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下边的漫面“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PRED的相互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分析得出,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生态恶化、乱砍森林等不可持续行
为,给地球带来了千疮百孔。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人地观”,才能达成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正确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漫画入手,考查“人地观”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A. 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 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 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答案】
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国情,“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目的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国情指的就是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C是正确并符合题意的,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中强调的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的理解。
3.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和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为了保护好武汉东湖的自然之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禁止开发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湖风景区
B. 完善对东湖的环境保护机制,禁止对东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 在东湖景区内多建人造景观,刺激旅游经济发展
D. 加强对东湖的环境保护,对在东湖风景区乱扔垃圾者一律处以刑罚
【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A说法太绝对,东湖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但是不允许竭泽而渔式的开发;C说法有误,不能过多地破坏自然环境去建造人文景观;D说法有误,对乱扔垃圾者只能处以行政处罚。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某市在夏天举办冰灯冰雕展。此次冰灯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冰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一做法(

A.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C.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 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答案】
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冰灯冰雕展的举办消耗过多的电量,浪费了电力资源,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漫画《虎视眈眈》告诉我们(
)

A. 盲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 盲目围湖造田浪费了水资源
C. 围湖造田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D. 围湖造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个漫画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漫画上有“围湖造田”四个字,漫画中老虎的眼睛处有“汛期”两个字,寓意人类盲目地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一到春季,冰雪消融的汛期,那么就会引发洪涝灾害。故盲目围湖造田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是A。
【点评】知道围湖造田的危害,会解读漫画。
6.“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穷,今朝退耕还林国富民强”这幅对联告诉我们(

A.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 退耕还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C. 退耕还林是山区致富的根本途径 D. 发展经济有时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贫,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退耕还林——材料强调的是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体现了选项A的观点。BCD选项的说法本身都错误,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漫画《因小失大》告诉我们(


A. 先要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 经济效益提高了,生态环境自然就得到了保护
C. 不要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D.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一对不能解决的矛盾
【答案】
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PRED关系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人物追求的经济发展(芝麻)就是题中的“小”,由此而丢失的环境(西瓜)就是题中的“大”,由此可知答案选C。
【点评】知道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8.2013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说明(

A. 我国资源的开发难度过大 B. 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 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D. 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答案】
C
【考点】全球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北京的唔买天气及其结果和原因。由此可见答案选C。AB都是资源问题,与题目不符。D本身说法错误,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点评】知道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9.为了消除漫画《十面“霾”伏》所反映的现象,使人们呼吸到清新洁净的空气,我们必须(


A. 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 B. 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一律处以刑罚
C.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D. 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答案】
C
【考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主要可以看出五脉对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让我们选出相应的措施。选项A中“禁止”过于绝对,不选。选项B“一律处以刑罚”不对,应该是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惩罚。选项D错在“先污染后治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
如何应对我国的环境问题。
10.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对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单位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暖和
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主要讲述了国务院对夏季和冬季空调问题的规定,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答案选B。②③不符合国务院规定内容的宗旨,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1.“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很小。如果其中的一个司机由于疏忽而造成了一场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务人员、救援人员……撞坏的汽车还可能要进行修理。车祸虽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我们的GDP却增加了。”这段话告诉我们(

A. 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要片面追求GDP的增长
B. GDP根本就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C. 要不惜一切发展经济,提高GDP的增长速度
D.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此题用了打比方的方式,“恶性交通事故”比喻为了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了环境为代价,导致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因此告诉我国不要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这样可能会导致恶果。故符合题意的是A。
【点评】理解题中的寓意,明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的道理。
12.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
)
A. 让公民参与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B. 用法律手段制裁各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C. 倡导公民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D. 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答案】
D
【考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从题干“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得分”看出,公众的环保理念还是很不够的。故要扭转此种状况,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都应该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13.下面的漫画《流水作业》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要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④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C
【考点】我国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漫画中的淘米水用于洗菜,洗菜后洗拖把,最后冲便池,体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典型例子,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③是说法有误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14.某地区砍伐了一大片森林,制作成家具后在市场上销售,这个地区的GDP增长了,而砍伐森林却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使一些人的生存条件恶化。这表明(

