真空中的点A.B与介质中的点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线与平面交于P点.已知AB=BP=PC.分别由A.B点发出的a.b两种色光照到界面上的同一点Q点(图中未画出)后,进入介质中传播,都能够到达C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点与P点重合
B.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先发生全反射
C.Q点在P点的右侧
D.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9.关于竖直放置的肥皂液形成的薄膜干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
B.干涉条纹中的暗纹是由于上述两列反射光的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结果
C.干涉条纹是一组等间距的平行线
D.观察薄膜干涉条纹时,应在入射光的同一侧
10.一平台沿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一物体置于振动平台上随台一起运动(二者始终不脱离,一起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平台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对平台压力最小
B.当平台向下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物体压力小于平台向上运动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物体压力
C.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平台压力最大
D.平台所受最大压力可能大于物体重力的2倍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B.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C.光导纤维丝的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小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二.填空题:(3分×5=15分)
12、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 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1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50Hz。测得各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是 AB=1.50cm,BC=3.00cm,CD=4.50cm,DE=6.00cm,EF=7.50cm,FG=9.00cm。则,加速度a = . m/s2,打C点时的速度vc =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为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1.00㎝的遮光板.滑块由静止释放后依次通过固定在斜面上的两个光电门A和B,用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为△t1=0.10s,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2=0.04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的时间间隔为△t=3.00s.由此可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m/s2.
三.计算题(30分)
15.(10分)如图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1)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的过程中的总位移多大
16、(8分)一辆小汽车匀变速通过长1100米的隧道,小汽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10m/s,出隧道时的速度是12m/s,(小汽车可看成质点)求:
(1)小汽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7.(12分)一束单色光斜着射向并穿过一厚度为d的玻璃砖。已知该玻璃砖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单色光的入射角为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若入射角a=60°,且已知。求该色光经玻璃砖折射后的折射角
(2).该色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与入射角a和折射率n的关系。
高二物理答案
选择题(5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B A B A BC CD ACD AC 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三.计算题
15题(10分) a1=2m/s 2 a2=0 a3=-4m/s2
S=56m
(2)
平均速度v=s/t=11m/s
17题(12分)(1) 该色光的折射角θ,根据折射定律θ=30°
(2)光透过玻璃所走路程为s,所用时间为t,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0分)
1.2011年6月4日晚上22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造成污染。对泄漏的苯酚,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哪个方法最佳:
A.用水冲洗掉 B.用稀盐酸洗掉 C.用酒精冲洗掉 D.用石灰中和
2.常温下,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无色的液态有机物,振荡后静置,出现如下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三种有机物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溴乙烷,②是环己烷,③是酒精
B.①是甘油,②是溴苯,③是汽油
C.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D.①是甲苯,②是乙酸,③是苯酚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W W W K S 5 U . C O M
:、、、
B.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的溶液中:、、、
4.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5.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使乙烯转化成液态二氯乙烷而与乙烷分离。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6.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7.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 5L、H2O 7L(所有体积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C2H4、C3H8 B.CH4、C5H8 C.CH4、C4H8 D.C2H6、C3H8
8. 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9.“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右图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A.1,1,3,3-四甲基丁烷 B.2,3,4-三甲基戊烷
C.2,4,4-三甲基戊烷 D.2,2,4-三甲基戊烷
10.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 B.25% C.50% D.75%
11.已知C—C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某烃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中有六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B.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该烃的一氯代物最多有四种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能使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
12.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正确的是
A.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PtF6)则转移1mol电子
B.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C.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D.O2(PtF6)中仅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其它化学键
14.右图有机物分子中带“*”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中不会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①.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②.与足量NaOH水溶液反应
③.与银氨溶液作用只发生银镜反应
④.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以上反应都不成立
15.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CO3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3— + H+ == CO2↑+ H2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 + 2Br— + 2Cl2 == Fe3+ + Br2 + 4Cl—
16.某药物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该物质1摩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3摩尔 B.4摩尔
C.3n摩尔 D.4n摩尔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18.今年央视“315特别行动”又曝光了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瘦肉精”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已知某“瘦肉精”中含有克伦特罗(Clenbuterol),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克伦特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8ON2Cl2
B.该物质可与盐酸反应
C.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8个吸收峰
D.该物质能发生的类型有: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等
19.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A.A装置用于检验溴丙烷消去产物 B.B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
C.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D装置可装置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2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 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有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二.非选择题:
21.(6分)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擦干表面
煤油的金属钠,迅速用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收集并验
纯气体后,点燃,并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迅速倒转烧杯,向
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 气体燃烧的现象 结论
① ② 气体燃烧时火焰呈 ,小烧杯内壁 ,澄清石灰水 。 气体产物为
22. (6分)你留意过标签上的化学吗?这是某品牌休闲西服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等级:特级成份:面料 羊毛80% 绦纶20% 里料 绦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不超过150℃
回答:(1)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
(2)从此标签中可感觉羊毛、绦纶两种纤维的共同点有 。
(3)将面料、里料中各抽出一根来点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15分).酒石酸是某种降压药物的载体,可用1,3-丁二烯为原料合成,其流程如下:
已知:①
② D的分子组成是C4H8O2Cl2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三个峰。
(1)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C转化为D的反应类型是 .
(3)B存在顺反异构,它的顺式结构简式是 .
(4)写出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5)与C组成相同、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6)F转化为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7)F与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4.(13分)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150 mL 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条件下反应5~10 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③将粗产品置于100 mL 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 min,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 mL 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 mL 4 mol/L盐酸,将烧杯置于冰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1)第①步中,要控制温度在85~90℃,应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步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
(4)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试题答案
1. D 2. C 3. C 4. B 5. D 6. C 7. D 8. D  9. D 10. B
11. B 12. C 13. A 14. C 15. A16. D17. D18 . C19. C 20. C
21.
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 气体燃烧的现象 检验产物
① Na沉到试管底部② 反应有气泡产生反应时放出热量(3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蓝色(1分) 有水珠(或有水雾)(1分) 不变浑浊(1分) H2 (1分)
22.(1) 绦纶(2) 不耐高温、 有可燃性(3) 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绦纶无此现象。
(5)
(6)
(7)一、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
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
A.基督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 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9.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 题。
1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11题。
1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12.从自然条件考虑,图7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乙?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同
B.①地的大气环流形势与③地明显不同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均
14.关于④、⑤、⑥三地,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沿海海域盐度最高的是③ B.⑤地的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
C.三地中属同一类自然带的是⑤、⑥两地 D.三地气候属夏雨型的是⑥
读图“欧洲一月等温线图”,回答15题。

