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期中) 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在抗疫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包括日本等国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信抗疫斗争必将赢得最终胜利。据此材料回答下题。
(1)习近平说:“天地之大,黎元(民众)为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思想可追溯到(  )
A.墨家的“兼爱非攻” B.儒家的民本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2)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物资援助感动了许多人。下列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马可·波罗来华
(3)中医和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藏,下列有关中医中药知识对应准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商周时期编订的中医学奠基之作
B.“麻沸散”——东汉末年扁鹊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
C. 针灸疗法——中国祖先独创,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D.《伤寒杂病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不朽著作
2.(2020八上·新昌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3.(2020八上·新昌期中)2018年9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印度社会遗留的(  )
A. 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 C.黑人奴隶制 D.农奴制度
4.(2020八上·新昌期中)绍兴著名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它所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诸侯争霸 D.秦并六国
5.(2019八上·萧山期中)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可能来源于皮绳套,最先使用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中亚人,7世纪初由哪个民族传入欧洲(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突厥人 D.罗马人
6.(2020八上·新昌期中)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7.(2020八上·新昌期中)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下列事实与基督教无关的是(  )
A.查理加冕称帝 B.阿拉伯建国
C.《最后的晚餐》 D.中世纪大学
8.(2020八上·新昌期中)13世纪,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表明西欧中世纪部分自由城市(  )
A. 实现了相对的自治 B.完全摆脱了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C.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
9.下列战争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楚汉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2020八上·新昌期中)解读历史地图是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图中,可以得到最全面准确的信息是(  )
A.北方民族的内迁 B.南方地区的开发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11.(2020八上·新昌期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论坛中讲道:“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下面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古丝绸之路促进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沟通和发展
②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③古丝绸之路体现了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丝路精神
④古丝绸之路使世界三大宗教有机融合在一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八上·新昌期中)自从中央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八年级同学也迷上了诗词,老师在复习课上说,“今天我们来个新的复习方法,每个同学说一句古诗,诗中需包含一个春秋五霸的国名”,下列同学说错的是(  )
A.小明同学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B.小钟同学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C.小王同学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小张同学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3.(2020八上·新昌期中)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① 竹简 ② 带枷锁的奴隶俑 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2020八上·新昌期中)唐朝诗人皮日休作《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文中的“此河”应是(  )
A.黄河 B.汴河 C.灵渠 D.隋大运河
15.(2020八上·新昌期中)比较下表秦朝和古罗马某段历史信息,结论正确的是(  )
秦朝 古代罗马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许多条文传承至后世。 前451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西方法律基础。前270年左右,罗马统一意大利。
①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法治” ②都在公元前2世纪实现统一
③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④都对后世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7·浙江模拟)中国古代统治者励精图治,缔造了一时的辉煌局面。其中关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  )
①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励精图治,减轻百姓负担
③坚决打击匈奴,消除外患 ④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20八上·新昌期中)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下列属于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国家有(  )
①沙俄 ②德意志 ③意大利 ④英吉利王国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0八上·新昌期中)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
C.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19.(2020八上·新昌期中)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之一。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写出图中A、B、C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古国的名称:
A   ;B   ;C   。
(2)请在下列文明成果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古国的名称或相应的字母:
《汉谟拉比法典》   ;十个数学符号   ;太阳历   。
(3)从上述三图来看,这些文明古国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两点即可)这与他们成为文明古国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020八上·新昌期中)有一种进步叫改革创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
没有拥有奴隶群。 ——柏扬《中国人史纲·纪元前三世纪》
材料三: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
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 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诸侯国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变革是什么?完成这一变革的政治家是谁?指出这一变革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列举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和汉朝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成就各一项。
21.(2017·浙江模拟)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材料一所示两件文物是历史上早期法制与民主政治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其中图1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什么经济措施,从而巩固了“一统”?
(3)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成功消除了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之后带来的不利后果?除此之外,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监察制度?
