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元素(1)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会对物质进行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描述。2.知道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例如: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那么,什么叫元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3元素(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白板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会对物质进行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描述。2.知道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三、先学后教(一)第一次“先学后教”:看书,完成思考题。过渡语:同学们怎样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先学后教细读P59-62“三”之前的内容,注意:1.什么叫元素?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4.元素符号表示哪些含义有哪些?要求: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过渡语:下面自学开始!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全班,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自学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答案要点:第1题: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上的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也论个数。第2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第3题:氧、硅、铝、铁,铝。第4题: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中考判断O表示一个氧元素()(二)课堂小结(三)教师提问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的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在下列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3.用“元素”、“原子”填空:(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2)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有1个碳????和2个氧?构成的。4.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HN2H3N答案要点:第1题:B若正确,追问为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由于初中没涉及同位素的,学生对元素的概念不太好理解,教师可举出实例。如钠和镁是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第2题: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水分子分解模拟动画。感知发生变化的是分子,不变的是原子和元素。第3题:元素元素原子原子原子是一个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量的意义。如:一个碳原子,一个铁原子;三个氧原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一种元素,四种元素,而不能说一个元素。第5题: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引导学生区分宏观与微观意义。若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微观的含义,没有宏观意义。引申:指出下列加点数字的含义2H23O22Mg2+3S2-4.拓展(1)学生小结知识点,教师白板公布,学生巩固记忆1分钟。(2)拓展题下列化学用语,通常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A.CaB.NC.2ND.He四、当堂训练(一)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完成堂清。(二)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作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三)发放当堂训练纸。当堂训练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2.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约有20亿之多”这里的“铁”是指()A.钢铁B.铁元素C.四氧化三铁D.三氧化二铁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四)学生练习(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五、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