15. 欧洲一月等温线总体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 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 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刚果、巴西等国;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据此回答16题。
16.据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判断,该物资属于( )
A.森林资源 B.玉米小麦 C.石油资源 D.水力资源
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等干燥度线分布图,干燥度即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4条等干燥度线的数值关系是( )
A.a>b>c>d B. a<b<c<d C.a<b,c>d D.a>b,c<d
18.图示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太阳能 B.石油资源 C.核能 D.水能
1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是欧洲西部的工业密集地带
B.自英国到俄罗斯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C.自英国到俄罗斯一带人口密度小于北欧和南欧
D.自英国至俄罗斯一带的河流由于地势东高西低,流向多为自东向西
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同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 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读下列四个岛屿图,判断23~25题

23.四岛中,樟脑闻名于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四岛中,常年在西风影响下,呈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 下面甲、乙两图为两个国家的地形剖面图,甲图剖面线为55°N,乙图剖面线为23°26'S,下列关于两国的正确叙述是( )

A.两国西部均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B.甲国地广人稀,乙国地窄人稠
C.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
D.甲国工农业发达,乙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图为30°S纬线圈,其中PQ之间、MN之间、ST之间为陆地.其余均为海洋,据此完成27~29题。

27.下列各点附近洋流形成了世界性大渔场的是( )
A.P B.M C.S D.T
28.N所在国家和T所在国家共同的地理特征有( )
①都是世界著名的农矿产品出口国;②人口和城市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③都是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④两国的首都均位于沿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Q所在国家与M所在国家( )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都有热带沙漠分布
C.都有热带雨林气候 D.都是世界粮食进口国
30.在世界地形图上,干流两次穿过赤道的世界大河是( )
A.刚果河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二、综合题
31.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
(2)乙岛主要是由( )(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
(3)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32.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见下表。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年开采量()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见图1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3)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 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

33.读下面两著名海峡图,回答问题。

(1)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
(2)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
(3)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庆安三中2011---2012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答案
1B2B3B4C5D6B7B8A9C10B11D12D13B14D15B16A17B18A19A20D21D23D24B25B26C27C28A29C30A
二、综合题
(2)A、C、F。
(3)少;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