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镇海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的主题是 (  )
A.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
B.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D.列强侵略,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2.(2021八下·镇海期末)八年级某同学用画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①处应该填的事件是(  )
A.册封达赖喇嘛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置伊犁将军 D.进行雅克萨之战
3.(2021八下·镇海期末)17、18 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这里的“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笼”分别指的是 (  )
①科学革命 ②启蒙运动 ③焚书坑儒 ④八股取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1八下·镇海期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下列书籍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是 (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魏 源---《海国图志》
5.(2021八下·镇海期末)“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执政之府”是指 (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中书省
6.(2021八下·镇海期末)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下列对四部文献特点归纳正确的是 (  )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体现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思想
D.《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
7.(2021八下·镇海期末)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大人物”是 (  )
A.但丁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2021八下·镇海期末)宁波是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深重的地方,也是抗击外敌的前沿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宁波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9.史书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定海陷落后,侵略者“供应困难,急谋进窥镇海”,为其冬季驻军夺取营地,两江总督裕谦率守军和镇海人民誓死抗战。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是 (  )
A.英法联军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0.(2021八下·镇海期末)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有 (  )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大学堂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2021八下·镇海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有关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2.(2021八下·镇海期末)八年级某同学整理了关于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内容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京师同文馆译书处促进了近代西学的传播
②《申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③商务印书馆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④《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21八下·镇海期末)历史的长河中,船承载着历史,船启迪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宝船互通有无
材料二:帆船跨越世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铁舰敲响警钟
(1)结合材料一分析郑和船队与各国交往的特点,并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有关的航海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3)从材料三铁甲舰“定远号”的装备来看,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定远号”铁甲舰的定购与中国近代哪一次救国探索有关?“定远号”铁甲舰的沉没给近代中国探索发展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14.(2021八下·镇海期末)借鉴谋发展,变革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戊戌变法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旧与布新两个词组来总结,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鸦片战争把部分先进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惊醒。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林则徐查禁鸦片,翻译西书,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魏源在鸦片战争的炮声中,留说“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留美归来的容闳也为“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而奔走多年;康有为、梁启超“感国难,哀民生”,启发民智,宣传变法,图求中国学习西方,实现富强。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列举使日俄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旧”、“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请再举一例在其他领域“除旧”、“布新”的有力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15.(2021八下·镇海期末)棉花,解读历史,思考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1861 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国际知名服饰品牌 HM 发布关于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不实言论,对新疆棉花和服装供应链进行打压、抹黑、制裁。消息一出,从国家到普通百姓开启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爱国潮。但也有部分网友看到线下店门关闭,又把怒火转到网络直播平台,要求主播辞职并责骂主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冲突”的焦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解决“冲突”,化解“危机”的?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行使权利的角度,说说我们该如何理性表达爱国之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ACD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B项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此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设置伊犁将军是①处应该填的事件,符合题意;
D项进行雅克萨之战是对俄国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政府对新疆的管辖。识记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3.【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理性之光”指的是启蒙运动,“思想的牢笼”指的是八股取士,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7、18世纪时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清朝时期的八股取士,不难作答,识记时间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题干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A项李时珍---《本草纲目》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符合题意;
B项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C项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不符合题意;
D项魏 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本草纲目》的历史地位。
5.【答案】B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而这里的“执政之府”是军机处。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军机处是材料中的“执政之府”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强。
6.【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颁布《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肯定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蓝本。
A项《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错误,《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错误,《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不符合题意;
C项《人权宣言》——体现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思想错误,《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归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法典》,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位“大人物”是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欧洲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项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
【答案】8.A
9.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8.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根据题干时间”1841年”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1841年到1842年发生的战争是鸦片战争,因此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是英国侵略者。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侵略者是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在鸦片战争中,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奋起抗英,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故①有直接联系。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故②没有直接联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联系。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故④没有直接联系。
B项①③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ABD三项和题干搜集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他们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2.【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年(农历癸卯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亦称“癸卯学制”。 ④错误,排除。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1)特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影响: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哥伦布、达·伽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可知,郑和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交往。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联系所学,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达·伽马从欧洲的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从材料三中的“发动机”“电力”等信息可知,“定远号”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三中的“清政府于1885年从德国定购......”,联系所学,“定远号”铁甲舰的定购与中国近代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有关。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故答案为:(1)特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影响: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哥伦布、达·伽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14.【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改革名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除旧:废八股;布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
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除旧:政治上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队等;布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根据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来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民族矛盾激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阻碍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除旧”指的是废八股;结合所学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兴办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即可归纳出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第三小问,联系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上除旧的措施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除旧的措施裁减旧军队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布新的措施: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故答案为:(1)背景: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改革名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除旧:废八股;布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除旧:政治上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队等;布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5.【答案】(1)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广大西部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热情,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3)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由“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可以看出,英国棉纺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到19世纪中叶,南北双方矛盾焦点集中表现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故答案为:(1)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广大西部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热情,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3)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镇海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的主题是 (  )
A.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
B.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D.列强侵略,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ACD三项都不是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不符合题意;
B项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发展的主题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
