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庭的记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家庭的记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12
.家庭的记忆


1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2.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3.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养成关心家庭关爱家人的习惯。4.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教学重点
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教学难点
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一、家庭生活掠影1.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2.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板书课题。)【由旧知引入新课,衔接自然、合理。】二、家庭辈分称呼1.家庭关系示意图(1)认识家庭单元。教师:家庭的记忆中除了家人之间美好的相处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家族的历史、大家庭里不同辈分的长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填写的示意图。(学生展示)教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拥有夫妻关系的两个人和自己的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2)认识不同辈分。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说一说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教师:“家庭关系示意图”里面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妈长一辈。妈妈是你的长辈,妈妈比你长一辈。外婆比你长几辈呢?对,长两辈。(3)了解“四世同堂”。教师: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的同学的爷爷的父亲还健在,那么这样的同学和他的曾爷爷之间差了四辈,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大家庭就叫“四世同堂”。咱们同学们中间,谁家的大家庭是“四世同堂”呢?学生发言。(幻灯片2)教师:我们来看课本79页下面的“知识窗”: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现在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世同堂”的家庭更是少见。(幻灯片3)2.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孩子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都弄明白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轮抢答赛吧!将班级学生分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分多的小组获胜,可适当奖励。教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提出什么关于家庭成员关系或称呼的问题考考你的同学?预设学生问:我是我表弟的什么?预设学生问:我是堂姐的什么?……(幻灯片4)教师:同学们对家庭成员间的称呼了解真多,有一首《家庭称呼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幻灯片5)【运用图表、歌唱、比赛的形式学习称呼,激发兴趣。】三、我的“家史”小调查1.我的“家史”。(1)教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个“家史”小调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先在组内分享交流,然后再推荐一位同学来全班分享。PPT出示小组分享要求:(幻灯片6)(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小组推荐的学生全班分享。教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要多和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2.比比童年。(幻灯片7-9)(1)教师:通过刚才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比较下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2)PPT播放父母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玩的游戏,吃的零食,穿的衣服等图片。(3)教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10) 
预设:妈妈爸爸的童年和我们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很大的改变……,那是因为时代不一样。(4)教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运用图片对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今天通过这么多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和“家史”小调查,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每个小家庭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大的家庭。这些大的家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以后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还有哪些不同的大家庭。
板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家庭称呼我的“家史”
教学反思


12.家庭的记忆


2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重视家庭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重视家庭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






活动一、传统节日中的家1.谈话导入: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同学们,经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家庭就像是一棵亲情树,家庭中的许多成员就是亲情树上不可缺少的一枝。生活在这样一棵亲情树上,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回答,畅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PPT上展示的照片吧!(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照片)以上都是关于年夜饭的照片,照片里的人们是多么的开心欢乐啊。每当春节来临,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你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请四人一组讨论一下。3.教师讲解:“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最后一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4.教师提问: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学生自主发言)5.教师总结:年夜饭通常是家人们一起品尝丰盛的大餐,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幸福的,愉快的,家人们一起吃年夜饭是加深感情的时刻。活动二、阅读文章:1.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翻到课本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多人过春节时一定回老家呢?请认真阅读文章后思考得出答案。(请多位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每当春节时,无论身在何处,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老家,与他们的家人共享团圆。这是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更是对家庭的重视。这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发扬下去。3.教师提问: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后全班一起交流。节日名称时间主要活动意义农历正月十五纪念逝去的亲人吃月饼、赏月重阳节【以上两个活动通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从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活动三、语言文字中的“家”:1.教师导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2.请同学们翻到课本83页,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些字谜吧!(1)女儿出嫁了。谜底:家(2)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谜底:合(3)一家十一口。谜底:吉(4)一家十一口,一家十二口,两家合一起,完事都不愁。谜底:喜。3.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成语和谚语吗?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是的,中国人最重视家庭。活动四、朗诵古诗: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本上的古诗,看看古人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秋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PPT。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3.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些诗句表达作者思念家人的心情?(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啊,这两句诗句读来令人倍感心酸,作者与家人相隔两地,只能以信件联系,表达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上通过猜字谜,集谚语,赏古诗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作业:下课后,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教师课堂总结:同学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真正的去热爱家庭,重视家庭,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你们是最棒的,同学们,加油!【教师课堂总结,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板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学反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12.家庭的记忆一、选择题1.妈妈的姐妹叫(

)。A.姑姑
B.妹妹
C.阿姨2.爸爸的兄弟叫(
)。A.舅舅
B.叔叔

C.哥哥3.下列成员中是我们家一员的是(
)。A.老师
B.校长
C.爷爷4.下列能体现出家庭美满的词语是(
)。A.百家争鸣
B.阖家欢乐
C.家徒四壁二、判断题1.亲戚之间的称谓表明了亲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 2.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相互关心,互相尊敬。(
) 3.过年给长辈磕头、燃放鞭炮,都是不好的习俗。(
)4.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关系。 (
) 5.小时候爸爸妈妈照顾我们,长大后,我们要照顾爸爸妈妈。 (
) 三、简答题
说说你家庭的记忆?把难忘的事分享给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