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之人文地理选择题千题斩 10:人文地理真题100题(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高考地理之人文地理选择题千题斩 10:人文地理真题100题(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高考地理之人文地理选择题千题斩10
人文地理真题100题
(2021·北京高考真题)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2021·山东高考真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5.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2021·湖南高考真题)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山东高考真题)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9.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2021·天津高考真题)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10.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
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11.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2021·湖南高考真题)
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A.个人喜怒
B.人流量多少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
13.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降低摊位租金
③便于集中管理
④减少经营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
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2021·浙江高考真题)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
B.河流
C.集聚
D.市场
16.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
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2020·海南高考真题)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质和地貌
B.人口和经济
C.气象和水文
D.资源和文化
18.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

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
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
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
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江苏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人口素质
C.环境质量
D.交通方式
20.“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A.减轻自然灾害
B.提高环境容量
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20·全国高考真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2021·广东高考真题)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
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24.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5.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26.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考真题)
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28.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A.增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效益
29.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2020·全国高考真题)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31.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2.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2016·全国高考真题)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B.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34.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C.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2020·浙江高考真题)
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35.“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36.“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天津高考真题)
株洲作为铁路枢纽,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动力谷”,形成了“3+5+2”现代产业体系。完成下面小题。
37.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对株洲产业发展过程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起到决定性作用
B.各个产业间的生产都具有上下游关系
C.轻工业替代了轨道交通为主的重工业
D.由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向综合性发展
38.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
B.加强企业间交流,减少能源消耗
C.集中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D.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021·全国高考真题)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
39.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40.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
41.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2021·浙江高考真题)
目前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形成全球生产系统。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2.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主要得益于(

A.区域发展协调性减弱
B.地区间信息联系更加便捷
C.地区间人才流动减少
D.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增强
43.半导体产业分散布局有利于企业(

①推行清洁生产②避免无序竞争③提升技术水平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江苏高考真题)
《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我国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

A.采矿和制造业
B.金融和零售业
C.交通和能源
D.教育和医疗
45.影响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数量
B.区位和资源禀赋
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D.政策和文化传统
(2019·浙江高考真题)
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相继进入我国。下图为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6.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的特点是(

①空间差异扩大②从城市核心区向郊区迁移③大分散,小集中④从城市核心区向远郊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7.2016年,影响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地价②劳动力③集聚④市场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山东高考真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0年以前
木材、木柴、木炭等
1991~1997年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1998~2009年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2010年至今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48.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49.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2020·浙江高考真题)
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0.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1.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
D.改善城市交通
(2021·河北高考真题)
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下图示意2011、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53.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景区位置②村庄位置③交通线路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湖南高考真题)
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距离(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54.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55.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56.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河北高考真题)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7.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58.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2021·全国高考真题)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0.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61.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2020·浙江高考真题)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62.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
63.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2017·江苏高考真题)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为“1986~
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64.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6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019·江苏高考真题)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67.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岗位
(2019·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8.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A.建桥成本低
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
D.人口迁移频繁
