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基础与运用1.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悬置B.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C.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悬置 规定D.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悬置 规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3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正在研究 有关信息披露媒体条件的规则。 (2)很多医护人员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此时此刻,这句话具有 人心的力量。 (3)受疫情影响,韩国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将再 两周开学。 A.制定 震撼 推迟B.制定振奋推迟C.制订震撼延迟D.制订振奋延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 (2)和朋友闲聊到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西洋剑时,李小龙 :“原来,中国剑术最有效、最具破坏性的技巧可能就是‘截击’!” (3)如果你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抑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 ,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A.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B.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C.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D.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4.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典雅用语,而俗语多是来自口语的俚俗用语,尽管雅俗有别,但有时候却能表达极为相近的意思。请根据所给的成语或俗语写出近义的俗语或成语。(1)成语:痴心妄想 近义俗语: (2)成语:瞻前顾后 近义俗语: (3)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近义成语: (4)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近义成语: 5.解释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 今义:泛指大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6.请替换加点的词,增强语句的生动性。(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肆意地刮着,好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们脸上。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好像一只只小精灵来到( )人间。(2)初中那些零零散散的画面,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飘然的,飞向那一片属于( )它们的蔚蓝色的天空。(3)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 )了屋里。(4)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啼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 )到高三的门前。7.以前有种《魔鬼辞典》,是对词语的“另类”诠释。现实日新月异,语言也日益更新。成语“新解”便是如此。杯水车薪:指有些人的工作,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能够买一辆车的工资。度日如年:指公务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请谈谈你对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8.“熟语”指固定结构的短语,如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这些熟语中有的隐含文坛掌故或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的蕴含理趣,折射出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分别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人们常说, ,我们若能预先作准备,那将会避免很多麻烦。但是现在有些人做事没有计划,到最后,往往是 ,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倖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字述之”中的“字”即“表字”,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B.“御史”,历史上,其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的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御史”。C.“出”,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D.“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遭灾等情况,常常会颁布赦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送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7-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基础与运用1.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悬置B.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C.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悬置 规定D.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悬置 规定答案B解析支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制约:限制约束。甲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左右:支配,操纵。控制:掌握住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规定: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悬置:在宇宙空间里把一个概念或者事物不与任何其他事物概念思想等相联系,让它真正地独立存在,然后再来分析研究。“悬置”与其他词意义差别较大,可以其为突破口。由“悬置”的意义来看,最值得独立出来分析研究的,显然是“人们的终极关怀”,故排除C、D两项。“支配”与“制约”,前者控制的意味较重,而“思维”是相对自由的,顶多被“制约”,很难被“支配”,排除A项。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3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正在研究 有关信息披露媒体条件的规则。 (2)很多医护人员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此时此刻,这句话具有 人心的力量。 (3)受疫情影响,韩国全国幼儿园和中小学将再 两周开学。 A.制定 震撼 推迟B.制定振奋推迟C.制订震撼延迟D.制订振奋延迟答案B解析“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第(1)句中的宾语是“规则”应用“制定”。“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第(2)句中与“人心”搭配,用“振奋”较好。“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推迟”后面一般有具体的时间。第(3)句中,有“两周”,言外之意是两周后有可能开学,所以应用“推迟”。故选B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 (2)和朋友闲聊到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西洋剑时,李小龙 :“原来,中国剑术最有效、最具破坏性的技巧可能就是‘截击’!” (3)如果你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抑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 ,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A.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B.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C.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D.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答案B解析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开通了。恍然大悟:也作“豁然大悟”,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原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1)她明白的是丈夫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件事,而非什么道理,故选“恍然大悟”。(2)是说李小龙受到武术上的启发,故选“茅塞顿开”。(3)由“有时情绪烦躁……”和“怡然自得”可知,应选“豁然开朗”。4.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典雅用语,而俗语多是来自口语的俚俗用语,尽管雅俗有别,但有时候却能表达极为相近的意思。请根据所给的成语或俗语写出近义的俗语或成语。