(4)综合三则材料,就“制度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22.(2020八上·新昌期中)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请写出其材料中对今天中国仍有影响的一项。
(2)“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哪一措施来维护这种民主制度?
(3)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改革的哪一内容?简述这场改革的作用。
(4)材料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国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23.(2020八上·新昌期中)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C
【知识点】百家争鸣;昌盛的秦汉文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民为本,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
A是民族关系的交流,故排除;
B是中国和印度友好交往的表现,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中国和意大利友好交往的表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黄帝内经》是西汉时期编订的医学著作;
B“麻沸散”是东汉末年华佗制成的全盛麻醉药剂;
C符合题意;
D《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著作。
故答案为:(1)B
(2)C
(3)C
【点评】本题查百家争鸣、中外文化交流和古代文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识记为主,准确记忆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者,难度不大,理解“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的含义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吠舍”和“贱民”可知,这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不同等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识记并理解古代印度的不同等级和种姓制度的内容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时越王勾践,这是春秋五霸之一。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典故与其相关的历史知识,难度较小。需要注重文史结合。
5.【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镫在7世纪初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阿拉伯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镫的外传,要求具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A是夏商周时期,故排除;
B是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是隋唐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难度稍大,需要明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
7.【答案】B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建国与伊斯兰教有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督教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明确三大宗教之间的区别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通过赎买、斗争等形式取得了自治权,但未完全摆脱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A说法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并未完全摆脱,故排除;
C材料中未提及工商业,故排除;
D“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不是武力手段,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难度不大,需要理解题意。
9.【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故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有牧野之战和楚汉之战,②④在《史记》中有记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的战争,不在《史记》记载范围之内,错误;③淝水之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战争,不属于不在《史记》记载范围之内。
C项②④在《史记》中有记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民族迁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中原民族迁往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古代民族交融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史地结合,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关键。
11.【答案】A
【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题意和选项可知,①②③说法正确。
该区域汇集了三大宗教,但并未使三大宗教融合一起,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不大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根据题意把握,采用排除法解答。
12.【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选项可知:
A包括了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所在的楚国,说法正确;
B指的是荆轲,没有包括春秋五霸的国名,符合题意;
C包括了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所在的秦国,说法正确;
D包括了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所在的齐国,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史知识和春秋五霸,难度较小,需要正确识记春秋五霸。
1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竹简起源于西周,故排除;
②商朝是已出现阶级分化,符合题意;
③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的文献资料,符合题意;
④出现于春秋晚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知晓文物出现的时间即可。
14.【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诗句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该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难度较小,识记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70年罗马统一意大利,都是在公元前3世纪,故②说法有误。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故③说法有误。①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古罗马的有关历史,难度适中。需要识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和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及时间。
16.【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时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所以③不符合题意;“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的是北魏孝文帝,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识记。
17.【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建立沙俄的是俄罗斯民族。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和英吉利王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国家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以识记为主。
18.【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君主专制,“官僚政治”指的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蒙昧主义”是儒家学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总体特征,难度适中,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19.【答案】(1)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埃及
(2)古代巴比伦或A;古代印度或B;古代埃及或C
(3)都位于大河流域;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古代文明多为农业文明;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分别是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埃及。相应的文明古国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十个数字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太阳历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
(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内容可知,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因此这些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大河流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1)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埃及
(2)1、古代巴比伦或A;2、古代印度或B;3、古代埃及或C
(3) 都位于大河流域;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古代文明多为农业文明;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理解早期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0.【答案】(1)秦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变革: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政治家:秦始皇(或嬴政)。影响:巩固了大统一, 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隋朝:科举考试制度(答三省六部制也给分)。渐进式创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土地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根据材料二信息“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废除了分封制。“ 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说明皇帝制度已经产生,且依靠非血缘关系,因此指的是郡县制。秦始皇在位时期,确立了皇帝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政治制度是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在科技方面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故答案为:(1) 秦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变革: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政治家:秦始皇(或嬴政)。影响:巩固了大统一, 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 隋朝:科举考试制度(答三省六部制也给分)。渐进式创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难度略大。对材料的把握理解和把握要求较高。
