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分子和原子(1)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2.能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某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实验导入: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指一名学生回答,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便能用科学的化学观点来解释,本节课学习课题1分子和原子(1)(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白板出示)(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2.能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某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三、师生实验过渡语: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学会应用。第一次“先学后教”: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过渡语:分子是否在不断的运动呢?第一次“先学后教”边观察第49页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发生的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发生的现象?由此说明分子的性质?1.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台上学生演示实验,台下学生观察实验,回答问题。2.演示实验步骤:(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上台演示3.指名提问: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答案要点:(1)溶液不变色。说明了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2)溶液变红。说明了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3)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过渡语: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B中的氨水并没有和A中的酚酞溶液接触,A中的酚酞溶液怎么也会变红呢?指名提问: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答案要点: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由于不断的运动进入了烧杯A中,使酚酞变红。4.中考判断:(1)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第二次“先学后教”:看书,完成思考题。过渡语: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第二次“先学后教”请同学们边看课本P48---P49页,边观察实验,边思考:1.理解并熟记分子的性质。2.能举例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要求:3分钟后,比谁能根据演示实验正确回答并做对检测题。过渡语:下面自学开始!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全班,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自学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答案要点:第1题: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第2题: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湿衣服晾晒会变干。空气可以被压缩进入足球内。3.中考判断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三)课堂小结(四)教师提问1.下列事实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1)假定每个人每分钟可数100个分子,则1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昼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2)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变干。(3)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3)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4)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5)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要点第1题:(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追问:你能列举一些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说明分子很小吗?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举出实例,如:我们周围充满空气,空气含有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我们却都看不见;把冰糖放在水中,冰糖溶解了,却看不见冰糖分子。(多媒体显示)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这些都说明分子虽然很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追问: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该性质吗?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举出实例,如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能晾干、品红的扩散等师:你能解释刚才实验中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为什么变红吗?生: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去了。分子不仅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而且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多媒体显示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模拟图),这就是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分子间有间隔追问: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举出实例,如气体能够被压缩,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0mL等。分子间不仅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湿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多媒体显示:公路要被切成一块一块的,留些空隙。)第2题:学生回答。易错题(2)易搭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此题侧重点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应为:阳光下,温度较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五)拓展(1)学生小结知识点,教师白板公布,学生巩固记忆1分钟。(2)拓展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向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无色,说明了什么?(2)从A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将A、B烧杯按图示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形象发生?并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四、当堂训练(一)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完成堂清。(二)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作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三)发放当堂训练纸。当堂训练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四)学生练习(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五、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