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白板出示)(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三、师生实验过渡语: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们要通过几次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学会应用。(一)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一次“先学后教”请同学们边看课本P11-P13页“探究报告”之前,边观察实验,边思考:1.点燃蜡烛前,观察并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2.观察蜡烛燃着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几层?那层最明亮?哪层最暗?3.熄灭蜡烛时有什么现象发生。5分钟后,比谁能结合实例回答上述问题。(二)演示实验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点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实验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_______、状态_______、形状_______;用指甲掐一掐,有没有划痕_____,说明其硬度______,闻一闻气味_______。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蜡烛是否溶于水________,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_______,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相比是小还是大_____。实验2:点着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的生成了什么物质。实验3.熄灭后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二)出示小结过渡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呢?请看小结,1分钟背诵记忆。(教师巡视,督促每一名学生紧张高效背诵知识点)(三)教师提问过渡语:学习了新知识,能否做对检测题呢?请看检测题。1.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是()3.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4.如何证明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2)答案要点第1题:(1)小小难溶(2)a外焰(3)水珠水石灰水变浑浊第2题:A第3题: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2.拓展(1)“现象”和“结论”的区别现象是物质物质性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一般通过感官感知。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等。而结论是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果。如把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现象,由此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是结论。(2)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五、当堂训练教材第13页“探究报告”姓名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班级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探究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目的: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用品:仪器小刀火柴小烧杯药品蜡烛石灰水实验步骤现象分析结论:问题和建议:六、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