69.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
B.200千米
C.500千米
D.2
000千米
(2014·全国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0.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71.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7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2015·全国高考真题)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3.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74.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75.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2018·北京高考真题)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6.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77.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78.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8·浙江高考真题)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9.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80.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2017·海南高考真题)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8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8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2019·全国高考真题)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4.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85.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015·全国高考真题)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6.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87.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88.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21·浙江高考真题)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9.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A.更加灵活和复杂
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
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90.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①减少政府投入
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
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浙江高考真题)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9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9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2017·浙江高考真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3.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94.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江苏高考真题)(多选)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5.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96.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2020·江苏高考真题)
(多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7.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98.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8·江苏高考真题)(多选)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100.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高考地理之人文地理选择题千题斩10
人文地理真题100题
(2021·北京高考真题)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答案】1.A
2.C
【解析】1.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
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没有矿产信息,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ABD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故C正确。
【点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2021·山东高考真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5.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答案】3.B
4.D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的相关知识。
3.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5.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常住人口的概念,并且能够注意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曲线的异同。
(2021·湖南高考真题)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D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6.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
7.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迁移人数变化和迁移累计人数变化的概念区别。
(2020·山东高考真题)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9.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8.C
9.D
【解析】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9.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2021·天津高考真题)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10.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
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11.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答案】10.D
11.A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由材料“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受政策支持的影响巨大;由材料“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人才集中关系密切,故D项正确;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市场和地价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由材料“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可知,该区域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故B项错误;东伦敦科技城多发展高新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原料充足关系较小,故C项错误。故选D。
11.本题主要考查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故A项正确;科技城的形成与资本涌入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使居住功能降低,故C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后,主要以“欧洲科技硅谷”功能为主,与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适宜布局城市;(4)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2)政治,军事,宗教;(3)旅游,科技等。
(2021·湖南高考真题)
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A.个人喜怒
B.人流量多少
C.照顾家庭
D.经营便利
13.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降低摊位租金
③便于集中管理
④减少经营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
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
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答案】12.D
13.B
14.C
【解析】12.夜市摊贩经营装备和商品往往较多,运输工具相对简单,因此为了经营便利性,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D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与人流量多少、个人喜怒无关,A、B不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也可以通过减少来回的时间而方便照顾家庭,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扩大经营的规模,提高夜市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服务范围,①正确;集聚的摊贩越多,占地越紧张,有可能会升高摊位租金,②错误;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方便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③正确;更多摊贩集中,增加竞争,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河大东门夜市经营时间比较早,河大东门夜市不可能靠近主干道,靠近主干道对交通造成影响,A错误;东苑夜市经营时间比较夜,如果是靠近居民区,会居民生活造成影响,B错误;鼓楼夜市经营时间从18时开始,24时结束,说明夜市经营能避开交通高峰,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管理严格,因此其位置应是城市中心区域,C正确;从图的经营作息时间,可以看出,鼓楼经营时间比较有序,而另外两个夜市经营时间无严格控制,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夜市经济,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夜市的经营时间进行判断,再结合材料的信息“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可以判断不同的夜市所在的位置。
(2021·浙江高考真题)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
B.河流
C.集聚
D.市场
16.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
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15.A
16.D
【解析】15.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正确,故选A。
16.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数字产业发展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错误。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错误。人口密度影响因素众多,C错误。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城市功能区布局及影响因素。解题时根据材料信息提示进行分析即可。
(2020·海南高考真题)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质和地貌
