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第38页到42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2.3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1.填空题派别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后期孟子战国荀子战国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后期庄子战国墨家墨子战国法家韩非战国末期2.说出孔子学说的影响?3.什么是百家争鸣?有何影响?(二)思考并能解释1—3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4题,准备口答。4.第42页课后活动:说出下列孔子的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二)检测。过渡语:第1、2、3题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第1题答案要点:派别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作主要思想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后期《道德经》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庄子战国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只有,要爆出独立的人格。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后期《论语》思想方面: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孟子战国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荀子战国实行“礼治”墨家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法家韩非战国末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4题。过渡语:孔子的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具体有什么?能正确回答第4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书面检测。(1)给学生发检测试题第8课当堂检测姓名:班级: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派别代表人物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后期孟子战国荀子战国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后期庄子战国墨家墨子战国法家韩非战国末期2.孔子学说的影响:3.百家争鸣定义:百家争鸣影响:4.“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发展了“仁”与“礼”的思想家分别是()A.孟子,荀子B.荀子,孟子C.孟子,韩非D.庄子,荀子5.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则被称为“亚圣”。下列属于孔孟二人的相似观点的是()A.反对非正义战争B.统治者要善待百姓C.主张以德治国D.提倡节俭6.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是()A.韩非B.老子C.墨子D.孔子3.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准备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会出现的错误:(1)选择题第4题: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治”。(二)拓展。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些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8课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