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熟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相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熟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相关史实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第25页到28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4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1.铜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作用是什么?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铸造?列举2个著名的青铜器代表。3.什么是甲骨文,最先发现的人物是谁?出土地在哪里?4.列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二)思考并能解释1—4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5题,准备口答。5.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影响和价值?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二)检测。过渡语:第1—4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5题。1、过渡语: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影响和价值呢?能够正确回答第5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第5课当堂检测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1.就出现了铜器。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作用: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是,,、。采用铸造。青铜器代表:,。3.甲骨文造字方法中最原始和最先进的是______和__________。4.甲骨文在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有什么样地位?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影响和价值?影响和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铭文B.金文C.甲骨文D.刻画符号7.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介绍材料上发现有很多青铜器珍品出自商周时期。下列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B.工匠准确掌握了铜、锡、铁的比例C.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D.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著名的代表8.甲骨文名称的由来主要是因为()A.书写材料B.出土地点C.首次发现者的名字D.造字特点3.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准备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会出现的错误:(1)选择题第7题:B选项应改成掌握铜、锡、铅的比例。(二)拓展。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5课。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