(1)成语:痴心妄想 近义俗语: (2)成语:瞻前顾后 近义俗语: (3)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近义成语: (4)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近义成语: 参考答案(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2)前怕狼后怕虎 (3)因小失大 (4)各持己见解析(1)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2)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3)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又喻很难观点一致。各持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见解。5.解释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 今义:泛指大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参考答案(1)长江、黄河 (2)爪子、牙齿 (3)指所思慕的人6.请替换加点的词,增强语句的生动性。(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肆意地刮着,好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们脸上。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好像一只只小精灵来到( )人间。(2)初中那些零零散散的画面,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飘然的,飞向那一片属于( )它们的蔚蓝色的天空。(3)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 )了屋里。(4)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啼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 )到高三的门前。参考答案(1)降临 (2)迎接 (3)溜进 (4)甩7.以前有种《魔鬼辞典》,是对词语的“另类”诠释。现实日新月异,语言也日益更新。成语“新解”便是如此。杯水车薪:指有些人的工作,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能够买一辆车的工资。度日如年:指公务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请谈谈你对成语“新解”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类新解讽刺的都是丑恶的社会现象,且语言幽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观点二:这种现象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给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言之成理即可)8.“熟语”指固定结构的短语,如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这些熟语中有的隐含文坛掌故或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的蕴含理趣,折射出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分别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人们常说, ,我们若能预先作准备,那将会避免很多麻烦。但是现在有些人做事没有计划,到最后,往往是 ,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参考答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未雨绸缪”) 临时抱佛脚(或“病急乱投医”)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倖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答案B解析“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故事”,旧例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若此”修饰前面“侮慢”,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先前的史籍说,御史台有尊严,天子才有尊严。旧时制度规定,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如今这两个太监如此轻侮怠慢,请将他们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字述之”中的“字”即“表字”,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B.“御史”,历史上,其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的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御史”。C.“出”,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D.“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遭灾等情况,常常会颁布赦令。答案C解析A项,“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错误,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礼貌的表现。B项,“一直”错,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D项,“所有的犯人”说法错误,谋反、欺君,都不在赦免之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送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答案D解析D项,“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说法错误,原文为“赐其家钱二十万”。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参考答案(1)晏殊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是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2)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我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没有接受。解析(1)“以”,动词,用;“折”,使动用法,打断,使……折断;“辅弼”,宰相,辅弼大臣,辅佐君王的人;“法”,效法;“而”,连词,表转折;“亡”,同“无”,没有。(2)“季”,指最小的;“白”,对……说,告诉;“奈何”,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是”,代词,这件事;“累”,连累,指损害;“卒”,最终;“拒”,拒绝;“不纳”,没有接受。参考译文曹修古,字述之,是建州建安人。进士出身,屡经升迁为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因他有卓越的才能而举荐他,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兼任监察御史。他上书奏说了四条建议,叫作贯彻法令、审查旧制、爱惜财物、分辨忠奸,言辞十分恳切。又上奏说:“唐代贞观年间,曾经下诏令,规定退休官员朝班位置在本品现职官员的上列,目的是想使官员知羞耻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已经衰弱,对官事没有什么补益。请下诏给有关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年龄达到七十的,自己上书提出申请,朝廷特别予以升官退休,仍遵从贞观旧制,即便德高望重和功勋卓著的官员,自当依照惯例退休。”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曹修古曾经同三院御史一行十二人上早朝,快要到达朝堂的时候,有两个太监骑马不肯回避,有人呵斥他们停止,反而被他们二人责骂。曹修古上奏说:“先前的史籍说,御史台有尊严,天子才有尊严。旧时制度规定,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如今这两个太监如此轻侮怠慢,请将他们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皇上听说此事,立即下令笞打那二人。晏殊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是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即就被罢黜官职。请依照典法对晏殊予以惩治,来平息舆论。”皇宫中用翡翠鸟羽毛作为衣服的装饰,皇上下诏让到南越地区去购买。曹修古认为这种做法是伤害生命,而且宋真宗时期曾经禁止采集狨毛,旧例尚未久远。于是皇上就下令停办此事。当时特别崇尚修建塔寺,朝廷商议搭建饰金的楼阁,所需费用多得数不尽,曹修古极力陈言此事不可实行。过了很久,(曹修古)出朝担任歙州知州,转任南剑州知州,又任开封府判官。历任殿中侍御史,擢升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不到一个月,正值太后兄长的儿子刘从德死亡,朝廷录用他的亲族乃至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按他的遗书上奏的名单予以破格授任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纷纷上奏章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省论罪。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官员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过轻,命令全部削去官阶一级,任命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兼任杭州通判,还未起身,又改任兴化军知军。恰逢天下大赦,(曹修古)官复原职,(不久)去世了。修古当朝为官时,慷慨有风骨节操。当太后临朝听政时,权贵宠臣当权,人人都顾虑害怕,曹修古却遇到事情就上书直言,从不回避屈服。曹修古去世之后,人们都十分痛惜。他家中贫困,不能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捐钱五十万以资助办理后事。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我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没有接受。等到太后去世,皇上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赐他家人二十万钱。-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练习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