A. 追求GDP的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人民的幸福
B. 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D. 保护环境必须抑制GDP的增长
【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从题干看出人们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因此,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PRED协调发展。AD说法错误,C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对立,也是不对的。答案是B。
【点评】树立科学发展观,知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15.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如下:
注:第六次人口普查同第五次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1.91%。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①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
②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
④我国人口总量大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特点的把握以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一的人口增长线条看出,我国人口总量仍然很大,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从“注”中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在加快;从图二中“文盲人口、小学文化、初中文化“所占比例中看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的人口特点以及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16.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老年人心理问题 B. 社会负担加重
C. 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D. 住房、就业困难
【答案】
B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漫画中一群老年人脚下踩着人民币的标志,反映出老年人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符合题意的是B。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7.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相反,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要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  )
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解决老龄社会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A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应对人口素质低的措施。从题干“人力资源”、“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等看出要提高人口素质,那么就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等。解决老龄社会问题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我国应对人口素质低的措施。
18.1987年至2012年,绍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10.2%上升至18.74%,这给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要缓解这一压力的根本措施是(  )
A.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B.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 完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应对措施。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养老负担,故根本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他措施还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应对措施。
19.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面对这一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该地区编制发展规划时应实施的举措是(  )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A. 鼓励育龄青年晚婚晚育 B. 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C. 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D. 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
【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一大特点——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表格中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7%,故老龄化趋势在加剧。因此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故选择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对策。
20.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表中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A. 人口素质变化表 B. 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
C. 人口总量变化表 D.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表格横向第一行“0-14”、“15-64”和“65以上”看出,这个表格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人口素质、总量和男女性别比例无关。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问答题
21.看图回答问题
(1)图4显示,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答案】
(1)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
造田虽可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却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是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以洞庭湖的变迁为切入点,将时间、空间、历史、地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整合”同一情境中,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性、协调性地思考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图片变迁可以得出,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进而判断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理由阐述从可
持续发展出发,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来组织回答。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
造田虽可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却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 课标要求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领悟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选择一个项目方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经济效益、资
源条件、区位优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展开讨论,共同做出该项目是否实施、如何实施的选择。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中ABCD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C地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D地河湖较多。
材料二
图2中的EFG三地,E为城市中心区,F为城市郊区,G为远离城市的地区。
(1)材料一中的ABCD四个地区分别安排哪种农业生产部门最为合理?
(2)如果材料二中居住F、G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F地应选择哪一项 G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3)通过以上分析,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1)A-林业;B-种植业;C-畜牧业;D-渔业。
(2)F地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G地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F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而G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适合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业。
(3)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我们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对其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应发展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B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宜粮则粮”,应发展种植业。C地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应发展畜牧业,“宜牧则牧”。D地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宜渔则渔”。
(2),F地应选择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城市人口稠密,对蔬菜、花卉、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F地距离城市比较近,供应及时。G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3),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们本身发展、对其生长最有利的地区。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
【点评】题结合图,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
23.通常人们生产一辆汽车,至少需要消耗铁矿石16.9吨、石油3.1吨、煤炭19.3吨等材料。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生产汽车的材料都是(
)
①自然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数量有限的
④可再生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上述材料说明(
)
①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③人类应当停止开发自然资源
④经济发展必然破坏自然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A
(2)A
【考点】世界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资源问题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类,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等知识。铁矿石、石油和煤炭等都是常见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小题1选A。汽车是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汽车企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过渡的开发资源资源又将影响人类的发展,故应该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④表述过于绝对。本题选A。
【点评】知道常见的自然资源,并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魔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成分丰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被推崇为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市民欢迎。
材料二:人们在某山区的高山上种植魔芋成功,收入可观,脱贫致富。
(1).材料中的山区人们脱贫致富的经验是什么?
(2).你认为山区在发展地方经济时应注意什么?
(3).对于山区的发展,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
(1)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经济。
(2)应注意保护环境,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树木、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考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相关知识。小题1的解答,要根据材料二,由此可知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经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小题2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故答案是应注意环境保护,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小题3的解答,还是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故答案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树木、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点评】知道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相关知识。
四、综合题
25.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说明(  )
A. 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 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 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 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2).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国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1)C
(2)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图示设计连环题,一目了然。从图示中分析得出,由于人类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赤潮产生,而赤潮现象又影响了经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
因,故第1题选C。而解决以上问题,不能实行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也不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基本国策,即正确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是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下边的漫面“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PRED的相互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A. 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 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 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和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为了保护好武汉东湖的自然之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禁止开发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湖风景区
B. 完善对东湖的环境保护机制,禁止对东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 在东湖景区内多建人造景观,刺激旅游经济发展
D. 加强对东湖的环境保护,对在东湖风景区乱扔垃圾者一律处以刑罚
4.某市在夏天举办冰灯冰雕展。此次冰灯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冰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一做法(

