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提出“一国两制”③香港、澳门回归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14年2月11日,备受瞩目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正式会面(简称“张王会”),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张王会”的成功( )A.表明实现两岸统一指日可待B.有利于实现两岸关系良性发展C.能让台湾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D.说明“一国两制”已在台湾成功实践3.“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6月10日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指出,1997年至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美元累计增长39.3%。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35住,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7位。香港取得这些成就说明( )A.我国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C.我国已经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香港必须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5.香港、澳门回归后,它们成为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C.少数民族自治区 D.经济开发区6.下图是一份庆典海报,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B.首创了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C.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门地区繁荣、民主和稳定7.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 B.“求同存异”倡议的合理C.民族区别自治政策的成功 D.“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8.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这样展望两岸前景:“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实现两岸“花好月圆”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9.《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0.“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务实”。这里的“原则”和“灵活”分别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高度自治两种制度 D.“一中一台”高度自治11.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C.对外开放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3.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性质,主要是因为(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我国主体坚持社会主义C.特别行政区有自治权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14.大陆熊猫“团团”和“圆圆”已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全面实现直接“三通”15.大陆与台湾之间直接“三通”的实施(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③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17.“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18.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四十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 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9.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原因有( )①英、葡两国慑于中国军事力量的雄厚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③香港、澳门两地的租期已到④“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20.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历史意义有(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余光中《乡愁》1972年作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请完成:(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请完成:(1)材料中“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分别是什么?(2)材料中的“和平方式”是指什么方式?有什么意义?23.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请完成:(1)《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七子”指列强在近代割占的我国七块领土,除香港、澳门外,请你写出“七子”中其他地方是如何被列强侵占的 (写出2例即可)(3)今天澳门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七子之歌 澳门》 请回答:(1)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2)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3)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4)“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5)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3年7月一日是香港回归16周年纪念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表示,“一国两制”不是一个虚的概念。一个国家,两周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落实的非常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殷晓静也表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真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根据材料,香港回归祖国16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针来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一国两制相关知识。本题要求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就,关键是正确审题,明确试题中的时间信息,西藏和平解放是20世纪50年代的成就,所以不能选入。答案为D。【分析】 知道一国两制相关知识。2.【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张王会”这一新闻事件,要求恰如其分地评价这一新闻事件所反映的 两岸关系。“两岸统一指日可待”“台湾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已在台湾成功实践”等都是对这一新闻的过度、不准确的解读,也是对海峡两 岸关系现状不了解的表现 ,答案为B。【点评】本题不但要求学生能解读试题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求学生平时关心时事、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态走向。3.【答案】D【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引用了20世纪80年代反映两岸关系的顺口溜,要求学生准确解读顺口溜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又要能调动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厦门、金门”的表述中确定这个顺口溜描述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答案为D。【点评】此题带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应用的层面。4.【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答案为B。【点评】本题提供了香港回归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证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从而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生命力。属于理解、应用的层次。5.【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事实。要求学生理解设立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具体体现。属于识记、理解的层次。6.【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本题提供了澳门回归的庆典海报,要求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要求能综合运用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等对此进行解读 ,答案为D。【点评】考查要求是理解和应用。7.【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本题描述了澳门和香港回归后欣欣向荣的景象,既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事实,也反映了“一国两制”的生命力,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属于理解和应用的要求。8.【答案】A【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引用了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话,要求学生能理解“花好”的含义是两岸 交往日益频繁,两岸人民联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的现实;“月圆”指的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景。本题的关键是要辨析: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 国,方针是“一国两制”,因此要排除B项,答案为A。【点评】知道两岸统一的前提。9.【答案】D【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统一大业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是“一国两制”。顾名思义“一国”就是一个中国。要实现祖国统一首先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10.【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一国两制”方针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这一方针原则性的体现。同时,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是这一方针灵活性的体现 ,正确答案是B。【点评】本题属于理解的层次。11.【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是B。【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属于识记和理解的层次12.【答案】C【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仅仅祖国的完全统一,邓小平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选项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说法有误的,因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排除②,选择C。【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13.【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大陆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所以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性质。A是一国两制的前提条件,不符合题意;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因果关系。故选择B。【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14.【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和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选项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不仅包括我国大陆范围内,也包括广泛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因此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不符合题意;B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不符合题意;D”三通“是指通邮、通航和通商。