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器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掌握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2、掌握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的主要成就。3、初步了解中医学的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了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交通纽带-丝绸之路。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器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掌握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2、掌握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的主要成就。3、初步了解中医学的成就。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第72页到78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5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1.总结文字载体的演变过程,书写在简帛上有什么缺点?2.改进造纸术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所有材料是什么以及有什么优点?造纸术的意义是什么?3.列举东汉末年的两位医学代表以及他们的成就?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这部作品记叙了哪一时期的历史?5.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是什么?分为哪两个宗派?分别由谁创立?(二)思考并能解释1—5题中的关键词语,思考第6题,准备口答。6.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是怎样传入我国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二)检测。过渡语:第1—5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关键词解释:文字载体的演变过程:原始社会——陶器(文字刻画);商周——甲骨、青铜器;东周——简帛;秦汉——简帛。)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6题。过渡语: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哪里?又是怎样传入我国的呢?能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西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并逐步传播开来。(白马寺)2.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试题第15课检测题姓名:班级:1.已生产纸,东汉改进造纸术。优点:。2.东汉末年的:被尊称为,著有,成为。提倡3.东汉末年的,发明,创造,善。4.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到时约3000年的史事。作者是5.道教:兴起于民间。道教宗派和。6.佛教:传入我国,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并逐步传播开来。(白马寺)7.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在哪一时期已经生产纸()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8.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这是因为他()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B.发明了“麻沸散”C.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D.被后世称为“医圣”9.下列有关道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东汉末年B.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皇帝和老子C.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兴起于西域D.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上相似3.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准备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会出现的错误:(1)选择题第7题:本题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纸的生产”(2)选择题第9题:关键词“不正确”(二)拓展。两汉的科技文化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璀璨夺目的。其中,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就是在西汉发明的。六、当堂训练同学们做《基础训练》必做题:选做题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