A.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C.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 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5.漫画《虎视眈眈》告诉我们(
)

A. 盲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 盲目围湖造田浪费了水资源
C. 围湖造田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D. 围湖造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6.“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穷,今朝退耕还林国富民强”这幅对联告诉我们(

A.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 退耕还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C. 退耕还林是山区致富的根本途径 D. 发展经济有时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7.漫画《因小失大》告诉我们(


A. 先要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 经济效益提高了,生态环境自然就得到了保护
C. 不要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D.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一对不能解决的矛盾
8.2013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说明(

A. 我国资源的开发难度过大 B. 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 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D. 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9.为了消除漫画《十面“霾”伏》所反映的现象,使人们呼吸到清新洁净的空气,我们必须(


A. 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绿色资源 B. 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一律处以刑罚
C.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D. 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10.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对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单位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暖和
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1.“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很小。如果其中的一个司机由于疏忽而造成了一场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务人员、救援人员……撞坏的汽车还可能要进行修理。车祸虽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我们的GDP却增加了。”这段话告诉我们(

A. 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要片面追求GDP的增长
B. GDP根本就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C. 要不惜一切发展经济,提高GDP的增长速度
D.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2.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
)
A. 让公民参与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B. 用法律手段制裁各种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C. 倡导公民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D. 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13.下面的漫画《流水作业》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要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④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某地区砍伐了一大片森林,制作成家具后在市场上销售,这个地区的GDP增长了,而砍伐森林却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使一些人的生存条件恶化。这表明(

