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年级上第一次社会法治月考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年级上第一次社会法治月考试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社会法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I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某地图上A、B两点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为1:50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

A. 10千米 B. 25千米 C. 100千米 D. 250千米
2.
刚进入某初中的702班同学们正在接受军训,当面朝正北方的同学们接到教官“向右转”的指令后,同学们将面朝(

A. 正东方 B. 正南方 C. 正西方 D. 正北方
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面对严重的疫情,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体现了社区的(

A.
政治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经济功能 D. 管理功能
4.造成下下图中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建筑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聚落所处地形不同 B. 聚落所处的气候差异 C. 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 D. 劳动生产方式差异
5.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6.李明开车从黄岩城区沿S325延伸线到宁溪,发现两区域有明显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宁溪作为乡村聚落,高楼大厦不多,但是设施齐备
②到宁溪的沿途中,农田、杉林等景观很多
③居住在宁溪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④黄岩城区属于城市聚落,出行、娱乐活动等方面比宁溪要便利的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
A. 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
B. 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
C. 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
D. 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
8.小薇在北京动物园游览时,看到了下面两幅地图。请你帮她做出正确的判断(
)
A. 图甲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B. 图乙表示的范围大
C. 动物园在北京城区的东北方向 D. 图甲的比例尺更小
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高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 绿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白色
10.一般来说,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史前时期。下列所示化石、文物、遗址的发现能共同反映出(

A.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万年前
B. 我国史前时期的化石、文物、遗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
C. 我国史前时期结束于距今4000年前
D.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11.1921年在北京考古发现直立人遗址“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能够直立行走
③学会使用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
①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2.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3.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14.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海内外许多华人会来到陕西黄帝陵谒陵祭拜,这是因为(

A. 黄帝教会人们建筑房屋、制作衣裳和舟车等 B.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C. 黄帝、炎帝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后形成华夏族 D. 黄帝和炎帝有很多发明创造
15.2021年度清明节即将到来,虽然各地人民对祖先崇拜传统各异,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

A. 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 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 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16.新学期开始,晓兵是一名中学生了。他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高兴的是他进入了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孤单的是因为他进入这个新的环境,认识的人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晓兵应该(

①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之中
②只和认识的同学加强联系,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③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④“两耳不闻其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进入中学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自己的体验与认知。下列是一些同学对于“中学时代”的认知,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富:中学时代是人生一段十分美好的年华
②小强: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③小美:中学时代离职业选择还很遥远,立志不重要
④小丽:中学时代是新的起点,也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青年展开奋斗未来的壮阔画卷。或俯身扎根或乘势而起,或攻坚克难或因势利导,总之,时代潮流澎湃,好青年当勇搏击。下列古诗可以用来激励青年奋发有为的是(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观摩音乐课时说,青少年要敢于有梦,从《西游记》到凡尔纳科幻小说,飞船、潜艇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③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④只要树立梦想,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一位博士的论文致谢部分触动了许多人,靠读书他从山坳穷学生蜕变为中科院博士。这告诉我们(

A. 只读圣贤书,不闻天下事
B. 只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
C.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D. 学习点亮人生,为幸福生活奠基
21.读书如同吃饭:吃饭是为身体补充能量,读书是为精神补充能量;好书如营养餐,坏书似垃圾食品;读好书滋养人的灵魂,读坏书毒害人的心智。这句话旨在强调(

A. 读书的选择 B. 读书的方法 C. 读书的态度 D. 读书的意义
22."我会特别留意预习时产生的问题,上课时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如果没有解决,下课一定找老师询问。我一直坚持课间静思和课后及时复习,这些习惯对我帮助很大。”一位著名学者分享的中学阶段学习经验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应该(

①勤于思考,不懂就问
②合理安排,勤学善思
③主动学习,养成习惯
④尊重权威,惟师是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关于学习方法,右图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4.但丁说过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听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
②听了别人的说法,虽然认为是对的,但是自己做不到
③认真分析别人的说法,但判断自己是对的,并坚持原则
④判断自己是对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是不重视他人的意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近年来,学生族整容呈低龄化趋势,其中初中毕业生占有一定比例,很多都是家长主动要求并亲自带孩子到医院咨询整容。面对这一趋势,正确的做法是(