B.人口和经济
C.气象和水文
D.资源和文化
18.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

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
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
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
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7.D
18.A
【解析】17.稻城是香格里拉旅游的核心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藏文化是形成良好的吸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建设机场,提高通行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故答案选D。
18.川西多为高原高山及峡谷地形(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主要的民族的藏族,酥油茶、青稞酒、哈达为藏族特色。四季如春是昆明地区;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故答案选A。
(2020·江苏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人口素质
C.环境质量
D.交通方式
20.“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A.减轻自然灾害
B.提高环境容量
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19.D
20.C
【解析】19.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对。故选D。
20.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B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C对。故选C。
【点睛】本题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的基础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此题。
(2020·全国高考真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答案】21.B
22.A
23.D
【解析】21.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所以选B。
22.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所以选A。
23.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所以选D。
(2021·广东高考真题)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
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24.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5.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26.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4.C
25.C
26.B
【解析】24.读题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地区在棉花生长期均有着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C正确;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长江流域昼夜温差并不大,B错误;西北内陆的土壤并不肥沃,D错误;故选C。
25.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2021·全国高考真题)
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28.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A.增强竞争力
B.培育市场
C.提升服务水平
D.提高效益
29.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答案】27.D
28.B
29.C
【解析】27.新疆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故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看重新疆的无人机应用市场,D正确;新疆的交通、技术均无明显优势,A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策因素,该科技公司为拓展市场入驻新疆,是正常的经济活动,B错误。故选D。
28.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科技公司入驻新疆主要是为了拓展市场,由材料可知,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可见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培育市场,以推广产品,B正确;该公司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最终提高效益,AC是该科技公司为了销售产品而做的工作,不是目的,AC错误;提高效益是最终目的,D错误。故选B。
29.由材料可知,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成本,故能提高利润,C正确;无人机的使用能降低成本,可能会降低棉花价格,D错误;无人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不能直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故选C。
【点睛】新疆地区地广人稀,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对生产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公司来讲,新疆就是其主要的销售市场。
(2020·全国高考真题)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31.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2.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30.B
31.C
32.D
【解析】30.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31.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
32.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选D。
【点睛】“稻在田埂麦在沟”,种水稻,田埂一定要打好,不能漏水;种麦,田沟一定要理清,要排水好,麦子怕涝。
(2016·全国高考真题)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B.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34.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C.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答案】33.A
34.B
【解析】33.本题主要考查庄园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是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A选项正确;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不是前提条件,B、C、D选项错误。故选A。
34.本题主要考查与传统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结合材料和问题,现代茶庄园的品牌只有—个,即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A选项错误;该县的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升高。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1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解题时要注重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
(2020·浙江高考真题)
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35.“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36.“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5.A
36.B
【解析】35.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故选A。
36.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我国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西菜东调规模日趋扩大,其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量。
(2021·天津高考真题)
株洲作为铁路枢纽,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动力谷”,形成了“3+5+2”现代产业体系。完成下面小题。
37.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对株洲产业发展过程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起到决定性作用
B.各个产业间的生产都具有上下游关系
C.轻工业替代了轨道交通为主的重工业
D.由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向综合性发展
38.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
B.加强企业间交流,减少能源消耗
C.集中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D.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37.D
38.A
【解析】37.读图可知,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对初期城市形成的影响较大,对后期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A项错误;各个产业间的生产大多不具有上下游关系,B项错误;“中国动力谷”仍然有轨道交通产业,并未被轻工业替代,C项错误;该城市初期与中期主要是以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为主,后期向综合性发展,D项正确。故选D。
38.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A项正确;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与减少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降低劳动力成本关系较小,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集聚:优点: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021·全国高考真题)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
39.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40.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
41.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答案】39.B
40.D
41.B
【解析】39.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原材料并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厂主要是考虑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B正确;德国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规模大,比中国技术先进,C错误;中国确实比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但是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40.根据材料,“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说明丽水的生态环境更优良,相关配套产业更完善,D正确;相比成都、无锡,丽水地处山间小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氛围不浓厚,科研实力较弱,ABC错误。故选D。
41.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说明车间环境质量要保持洁净,净化成本高;而丽水山间小镇生态环境优良,降低了车间的净化成本,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利润,B正确;产品质量取决与生产技术本身,A错误;产品产量取决于生产规模,C错误;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取决于技术的提升,车间环境的好坏不影响废弃物的处理成本,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