A. 追求GDP的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人民的幸福
B. 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D. 保护环境必须抑制GDP的增长
15.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如下:
注:第六次人口普查同第五次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1.91%。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①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
②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
④我国人口总量大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老年人心理问题 B. 社会负担加重
C. 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D. 住房、就业困难
17.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相反,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要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  )
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解决老龄社会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1987年至2012年,绍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10.2%上升至18.74%,这给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要缓解这一压力的根本措施是(  )
A.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B.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 完善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19.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面对这一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该地区编制发展规划时应实施的举措是(  )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A. 鼓励育龄青年晚婚晚育 B. 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C. 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D. 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
20.结合下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表中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
38.00%
57.59%
4.41%
……
……
……
……
2002
23.36%
69.58%
7.06%
2003
22.57%
70.18%
7.25%
A. 人口素质变化表 B. 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
C. 人口总量变化表 D.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二、问答题
21.看图回答问题
(1)图4显示,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中ABCD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C地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D地河湖较多。
材料二
图2中的EFG三地,E为城市中心区,F为城市郊区,G为远离城市的地区。
(1)材料一中的ABCD四个地区分别安排哪种农业生产部门最为合理?
(2)如果材料二中居住F、G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F地应选择哪一项 G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3)通过以上分析,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23.通常人们生产一辆汽车,至少需要消耗铁矿石16.9吨、石油3.1吨、煤炭19.3吨等材料。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生产汽车的材料都是(
)
①自然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数量有限的
④可再生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上述材料说明(
)
①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③人类应当停止开发自然资源
④经济发展必然破坏自然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魔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成分丰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被推崇为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市民欢迎。
材料二:人们在某山区的高山上种植魔芋成功,收入可观,脱贫致富。
(1).材料中的山区人们脱贫致富的经验是什么?
(2).你认为山区在发展地方经济时应注意什么?
(3).对于山区的发展,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综合题
25.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说明(  )
A. 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 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 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 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2).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国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分析得出,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生态恶化、乱砍森林等不可持续行
为,给地球带来了千疮百孔。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人地观”,才能达成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正确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漫画入手,考查“人地观”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答案】
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国情,“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目的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国情指的就是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C是正确并符合题意的,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中强调的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的理解。
3.【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A说法太绝对,东湖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但是不允许竭泽而渔式的开发;C说法有误,不能过多地破坏自然环境去建造人文景观;D说法有误,对乱扔垃圾者只能处以行政处罚。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答案】
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冰灯冰雕展的举办消耗过多的电量,浪费了电力资源,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个漫画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漫画上有“围湖造田”四个字,漫画中老虎的眼睛处有“汛期”两个字,寓意人类盲目地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一到春季,冰雪消融的汛期,那么就会引发洪涝灾害。故盲目围湖造田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是A。
【点评】知道围湖造田的危害,会解读漫画。
6.【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贫,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退耕还林——材料强调的是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体现了选项A的观点。BCD选项的说法本身都错误,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答案】
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PRED关系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人物追求的经济发展(芝麻)就是题中的“小”,由此而丢失的环境(西瓜)就是题中的“大”,由此可知答案选C。
【点评】知道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8.【答案】
C
【考点】全球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北京的唔买天气及其结果和原因。由此可见答案选C。AB都是资源问题,与题目不符。D本身说法错误,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点评】知道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9.【答案】
C
【考点】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主要可以看出五脉对人们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让我们选出相应的措施。选项A中“禁止”过于绝对,不选。选项B“一律处以刑罚”不对,应该是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惩罚。选项D错在“先污染后治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
如何应对我国的环境问题。
10.【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主要讲述了国务院对夏季和冬季空调问题的规定,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答案选B。②③不符合国务院规定内容的宗旨,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1.【答案】
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此题用了打比方的方式,“恶性交通事故”比喻为了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了环境为代价,导致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因此告诉我国不要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这样可能会导致恶果。故符合题意的是A。
【点评】理解题中的寓意,明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的道理。
12.【答案】
D
【考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从题干“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得分”看出,公众的环保理念还是很不够的。故要扭转此种状况,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都应该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13.【答案】
C
【考点】我国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漫画中的淘米水用于洗菜,洗菜后洗拖把,最后冲便池,体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典型例子,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③是说法有误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14.【答案】
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从题干看出人们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因此,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PRED协调发展。AD说法错误,C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对立,也是不对的。答案是B。
【点评】树立科学发展观,知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15.【答案】
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特点的把握以及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一的人口增长线条看出,我国人口总量仍然很大,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从“注”中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在加快;从图二中“文盲人口、小学文化、初中文化“所占比例中看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的人口特点以及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16.【答案】
B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漫画中一群老年人脚下踩着人民币的标志,反映出老年人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符合题意的是B。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7.【答案】
A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应对人口素质低的措施。从题干“人力资源”、“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等看出要提高人口素质,那么就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等。解决老龄社会问题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我国应对人口素质低的措施。
18.【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应对措施。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养老负担,故根本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他措施还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应对措施。
19.【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一大特点——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表格中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7%,故老龄化趋势在加剧。因此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故选择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对策。
20.【答案】
D
【考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根据表格横向第一行“0-14”、“15-64”和“65以上”看出,这个表格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人口素质、总量和男女性别比例无关。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问答题
21.【答案】
(1)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
造田虽可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却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是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以洞庭湖的变迁为切入点,将时间、空间、历史、地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整合”同一情境中,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性、协调性地思考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图片变迁可以得出,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进而判断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理由阐述从可
持续发展出发,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来组织回答。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
造田虽可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却使湖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 课标要求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领悟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选择一个项目方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经济效益、资
源条件、区位优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展开讨论,共同做出该项目是否实施、如何实施的选择。
22.【答案】
(1)A-林业;B-种植业;C-畜牧业;D-渔业。
(2)F地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G地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F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花卉、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而G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适合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业。
(3)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我们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对其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应发展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B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宜粮则粮”,应发展种植业。C地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应发展畜牧业,“宜牧则牧”。D地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宜渔则渔”。
(2),F地应选择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城市人口稠密,对蔬菜、花卉、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F地距离城市比较近,供应及时。G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3),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们本身发展、对其生长最有利的地区。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
【点评】题结合图,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
23.【答案】
(1)A
(2)A
【考点】世界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资源问题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类,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等知识。铁矿石、石油和煤炭等都是常见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小题1选A。汽车是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汽车企业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过渡的开发资源资源又将影响人类的发展,故应该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④表述过于绝对。本题选A。
【点评】知道常见的自然资源,并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24.【答案】
(1)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经济。
(2)应注意保护环境,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树木、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考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相关知识。小题1的解答,要根据材料二,由此可知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经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小题2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故答案是应注意环境保护,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小题3的解答,还是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故答案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树木、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点评】知道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相关知识。
四、综合题
25.【答案】
(1)C
(2)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图示设计连环题,一目了然。从图示中分析得出,由于人类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赤潮产生,而赤潮现象又影响了经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
因,故第1题选C。而解决以上问题,不能实行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也不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基本国策,即正确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是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