2.(2021八下·镇海期末)八年级某同学用画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①处应该填的事件是(  )
A.册封达赖喇嘛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置伊犁将军 D.进行雅克萨之战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此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设置伊犁将军是①处应该填的事件,符合题意;
D项进行雅克萨之战是对俄国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政府对新疆的管辖。识记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3.(2021八下·镇海期末)17、18 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这里的“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笼”分别指的是 (  )
①科学革命 ②启蒙运动 ③焚书坑儒 ④八股取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理性之光”指的是启蒙运动,“思想的牢笼”指的是八股取士,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7、18世纪时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清朝时期的八股取士,不难作答,识记时间即可。
4.(2021八下·镇海期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下列书籍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是 (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魏 源---《海国图志》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题干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A项李时珍---《本草纲目》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符合题意;
B项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C项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不符合题意;
D项魏 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本草纲目》的历史地位。
5.(2021八下·镇海期末)“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执政之府”是指 (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中书省
【答案】B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而这里的“执政之府”是军机处。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军机处是材料中的“执政之府”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强。
6.(2021八下·镇海期末)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下列对四部文献特点归纳正确的是 (  )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体现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思想
D.《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颁布《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肯定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蓝本。
A项《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错误,《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不符合题意;
B项《独立宣言》——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错误,《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不符合题意;
C项《人权宣言》——体现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思想错误,《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D项《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归纳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法典》,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7.(2021八下·镇海期末)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大人物”是 (  )
A.但丁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位“大人物”是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欧洲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项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丁,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
(2021八下·镇海期末)宁波是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深重的地方,也是抗击外敌的前沿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宁波开放为通商口岸。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9.史书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定海陷落后,侵略者“供应困难,急谋进窥镇海”,为其冬季驻军夺取营地,两江总督裕谦率守军和镇海人民誓死抗战。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是 (  )
A.英法联军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答案】8.A
9.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8.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根据题干时间”1841年”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1841年到1842年发生的战争是鸦片战争,因此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是英国侵略者。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侵略者是裕谦和镇海人民抗击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1八下·镇海期末)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有 (  )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大学堂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在鸦片战争中,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奋起抗英,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故①有直接联系。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故②没有直接联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故③有直接联系。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故④没有直接联系。
B项①③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1八下·镇海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有关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ABD三项和题干搜集的史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他们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2.(2021八下·镇海期末)八年级某同学整理了关于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内容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京师同文馆译书处促进了近代西学的传播
②《申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③商务印书馆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④《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4年(农历癸卯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亦称“癸卯学制”。 ④错误,排除。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13.(2021八下·镇海期末)历史的长河中,船承载着历史,船启迪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宝船互通有无
材料二:帆船跨越世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铁舰敲响警钟
(1)结合材料一分析郑和船队与各国交往的特点,并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有关的航海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3)从材料三铁甲舰“定远号”的装备来看,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定远号”铁甲舰的定购与中国近代哪一次救国探索有关?“定远号”铁甲舰的沉没给近代中国探索发展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答案】(1)特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影响: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哥伦布、达·伽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可知,郑和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交往。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联系所学,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达·伽马从欧洲的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从材料三中的“发动机”“电力”等信息可知,“定远号”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三中的“清政府于1885年从德国定购......”,联系所学,“定远号”铁甲舰的定购与中国近代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有关。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故答案为:(1)特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影响: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哥伦布、达·伽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加强海防建设,提高海防能力,维护海洋主权;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14.(2021八下·镇海期末)借鉴谋发展,变革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戊戌变法这些有力的措施可以用除旧与布新两个词组来总结,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鸦片战争把部分先进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惊醒。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林则徐查禁鸦片,翻译西书,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魏源在鸦片战争的炮声中,留说“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留美归来的容闳也为“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而奔走多年;康有为、梁启超“感国难,哀民生”,启发民智,宣传变法,图求中国学习西方,实现富强。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列举使日俄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改革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在教育文化方面“除旧”、“布新”的措施,分析其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请再举一例在其他领域“除旧”、“布新”的有力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答案】(1)背景: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改革名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除旧:废八股;布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
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除旧:政治上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队等;布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根据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来分析:都遭受到西方的侵略,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民族矛盾激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阻碍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除旧”指的是废八股;结合所学可知,“布新”指的是在各地兴办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对古式的儒学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抨击”“更多的读书人抛开四书五经与科考的束缚而去学习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沉迷于泱泱大国的心态之中固步自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深的震动,极大地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即可归纳出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第三小问,联系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上除旧的措施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除旧的措施裁减旧军队等;政治上布新的措施: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布新的措施: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故答案为:(1)背景:西方侵略,导致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改革名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除旧:废八股;布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派遣留学生等;影响: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中国人抛开四书五经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等。除旧:政治上撤并机构,精减人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队等;布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3)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5.(2021八下·镇海期末)棉花,解读历史,思考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1861 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材料三:2021 年新疆棉花突然火爆,起因是某国际知名服饰品牌 HM 发布关于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不实言论,对新疆棉花和服装供应链进行打压、抹黑、制裁。消息一出,从国家到普通百姓开启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爱国潮。但也有部分网友看到线下店门关闭,又把怒火转到网络直播平台,要求主播辞职并责骂主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冲突”的焦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解决“冲突”,化解“危机”的?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行使权利的角度,说说我们该如何理性表达爱国之情。
【答案】(1)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广大西部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热情,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3)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1)由“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 年后的 20 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 200 倍,至 1815 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可以看出,英国棉纺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到19世纪中叶,南北双方矛盾焦点集中表现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使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4月,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故答案为:(1)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广大西部农民和黑人的参战热情,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3)部分网友责骂主播,损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超出了法律界限,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