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九年级上
4.1夯实法治基础
新知导入
城市交通井然有序
政务办理一站式服务
新知导入
食品安全检查
法庭审判
新知导入
请大家思考:
是什么保证了我们如今安稳祥和的生活?
是健全的法律制度
新知讲解
一、选择法治道路
新知讲解
如果国家没有了法律,以下场景会发生什么事呢?
当你在人行道上行走时……
当你刚刚从银行取了现金出来时……
当你在菜市场买菜时……
当你与邻居产生争吵时……
新知讲解
法治的意义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公民个人
新知讲解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善治
良法
新知讲解
监护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顾,至少每周与未成年人联系交流一次。
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歧视相关未成年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新知讲解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新知讲解
法治的内在要求
这几部法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其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公平正义。
新知讲解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新知讲解
1757年,乾隆在位时,当时有位湖南布政使杨灏贪污案发。杨灏贪污侵吞3000至4000两约合如今人民币60—80万元,被判“缓决”。乾隆皇帝知道贪官居然能免死,十分生气,连下四道圣旨处死杨灏。因“党庇杨灏”一案,共有69名官员被处分。湖南巡抚蒋炳最终,被判了死刑,经乾隆亲批,才改判为充军流放。
新知讲解
为什么能够贪污这么多钱财?
新知讲解
和珅为什么能在朝廷对官员的监管下贪污这么多钱财?
因为清朝是人治社会,皇帝的权威远高于法律。而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自然逃过一劫。
这说明了实行法治除了需要良法以外还需要什么?
新知讲解
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新知讲解
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含义不同:




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新知讲解
中国人民追寻法治的历史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1840年后的近代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人治社会
变法改制
依法治国
活动探究
新知讲解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习近平
新知讲解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更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制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对国家社会
新知讲解
二、描绘法治蓝图
新知讲解
1978年
1997年
1999年
201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年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党的十五大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知讲解
2013年
2014年
2020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年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民法典颁布
开创我国法典编撰立法的先河。
新知讲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知讲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教材P49
相关链接
总目标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要求
新知讲解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建设依法治国五大体系
新知讲解
2020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近140万件,受援人216万余人次,接待群众咨询近1500万人次,全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咨询近57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4万余件,参与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68万余件。
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国已开展40多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作出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更多形式为人民群众获得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新知讲解
同学们对法律援助有什么了解吗?
法律援助有什么意义呢?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知讲解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个司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新知讲解
“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
——阿拉伯谚语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新知讲解
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课堂练习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法治(
)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抉择
③能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
②规则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④有了规则就能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3.右边漫画中人物为“依法治国”点赞是因为(
)
①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②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④依法治国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C
课堂总结
 
法治是我们拥有安稳生活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不断激励自己,始终坚持学法、守法、尊法、护法,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法治思维,身体力行的践行法治理念。
新知讲解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意义
法治的内在要求
中国人民追寻法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如何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课题
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重点
法治的内涵及其价值中国的法治历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
难点
法治的内涵及其价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照片并提问:是什么保证了我们如今安稳祥和的生活?
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本活动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不同场景,引导学生发掘图片反映的主题法治,进而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场景设置:如果国家没有了法律,在以下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PPT展示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经典表述。
PPT展示一些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并提问:这几部法律中有什么突出特点?
由此,引入良法的定义
展示乾隆的″铁腕治贪″和和绅的巨贪。提问和绅是如何能贪污这么多钱财的?
教师讲解法治和法治的含义区别通过活动探究连线题,来学习中国人民追寻法治的历史
列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目标导学案二:描绘法治蓝图通过图表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进程,并补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相关文件,学生阅读教材49页的相关链接,师生共同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向学生介绍我国2020年法全国法律援助机构的相关情况。并提问:同学们对法律援助有什么了解?法律援助有什么意义呢?由此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展示阿拉伯谚语: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并提问: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法治道路?
学生参与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
观察材料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并完成题目
学生听讲
学生听讲学生探究和分享
探究并分享
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更具有代入感地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向学生讲解法治对公民个人的意义。法治是本科的核心词,教材在分析了法治的价值之后,要对法治的内涵加以阐释。通过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经典论述,引出法制的两层基本含义:良法和善治。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感受身边的法治,了解法治与未成年人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何为良法,认识法治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和绅贪污引发学生对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对比,从而引出善治的内涵。先通过自学使学生对这一历史有大概的了解,又通过连线题加深其印象。以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补充说明我国实行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法治对国家、社会的意义。通过图文展示的方法,多样化的向学生呈现知识点,师生共同学习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展示我国在法律援助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达我国法律保障人民的利益。使同学们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通过谚语,以通俗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我国建设法治中国,就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小结
法治是我们拥有安稳生活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不断激励自己,始终坚持学法、守法、尊法、护法,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法治思维,身体力行的践行法治理念。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板书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