21.【答案】(1)古罗马;古希腊;《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2)有利于中央集权;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推恩令; 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4)制度的创立和创新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符合实际情况。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罗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十二铜表法》出自古罗马,图二陶片放逐法出自古希腊。《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以巩固统一。
(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推恩令措施成功消除了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之后带来的不利后果。除此之外,汉武帝采取了 刺史制度、司隶校尉来强化监察制度。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制度的创立和创新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符合实际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成就、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⑵“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哪一措施来维护这种民主制度? 雅典;陶片放逐法 ⑶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改革的哪一内容?简述这场改革的作用。 孝文帝(拓跋宏);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⑷材料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国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日本大化改新;中国(唐朝);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1)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雅典;陶片放逐法
(3)孝文帝(拓跋宏);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4)日本大化改新;中国(唐朝);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今天我国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源于商鞅变法的建立县制。
(2)根据题意“ 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可知,指的是古达雅典城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克里斯提尼实行桃片放逐法。
(3)根据“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可知,材料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宜改姓元氏”说明孝文帝改革姓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汉文化的传播。
(4)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是仿效中国当时唐朝,改革后的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上的改革,涉及商鞅变法、克里斯提尼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的大化改新,熟记相关内容,并且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3.【答案】(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是唐太宗提出的君民关系,材料二“武后”指的是武则天,材料三“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时期,沿袭并晚上了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
(2)材料一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是因为吸取了隋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正因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他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3)武则天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遗风。
(4)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5)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魏征;房谋杜断”指的是房玄龄、杜如晦。
(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统一,回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隋炀帝。
(2)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 贞观遗风。
(4) 开元盛世。
(5)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 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有关历史,难度不大,以识记为主。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八上·新昌期中) 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在抗疫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包括日本等国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信抗疫斗争必将赢得最终胜利。据此材料回答下题。
(1)习近平说:“天地之大,黎元(民众)为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思想可追溯到(  )
A.墨家的“兼爱非攻” B.儒家的民本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2)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物资援助感动了许多人。下列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马可·波罗来华
(3)中医和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藏,下列有关中医中药知识对应准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商周时期编订的中医学奠基之作
B.“麻沸散”——东汉末年扁鹊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
C. 针灸疗法——中国祖先独创,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D.《伤寒杂病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不朽著作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百家争鸣;昌盛的秦汉文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民为本,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
A是民族关系的交流,故排除;
B是中国和印度友好交往的表现,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中国和意大利友好交往的表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黄帝内经》是西汉时期编订的医学著作;
B“麻沸散”是东汉末年华佗制成的全盛麻醉药剂;
C符合题意;
D《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著作。
故答案为:(1)B
(2)C
(3)C
【点评】本题查百家争鸣、中外文化交流和古代文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识记为主,准确记忆即可。
2.(2020八上·新昌期中)《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具备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者,难度不大,理解“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的含义即可。
3.(2020八上·新昌期中)2018年9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亲(吠舍)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位达利特(贱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袭击了他们,并残忍地砍掉了女儿的手。导致这幕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印度社会遗留的(  )
A. 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 C.黑人奴隶制 D.农奴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吠舍”和“贱民”可知,这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不同等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识记并理解古代印度的不同等级和种姓制度的内容即可。
4.(2020八上·新昌期中)绍兴著名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它所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诸侯争霸 D.秦并六国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时越王勾践,这是春秋五霸之一。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典故与其相关的历史知识,难度较小。需要注重文史结合。
5.(2019八上·萧山期中)马镫是骑马时的踏脚和支撑装置,可能来源于皮绳套,最先使用的大概是中国的中原人、印度人、中亚人,7世纪初由哪个民族传入欧洲(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突厥人 D.罗马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镫在7世纪初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阿拉伯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镫的外传,要求具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6.(2020八上·新昌期中)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C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A是夏商周时期,故排除;