1、宏观上工业选点,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原料、技术、交通、劳动力等因素。
2、微观上厂址选择,主要考虑环境,低价等因素。
(2021·浙江高考真题)
目前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形成全球生产系统。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2.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主要得益于(

A.区域发展协调性减弱
B.地区间信息联系更加便捷
C.地区间人才流动减少
D.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增强
43.半导体产业分散布局有利于企业(

①推行清洁生产②避免无序竞争③提升技术水平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2.B
43.D
【解析】42.电信通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诞生,大大促进了地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半导体产业布局可以呈现分散趋势,B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均不利于工业布局分散。故选B。
43.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的产生模式,产业分散布局与之无关,①错误;工业布局分散与避免无序竞争无关,②错误;工业布局分散,便于利用世界各地区位优势(如技术、价格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分散的主要目的和一般规律
(1)两大目的:工业分散有助于缓解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分散规律: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对产业转入地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大品牌力度。
(2020·江苏高考真题)
《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下图为“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我国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

A.采矿和制造业
B.金融和零售业
C.交通和能源
D.教育和医疗
45.影响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数量
B.区位和资源禀赋
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D.政策和文化传统
【答案】44.C
45.B
【解析】44.读图可知,我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主要有火电站、煤田、风力发电、公路设施、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等,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部门,故C对。故选C。
45.由上题可知,我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部门,能源项目的投资主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而交通及其他项目的投资则要依据当地不同的区位特点布局相应的投资项目,故B对。巴基斯坦经济落后,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恶劣,文化传统与中国差异大,这些都不是吸引中国对巴投资的因素。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低,也不能吸引中国对巴投资。政策优惠是主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A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在于要求考生要充分利用图文信息,熟练掌握教材基础内容,灵活调动运用。
(2019·浙江高考真题)
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相继进入我国。下图为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6.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的特点是(

①空间差异扩大②从城市核心区向郊区迁移③大分散,小集中④从城市核心区向远郊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7.2016年,影响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地价②劳动力③集聚④市场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6.D
4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布局,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掌握影响空间布局的因素,总体难度一般。
46.读图可知,外资研发中心分布空间逐渐从核心区向近郊和远郊扩散,空间差异变小,由原来集中分布在核心区与近郊,分布区域逐渐扩大,而并非是从核心区向郊区迁移,分布特点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从核心区向外围扩散,故选D。
47.研发中心对于劳动力需求不大,而市场是面向国际市场的,②④错。随着城市用地逐渐紧张,地价成为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小集中体现了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可以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①③对。故选A。
(2021·山东高考真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0年以前
木材、木柴、木炭等
1991~1997年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1998~2009年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2010年至今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48.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49.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答案】48.C
49.D
【解析】48.根据材料该村原来的收入来源由农业向观光旅游业进而转向休闲养老旅游服务,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增多,休闲养老旅游服务的需求增加,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C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政策因素,故A错误;该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所以交通条件对其产业转变的影响小,故B错误;该地能够发展休闲养老农家乐,与周边大城市相比其生态环境相对良好,但生态环境并非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49.根据材料该村提供休闲养老旅游服务,虽然能够吸引周围就业,但该区域仍为村庄,没有变为城镇,故A错误;根据材料该村提供的是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为城市老年人提供短期休闲旅游场所,并不能解决都市养老难题,故B错误;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进入该村,需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提升乡村的生活成本,同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休闲旅游,该村应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提升相关文化服务设施,外来老年人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所以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材料该村1990之前乃至1991年-1997年其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1998年之后发展观光旅游型农家乐,相比较农业而言,旅游业收入较高;2010年至今发展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主要是该村位于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休闲养老的市场需求增加,所以市场因素为该村产业转变的主导因素。休闲养老型村落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乡村文化特色吸引老年游客,所以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能够促进该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0·浙江高考真题)
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0.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1.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
D.改善城市交通
【答案】50.C
51.B
【解析】50.夜市地摊方便、实惠但规模小,主要消费者是城市普通居民,工薪阶层,从图中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和四地位置分析,可知甲位于郊外,乙为景区边缘,丙为居民区内,丁位于铁路沿线,甲、乙、丁远离居民区,不方便居民消费,顾客较少而导致经济效益差,ABD错误。丙地位于居民区内部,市场距离近,最适宜布局,C正确。故选C。
51.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年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而提出来发展的一种商业活动模式。疫情过后,部分劳动力待业,收入下降,通过地摊经济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B正确。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影响不大,摆地摊占用交通道路还会对城市交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ACD错误。故选B。
(2021·河北高考真题)
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下图示意2011、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53.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景区位置②村庄位置③交通线路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2.D
53.A
【解析】52.读图可知,2011年农家乐在空间分布上呈小团块状,并非点状或面状,至2017年农家乐在空间分布上呈面状,AC错;2011年农家乐分散分布在三个小团快区域,而2017年农家乐分布范围更广,农家乐呈面状集中分布且面积扩大,其集聚程度在增强,D正确,B错。故选D。
53.根据题意“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可知,农家乐集中分布区集中在景区附近,受景区影响,带来充足的客源,故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与景区位置有关,①正确;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广,但主要沿道路两侧分布,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交通线路,与村庄位置关系不大,②错,③正确;图示信息无法反映村庄规模大小,④错。故选A。
【点睛】本题组的解答要抓住图中农家乐集中分布区与道路、村庄之间的关系,仔细分析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变化特点。
(2021·湖南高考真题)
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距离(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54.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55.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56.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54.D
55.A
56.D
【解析】54.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站附近,有可能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不是地铁线附近,因此这不是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的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D。