A. 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 顺应潮流,树立独特审美观,只追求青春外在美
C. 改掉所有不完美,不断激发潜能 D. 正视身体的变化,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第II卷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本大题满分9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家住浙江丽水山区的小明考入上海的大学,他翻起了地图开始规划路线。在求学期间,小明写了许多日记,以下是他的日记。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就是我的家乡,她是个风景优美,特产丰富的好去处。有松阳茶、龙泉灵芝、青田田鱼.庆元香菇.云和黑木耳都是非常畅销的特产,它们大多效都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上海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十分繁华,特别是南京路步行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专卖店。在这里,我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
请根据小明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发现家中A、B两幅地图都是浙江省地图,但地图纸张大小不同。其中,地图A的比例尺为1:100000瓯江在地图A中长度为12厘米,在地图B中长度是6厘米,那么:
(2分)
①该河流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②地图B的比例尺是多大?
小明的家乡浙江丽水山区和上海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聚落?(2分)
你认为小明的家乡和上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吗?请说说理由。(3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为加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些什么?
(2分)
(本大题满分9分)27.阅读下文,思考问题。
材料一:①我的家住在张村。那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村子里,谁家来了远方的客人,大家都会带上自家的美食前来看望,邻里之间如同兄弟姐妹,走动得很勤。茶叶和柑桔是我们的特产。乡亲们最忙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茶叶和柑桔丰收的季节。由于质量好,它们大都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欢迎。
②张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图(下图)
材料二:上海市的南京路号称“中华商业第一区”。它在旧社会被称为“十里洋场”,深受殖民文化影响。如今,南京路上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的专卖店。在这里,您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大街上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些人中有很多来自农村乡镇,他们在这里购物,体闲,娱乐,学习,感受大都市特有的气息。
(1)图中①②两处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张村到邻村王村、李村直线距离差不多,约________千米。判断张村到哪个村实际距离更远,为什么 ________
(3分)
(2)从特色上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社区
(2分)
(3)你认为张村与南京路可以发生哪些联系 为什么
(4分)
(本大题满分11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二: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材料三:
材料一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石器的用途及制作材料。
(3分)
材料二中北京人用火有了哪些进步?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3分)
材料三中的文物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根据这两件文物,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人们还有哪些其它生产和生活的技能?(5分)
(本大题满分12分)29.在中国远古时期中华大地生活着众多先民,他们创造了中华灿烂的远古文明。阅读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时候,那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当时的地形,北边是高高的群山,连接着北京的西山,西边和西南是蜿蜒起伏的山丘。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的野兽,聚生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一一郭沫若
材料四“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材料五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材料一讲述的是北京人,那么北京人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了在这样野兽多人少恶劣的环境生存下去,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3分)
根据材料二的房屋,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指出图二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 这种房屋名称叫什么 种植农作物是什么
(3分)
材料二图一和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他们是哪条河流流域的典型居民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3分)
材料四和材料五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大禹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分)
(本大题满分9分)30.9月1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我们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把握好初中的学习,将使我们受益终生。某中学为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我设计】
为了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班主任刘老师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两条有关学习的宣传标语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分)
(2)【我思考】
暑假期间,初一学生小飞来到西安,开启了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在旅途中,他追随着优美的古诗词,亲身体验制作兵马俑,学习操作皮影戏。研学不仅让小飞学到了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但有的同学认为:“研学就是旅游,根本不是什么学习。”
你认为研学是学习吗?请说明理由。(3分)
(3)【我行动】
在班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告诉我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鼓励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好好学习。
请你为自己“好好学习”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2分)
(4)【我建议】
初中生活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面对刚刚开始的中学生活,请你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自己和同学们飞得更高、更远,做更好的自己。(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结合所学,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图上A、B两点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为1:500000,计算可得两地实际距离为10千米,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
A
解析:本题考查方向的判断。结合所学,当面朝正北方的同学们接到教官“向右转”的指令后,同学们将面朝正东方。B、C、D错,故答案为:A。
3.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面对严重的疫情,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
4.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傣族的竹楼是适应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新疆民居是适应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故选择聚落所处的气候差异不同是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
5.
C
解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根据题意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宁溪作为乡村聚落,高楼大厦不多,但是设施不全;②到宁溪的沿途中,农田、杉林等景观很多;③居住在宁溪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商业和服务业等;④黄岩城区属于城市聚落,出行、娱乐活动等方面比宁溪要便利的多;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
7.
D
解析:根据题意,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属于经济交流;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属于信息交流;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属于经济交流;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属于文化交流。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
8.
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甲的比例尺小,图乙的比例尺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范围也越小。根据一般定向法可知,动物园在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9.
C
解析: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上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褐色表示高原,棕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上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上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上深度.在不同上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0.
D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宫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示化石,文物遗址的发现能共同反映出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故D符合题意;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万年前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史前时期的化石,文物,遗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史前时期结束于距今4000年前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1.
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直立……石器、骨器……野兽化石……灰烬……”可知,这些依次反映了能够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原始狩猎、学会使用火,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
D
解析:A项中的北京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故A项错误。B项的山顶洞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会磨制石器但还不能制作彩陶;故B项错误。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项错误D项中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种植农作物为粟,能制作彩陶;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