B是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故排除;
C符合题意;
D是隋唐时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难度稍大,需要明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特征。
7.(2020八上·新昌期中)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下列事实与基督教无关的是(  )
A.查理加冕称帝 B.阿拉伯建国
C.《最后的晚餐》 D.中世纪大学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建国与伊斯兰教有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督教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明确三大宗教之间的区别即可。
8.(2020八上·新昌期中)13世纪,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表明西欧中世纪部分自由城市(  )
A. 实现了相对的自治 B.完全摆脱了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C.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通过赎买、斗争等形式取得了自治权,但未完全摆脱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A说法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并未完全摆脱,故排除;
C材料中未提及工商业,故排除;
D“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不是武力手段,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难度不大,需要理解题意。
9.下列战争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楚汉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故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有牧野之战和楚汉之战,②④在《史记》中有记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的战争,不在《史记》记载范围之内,错误;③淝水之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战争,不属于不在《史记》记载范围之内。
C项②④在《史记》中有记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记》的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0八上·新昌期中)解读历史地图是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图中,可以得到最全面准确的信息是(  )
A.北方民族的内迁 B.南方地区的开发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答案】D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民族迁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中原民族迁往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古代民族交融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史地结合,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关键。
11.(2020八上·新昌期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论坛中讲道:“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下面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古丝绸之路促进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沟通和发展
②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③古丝绸之路体现了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丝路精神
④古丝绸之路使世界三大宗教有机融合在一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题意和选项可知,①②③说法正确。
该区域汇集了三大宗教,但并未使三大宗教融合一起,故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不大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根据题意把握,采用排除法解答。
12.(2020八上·新昌期中)自从中央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八年级同学也迷上了诗词,老师在复习课上说,“今天我们来个新的复习方法,每个同学说一句古诗,诗中需包含一个春秋五霸的国名”,下列同学说错的是(  )
A.小明同学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B.小钟同学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C.小王同学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小张同学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选项可知:
A包括了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所在的楚国,说法正确;
B指的是荆轲,没有包括春秋五霸的国名,符合题意;
C包括了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所在的秦国,说法正确;
D包括了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所在的齐国,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史知识和春秋五霸,难度较小,需要正确识记春秋五霸。
13.(2020八上·新昌期中)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① 竹简 ② 带枷锁的奴隶俑 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竹简起源于西周,故排除;
②商朝是已出现阶级分化,符合题意;
③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的文献资料,符合题意;
④出现于春秋晚期,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知晓文物出现的时间即可。
14.(2020八上·新昌期中)唐朝诗人皮日休作《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文中的“此河”应是(  )
A.黄河 B.汴河 C.灵渠 D.隋大运河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诗句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该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难度较小,识记即可。
15.(2020八上·新昌期中)比较下表秦朝和古罗马某段历史信息,结论正确的是(  )
秦朝 古代罗马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许多条文传承至后世。 前451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西方法律基础。前270年左右,罗马统一意大利。
①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法治” ②都在公元前2世纪实现统一
③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④都对后世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70年罗马统一意大利,都是在公元前3世纪,故②说法有误。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故③说法有误。①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古罗马的有关历史,难度适中。需要识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和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及时间。
16.(2017·浙江模拟)中国古代统治者励精图治,缔造了一时的辉煌局面。其中关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  )
①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励精图治,减轻百姓负担
③坚决打击匈奴,消除外患 ④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时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所以③不符合题意;“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的是北魏孝文帝,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无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识记。
17.(2020八上·新昌期中)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下列属于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国家有(  )
①沙俄 ②德意志 ③意大利 ④英吉利王国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建立沙俄的是俄罗斯民族。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和英吉利王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国家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以识记为主。
18.(2020八上·新昌期中)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
C.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君主专制,“官僚政治”指的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蒙昧主义”是儒家学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总体特征,难度适中,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19.(2020八上·新昌期中)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之一。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写出图中A、B、C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古国的名称:
A   ;B   ;C   。
(2)请在下列文明成果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古国的名称或相应的字母:
《汉谟拉比法典》   ;十个数学符号   ;太阳历   。
(3)从上述三图来看,这些文明古国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两点即可)这与他们成为文明古国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1)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埃及
(2)古代巴比伦或A;古代印度或B;古代埃及或C
(3)都位于大河流域;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古代文明多为农业文明;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分别是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埃及。相应的文明古国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十个数字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太阳历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