55.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外,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6.“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加上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可以影响住宅价格高低,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它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的判断,主要看房价的变化,一般来说,距离地铁线越远,房价越低,因此房价变低的范围就是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
(2021·河北高考真题)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7.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58.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答案】57.C
58.B
【解析】57.节点度是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来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读图,1995?2015年,虽然部分欧洲一级枢纽节点变为二级枢纽节点,但只能表明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该二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小于一级枢纽节点,但并不能反映该年(如2005年或2015年)的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较1995年减少,A错;欧洲枢纽节点间多为二级轴线,其联系强度并未减弱,B错;中国支线节点的数量增加,表明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C正确;图示只反映了三年的相关数据,无法反映自1995?2015这20年间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D错。故选C。
58.读图,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枢纽节点位于两个二级枢纽节点中间,两个二级枢纽节点分别分布于一级枢纽节点的南北两侧,且一级枢纽节点的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大于二级枢纽节点,结合选项各港口的规模以及空间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上海港的港口吞吐量大,航线数量多,为一节枢纽节点,天津港、宁波港为二级枢纽节点,且分别分布于上海港的北侧和南侧,B正确;宁波港、深圳港均位于上海港的南侧,A错;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彼此空间距离近,难以形成图示等级有序的节点空间联系和分布(如有众多支流节点与二级枢纽节点联系,两个二级枢纽节点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组难度大,需要抓住图中一级枢纽节点、二级枢纽节点以及轴线的变化,同时要注意2015年我国两个二级节点与一级节点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
(2021·全国高考真题)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0.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61.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答案】59.A
60.C
61.C
【解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发展和影响港口建设的条件
59.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影响范围更大,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不再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③错误。海港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设备水平没有较大影响,④错误,故选择A项。
60.陆港对交通状况没影响,A错误。报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决定的,B错误。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陆港远近与污染无关,D错误。
61.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服务外包,高科技、前瞻性产业时效性强,需要更跨快速便捷的交通,ABD错误。
【点睛】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促进区域间经济协作,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促进区域间社会的分工,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产业、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对社会的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防等。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节约运输时间;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区域间交通运输压力。
(2020·浙江高考真题)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62.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
63.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62.A
63.D
【解析】62.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A正确。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BCD错误。故选A。
63.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合作,A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可以缩短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B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人口、产业扩散,C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D正确。故选D。
【点睛】交通线修建的意义:缩短时空距离;缓解交通压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2017·江苏高考真题)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为“1986~
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64.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6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答案】64.D
65.B
【解析】64.新理念指的是低碳环保,从图中看2011年自行车出行占比开始上升,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开始下降,公共交通占比上升加快,说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排除ACD选项;从图中看市民出行方式变化指的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占比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减少,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B正确。故选B。
(2019·江苏高考真题)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运输时效高
B.单次运量大
C.单位运价低
D.绕行路程远
67.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完善交通网络
B.做强能源产业
C.改善环境质量
D.增加就业岗位
【答案】66.A
67.D
【解析】考察交通运输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的意义。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66.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67.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因此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正确答案选D,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并非只是货运班列次数增多,A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是促进了能源产业做大做强,B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跟改善环境质量无任何关系,
C错误。
【点睛】铁路运量大,运速快,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海运运量大,但是运速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2019·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8.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A.建桥成本低
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
D.人口迁移频繁
69.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
B.200千米
C.500千米
D.2
000千米
【答案】68.C
69.B
【解析】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和比例尺的计算。第1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进行定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第2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
68.从图中看,该地位于珠海,水域广阔,跨度大,建桥成本较高,A不对;该地水域广阔,河流径流量大,与海洋相连,水运条件较好,B不对;该地区经济发达,两岸经济交流频繁,交通需求量大,建桥可以缩短交通时间,C对;人口迁移一般指较大尺度的、较长时间的人口流动,说两岸的人口迁移频繁不合适,D不对。故选C。
69.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3°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故答案为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证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
(2014·全国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0.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71.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7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70.D
71.B
72.B
【解析】试题分析:
70.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C错。
71.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
72.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2015·全国高考真题)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3.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74.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75.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
【答案】73.A
74.D
75.C
【解析】考查经纬网估算距离。
73.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处,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该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在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也是由欧洲飞往北美地区航线上,在飞近北美大陆时第一个的补给点。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最繁忙的机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4.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飞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油可满足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5.该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约6个纬度。因此该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为56°N,最低约为44°N,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2018·北京高考真题)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6.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77.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78.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6.C
