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1、知道秦灭六国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知道秦灭六国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第44页到48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4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1.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3.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五方面回答)4.请说出秦朝长城东西两至、疆域四至(能识图)(二)思考并能解释1—4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5题,准备口答。5.思考第49页课后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二)检测。过渡语:第1—4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关键词解释: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铜钱)和度量衡;文化方面:文字(小篆);军事:(1)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2)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5题。1.提问第5题。过渡语: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那么。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能回答第5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的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第9课当堂检测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1.年,建立秦朝,定都。意义:。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总揽,②中央:设、、、分管、、和,最终决断权由掌握。③地方:,意义:。3.长城:西起,东到;秦的疆域:东至,西到,北至,南达.4.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及民族关系交通二、选择5.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该制度下,中央直接管辖地方B.始创于秦始皇时期C.秦朝在全国设40多郡,其长官为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免D.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中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政权机构来管理政务。其中,掌管监察事务,能够监察官员行为的是()A.郡守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3.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准备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会出现的错误:(1)选择题第5题: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二)拓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虽然短暂,但是秦始皇确定的制度和许多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9课。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