(3)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内容可知,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因此这些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大河流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1)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埃及
(2)1、古代巴比伦或A;2、古代印度或B;3、古代埃及或C
(3) 都位于大河流域;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古代文明多为农业文明;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理解早期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0.(2020八上·新昌期中)有一种进步叫改革创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
没有拥有奴隶群。 ——柏扬《中国人史纲·纪元前三世纪》
材料三: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
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 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诸侯国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变革是什么?完成这一变革的政治家是谁?指出这一变革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列举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和汉朝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成就各一项。
【答案】(1)秦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变革: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政治家:秦始皇(或嬴政)。影响:巩固了大统一, 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隋朝:科举考试制度(答三省六部制也给分)。渐进式创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土地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根据材料二信息“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废除了分封制。“ 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说明皇帝制度已经产生,且依靠非血缘关系,因此指的是郡县制。秦始皇在位时期,确立了皇帝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政治制度是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在科技方面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故答案为:(1) 秦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变革: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政治家:秦始皇(或嬴政)。影响:巩固了大统一, 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 隋朝:科举考试制度(答三省六部制也给分)。渐进式创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难度略大。对材料的把握理解和把握要求较高。
21.(2017·浙江模拟)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材料一所示两件文物是历史上早期法制与民主政治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其中图1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什么经济措施,从而巩固了“一统”?
(3)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成功消除了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之后带来的不利后果?除此之外,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监察制度?
(4)综合三则材料,就“制度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古罗马;古希腊;《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2)有利于中央集权;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推恩令; 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4)制度的创立和创新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符合实际情况。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罗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十二铜表法》出自古罗马,图二陶片放逐法出自古希腊。《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以巩固统一。
(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推恩令措施成功消除了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之后带来的不利后果。除此之外,汉武帝采取了 刺史制度、司隶校尉来强化监察制度。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制度的创立和创新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符合实际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成就、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2020八上·新昌期中)人类文明在变革中探索前进,在变革中铸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该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定了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请写出其材料中对今天中国仍有影响的一项。
(2)“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哪一措施来维护这种民主制度?
(3)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改革的哪一内容?简述这场改革的作用。
(4)材料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国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答案】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⑵“该城邦”指的是哪一城邦?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为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哪一措施来维护这种民主制度? 雅典;陶片放逐法 ⑶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改革的哪一内容?简述这场改革的作用。 孝文帝(拓跋宏);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⑷材料反应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改革仿效了哪一国家?这之后日本成为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日本大化改新;中国(唐朝);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1)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雅典;陶片放逐法
(3)孝文帝(拓跋宏);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4)日本大化改新;中国(唐朝);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北方的民族融合;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今天我国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源于商鞅变法的建立县制。
(2)根据题意“ 城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可知,指的是古达雅典城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克里斯提尼实行桃片放逐法。
(3)根据“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可知,材料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宜改姓元氏”说明孝文帝改革姓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汉文化的传播。
(4)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指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是仿效中国当时唐朝,改革后的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上的改革,涉及商鞅变法、克里斯提尼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的大化改新,熟记相关内容,并且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3.(2020八上·新昌期中)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答案】(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是唐太宗提出的君民关系,材料二“武后”指的是武则天,材料三“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时期,沿袭并晚上了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
(2)材料一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是因为吸取了隋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正因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他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3)武则天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遗风。
(4)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5)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魏征;房谋杜断”指的是房玄龄、杜如晦。
(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统一,回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举制;隋炀帝。
(2)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 贞观遗风。
(4) 开元盛世。
(5)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 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有关历史,难度不大,以识记为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