77.D
78.B
【解析】76.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的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短于拉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B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77.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B错误;图示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自然景观以高寒草甸为主,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故选D。
78.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图示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川藏铁路的修建可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和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有重要意义。
(2018·浙江高考真题)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9.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80.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答案】79.D
80.C
【解析】79.从兰州到重庆,自然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D。
80.“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A错;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B错;采用桥梁或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C对;铁路北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点睛】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规律: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成因: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不同。
(2017·海南高考真题)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8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8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
【答案】81.D
82.D
83.A
【解析】81.工程西段海域是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的海上通道,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海上交通,D对。修隧道增加建设成本,A错。大桥能够增加景观资源、对海洋生物影响小,修隧道主要目的不是保护景观、海洋生物,B、C错。
8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D对。新建人工岛对提高通行速度没有影响,A错。新建人工岛,增加了施工难度,B错。新建人工岛会影响原来的水流畅通情况,不是有利于保持水流畅通,C错。
83.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的差异,有利于经济互补,A对。交通规则的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社会福利的差异不利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B、C、D错。
(2019·全国高考真题)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4.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85.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84.B
85.C
【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84.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85.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点睛】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2015·全国高考真题)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6.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87.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88.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86.D
87.D
88.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86.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增加建筑物,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答案A、B、C错误,故答案选D。
87.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选D。
88.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墉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
(2021·浙江高考真题)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9.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A.更加灵活和复杂
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
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90.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①减少政府投入
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
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9.A
90.C
【解析】89.结合材料可知,战略新兴产业包含多种工业门类,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灵活和复杂,A正确。战略新兴产业对于运输时效性的要求不紧迫,交通运输的作用并不凸显,B错误。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小,C错误。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品并非完全面向大众消费者,故无需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9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政策支持,而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进而拉动出口增长。综上所述,①②错误,即ABD错误;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
(2021·浙江高考真题)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9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9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答案】91.B
92.A
【解析】91.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
92.结合上题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人口金字塔图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等。其判读技巧如下:
(2017·浙江高考真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3.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94.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3.C
94.B
【解析】93.扩大粮食进口规模,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没有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境,A、B错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缓解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C正确;农村劳动力外流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差异的必然结果,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则会对城市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D错误。故本题选C。
94.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城市公共服务压力,①④正确;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主要为非劳动力,这些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②错误;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与迁入的未成年人和老人关系不大,③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④,故本题选B。
【点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基础设施压力大等。
(2020·江苏高考真题)(多选)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5.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96.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答案】95.AC
96.CD
【解析】95.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故选AC。
96.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C正确。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正确。故选CD。
(2020·江苏高考真题)
(多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7.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98.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97.BD
98.BC
【解析】97.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C错误。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D正确。故选BD。
98.桑下种薯,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A错误。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正确。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C正确。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误。故选BC。
【点睛】广西发展桑蚕业的优势条件为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桑树,发展桑蚕业;东临广东,背靠西南地区,南部与海洋相连,便于产品的运输出口,东南亚市场广阔,可以扩大外贸市场。
(2018·江苏高考真题)(多选)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9.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100.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99.AB
100.BC
【解析】9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10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