直接”三通“使两岸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理解”一国两制“和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15.【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的意义。“三通”是指通邮、通航和通商。两岸直接三通开启后,两岸人民的联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这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更好地开展经贸、文化等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此认为“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是错误的,排除②,选择C。【点评】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的意义。16.【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题干中主要强调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的市场是美国,而90年代以后,转向了大陆,主要反映的是两岸经济发展的日益密切,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偏离题干中主题,故选B【点评】提高对材料的分析能力。17.【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台湾与祖国分隔的相关知识。①戚继光抗倭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③抗日战争使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不符合题意。②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造成台湾和大陆的分隔,符合题意;④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时,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隔,符合题意。因此答案是B。【点评】知道台湾与祖国分隔的相关知识。18.【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澳门和香港一样,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回归。澳门回归后,保持其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因此澳门的发展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无关的,排除②,选择D。【点评】知道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19.【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港澳回归的想相关知识。港澳的回归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但”英、葡两国害怕中国军事力量的雄厚“这样的说法不恰当,因为中国并没有气势凌人,而是通过数轮谈判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故①不对;港澳也不是租给英、葡两国的,而是当时被它们殖民统治占领的,故不对。故答案选B.【点评】知道港澳的历史。20.【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④,选择B。【点评】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1.【答案】(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通过图片可以判断香港和澳门得出材料一的问题。材料二是对一国两制的考查,材料三考查海峡两岸交往密切。说明了统一大业符合人民的愿望等。【点评】做此题可以根据图片信息,然后对知识点的运用得出答案。22.【答案】(1)历史情况:香港问题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造成的,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和外国势力插手造成的,但它们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情况:香港和台湾都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方式:“一国两制”。意义:既有利于保持香港、台湾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贡献。【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港台地区的情况,以及我国一国两制的运用,结合材料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回答材料一,材料主要对一国两制运用的考查。【点评】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联系以前所学的历史,此题难易适中。23.【答案】(1)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回到祖国怀抱。(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世纪末英国强租威海卫;19世纪末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19世纪末法国强租广州湾。(答出2例即可)(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通过闻一多的歌曲引出的问题,联系以前知识对材料二做出解答,材料三通过总结很容易得出答案,综合国力是决定力量,然后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运用加上相香港和澳门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的渴望等都是原因。【点评】此题主要是知识的运用,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出答案。24.【答案】(1)《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2)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3)葡萄牙,1553年,446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4)“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5)香港,1997年7月1日【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本题考查澳门被沦为殖民的的时间、侵占的国家,回归的时间及解决的方法,【点评】掌握香港澳门被侵占及回归的时间及“一国两制”方针25.【答案】(1)“一国两制”“港人治港”。(2)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原因及回归后采取的有力措施,即“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点评】 掌握香港回归时祖国的各方面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正确方针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提出“一国两制”③香港、澳门回归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一国两制相关知识。本题要求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就,关键是正确审题,明确试题中的时间信息,西藏和平解放是20世纪50年代的成就,所以不能选入。答案为D。【分析】 知道一国两制相关知识。2.2014年2月11日,备受瞩目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正式会面(简称“张王会”),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张王会”的成功( )A.表明实现两岸统一指日可待B.有利于实现两岸关系良性发展C.能让台湾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D.说明“一国两制”已在台湾成功实践【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张王会”这一新闻事件,要求恰如其分地评价这一新闻事件所反映的 两岸关系。“两岸统一指日可待”“台湾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已在台湾成功实践”等都是对这一新闻的过度、不准确的解读,也是对海峡两 岸关系现状不了解的表现 ,答案为B。【点评】本题不但要求学生能解读试题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求学生平时关心时事、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动态走向。3.“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答案】D【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引用了20世纪80年代反映两岸关系的顺口溜,要求学生准确解读顺口溜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又要能调动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厦门、金门”的表述中确定这个顺口溜描述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答案为D。【点评】此题带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应用的层面。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6月10日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指出,1997年至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美元累计增长39.3%。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35住,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7位。香港取得这些成就说明( )A.我国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C.我国已经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香港必须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答案为B。【点评】本题提供了香港回归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证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从而认识“一国两制”方针的生命力。属于理解、应用的层次。5.香港、澳门回归后,它们成为我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C.少数民族自治区 D.经济开发区【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事实。要求学生理解设立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具体体现。属于识记、理解的层次。6.下图是一份庆典海报,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生命力B.首创了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制度C.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的成功范例D.有利于澳门地区繁荣、民主和稳定【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本题提供了澳门回归的庆典海报,要求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要求能综合运用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等对此进行解读 ,答案为D。【点评】考查要求是理解和应用。7.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 B.“求同存异”倡议的合理C.民族区别自治政策的成功 D.“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课标要求“回顾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本题描述了澳门和香港回归后欣欣向荣的景象,既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事实,也反映了“一国两制”的生命力,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属于理解和应用的要求。8.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这样展望两岸前景:“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实现两岸“花好月圆”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答案】A【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本题引用了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话,要求学生能理解“花好”的含义是两岸 交往日益频繁,两岸人民联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的现实;“月圆”指的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景。本题的关键是要辨析: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 国,方针是“一国两制”,因此要排除B项,答案为A。