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背二 常考概念和原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背二 常考概念和原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背二 常考概念和原理
1.物质的分类
物质
注意:(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2)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是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
2.基本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概念
表达式
特点
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
多变一
2H2+O22H2OCaO+H2O===Ca(OH)2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C→A+B+…
一变多
2KMnO4K2MnO4+MnO2

O2↑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B+AC
单换单
Fe+CuSO4===FeSO4+Cu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
两交换,价不变
NaOH+HCl===NaCl+H2O
注意:(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有酸酸必溶,无酸两相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均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变化
六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记忆方法
①分段记忆: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②谐音记忆:嫁给那美女,心铁惜钱轻,统共一百金。
(2)规律
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应用
①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②判断、设计实验验证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
5.化肥
种类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判断
只含营养元素(N、P、K)中的N
只含营养元素(N、P、K)中的P
只含营养元素(N、P、K)中的K
含营养元素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主要功效
壮叶:促进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壮果: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壮茎:增强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同时供给几种养分
缺乏症
叶片发黄,枝叶细小
植株矮小,果实发育不良,产量低
茎秆细小,易倒伏

注意:在施用氮肥时,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逸散,会降低肥效。
6.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
①清除可燃物——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7.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1)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水果、蔬菜等。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豆类、牛奶、蛋清等。
糖类:主要来源于面食、米饭、马铃薯、甘蔗、甜菜等。
油脂:主要来源于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动物脂肪等。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元素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3)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①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汞、铅、镉、砷等。
②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氧化碳、黄曲霉毒素、亚硝酸钠、甲醛、瘦肉精、苏丹红等。
8.化学与材料
材料
注意:“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有:(1)减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一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9.化学与环境
(1)水污染与防治
水污染源
水污染防治措施
(2)空气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低碳生活与温室效应
①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可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即节能、减少污染物。
②温室效应
产生原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森林不断减少。
危害: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
缓解措施:控制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增强吸收——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