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讲学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讲学稿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两课时)
第一课时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时间与历史人物,知道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原因,理解它们对当代世界面貌的影响。
3.情感与态度: 认识科技的发展能造福于人类,如果用于战争,会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与影响。
【难点】比较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的差异;理解科技对人类的双重影响。
三、课前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知识,完成课前填空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战的双方是 对 。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 _______。
(4)运用于一战中的先进战斗机器有 。
(5)最能体现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暴行的场所是 。
(6)二战的性质是 。
(7)二战中被称为一个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联合国的宗旨是 。
2.知识拓展: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直接导火线。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塞尔维亚的秘密民族主义组织——民卫社和黑手党,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塞当局曾致函奥匈政府,劝其取消这次演习,但未被接受。
5月,黑手党7名成员分头潜入萨拉热窝,为暗杀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6月28日上午10时,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敞篷汽车,进萨拉热窝市区巡视。在他们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乘车上街,招摇过市时,汽车途经一拐角处,19岁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了斐迪南夫妇。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地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一种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起源于意大利独裁者的法西斯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四、课堂助学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历时
爆发原因
性 质
战争导火线
战争发起国
交战双方
重要战役
参战国家数量
卷入人口
死伤人员
结 果
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五、当堂检测
(一)课堂练习(A)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
A德国突袭波兰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同盟形成 D三国协约形成
2.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3.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 )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三个法西斯国家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意、德、日 C日、德、意 D意、日、德
6.你认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
A美国的参战 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浴血奋战
7.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
①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共同的敌人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合作
③世界各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课堂练习(B)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现罗马帝国昔日的荣耀。
材料二: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得日本仔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材料三:德国希特勒:如今,不能靠强烈的抗议,而是靠一把巨大的剑,使被蹂躏的地区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国的怀抱。
(1)上述材料表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何共同之处?
(2)三国迫切实施该对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六、学习反思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开始的国家、特点、实质
2、了解本次经济危机的表现
3、掌握为解决经济危机,不同国家的不同方式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本1929—1922年经济危机开始的国家、特点、实质
2、掌握为解决经济危机,不同国家的不同方式
三、课前预习导学:
1、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经济危机开始的国家是 ,持续的时间是 (P91,第二段)
2、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有 、 、
(P91,第二段)
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P91,第三段)
4、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发生在 (时间)的 (国家)(P92,第一段)
5、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自私自利的政策: 、
,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 (P92,第一段)
6、为了应付经济危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比如 、
的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而 则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P92,第二段)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书本P91下思考:
母女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活动三】:分析书本P92图7—12:
在经济危机中,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的复仇心理,利用了人们摆脱危机的急迫心情,利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政府的不满,并许下了种种动人的欺骗性诺言,成功地骗取了绝大多数德国人的信任,夺取了德国政权,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五、课堂练习(A):
1、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顽症,会周期性发作
B、 经济危机会引起社会危机,如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企业破产、社会动荡甚至战争
C、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所有国家无一幸免
D、 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时还会发生经济危机
2、由于经济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英、法、美 B、法、德、意 C、德、意、日 D、日、美、苏
3、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 )
A、企业老板 B、普通百姓 C、银行家 D、资产阶级政府
4、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其根本目的是( )
A、避免产品积压 B、确保产品质量 C、保持产品价格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B、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
C、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D、经济危机中受害最严重的是人民群众
课堂练习(B):
6、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46%,英28%,德40%,法16%,日8%。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
在这场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两个?
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名采取了什么措施?
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2、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
4、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
5、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
2、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导学:
1、背景: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愿望,宣布继续战争,人民革命情绪再度高涨。
2、方针:1917年4月,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过渡。
3、领导人: 讨论: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
4、经过:1917年秋冬,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______日晚,列宁来到总指挥部,亲自领导武装起义。_______ (时间), 号巡洋舰发出进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呐喊着冲向 。深夜, 被攻克,临时政府被推翻,革命胜利了。
5、性质:
6、结果:

7、十月革命后,俄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试分析: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活动二】:比较俄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的不同点。
名称 1917.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1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五、课堂练习: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________革命。过去的一切革命的结果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消灭__________制度,消灭_____阶级。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_______,为__________ 指出了光明的道路,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思考: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会不会发生十月革命?