【点评】知道两岸统一的前提。9.《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统一大业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是“一国两制”。顾名思义“一国”就是一个中国。要实现祖国统一首先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10.“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务实”。这里的“原则”和“灵活”分别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高度自治两种制度 D.“一中一台”高度自治【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一国两制”方针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这一方针原则性的体现。同时,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是这一方针灵活性的体现 ,正确答案是B。【点评】本题属于理解的层次。11.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C.对外开放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是B。【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属于识记和理解的层次1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仅仅祖国的完全统一,邓小平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选项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说法有误的,因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排除②,选择C。【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13.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性质,主要是因为(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我国主体坚持社会主义C.特别行政区有自治权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大陆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所以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性质。A是一国两制的前提条件,不符合题意;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因果关系。故选择B。【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14.大陆熊猫“团团”和“圆圆”已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全面实现直接“三通”【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和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选项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不仅包括我国大陆范围内,也包括广泛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因此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不符合题意;B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不符合题意;D”三通“是指通邮、通航和通商。直接”三通“使两岸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理解”一国两制“和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15.大陆与台湾之间直接“三通”的实施(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③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的意义。“三通”是指通邮、通航和通商。两岸直接三通开启后,两岸人民的联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这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更好地开展经贸、文化等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此认为“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是错误的,排除②,选择C。【点评】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的意义。16.“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题干中主要强调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的市场是美国,而90年代以后,转向了大陆,主要反映的是两岸经济发展的日益密切,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偏离题干中主题,故选B【点评】提高对材料的分析能力。17.“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台湾与祖国分隔的相关知识。①戚继光抗倭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③抗日战争使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不符合题意。②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造成台湾和大陆的分隔,符合题意;④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时,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隔,符合题意。因此答案是B。【点评】知道台湾与祖国分隔的相关知识。18.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四十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 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澳门和香港一样,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回归。澳门回归后,保持其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因此澳门的发展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无关的,排除②,选择D。【点评】知道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19.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原因有( )①英、葡两国慑于中国军事力量的雄厚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③香港、澳门两地的租期已到④“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港澳回归的想相关知识。港澳的回归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但”英、葡两国害怕中国军事力量的雄厚“这样的说法不恰当,因为中国并没有气势凌人,而是通过数轮谈判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故①不对;港澳也不是租给英、葡两国的,而是当时被它们殖民统治占领的,故不对。故答案选B.【点评】知道港澳的历史。20.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历史意义有(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④,选择B。【点评】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余光中《乡愁》1972年作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请完成:(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通过图片可以判断香港和澳门得出材料一的问题。材料二是对一国两制的考查,材料三考查海峡两岸交往密切。说明了统一大业符合人民的愿望等。【点评】做此题可以根据图片信息,然后对知识点的运用得出答案。22.阅读下列材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请完成:(1)材料中“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分别是什么?(2)材料中的“和平方式”是指什么方式?有什么意义?【答案】(1)历史情况:香港问题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造成的,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和外国势力插手造成的,但它们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情况:香港和台湾都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方式:“一国两制”。意义:既有利于保持香港、台湾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做出了贡献。【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港台地区的情况,以及我国一国两制的运用,结合材料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回答材料一,材料主要对一国两制运用的考查。【点评】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联系以前所学的历史,此题难易适中。23.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请完成:(1)《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七子”指列强在近代割占的我国七块领土,除香港、澳门外,请你写出“七子”中其他地方是如何被列强侵占的 (写出2例即可)(3)今天澳门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回到祖国怀抱。(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世纪末英国强租威海卫;19世纪末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19世纪末法国强租广州湾。(答出2例即可)(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通过闻一多的歌曲引出的问题,联系以前知识对材料二做出解答,材料三通过总结很容易得出答案,综合国力是决定力量,然后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运用加上相香港和澳门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的渴望等都是原因。【点评】此题主要是知识的运用,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出答案。24.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七子之歌 澳门》 请回答:(1)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2)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3)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4)“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5)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答案】(1)《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2)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3)葡萄牙,1553年,446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4)“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5)香港,1997年7月1日【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本题考查澳门被沦为殖民的的时间、侵占的国家,回归的时间及解决的方法,【点评】掌握香港澳门被侵占及回归的时间及“一国两制”方针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3年7月一日是香港回归16周年纪念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表示,“一国两制”不是一个虚的概念。一个国家,两周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落实的非常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殷晓静也表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真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根据材料,香港回归祖国16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针来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一国两制”“港人治港”。(2)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原因及回归后采取的有力措施,即“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点评】 掌握香港回归时祖国的各方面的成就及“一国两制”正确方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