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
2、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现象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了东晋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
2、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现象及意义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93页到96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一)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2.3.4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1.说出淝水之战交战的时间、双方、结果、影响以及有关的成语?
2.说出北魏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4.何时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有何影响?
(二)思考并能解释1—4题的关键词语,思考第5题,准备回答。
5.思考:第96页课后活动第2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第1—4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关键词解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6题思考题。
过渡语: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推行汉化的措施,其中将鲜卑姓改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能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2.书面检测。
给学生发检测试题
第19课检测题
姓名:
班级:
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成语
①时间

②交战双方:

③结果:
④影响:
⑤成语:
2.
建立北魏,
年,北魏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作用:
,内迁各族由
开始转变为

转变为
);
,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7.下列关于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朝政权统治者仍沿用本民族的统治方式
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C.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
D.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2)学生练习,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准备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
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
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1)选择题第5题:本题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主要原因”
(2)选择题第7题:“错误的是”。
(二)拓展。
北魏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六、当堂训练
同学们做《基础训练》必做题:
选做题
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