3、苏联是怎样建立的?
4、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你知道除了苏联和中国外,世界上还有那些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你知道当今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吗?
补充: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俄国来说,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它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六、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耳其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原因及“西亚病夫”的崛起过程
2、利用资料,把握凯末尔在土耳其崛起中的历史作用,说明历史人物在顺应历史潮流时将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正确认识改革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
2、凯末尔改革的原因
三、课前预习导学:
预习资料:
1.1922年前的土耳其简介:
(1)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2)20世纪初,土耳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
2、凯末尔革命的深远原因固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导致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在1914年8月2日,同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条约,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土耳其的30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大战结束后,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1919年5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土耳其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到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列强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到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从一个封建神权国家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堂练习(A):
1、土耳其为什么会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沦为“西亚病夫”?它与清帝国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
2、土耳其人民是在谁的领导下,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取得民族独立和自由的?
3、土耳其国民军在反对协约国支持的希腊进犯的战争中,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4、凯末尔认为如何才能摆脱土耳其”西亚病夫“的称呼,使土耳其走上富强之路?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5、凯末尔革命后,土耳其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练习(B):
列举凯末尔的主要业绩(至少三项)
六、教学反思:
课外延伸:
1922年前的土耳其简介:
(1)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2)20世纪初,土耳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3)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目的、措施、特点及作用
2、学会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目的、措施、特点及作用
2、学会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三、课前预习导学: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的总统是 ,他领导的政府认为,最好的经济是 ,最好的政府是 ,此政策无法扭转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引起美国人民的不满(P96正文、小字)
2、1932年, 以 为竞选纲领,当选美国总统, (时间)就任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P97第二段)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有:
(1)、政府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 和 ;承认工人有权
(P97第三段)
(2)、以工代赈,即政府以 的方法,由国家承建许多 ,招募 , 就是这一新政的典范(P97第四段)
(3)建立 (P98第一段)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1、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活动二】:我们可以从罗斯福新政获得的借鉴有哪些?
五、课堂练习(A):
1.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凯恩斯主义
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 )
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3.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B.核心内容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D.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建立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 )
A.减少失业队伍,刺激生产和消费 B.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环境
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 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
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作用有( )
①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 ②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③使美国永远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④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课堂练习(B):
材料一 :“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纳税能力则已经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材料二: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英法全球性金融危机
问题一:材料一说明了美国的什么问题?
问题二:罗斯福总统后来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三: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我们可以从罗斯福新政中获得哪些借鉴?
六、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2、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课前预习导学: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
2、你知道哪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请说说他们的主要贡献。
3、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是什么
4、五四运动
导火线:
走在革命最前列,起先锋作用的哪些人?
五四运动的经过:
学生罢课:
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学生均展开罢课,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请你设计当时学生运动的口号:
学生的被逮捕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各阶层人民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
工人罢工(书本P101图7—30);商人罢市(P101图7—31)
5、五四运动的结果: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4、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者 反对的对象 性质 斗争的形式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活动二】:展示对联:
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A):
1、1915年,________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和“______”的口号。
2、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是__________。
3、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4、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 )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收回青岛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6、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北洋政府同意了在巴黎和会上无理要求。
B、五四运动中,农民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堂练习(B):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
“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1)、根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对联说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一阶层人民的支持?(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
(4)、五四精神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6分)
六、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
2、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课前预习导学: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
2、你知道哪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请说说他们的主要贡献。
3、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是什么
4、五四运动
导火线:
走在革命最前列,起先锋作用的哪些人?
五四运动的经过:
学生罢课:
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学生均展开罢课,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请你设计当时学生运动的口号:
学生的被逮捕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各阶层人民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
工人罢工(书本P101图7—30);商人罢市(P101图7—31)
5、五四运动的结果:
四、新课教学(合作探究展示:)
【活动一】:4、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者 反对的对象 性质 斗争的形式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活动二】:展示对联:
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A):
1、1915年,________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和“______”的口号。
2、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是__________。
3、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4、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 )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收回青岛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6、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北洋政府同意了在巴黎和会上无理要求。
B、五四运动中,农民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堂练习(B):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
“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1)、根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对联说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一阶层人民的支持?(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
(4)、五四精神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6分)
六、教学反思:
24
25
26
27
28
29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30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