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建立的史实,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2、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及危害。3、知道黄巾起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措施,使汉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建立的史实,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2、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及危害。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第63页到66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3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1.西汉政权灭亡的标志;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东汉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促使什么局面的出现?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二)思考并能解释1—3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4题,准备口答。4.思考: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影响。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二)检测。过渡语:第1—3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关键词解释:3.表现: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4题。过渡语: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的通知,农民起义爆发。能准确回答第4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①时间:184年;②领导人:张角;③特点: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④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第13课检测题姓名:班级:1.年,建立,标志着西汉灭亡。,称帝,定都,史称东汉,刘秀即。2.汉刘秀巩固统治的措施:①②③;这些措施促使局面的出现。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它造成的影响:4.黄巾起义:①时间:;②领导人:;③特点:;④影响: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6.公元9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新朝最后的结局是()A.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B.被刘邦、项羽起义推翻C.被农民起义推翻D.被豪强地主推翻7.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3.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准备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会出现的错误:(1)选择题第5题:本题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最黑暗的突出表现”(2)选择题第7题:关键词“光武中兴”(二)拓展。东汉初年,经过光武帝的一系列恢复发展措施,东汉王朝再次出现了治世局面。六、当堂训练同学们做《基础训练》必做题:选做题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