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说明当时农业耕作有了新气象,如施肥、深耕,间作,使得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因而在他看来,“诀窍”是中国农业精耕细作,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4.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在阪泉击败炎帝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之后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C项正确;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
15.
C
解析:A.
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不符合题意;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不符合题意;C.依据题干信息“
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
”,可以看出,这里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6.
D
解析:根据所学,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所以进入中学,我们要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之中,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
选项观点太消极,不利于融入新的集体。④错误,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心只读教科书。故答案为:D。
17.
B
解析:①②④符合题意,本题考查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是新的起点,也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③错误,中学时代离职业选择并不遥远,立志很重要;故答案为:B。
18.
B
解析:A与题意无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意思是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B是正确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意思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是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9.
A
解析:此题考查梦想的特点以及努力与梦想的关系。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实现梦想的做法就是行动努力,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只要树立梦想,我们就一定能成功,说法错误,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
D
解析: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靠读书他从山坳穷学生蜕变为中科院博士。这告诉我们学习点亮人生,为幸福生活奠基,D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选项观点是对题意的曲解,应排除。B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排除。故答案为:D。
21.
A
解析:好书如营养餐,坏书似垃圾食品;读好书滋养人的灵魂,读坏书毒害人的心智。这句话旨在强调读什么样书的问题,故A说法正确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C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
22.
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
我会特别留意预习时产生的问题,
下课一定找老师询问。我一直坚持课间静思和课后及时复习,
这告诉我们,学习应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合理安排,勤学善思,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④错误,我们要有批判的思维,敢于向权威挑战,所以惟师是从做法不可取。故答案为:A。
23.
D
解析:仔细观察图表内容,从图表来看,金字塔一面是学习方法,另一面是与学习方法对应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保持率不同。采用听讲、阅读等被动的学习方法,学习保持率较低;采用小组讨论、实际演练、马上应用的主动学习方法,学习保持率较高。其实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A强调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故A说法正确;B强调要合作学习,故B说法正确;C强调认识事物还需要亲自实践,C说法正确;D比喻只要有决心多难的事都能成功,D不符合题意;此题为逆选题,故答案为D。
24.
B
解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意思是只要认定自己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不为别人错误意见所左右,并非盲目自信,不是不听取不重视他人正确意见,③④正确,①错误;
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说法错误;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
25.
D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悦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学生族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错误,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B错误,要注重追求青春的外在美,不能忽视青春的内在美;C错误,“改掉所有不完美”说法太绝对。故答案为
D。
二、材料分析题
26.
(1)①12KM;②1:200000。
(2)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
(3)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4)略
解析:(1)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计算实地距离和比例尺即可。
(2)根据村落的划分依据,丽水山区种植“
松阳茶、龙泉灵芝
”等,是典型的乡村聚落,上海“
经济中心和金融之都
”,是典型的城市聚落。
(3)丽水和上海有不同的优势,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可以在物产、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4)根据设问,可知从个人(公民)角度谈对地区间优势互补的贡献,如加强宣传等。
故答案为:(1)
①12KM;②1:200000。
(2)
浙江丽水山区:乡村聚落;上海:城市聚落。
(3)
可以优势互补。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4)略
27.
(1)②;2;到李村更远,因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复杂。
(2)材料一描述的是农村社区;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区。
(3)张村和南京路可以发生很多联系,如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这两个地区可以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解析:(1)、根据河流发育于山谷,图中①②两处易形成河流的是②;张村到邻村王村、李村直线距离差不多,约2千米。判断张村到李村村实际距离更远,因为到李村跨越的坡度更大,地形复杂。
(2)、从特色上来说,材料一描述的是农村社区;材料二描述的是城市社区。
(3)、张村和南京路可以发生很多联系,如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这两个地区可以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28.
(1)时代:打制石器(或旧石器)时代.用途: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材料:石块;兽骨;鹿角等。
(2)进步;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或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原始人类:山顶洞人。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其它技能: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具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等。
解析:(1)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知识。依据材料可知北京人通过打制的方式制造工具,属于打制石器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石器主要用于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这些石器主要有石块;兽骨;鹿角等制作而成。
(2)本题考查北京人用火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或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骨针和装饰品属于山顶洞人。从中可以看出其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以推测他们会缝制衣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具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等。
故答案为:(1)时代:打制石器(或旧石器)时代。用途: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材料:石块;兽骨;鹿角等。
(2)
意义: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
原始人类:山顶洞人。技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其它技能: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具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等。
29.
(1)距今约70—20万年;群居的生活。(2)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建筑;
水稻
(3)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粟。(4)禅让制;
大公无私,坚持不懈,不贪图安逸享受等精神.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才能够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坚持不懈、不贪图安逸享受等精神。
故答案为:(1)距今约70—20万年,群居的生活;
(2)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干栏式建筑;
水稻;
(3)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粟;
(4)禅让制,大公无私、坚持不懈、不贪图安逸享受等精神。
30.
(1)①学习点亮生命。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③知识是智慧的火炬。④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
(2)研学是一种学习。理由:①初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③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3)①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等等。
(4)①要扬长避短;②要主动改正缺点;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④要和他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等等。
解析:第(1)问要求学生设计两条有关学习的宣传标语。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的宣传标语要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运用课本上的相关观点来设计,如“学习点亮生命”等;也可以运用名言来设计,如“知识是智慧的火炬”等。
第(2)问是一道辨析题,要求学生对“研学就是旅游,根本不是什么学习”这一观点进行辨析。研学显然是一种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打开学习之窗”中的相关观点来说明理由。
第(3)问要求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学生可以运用“学会学习”中的相关观点来回答。
第(4)问要求学生围绕“做更好的自己”这一主题,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学生可以运用“我要飞得更高”中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故答案为:(1)
①学习点亮生命。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③知识是智慧的火炬。④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
(2)
研学是一种学习。理由:①初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③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3)
①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等等。
(4)
①要扬长避短;②要主动改正缺点;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④要和他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